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后勤社会化
指不再是像以往一样,有自己设立部门、专门人手解决
而是借由社会力量来解决或是辅助后勤问题
这样有利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
⑵ 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有规定吗
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有规定的!这是一项改革措施!已经执行很久了!
⑶ 如何认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节选)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活力;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高校后勤领域里的体现。我国高校原有的后勤体制,是历史形成的,是计划经济的必然结果。过去高校长期由“学校办社会”,高校教职工中约有1/5是后勤职工,教职工住房与学生宿舍、食堂及其它生活设施占学校总建筑面积一半左右。按照旧的模式,每扩招一个大学生,国家就需投入4.5万元左右。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后勤机制,不仅使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是高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将促进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模式的转变,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高等教育发展了,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必然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又会增加投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创造就业机会,具有很强的带动辐射效应,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彻底打破了落后后勤模式所形成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要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和学生个人负担;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稳定。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
为了消除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保证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199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有力地推进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根据国务院领导每年都要开一次会议推动改革工作的指示,又分别于2000年12月和2001年12月在武汉和西安召开了第二、第三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三次亲临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种新型的、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办学规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有效地缓解了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保证并支撑了我国高等教育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改革在整体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⑷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详细内容
分类管理,向专业化、社会化管理过渡
一类是工作保障型,以内部服务为主。这种类型,其主要任务是为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提供保障,以内部服务为主。二类是经营服务型。如车队、物资采购和为职工提供保障的后勤服务行业。这种类型,通过转换机制,对内模拟市场运行,对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可以面向社会逐步发展成为“四自”的企业法人。三类是社会公益型。如公房的管理、维修和职工医院、疗养院。这种类型,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单位职工、家属和周边地区,运行机制企业化、社会化。对于一类单位或有条件的二类单位,可以采取停拨行政事业费的办法,通过全额成本核算与市场价格接轨,逐步实现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对于第三类单位,模拟市场运行,实行收支两条线,由定额或差额补贴向自收自支的企业管理过渡,向商品化、产业化过渡。
完善内部核算,向商品化、产业化过渡
后勤服务商品化,既是后勤单位转换运行机制向社会化过渡的必备条件,也是后勤实体开展对内有偿服务,对外经营服务,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无论属于那种类型,都必须实行全额核算。这种核算,既包括劳动消耗,也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并将这种消耗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后勤服务商品化、市场化;这种生产关系,既有利于保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职工生活,也有利于克服现行管理的弊端。
转换机制,向市场化、社会化过渡
一是组建后勤集团公司,走产业化道路。由于多实体管理模式既不便于管理,也不便于规模经营,缺少经济实力的抗风险能力,所以首先必须打破单位、地区、行业所有制界线,以经济为纽带联系第三产业,组建后勤集团公司;其次,按行业组建各分公司、子公司,并以产权为纽带,做到互利互惠;再次,本单位是集团公司的主要出资者,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本单位行政管理体制脱钩,实行内部分离。
二是按行业的联系效应,组建若干专业化公司。把行政机关后勤改组成集团公司,固然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合理配置,发挥规模综合效应,但同时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转换机制中要根据各单位后勤的实际情况,在组建后勤集团公司条件不成熟时,可以先按待业再就业的方式组建若干专业化公司,逐步由社区走向社会。
发展、萎缩、稳定是后勤社会化的基本战略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最终要将机关后勤单位推向市场、融入社会,从总体上把握好“发展、萎缩、稳定”的基本战略。
