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小学校 > 中小学科学实际活动

中小学科学实际活动

发布时间:2021-01-11 04:01:16

A. 中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少,是否该逐步安排上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小学生一定要加强一些实践活动,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就连自己分内的事情也做不好,总是有家长代劳,家长总觉得应该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但是中小学生来说,学业并没有那么繁重,没有必要那么用力的学习,反而要好好的锻炼一下实践能力才是比较重要的,等以后高中学业繁重了,就更没有办法锻炼实践能力了,到了大学什么都不会,只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现状。所以我认为中小学生真的有必要加强一下社会实践能力的课程,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了以后,社会上需要的技能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了学习的能力,要让孩子脱离学习的苦海,注重一下实践能力,学校也要经常监督一下,有没有老师占课的行为出现?如果有的话,一定要给予批评和教育,孩子以后是要自己生存的,而不是只要学习就可以,一切无忧实践能力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B.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小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100内,要一段话的!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 (2)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5)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6)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7)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9)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10)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11)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C. 结合实际,谈谈目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科学教育已开展了二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首先,从最能直接判定科学教育的水平及其有效性的学生科学素养上看,2000年北京市中学生科学素养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学生科学态度正确的占60.5%,不正确的占39.5%;科学文化知识方面正确选择的占68.9%,31.1%的中学生没有正确选择;生活举止良好的占54.2%,45.8%的中学生缺乏良好的生活举止。其次从国民的科学素养看,我国在1992年采用国际通用的抽样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国民的科学索养情况,并与14个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发现国民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我国排在倒数第一。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学校教育的产物,国民素质反映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可见,我国科学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科学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1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学校精英教育体制下,中小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培养优秀学生的,在教育内容上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只学必考的内容,其他内容可以少学或不学。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中小学科学教育在内容上完全脱离日常生活,“封闭的实验室研究与抽象的问题为主,导致学生对科学理论的来源和科学理论对实际生活作用的认识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位访美学者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美两国学校里的重要问题。然而,焦点不同,中国的学校更强调学习理论,而美国的学校则更强调学习实践。”其实,实践与理论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技术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带有权威性和机械性
我国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为主,学生从上学之日起就围绕着教师、教材、考试转,听课、记笔记、背诵、做练习是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学习策略。这种学习策略完全违背了科学的含义和价值。“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会使科学知识变得枯燥无味,错过了学习科学的本质即科学精神的机会。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忽视了前科学概念。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知道某些事情并不涉及我们的概念图式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之间的一致性,我们不能直接地接近那个真实的世界。
3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趋向单一性和专门化
从课程开发的模式看,有两种基本形态: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我国科学教育课程设置采用的是分科教学法,体现在如小学的自然和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中。而在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改革起,其科学课程的整合就已开始,从幼儿园到8年级的科学教育早已是综合性的了。当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分科课程教学只注重学科本身内在的逻辑性、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今天这个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素质型人才的社会里,单一的学科教育束缚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直接有碍于公众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是不符合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的。
另外,我国科学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还体现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上。20 世纪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相互整合的时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我国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教育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色彩,把科学教育的目标局限在单纯地培养科学专家和技术专家上。忽视了对其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解决对策
我国的科学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科学教育的情景化上,即教会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科学知识用于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上。按照当代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教育学及科学哲学的观念,科学非纯科学,科学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受社会价值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社会价值。并且,科学知识是依赖于杜会背景而决定的研究成果。因而很多构成科学方法、判断和激情等方面的东西只有在让学生亲自与科学接触时才可以获得。基于上述观点.本文试以情景化这思想为核心提出解决的对策。
