导航:首页 > 中小学校 >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

发布时间:2021-01-14 04:01:40

『壹』 小学生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年儿童是祖抄国的未来袭,民族的希望。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首先,我们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立下志向,树立目标,人生才有希望。其次,我们要做道德高尚、有教养的学生。中华民族是个讲究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敬都是恒古不变的美德。我们还要做一个知识丰富、刻苦学习的小学生。我们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应听老师的教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我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期揭阳精神,不断学习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自身素质,为建设家乡、祖国做好准备。

『贰』 如何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中小学生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好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倡导核心价值理念,更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和公民道德价值取向,对中小学生加强这些价值观的教育,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均有奠基性功能。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价值观和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强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中小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中小学生是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担负着神圣的职责。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人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美丽中国,需要的不是高分数机器,而是有道德的现代的人。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进行社会主义五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结合实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贯穿于实际教学始终。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应尽的职能和义务,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学校受到全面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荣辱观教育、劳动观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等,把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重中之重,从而教育学生砥砺品格、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其次,把挖掘中小学生自身存在的潜力贯穿于实际教学始终。中小学生是富于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要让他们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传授给中小学生丰富的知识,使其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使其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进而让广大中小学生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紧相连,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在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人。

『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走进中小学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被具体化为24个字,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4年4月1日,教育部以教基一〔2014〕4号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的薄弱环节、准确把握规律性,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关键载体,大力增强实效性,夯实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保障做了细致具体的要求。此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也下达了相关文件,要求各中小学务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就此项工作,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 要准确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笔者以为,把学校教育说成“德育为首,质量优先”,这是忽悠人的,因为首就是先,先也就是首。并且,这种说法似乎只是因为很难把德育、质量哪个座第一把交椅而采取的一种折衷办法,本质上,它把德育和质量对立了起来,你是你,我是我。我以为,学校教育的各个要素之间,没有先后,也不可绝对地分开(因为德育工作本质上也是教育质量的一部分)但要有灵魂!
在保八中,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着力进行“居正教育”校本课程品牌建设。正,即正道,《公羊传·隐公三年》有云:君子大居正。意即有修为的人必以恪守正道为荣。当今的“正”,就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准则基础上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种文化自觉。《易经》里也有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正是受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居正教育”的理念下,价值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精神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知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品格形成是学校教育的追求。
正其于这样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到保八中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没有高考的教育和只有高考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真正的价值以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因为只有当学生把中学课堂里所学的学科知识忘记之后,仍感觉得到来自于学校教育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力和优秀的品格,就是学校教育中学生所形成的强大的内心世界。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值价观教育进校园工作的前提,是校领导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中,首先要认识其重要性并准确摆正价值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当然,若学校连自己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也尚未形成,那么谈教育的灵魂,似乎有点过早。
二、 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意见》里对当前中小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做了界定,主要有五个方面: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加强公民意识教育。3.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5.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首先是关于文化。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就是环境,狭义地说,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的物质层面的或精神层面的事物。传统文化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不用甄别就可以进入校园。所以《意见》里特别提到的“优秀”二字是关键,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仔细推敲。当前的一种现象是,凡是传统的就是好的,凡是传统的就可以进校园,这大抵是可以商榷的。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环境,如若学校文化都做不好,或者一所学校连文化的味道都嗅不到,又谈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呢?
其次是公民意识教育。所谓公民意识,就是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感知与体验。在公民的许多权利与义务当中,我认为核心要素有两个:一是责任意识。二是守法意识。教育活动要抓住这两个要素来展开。
第三是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要素是环保、节约,本质上就是生态德育。
第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所有中小学配齐专职心理学教师至少目前做不到,所以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心理教育的学科教师配备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应当落实在班主任身上,尤其是初中生的青春期教育、高中生的性健康教育,必须要重视起来。
第五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工作。随着校园网智能手机的迅猛普及,当前我们正进入一个微时代。提升信息素养教育是网格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是在方法上要“接地气”
《意见》里提出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
既然说价值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学校教育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所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均无一例外地要把价值准则作为教育的魂来看待。
无论哪一级课程,都是要通过校本课程来落实的,故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地气”的最好办法,因为,优秀的校本课程,涵盖了管理、实践、文化三个要素。
“接地气”的最佳策略是“小切口,大文章”。保八中“居正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一所学校接地气的创新尝试。
2014年9月,保山八中在管理中正是选择了“班旗”这个小切口,策划开展《班旗,班旗!》系列主题活动,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教育。
旗帜通常是价值风向标,所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学校通过校训(思方行圆,居正致远)、校歌、校旗、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品格奠基人生,超越成就梦想)、办学目标(正心正念、正言正行,正见正思、正定正进)的宏观价值引领,指导各班根据班里的实际,由学生自主创意设计本班班旗,并以“班旗,我为你骄傲”开展主题班会。平时班旗悬挂在教室内,这是在思想层面的教育举措。这个活动的重点是每周的周考核与评价:学校每周通过值周教师、学生会、值周班级、德育处等部门对班级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中学生守则》所设定的40多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每周表现最好的班级集被授予“居正班集体”,在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同时升校旗和班旗,也就是说,每一周有一个班的班旗会与国旗和校旗一同悬挂在学校的旗杆上,供全校同学景仰称赞。此外,班旗也是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各班的标志,也是毕业之际学生签名留念的地方。上述方法,切口虽小,但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了显著的价值引领,这不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接地气”的一种好办法。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学校管理中要拥有个性化的文化思想体系。
学校管理不只是事务的管理,比具体事务更为重要的是一所学校的思想与文化的管理。事务管理,只要按上级行政部门的要求依规做好各件事情就行了,而思想与文化的管理,才是一所学校管理中的灵魂。
保八中的居正教育是从《易经》里的“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句话里找到了思想的火种的,在“居子大居正”的丰厚传统文化影响下,保八中提出了“思方行圆,居正致远”的校训,并着力从居正课堂、居正课程和居正文化三个层面打造“居正教育”学校文化品牌。
居正课堂,即要求教师在“QSC正方体”课堂教学理念架构中来实现教学目标。QSC正方体课堂教学理念关注的正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观的形成,强调的是师生心与心的触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质量。世界观、人生观归根结蒂是价值观,没有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充其量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不是真教育。
保八中以50多个社团为支持形成了独个特色的“居正课程”。在众多的社团里,价值取向同样是这些社团的灵魂。如保八中志愿者社团、滇西抗战历史研究社团、居正围棋社、居正跆拳道社、茶马古道、我是城建局局长、小荷文学社、追梦文学社等,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成为一个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中的居正文化建设如今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学期校园内两座书院牌坊的完工,显示出八中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景仰与敬畏。牌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尤其是书院牌坊,是古代文人读书的一种价值风向标。在这个校园景点的设计上,“思方行圆,居正至远”的理念融入其中,与原有校园建筑浑然一体,成为学校的地标性建筑。
大型集体活动是居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八中的篝火晚会、25公里越野拉练、成人礼、民族文化节、端午国学文化节等,业已成为居正文化亮点,也是八中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准则的重要平台。
实践证明,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不落俗套、不走过场,就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把价值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来对待,把24个字的价值准则与学校的管理实际接地气,建立和完善学校的思想文化体系,学校就一定会成为学生精神成长、人格形成的沃土。新的时期,深耕心田,厚种文化,蒙以养正,居正致远,当属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灵魂追求。

