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小学校 > 中小学课外实践活动

中小学课外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24 21:53:35

❶ 青岛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山东的民俗
山东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据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和考古发掘可见,早在
新石器时期,反映东夷文化的民俗就在山东地区大量存在,诸如饮食器物、衣着妆
饰、生产工具、成年礼仪、婚姻形式、墓葬类型、图腾崇拜、山川信仰等,都显示
出史前时期山东民俗的特色。
商周时期,特别是齐鲁封建之后,山东曾经出现过列国殊俗的局面,但随着孔
孟学说的形成,便逐步树立起齐鲁礼仪之邦的整体形象。从此,以“礼”为核心的
山东民俗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处于主导地位,“风近邹鲁”经常被各地取为评价民俗
的准则,到今天对国内乃至世界仍然产生着影响。
历史上的齐、鲁民俗之别,对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与复杂多样有较为深刻
的影响,这一史实有力地说明民俗的形成及流变是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状况密切相关的,而这与之相关的状况又时常因地而异。姜尚治齐,采取的是“因
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因此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其
通商惠工、尊贤尚功等行事,更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鲁俗则试图用周礼来替代原
有的文化传统,其敦本抑末、崇礼重教,更带有自然经济的色彩。齐鲁风俗虽有如
上区别,但是,同源于东夷文化的传统,又都以礼义为民俗思想和民俗行事的核心,
齐地化礼成俗,无为而治,鲁地以礼易俗,广行教化,方法的不同,并不能改变基
本内容的一致。这一时期兴起的孔孟儒家学说,对山东地区包括民俗在内的传承文
化起了极大的规范作用。孔子所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就是对这一
时期山东民俗文化殊途同归的一个基本概括。
秦汉一统之后,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孔孟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山东地区的民俗进一步统一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之内,并形成为传统。
其间虽历经数次改朝换代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但以礼仪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统并
无大改变。到了近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西方文化的影响,山东民俗开始向现
代化演进。“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使一代新俗得以生成发展,如春风吹遍山东大地,深深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沂蒙山区的春节群众性文艺表演活动,至今仍沿袭着革命根据地的传统,甚至称青
年妇女为“识字班”的习俗都一如当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破旧俗、树新风,
新风新尚逐渐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山东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的民俗事象层出不穷,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党和人民政府对社会上又复
燃的一些封建陋习,采取了种种措施,净化社会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山东民俗,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
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一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
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制,其民俗传承对周围地区有典型意义,
可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
山,民俗特色尤为显著。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而且远及于国内外。孔府的
家族亲族俗制、祖神祭祀、婚礼丧礼、年节习俗、衣食住行是大家望族习俗的典型。
泰山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是研究民间信仰的一座活的标
本库,也是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一个热点。
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习俗最为突出。渔村以日照、荣成、蓬
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蓬莱、龙口(黄县)、莱州(掖县)沿海地带居民,沿袭“
齐人好逐利”的传统,外出经商的习俗历代不衰。蓬、黄、掖的“买卖人”不仅在
东北有很大影响,在京、津、沪等地也多见他们的足迹。
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祥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较多地保留着传统 的民俗事象。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在新中国建立
后又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
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
世界。
山东的城市民俗也能独成系列,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类型。济南是一座千年古城,
旧街巷、老字号、古风古俗遍地。它同时又是一座泉城与湖城,北国江南的风采为
天下所独有。青岛是一座百年之间拔地而起的新兴城市,现代城市的气氛最为浓烈。
烟台城市的发展,以明代防御所城为起点,在近代逐渐将周围村庄纳入市区,最能
显现城乡汇融、土洋并存的特色。
一方土产与特别技艺,往往造成地方的特有风俗,因特产而形成特别风俗的,
如烟台被称为苹果之乡,莱阳为梨乡,肥城为桃乡,德州、昌乐为西瓜之乡,乐陵、
无棣为枣乡,章丘为大葱之乡,苍山为大蒜之乡,菏泽为牡丹之乡,莱州为月季之
乡,平阴为玫瑰之乡,平邑为金银花之乡等,都形成与当地特产有关的民俗活动。
因特别的技艺而形成风俗的,如苍山兰陵镇、安丘景芝镇、即墨城的酿酒、卖
酒、饮酒习俗,东阿、阳谷、平阴制阿胶的古俗,栖霞、牟平、乳山等地放养柞蚕、
织茧绸、吃蚕蛹蚕蛾的风俗,昌邑、博兴、临沂等地印刷、穿着蓝色印花布的风俗,
嘉祥等地印制、穿着、使用彩色印花布的风俗,潍坊、平度、高密、阳谷张秋镇、