1开设综合性的科学教育课程,重视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
随着当代科学的发展,科学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学科,还是一个由单独学科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交叉学科,它是作为科学系统的子系统而存在着的,这就呈现出科学教育具有综合性或整合性趋势。综合性的科学教育课程的优势在于:第一,各学科之间本来就具有相似性和关联性,综合性的科学教育课程能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和优点更有效地解决社会复杂的实际问题;第二,多学科研究协同发展能产生新知识突变,出现新的科学局面;第三,使知识科学具有丰富的生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科学教育课程设置上,首先应重视技术教育。理科课程应设置相应的“动手动脑”课,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法来固定物体或移动物体,设计一个天平用于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设计警报装置的电路等。学校应定期开展技术设计活动,展现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这种课的教学可以参考STS课程,即科学—技术—社会教学模式。它将科学、技术、社会的知识融入科学教育之中,扩大了科学教育的内容,使科学教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并十分关注科学的热点问题。如最早开展STS课程的英国,其课程包括读物、教师指导书、录音、决策游戏、幻灯片和统计材料等。教材按不同年龄段设计为成套的模块组合。每套包括100~120个模块不等。在取材时不但考虑到自然科学学科,而且特别留意使用这样三种题材:(1)与日常生括及现实社会有关联的同题;(2)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发明、发现;(3)赞成与反对的观点并存和答案不限于一个的日常生活中有争议的科学、技术问题。
科学教育需要人文科学的融合。人文科学以其“隐性”的特点有助于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完善。隐性教育主要是通过校园的建筑、文化、学习气氛等对科学教育产生影响。在台湾的科学课程改革中就增加了“潜在课程”。目前台湾的一些小学已修建了植物园、动物园及科学信息橱窗等。根据整合的思想,隐性教育还需要与显性教育整合才能使科学教育更有效。现代建构主义明确提出,要在科学课程中进行显性的科学本质教学,以达到教育的人文化。因此,可以通过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课程内容中融入对科学本质的讨论。通过对一些著名的科学产品和科学实验的背景及发明创造者的介绍,了解这些对我们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科学事物的由来和科学家高尚的科学品质和生活逸事,使学生融入科学文化中,通过榜样示范效应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2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学生是按自己的想法去解答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简单地复习学过的内容,而是用新的观点去改造原有的想法。因为每个学生学习知识都有一种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学生要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正如皮亚杰所说:“学生通过吸收并与原来知识相融合的过程来建立理论的层次结构。”而哈什维总结了实证研究的结果,指出学生一般倾向于观察那些符合自己“概念”的实验,而忽视那些与自己“概念”相左的结果。这说明学生力求发现的仅仅是他们目前“概念”所允许他们发现的内容。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教师在科学教育中应该遵从以下原则:(1)了解学生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授。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提问题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思维品质,然后再介绍常规知识、概念等。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原则,提问题应注意:要求学生作出一个可检验的预测;利用不很昂贵的设施或器材;有一定的复杂性,可以使学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适合于小组活动。(2)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想取代错误的观念。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难免存在一些错误,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看似错误或迷惑的观点恰恰表明他们目前的理解程度,因此,需要教师去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据此备课,正是因为了解学生的“错误观念.所以才能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观念转变,形成科学的思考方法,从而获得科学知识。正如许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所说“备课一方面是备教材,另一方面是备学生。
3创设情景教学环境,以探究的教学方法将科学知识教授给学生
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草案)》明确指出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中“基本的、起支配作用的原则”,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活动和探究获得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对自然的科学态度。情景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有效性在于;第一,大量研究揭示、科学知识是依赖于社会情景而形成的研究成果,它是在实验室的控制下、在大自然的情景中、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而且科学观点或理论在被科学团体确认前i币要经一些主要的科学社会机构进行交流和检查,因此它具有情景性和社会性,如果忽视它的这种特性,那么必然会使科学概念和理论过于抽象。加拿大的科学教育就强调科学课程需要通过积极的实验方法去学习,要求所有的学生参加实验活动,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真实的问题与事件的情境中教授科学概念;第二,就思维活动的功能而言,既需要主体批判地考察已有的认识成果,又需要大胆创新。在认识过程中,批判是创造的前提,而创造又是科学批判精神的内在要求。建构主义认为,任何优秀的“教”和“学”的实质是一种批判性的关系。
根据情景教学的优点和思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第一,教师应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即科学知识应与时俱进。发达国家就很重视科学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如英国的电脑教育,在整个欧洲都是出色的,不仅抓得早还抓得紧。另外,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与社会牛活日常生活相结合,不但使学生容易掌握,而且使学生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处理好偶发事件。第一,科学教育课程应重视实验课和讨论课,将学生放入一个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学习。第三,善于利用认知冲突,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习的重点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复制转移到学生成功地组织他们自己的经验。第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获得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问题作出回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已的解释;引导学生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现代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客观有效的,教授过程和课程设置应该是灵活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富有时代感、拥有理性思维和具有灵活应变能力的新一代。