『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
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德教育的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一)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为维护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在卫生整洁、仪表文明,仪态优美、举止文明,谈吐礼貌、语言文明,遵守礼仪、行为文明。
助人为乐,是人们公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它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同志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爱护公物,就是要关心、爱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就是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遵纪守法,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要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要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二)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爱岗敬业,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即对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认真、负责。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诚实就是要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歪曲事实,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
办事公道,就是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公共道德准则为标准,秉公办事,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
服务群众,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
要廉洁奉公,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错即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其实质是奉献。作为一个建设者,无论身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只要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就是在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以“爱”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设: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就是要尊敬孝顺老人,抚育培养子女,坚决反对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不道德行为。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履行同等的义夫妻和睦,就是夫妻之间应平等互助、互敬互爱,培养、保持爱情,提高生活的质量。
勤俭持家,就是把勤俭节约引入家庭生活,即要努力劳作、不怕辛苦,从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量入为出、合理消费。 邻里团结,就是邻里之间主动关心、互相帮助,相互体谅、以礼待人,多为邻居着想,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伍』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
富强 国家富强以综合国力强大为基础,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特征,须具备五大要素:基础实力强、经济能力强、科技发展水平领先、军事能力强大、国家的政治制度优越。下一步,中国需要加紧在人均富裕、核心科技创新等领域补齐短板,尽快实现国家富强。
民主 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其核心内容是保证人民的权利如何实现、国家的权力如何健康运行,像我们说的选举、协商、表达、监督等都是常见的民主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几个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文明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表现出来的是综合国力和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先进状态,比如政治开明、科技先进、人民生活富足等。党的十二大最早提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十六大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定义为“五位一体”,按此布局,我国将不断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和谐 和谐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是人与自身、他人、社会、自然这四者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主旨是创造普遍发展、共同繁荣与持久和平的世界,比如,反对武力冲突;不同文明、文化、制度之间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促进和保障人权;人人享有平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等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
自由 包涵人身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同时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种限制和约束是出于保障最大多数人的自由的需要。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就是一个充满自由的社会,不仅物质丰富、生活富足,而且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平等 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人的基本权利不能因为出身、户籍、职业、贫富等差别而受到区别对待。我们既要强调形式平等、程序平等,又要通过缩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推动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努力追求结果平等、实质平等。还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公正 是对正当利益的维护,其实质是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承担。评价社会是否公正,社会底层群众的境遇是衡量的标尺之一。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贡献有多有少,再加上社会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每个人面临的发展机会、获得的社会财富自然也不相同,所以公正并不等于平均。
法治 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体现了一个国家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各项事业都已经纳入法治轨道。强调法治思维就是尊重法律权威、遵循法治原则、体现法律理性。强调法治方式,就是按照法律规则处理问题、解决纠纷,使执政行为合法合理、公开公正。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爱国 既表现为对祖国河山、历史文化等热爱之情,也表现为个人对他人、政治社会等热爱之情,更表现在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融入到建设祖国的实践中去。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和美德,公民应坚持国家利益高于自身利益。但爱国应与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分,我们既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又需尊重别的国家、民族的权利、自由和思想、信念。
敬业 意味着热爱、看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将这种自豪转化成对工作的动力,对生活、集体和国家的热爱。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国民能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干好本职工作,不仅关系到自身生存发展,也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
诚信 其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也就是以诚恳待人,靠诚实取信于人。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当今社会,诚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个体道德修养层面,它更是现代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公共领域的交往规矩以及政府机构的行事准则。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条约,都须讲诚信。诚信也是国家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国家、社会都讲诚信,诚信才能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纽带,才能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状态。
友善 包含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等。善待亲人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友善是对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是各阶层各行业都应该积极倡导的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特点的价值观。

