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
一、课前——充分备课,理清思路
要上一堂好的美术鉴赏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因此课前要认真仔细研读教材,必要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
二、课中——围绕兴趣点开展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牵着她的手可以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之前的充分备课只是前提,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得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境育情,激发兴趣
好的导课要巧设情境,激情荡趣,引发思考,进入状态。
(二)分析讲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分小组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每一组分析一件作品,小组代表发言。在小组代表分析作品艺术语言的过程中,其他小组补充,教师评价,得出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形成和地域、风俗情感有关的常用的艺术语言有:借喻、比拟、象征及谐音等。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
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将知识融会贯通。再把课本中出现的民间美术的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分类,触类旁通。之后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作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挖掘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余姚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寻找出现在身边的民间美术形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怀。
(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为了巩固知识,真正实现用所学知识去鉴赏生活中各种民间美术作品的能力,可通过设疑的方法布置作业:在生活中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美术作品?他们出现在什么场合?寓意是什么?让学生写一篇学习报告。
三、课后——认真反思,以利后行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它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课后一定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❷ 国家教委在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对每个学生有何启迪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高中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回情操,答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❸ 怎样上好美术鉴赏课
如何上好高中的美术鉴赏课?这是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要知道高中的美术鉴赏跟初中的美术不同,不要求学生学习作画的技巧和技法,需要的是我们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简单说就是让学生看,边看边学习!所以,单单是把文字内容告诉给学生是不够的,下面我就来探讨下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
一、美术鉴赏课是人文教育
鉴赏课,其实就是一种感受和理解、感情和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学生通过鉴赏课受到的教育过程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即对人的思想情操的陶冶过程。教师在讲述中应声情并茂、语言形象、富有激情、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以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这种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其对社会的独特贡献。
例如,齐白石老人的《河虾图》,将中国画独特的技法发挥自如,水墨酣畅淋漓,寥寥几笔,几只生动可爱的河虾便跃然纸上,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颇有乡土意味。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采用西方油画的表现技法,中国人喜用的大红作主色调,中西结合,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的气魄和信心。雕塑《艰苦岁月》
,生动再现了长征途中的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外国新古典主义油画,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表现的是三兄弟临战前的悲观场景,烘托出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大无畏精神。
中外历代美术作品很多,通过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世界历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世界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的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古今中外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二、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应有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参与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了,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必须依赖学生的主动
,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对作品讲解,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感受。
我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1)讲解作品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收集与作品相关的知识点,尽快缩短学生与作品产生的距离感,并对作品产生兴趣。(2)谈谈对作品的感受,第一印象或直觉。(3)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造型、构图上思考。(4)必要时,在欣赏后,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等方式。这样可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灵活独特的思维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观念得以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成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
美术欣赏和美术实践的教学是不能分离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有了美术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例如教学《中国古典绘画》中,可以首先展示一些国画作品,用精彩作品吸引学生,紧接着播放些画家创作作品的过程,然后,学生可以拿起毛笔亲自实践下,当然,不一定马上就会出好的作品,但亲自动手实践带来的切身体会,是仅仅靠言语说教所无法替代的。最好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这样,学生的创作性思维的火花,就会在欣赏、创作中迸发出来。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使同学们更直观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身临其境、事半功倍的效果。动画片、电子游戏、影视节目、广告片、互联网等,这些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都会给学生造成巨大影响,无形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美术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就应努力,发掘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和谐发展。让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感受艺术的魅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鉴赏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艺术,得到熏陶。同时还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鉴赏课的目的,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鉴赏课。
❹ 学习了《美术鉴赏》课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想法和建议
经过一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欣赏到了许多东西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绘画风格,对东西方美术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了东西方艺术的特点与异同。西方是以人作为艺术表现对象的主体,主体是人物,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因此,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的每一个时代的审美观点也不一样。比方从希腊、罗马时代到拉斐尔、提香、达•芬奇,这些人表现的人体是很古典的,很完整的。那么波提切利则不同了,他表现人体的韵律感、线、节奏,多方面地表现人体。因为时代不同,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比方画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凡高的《自画像》,都是肖像画,但两者就完全不一样了,同样的肖像,他们画得都很像,都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但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时代的差异很大很大。另外,西方古代绘画都是以人为主题,树木、风景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作为一种背景,是次要的,到后来获得了独立的发展,才有了风景画、花卉等独立的画种。西方的大师画人物,也画风景、静物、肖像,对象只是作为启发他感受的一个材料,什么东西都可以感受,都可以入画,都可以进入到他的感情。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有很大的区别。西方早期的风景画,也不是实际的写生,而是在室内闭门造车,画一个大概,因而不是太生动。西方真正的风景画,是印象派油画,真正是对景写生,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一种风景里面,早上、中午、晚上,即使同一个对象也不一样,这是很写实的。中国画的构图以山水风景为主,一般都是立幅的,山从下面开始,一层一层往上。它的构图比较雷同,可以归纳为四个字:起、承、转、合。“起”,往往都是从几棵树,或者一个沙坡,或者石头、水、亭子开始。“起” 之后,另外一个山来接过去,叫做“承”。“承”之后,因为很长,要适应这个画面,那么要变化,叫“转”,扭曲一下。转到最后,要“合”。这是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四个字。我们看东西,远景、中景比较丰富??因为远了,形象丰富、重叠,而近的东西则单调。 ...