D.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活动课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呢?这些问题是很多科学教师所关心的话题,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教学经验和粗浅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科学
科学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于生活。《新课标》强调:“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与经验。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直接的经验。例如:在学习科教版五年科学上册《土壤中有什么》时,新课前,我先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观察不同的土壤,发现土壤中不仅有活着的动植物,还有死了的动植物残体。由此使学生知道这些土壤都实实在在地源于生活,从而使他们知道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课前收集、观察,课内动脑、动手,也就渐渐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二、亲历合作探究,理解科学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探究活动中,依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尺度。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碍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机会;指导过晚,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这样就会削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磁铁》单元时,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磁铁,并让其自主观察和研究,课上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磁铁先展开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猜一猜、比一比,让学生从中认识磁铁的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同磁铁的磁力情况、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等。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在实验操作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把大家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再分组汇报。因为大家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有关磁铁的一些特性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所以学生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有时,各小组意见不一,也会发生争执。教师就要及时介入,站出来帮助学生解惑。通过对照实验等帮他们指点迷津。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到实验探究,学生从中获取了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科学学习中,有些学习内容是学生无法亲历的。例如:火山、地震的成因,这类学习材料学生不可能也没条件通过直接认识获取事实经验,必须采用亲历以外的学习方式进行。例如:播放多媒体课件、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中提供的流媒体视频文件等,通过地层变化模拟动画、火山地震发生时场景的回放,使学生从中间接获取经验,也同样能达到亲历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科学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从提出问题到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实验寻找证据进行验证,再经过思维加工,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学生虽然获取了经验,如果不去运用,就如同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这些经验也就没有了意义。只有把这些经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理解和运用,把他们的经验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四、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远程网络资源和虚拟现实技术获取科学教育资源
为了达到上述的科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各种科学教育多媒体资源、网络科学普及资源、网络虚拟现实资源等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直观科学教育素材。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方面的资源
1.多媒体科普教学资源:包括各类科学教育的光盘教学片、电视科学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科学探索等相关的电视节目,美国的发现(Discovery)系列科学普及电视片以及其他各类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的科学普及的节目等,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课标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上述的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
2.运用网络科学普及资源,可以通过各个科学领域的科学普及网站,获取科学普及知识,组织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网直接访问国内的各类科学普及网站,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获得各类科学普及知识,并激发学生在科学教育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网络和虚拟现实资源,直接访问一些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网路科学普及资源(如Google上的海底世界以及其他的虚拟现实资源大脑的奥秘、宇宙奥秘等),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直观地通过虚拟现实的世界了解生活中不能直接接触或看到的科学现象和未知世界,通过这些现代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成绩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观点只是我们在科学教学探索中一些个人经验总结以及关于科学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将继续按照新课改,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的水平。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小学科学教学就会向着更加积极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就能更好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做出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建设和谐社会和实践教育科学发展观,为初等和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E. 结合实际谈谈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特点