『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如何理解三个层面的关系

1、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相比较,显得更加细化,也更具可行性。只有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落实,才不会使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成为空中楼阁。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基础。爱国是针对公民的基本政治操守而言的,作为一国公民就应热爱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家,为这个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当全体公民都谨记爱国,国家的富强民主、社会的公正法治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济基础。敬业是针对公民的职业道德而言的,每个公民都在这个社会扮演一个较为固定的角色,而这个角色的取向主要基于这个公民从事的职业。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能热爱所从事的职业,站好本职岗位,为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这样,国家的经济发展才会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对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诚信、友善是针对公民的个人道德而言的,每个公民在这个社会都有一张关系网,这张关系网能否畅通稳固的关键就在于公民的诚信水平。进一步而言,由于公民是社会的节点,当每个公民都能诚信做人、友善待人,则有利于社会层面的公正、法治和国家层面的文明、和谐价值观落到实处。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核

自由、平等更多地表现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而公正、法治更多地表现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然而,公民的联结主要落实于社会,国家对公民的影响也主要通过社会这一纽带。可以说,社会是介乎公民与国家的中介,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源于公民和国家的作用力。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所在。

自由、平等是满足公民价值准则的内核。自由、平等是公民在社会层面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理念,这样的理念折射出公民的精神面貌,也折射出公民的价值取向。同时,只有谨守自由、平等的理念,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更好地推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公正、法治是满足国家价值目标的内核。公正、法治是社会的应然状态,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武器,维护国家稳定的法宝。作为个体的公民若难以得到公正的对待,享受法治的环境,其道德操守和价值追求都无法保障。作为整体的国家若也难以维持公正、法治的局面,国家的执政合法性必定会受到质疑,其价值目标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3、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表现

相较而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正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与价值,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最终奋斗目标。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物质层次的最高表现。它主要体现为国家实力的强大,物质财富的充裕,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足。富强并不能凭空而来,而必须通过作为个体的公民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社会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经过若干时期的努力才能达到。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层次的最高表现。就现阶段而言,民主仍然是最为理想的政治形态,实现民主需要公民觉悟提升到一定水平,对自由和平等有更为深入的体认与实践,需要政府执政更加公开透明,坚定地谨守公正和法治的底线。

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层次的最高表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可以说是公民做文明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层次的具体表现。而当公民的普遍道德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文明也就会成为整个国家的道德主流和社会共识,在最高的层次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和价值。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层次的最高表现。与富强相比,和谐更侧重于精神层面。它是全体公民在精神诉求和价值追求方面得到极大满足之后的表现,是社会各阶层、各种团体组织相互包融、相互尊重的表现。只有达至精神层次的和谐,物质层次的富强、政治层次的民主和道德层次的文明才有了更有力的保障。

通观三个层面,公民层面是坚实基础,社会层面是重要内核,国家层面是最高表现,三者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只有把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的关系搞清楚,并针对各个层面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推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有序有效地培育和践行,并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扩展阅读:

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回答了21世纪中国复兴的总问题:

三个层面的价值观都指向了一个主题,即21世纪中国复兴是培育一种新文明,培育新型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最终表现为培育有着高度文明素养的现代公民。有人认为中国崛起所奉行的是“霸道”而非“王道”,因为中国的发展仅仅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由此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不安。这是对中国发展的一种误读。

不论从历史、文化还是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看,中国一直是一个文明国家,21世纪中国的崛起也必将延续这种传统,在创造一种新文明中展现泱泱大国的气度与风范。所以,中国的崛起必然行“王道”而非“霸道”。经济军事实力的提升并不是中国复兴的本质,我们绝不可自满于此而变得傲慢自负。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还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培育现代国家、社会和公民,探索新型社会的价值观体系,重构中华文明的思想与道义基础。从历史上看,这无疑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这包含引入传统社会和文化中所没有的新特质如民主、自由、法治等价值观,必将从深层次上改变传统社会和文化的结构。

这些价值观既是人们长期奋斗获得的共识,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趋势和客观要求,体现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因而是引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指南和价值目标。

『柒』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