网络上别人的答案,我是引用的,写的不错
❺ 初中美术课是美术鉴赏课吗
显然不是,初中美术课是一个综合性的美术课,课程主要安排的是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回基本技能方答面的内容,有一小部分的比例是美术欣赏课。
再有,在初中美术课里,美术鉴赏课叫美术欣赏,虽然是一字想差,但意思大不相同了。欣赏是持肯定的欣赏态度,而鉴赏是鉴别并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美术修养和能力的,高中阶段才是美术鉴赏课。
❻ 美术教师该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
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每一堂美术鉴赏课上都“有所得”。关键词:态度 素养 人才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的这句台词风靡全国,也一语中的。国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我们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国家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开展了新课程改革。一系列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等。面对这些理念,我们美术教师该有何感想呢? 就应该了解、清楚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性。因为审美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鉴赏就是审美教育具体实施的核心课程,并且审美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创造力和修养完美结合、形成人文素养。同时审美教育的多元性课程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然而,了解是一回事,会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只要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学校、学生,家长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原由来敷衍美术课。当然,靠我们美术教师还无法改变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但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学科负责,更是对国家的教育事业负责。我们要上好每一堂美术鉴赏课,发挥美术课对学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的培养作用,让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喜欢我们的美术鉴赏课。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起码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渊博的知识 我们经常说态度决定命运,我们且不讨论这句话准确与否,但肯定的是,我们做任何事态度是第一位的。作为美术教师不能因为中国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而否定美术学科的作用,我们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本着认真的态度对待美术鉴赏课,不能敷衍。当然,上好美术课教师光有良好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因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在美术教育学术领域不断进取,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精深、渊博。只有教师的知识丰富了,才有可能把所教学科的知识教好、教活。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内容丰富,包含绘画、雕塑、工艺、建筑、民间美术、园林艺术、还有电脑美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不单单是美术史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涉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如:讲青铜器与陶瓷,我们就要讲到相关的化学知识;印象派绘画又涉及到光学原理;要欣赏中国山水画就要了解中国的儒、释,道家文化;中国建筑雕塑绘画与西方比较,体现了中西文化上的差异。美术教师大都在美术专业知识和常规教学方面胜任自如,但在人文性知识方面却未必游刃有余。况且,“美术”本身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展,现代美术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其表现风格更加多元,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表现手法更加新颖,表现题材更加广泛,有些还涉及到高科技。这对于美术教师,在知识层面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美术课程要使学生“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突出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及其它交叉学科的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应不仅关注“美术”自身,还应关注其他发展相关领域的新趋势、新现象、新成果。美术教师要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教师只让学生刻苦学习,可自己却懒散成性,不学无术,那他的话是没有说服力的。 二、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通过一切手段让学生领会到美术鉴赏课的乐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兴趣了,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完成美育的目标。例如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学生都知道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也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然而,历史上有很多画家画过《最后的晚餐》,而我们为什么只知道达·芬奇?也许我们会说达·芬奇画得最好,那它好在哪?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是如何处理构图,如何安排耶稣,谁是犹大?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现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其次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课堂,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在现实的美术教学中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很大一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他们喜欢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在参与的过程中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我在上《什么是美术作品》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面具,我会在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收集“萍乡傩面具”和“西藏宗教面具”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和小组交流,讨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获得面具的相关知识。当然,也让学生了解了我们萍乡的本土文化。 三、教师必须掌握好多媒体教学技术 首先,老师应该能够熟练地制作和运用课件上美术鉴赏课,当然,学校要有多媒体教室。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可以把美术和音乐、电影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本节课所需要展示的内容,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使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第二,老师应该能够熟练地整合网络资源。网络上有关鉴赏知识学习内容极为丰富,其内容的分类、阐述的明晰、全面与深刻不是单体老师和书本所能比拟的。如画家的生平事迹、课本以外的优秀作品,影像资料等。我们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在网上查找,那么学生会学得主动、开心。可想而知,通过多媒体这样上一堂课下来,学生会对各种作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养,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在艺术的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美。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❼ 谈谈你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
用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受,与实践相结合,勤于思考,联系实际,从赏到鉴,再到鉴赏结合,从美术中领悟属于自己的东西。
❽ 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几种方法