一是对那些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优势与发展前途的后勤单位,要实行“发展”的战略。在政策上对他们要给予重点扶持、优先发展,鼓励他们把后勤服务项目推向社会,进行资本扩张,以吸纳和接收更多的后勤单位和分流人员,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对那些缺乏竞争力、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后勤服务行业,要实行“萎缩”的战略。引入市场机制,让社会去承担这部分后勤服务工作、去发展这些行业。而机关后勤单位的职工既可承包、租赁或购买后勤资产参与市场竞争,也可以参加培训、下岗再就业。在竞争中实行优胜劣汰,在策略上实行“萎缩”战略,这也是机关后勤社会化的一种方式。
三是对那些与政务工作和职工生活紧密配套、联系密切的机关后勤服务单位,要实行“稳定”战略。如大多数单位的动力系统、供暖系统、通信系统、物资供应系统,为了给单位中心工作和职工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从基础建设到设备安装,都是围绕本单位自成体系,要保持相对“稳定”,在改革中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行内部模拟市场运行,在保证对内服务的基础上,有条件、有步骤地向社区、社会开放。
先分后离,由社区到社会是后勤社会化的主要方向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场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机关后勤社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对机关后勤服务单位、人员和服务项目的调整,必须考虑本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哪些后勤部门要保留、要发展,哪些后勤部门要分流、要分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取“先分后离,由社区到社会”的渐进方式。就机关后勤而言,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以下方式分步实施。
第一,结构调整中确立上层管理框架,采取政务、公务、事务三种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单位可在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分离的基础上,把机关后勤从本单位主体中先分离出来。
第二,为了实现后勤服务由单位面向社会的转变,根据后勤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地区服务功能的要求,在后勤资源配置上,建立以单位所在地为中心、逐步向外辐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机关后勤的经营与服务既适合本单位、本地区的需求,也适合后勤经济自身的发展和后勤生产力的提高。
第三,为了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最终目标,组建适应市场机制的专业化、产业化公司是必经之路。在后勤实体从机关主体分离出来的基础上,可实行跨单位、跨地区的专业化、产业化分工协作。以经济为纽带,联合后勤经营服务实体,组建产业公司或产业集团,在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中增强自己的实力,使机关实体通过转制,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和行政管理的羁绊,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后勤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去开拓市场,使其成为“四自”的独立企业法人而最终走向社会。
⑸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实施后勤管理社会化有哪些建议呀
[关键词]高校;后勤;满意度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学校重要工作之一,后勤服务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效果,“糟糕”的后勤服务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政治后果,直接影响到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只有不断提高高校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认可,从而提高后勤服务满意度,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有序开展和良性发展。一、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普遍偏低原因分析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并不处于领先位置,而排在了后面。高等学校是以教学、科研为主,后勤工作是为其服务,在学校工作定位上就明确处于从属和辅助地位。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却又凸显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高校后勤工作者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辛苦劳作程度。尽管如此,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既没削弱,而满意度却又不高,就其原因主要是:(一)高校后勤运行体制方面高校后勤本身处于保障地位,学校是以教学、科研为主,学校任何领导、任何部门、任何时候都会强调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及在学校工作中的突出位置,人力、财力及设备设施都会重点投入到教学及科研上。学校对后勤服务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特别是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缓慢的情况下,各高校更是根据学校实际,实施了不同的后勤运行模式,出现了后勤资产剥离并“注册为独立法人”“、半企业管理”和“学校统一管理”等后勤改革或管理模式,各高校后勤发展很不平衡;这就更加凸显高校后勤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尴尬”地位,这是导致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二)高校后勤员工的服务质量观念方面尽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了近十年,在各高校从事后勤服务的绝大部分仍然还是原来那些人,他们由于自身素质原因而只能继续留在后勤从事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的工作,在各高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的现状下,这批后勤员工很少有机会被有组织地送出去学习、培训与提高。因此,其后勤服务的标准、质量观念仍然停留在原先平面媒介的空洞的、抽象的理解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每天按时上下班,认真做完单位或部门或领导交办的工作和事情,就算搞好了后勤服务工作,而根本不在乎工作的流程是否规范、科学、合理,也不管其结果是否符合工作质量标准、是否符合师生员工的需求,更不思考怎样主动为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生活服务,不思考如何变“有什么样的条件,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师生员工就接受什么样的服务”的被动服务模式为“师生员工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的主动服务方式。