(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版
(权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参考: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news试题2013年7月

F. 小学科学实验做定滑轮实验时为什么实际测出的数值偏小

滑轮本身磨擦力

G. 什么是科学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育。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7)中小学科学实际活动扩展阅读

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程特性

1、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3、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

4、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参考资料

网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H. 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一个重要活动。积极引导小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校风靡的航模,小发明等科技活动,就是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但这些活动需要投入相当大的师资、场地、时间等,同时针对小学生综合科技实践能力不强等特点,对于普通小学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则打破了这些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并实现了小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小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设置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开放式教学,能营造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肯定学生的“际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刨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一般应遵循四个原则:
1、承古扬今的原则。为进一步认识、继承、发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课程项目要立足本地,挖掘当地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认识、热爱家乡的文化历史,从而认识热爱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比如:剪纸艺术、戏曲研究等。同时更应该与现代科学相衔接,使学生不脱离现代科学新时尚,可以利用科技活动室和科学实验室,配置电脑、简单机械加工工具、科普图书、实验器材等,如设立航模、科技小制作、科技画报等小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科学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热情;还可以设置科学探秘项目,如星空观察、气象观察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参与科学实践的能力。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开设的项目应密切联系生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生生活、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精诚合作、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品德。比如社区周围绣品加工厂多,就可以设置毛线绣兴趣小组;离郊区近容易搞到种子、叶子,就可以设计种子粘贴画小组和树叶粘贴画小组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3、活动与学科知识整合的原则。进一步与学科教育相衔接,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学生获取的知识得到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知识技能得到拓展和加深,项目的开发设计都充分考虑到与学科知识整合,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情感。我们现在所用的各科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还有大量的知识需在课外得到补充,因此,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延伸学科知识,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设置之前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走访等方式进行论证,以确定设计项目的合理性、科学性、趣味性。比如:学生科学教材中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相关知识,而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很难有机会亲自饲养小动物和种植植物,对它们的生长、繁殖特征仅限于书本上说的,如果在校园内开辟一个小小的饲养角和种植园,利用实践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和养殖实践活动,则能极大的提高孩子们学习、研究的兴趣。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播种、施肥、浇水、除草、间苗、除虫等自觉管理行动,亲历花草的生根、发芽、出苗、长叶、拔节、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和动物的生长繁殖等,写观察记录、小论文等。在管理中,观察它们的生命周期,了解它们的生长规律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从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4、自愿申请参与的原则。学校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从兴趣出发进行自主选择,因为不少项目需要同伴之间的合作,充满着探索,培养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对有些项目不能按学生意愿选择的要注重对学生的特长等方面做好适当的调整,重在让学生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获取体验和感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二、充分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定计划,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促进个性充分发展。活动中以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对新课改进行体验和感悟。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巩固了学科知识,还可培养他们质疑、观察、实验和提出实际方案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发现”的兴趣,敢于去尝试解决问题。通过主动探索、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抽象的理论如何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答案,享受成功的兴奋。
2、培养了创造性、开发性思维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手脑互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性。也就是学生们富有幻想的东西,通过动手设计与制作变为现实,达到心灵手巧、触类旁通,打破了“创造发明”和 “科技创作”的神秘感。在实践操作中感悟培养操作能力。也就是在切身实践创作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求知欲和创作热情,体验动手劳动的乐趣。它涉及多个学科的不同知识领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实施索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比如科技小制作,想制作一件作品必须有相当丰富的学科知识,再就是必须论证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美观性和实用性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同学们的创造性、开发性思维,都需要各种科学知识。在这各制作的过程中,追求的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没完成一件作品都大大的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3、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多项目是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搜集整理大量的资料、处
理大量复杂的信息的,原来等靠惯了的学生搜集资料是被动的,有些虽然搜集的资料的覆盖面很大,但是却不善于整理等等问题,一度让老师们多实践活动有很多的抱怨,但是一旦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全身心的投入,有的孩子有原来上网只是会玩个游戏、打个字什么的,现在能熟练的应用搜索功能查找资料,学会了查找的方法,制作表格,解读实验数据;有的孩子原来积极性高涨,做事却毛手毛脚,通过活动懂得了做事之前要有计划、有目标,做详细、周密、全面的准备,而不能杂乱无章,草率行事。从学生的成果资料展示中,我们能较好的看到:学生已能够做到主动的有目的地搜集,并把搜集的资料整理归类,选择有价值的资料向大家展示汇报。
4、提高了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为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提供场所和展示平台。教学过程是知识的建构、生命的碰撞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项情感的交流过程。采用小组的形式,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合作性学习,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性、社会性的发展,增进学生间的理解和交往。而将学生置于日常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境之中,是吸引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最有价值的万法。比如:学校科技网站制作中,就需要小组的各位同学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博众所长、取长补短。组织能力强、有领导才能的同学负责组织、策划;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负责编程;思维灵活、细心的同学负责编辑;有美术特长的同学负责绘制、海报设计制作……在一个小组内,同学们总有一展所长的空间,从讨论、发掘题材,到制作、编程,到包装、推荐,那些原先不爱说话的同学如今都能自如地表达,并与同学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小组内进行交流,共同研究和寻求答案,加强了集体学习和团结。在活动中不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且同学们的体验到了相互交流、团队合作的乐趣。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育工作者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更要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努力寻找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

I. 结合当前教育实际,谈一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小学教育学科的课题的主要来源应该是跟教学实践相结合,看教学实践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J. 如何使小学科学实际操作效率更高的实施方案

一。充分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认知掌握目标就是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内,认知上所达到的“懂”和“会用”的范围和水平;技能达成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业后,相应技能所能达到的标准;心理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在一定阶段,情感、意志、思维等完善的程度和水平,其中又以思维品质的养成作为心理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预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但要注意几个原则:①“兴趣”原则,既课堂教学应当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②“激励”原则,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特意设定一些激励环节、提出激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与肯定。③“自主”原则,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发思维、或组织讨论、或实践操作,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优势实现课堂增效。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语言加板书的传统模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对于教学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机遇,也是实现科学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支持。因为对于《科学》这门抽象的学科而言,一味的让学生的思维在书本与黑板之间徘徊,既不利于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与探究意识又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科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所以在《科学》的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自身特点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科学实际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