广东龙川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研室 曾仕标 作为文化教育及审美教育的美术鉴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教育的专设课程。因此,上好美术鉴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激发兴趣 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我在讲课之前,把临摹的一幅高两米的油画《蒙娜丽莎》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挂在教室。虽然学生们以前也在很多印刷品中看过这两幅画,但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大而且如此美的画,许多同学走在画前认真观察,津津乐道,甚是惊奇,在学生们止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之际,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此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油画与国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介绍油画与国画的技法。介绍《蒙娜丽莎》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内容。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外出参观 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如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这一章时,带同学们参观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一一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要求同学们留意这些工艺品的名称、 出土时间和出产年代,分析工艺品榈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彩陶:半坡类型彩陶造型朴实厚重,彩绘纹样除几何图案外,以人面、鱼、自等形象最为人注目;庙底沟类型彩阳彩绘纹样以几何图案为主,变化更为多样,除少数兼用红彩外,多为黑彩,有时彩陶上有红白色陶衣,加强了 色彩的对比效果;马家类型彩陶则满身装饰;半山型造型更加优美,最有特色的是长颈和短颈或无颈而有折沿的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壶,形象丰满浑厚,稳重大方。在对比中分析彩陶的异同,另外还邀请博物馆管理人员给学生做了一次有关古代工艺美术知识的讲座。管理人员把水倒进有舞蹈人物的彩陶盆里,舞蹈者的身姿便倒映在水中,巧妙地构成了一个池畔欢舞的场面。动一下盆内的水就发生晃动,倒映在水中的舞蹈者和身姿,产生一种婆婆起舞、婀娜多姿的艺术效果。同学们被祖国有如此悠久的历 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为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努力学习,扎实奋进。 3 、举办展览 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我举办了一次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都是临本,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有立轴、横披、镜肝、手卷、册页等,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轻松愉快,同时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豪感。 4 、搜集整理 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同学们在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工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就出来了,又一幅代表喜庆气氛的《五谷丰登》跃然纸上;还有质朴自然的草编的虫、鱼等玩具。这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得甘醇美酒般的民间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劳动群众质朴热情和醇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这是无穷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是上好鉴赏课的基础。外出参观或实地考察,使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搜集整理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整理收集回来的纷繁复杂的资料过程中,形成一种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及一种有始有终的工作毅力,并形成一种鉴别美丑的能力。举办展览是直观的教学手法,是鉴赏课中很理想的手法,又有类似实习的功能。这几种教学手法的过程本身就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
❾ 美术鉴赏课
我想.要学习了才知道的吧.如果你看了,把你的感觉说出来就是了.
❿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必然会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在课改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如何与时俱进,上好一堂美术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角色观念;因材施教;互动;结合实际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这就是说。跨入新世纪,社会发展对未来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年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的能力,如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爱上美术课,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方面来谈谈笔者的见解与体会。 一、转变教师角色与观念是上好美术课的重要前提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可以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我对每个要点都尽可能的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学生:例如在《原始人的创造》一课中,当我问到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劳动,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游戏,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巫术,你倾向于那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时?有的同学说:“游戏”也有的同学说:“巫术”还有同学说:“劳动”。突然我听到有个同学轻声到:“也许三个可能都有”。是呀,为什么不可能是三个都有呢?他们是相辅相成,共同催近的呢?这位同学看似不太守纪律的话到提醒了我,这样的问题他们提的多好呀?于是我马上微着鼓励那个提问题的同学把刚才的问题再说一遍,请其他同学也回答一下,结果一些同学都认同他的观点,因为游戏也存在于劳动中,劳动的丰收又和巫术紧密相连,巫术又是可能通过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等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与他们一起来分析原因。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的下一代。 二、结合实际,教学形式多变以吸引学生是上好美术课的重要保证 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为保证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的持久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笔者多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其一、教师授课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在欣赏过程中,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地貌、人文景观、历史等等有机组合在一起,再配上当地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其二、教师的授课方式不能光唱独角戏,做好师生互动。 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能从头讲到尾,即便教师运用动听的语调,做到声情并茂,学生还是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强化美术作品相关故事情节的讲述,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学习的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入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利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拓宽知识面。例如《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尝试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并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从相册中挑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特点的一张或几张照片,谈谈自己喜爱的理由”,按旧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课根本没有“知识点”。我认为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每一个人个性化的审美观。又如《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中我要求学生以毕加索《格尔尼卡》为参照,以南京大屠杀为题创作一副作品。学生通过作品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思,表达出如何才能让惨剧不在重演,让和平永驻人间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再如《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学生的眼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三、以点代面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是上好美术课的最终目的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无定法乃至法”。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活动;在欣赏教学中必须采取合适的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一定的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中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要教会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去学习对美术品的欣赏,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评价,最后教会学生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欣赏,以此达到提高审美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