所以,高校后勤员工的服务质量观念,没有能及时跟上迅速发展的高校形势,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是制约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的根本因素。(三)高校后勤事业编制部分职工的负效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发展缓慢,高校后勤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较深。特别是后勤人事用工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各高校实际同时存在事业编制职工、合同制职工和临时工等三种用工制度。事业编制职工的优越感和优越地位未能动摇“: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仍很严重;仍然存在事业编制职工指挥合同制职工和临时工现象;仍然存在“我”工作虽然不好,但我只要不犯错误学校就不能不给我饭吃的观念;事业编制职工主动思考如何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者很少或根本没有。这批后勤职工不仅自己工作作为一般,而且还带动或影响了一大批合同制职工和临时工,从而导致后勤整体服务的被动,以致质量、水平和效率不高,不能满足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所需,甚至引起师生员工的不满,后勤服务工作满意度受到严重影响。二、提高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的措施(一)引进或导入“三标一体”先进管理理念,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低,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低,导致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员工水平,而员工水平不高又主要是后勤管理未跟上所致。虽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是,后勤员工队伍、素质、知识、能力、观念等并无多大改变,后勤管理仍然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后勤各级管理人员
⑹ 高校后勤社会化如何解决保安年龄大的问题
1.正确处理政府、高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 首先,要理顺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明确高校后勤产权性质和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一方面,高校作为后勤国有资产的占有者,理所当然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的所有权,对后勤社会化的收益也要按相应比例得益,当然也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另一方面,后勤实体应该按照与高校的契约以市场化模式实现对资产的自主经营,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以促进后勤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为高校的继续发展提供后勤保障。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出资者在后勤社会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统筹作用,既加强宏观指导、统筹规划、协调督办各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并具体根据改革的进程,出台有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所涉及的人事、劳动、税收等的优惠政策和相关措施、办法,加强分类指导,又要下力气培育规范、有序、发达的社会市场,使高校后勤与社会市场有机地接轨。
2.要实现高校后勤系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操作中,各方因素其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的现实,又要遵循市场规律;既要开放校内后勤市场又要确保学校的稳定。首先,政府要考虑到后勤实体的公益性,多出台一些诸如资产租赁、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多对高校后勤的公益性范围进行适当补贴;其次,学校既要为后勤实体提供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又要在校内给予后勤服务实体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同时,还要加强对后勤实体的宏观指导和监控;第三,后勤实体既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师生,为了一切师生,服从学校人才培养大局,又要办好坚持价值规律,减少成本,实现资产的保殖和增值,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加强后勤实体内部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面对在一些高校后勤队伍中存在着思想素质不高、文化程度较低、技术水平缺乏、年龄结构老化、员工稳定性差、社会保障不全等问题,后勤实体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实现人力资源最优化。首先可以通过培训、讲座、日常教育等方式,努力提高后勤队伍思想文化技能素质;其次,可以通过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后勤分配及管理方式,妥善处理好内部各类员工的关系,并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⑺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什么意思
就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再设置后勤部门,不再聘任专门的后勤人员,比如食堂,保洁。而是把这些外包给服务单位,向社会企业购买服务。
⑻ 学校后勤社会化人员和临时工有什么区别
7月来1日社会保险法出自台实施后,就没有临时工这个概念,只要在单位工作即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就得上保险,属单位正式职工,至于其他福利那是单位为某个岗位制定的政策和全体员工共同的两种,因单位有别,另外合同工是一些事业、机关相对正式国家编制人员所说的,在企业一般不存在这种说法,除了老板都是合同工,你说是不是
⑼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介绍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对后勤服务生产关系进行调版整和变革,对后权勤资源和各方面利益进行优化组合和统筹兼顾,目的是为了尽快提高机关后勤的保障能力,使更多的职工从改革中获益,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类管理,向专业化、社会化管理过渡;2.完善内部核算,向商品化、产业化过渡 ;3.转换机制,向市场化、社会化过渡;4.发展、萎缩、稳定是后勤社会化的基本战略;5.先分后离,由社区到社会是后勤社会化的主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