聊城、惠民清河镇印制、销售和民间张贴木版年画的习俗,高密聂家庄、临沂褚庄、
苍山小郭、惠民河南张与火把李、莘县等地泥玩具艺人的从艺风俗,郯城樊埝、鄄
城刘家旋木玩具艺人的从艺风俗,曲阜楷雕艺人的从艺风俗,菏泽面塑艺人的从艺
风俗,即墨、胶南、福山等地雕果模和果模流行的风俗等,都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及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
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就宽乡”
的民垦政策,当时山东许多县份被列为“宽乡”,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
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
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问我祖先在何
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歌谣,一直在山东二十几代人中流传。山西风俗影响山
东居民的痕迹依然存在,如寒食节不火食,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
寒食节民间所制面燕也称作“子推燕”。鲁西北数县居民,多有明代初年由直隶(
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当中也有歌谣流行:“要问老家在哪边?直隶省
的枣强县。”他们居住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
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其东邻不相同的地
方。黄河口附近的利津县和垦利县,在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官方安排的和民间自发的
移民,在这里可以看到移民使民俗文化互相融汇的各种现象。垦利本为利津析地设
置,其土地几乎全部为黄河在近百年携来泥沙淤积而成,利津的垦荒者称这里为“
大洼”,垦荒之后称为“垦利洼”,地方在今垦利县城左右,风俗与利津相同;县
城东北一带,垦荒者多来自寿光与广饶,而以寿光为多,风俗近似寿光;近黄河口
处,1935年由官方安排从东平、梁山、平阴、阳谷等地迁来水灾后的灾民,他们基
本保存着鲁西南的风俗。60年代开发胜利油田,数万工人携家带口来到黄河口,在
原来的东营村建起东营市,石油工人以四川籍、陕西籍、东北籍的工人最为集中,
于是,东营又成了四川、陕西、东北风俗与当地风俗并存的地方。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内的德州、临
清、东昌(今聊城)、张秋、大安山、济宁、南阳、台儿庄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
俗与山东其他地方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才常见的
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风俗与江南茶馆大致相同。
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味,并且仍用“姑苏
老店”的招牌。临清的哈达织造,因喇嘛沿运河进京而兴旺。江南以马桶陪嫁的习
俗,在东昌沿运河的部分村庄流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山东人
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农村和林区,带有逃荒性质,俗
谓“被逼无奈下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
。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
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的方面,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的
故事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
为突出。长白山满族故乡有过年以豆面蒸灯的风俗,其中有一种仓囤形的灯,俗称
为“月”,蒸灯时看“月”中水气卜来年各月份水旱。这一风俗在长白山区几近失
传,但在荣成、文登民间却继承下来。
山东的民俗学研究起步较早,成绩可观。“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创办《歌谣》
,向全国征稿,当时山东即有人起而响应,搜集数十首山东民谣,在《歌谣》发表。
30年代又有人搜集整理出版了《山东民间儿童游戏》等书。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
间,革命根据地军民利用各种民间文艺形式,创造了许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用以鼓舞军民的革命热情,一时成为风气

❷ 想知道: 淄博市 淄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基地 在哪

淄川区:1是太河 2是冶头 (商家)现在的文昌胡区

❸ 西安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在哪

每个区的都不一样,碑林在蓝天,新城在华阴,高新在长安,看你是哪个区了

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了不少问题。 课程认识问题、 如: 课程资源问题、 教学设计问题、课程管理与评价问题等。正视这些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 法,是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和进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原因;对策 1.写作的目的 写作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强调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 础技能和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正是在小学探索一条既 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目标,又符合小学生心理年龄、认知特点 发展规律的新探索。 至 2003 年底,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已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推行,作为 这次课程改革重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在全国大部分中小学开始实施。 而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关键, 它不只是既定课程 计划、教学方案的落实过程,而是该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 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过程。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是一门新兴 课程,其发展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从目前实施的总体情况看,学校实施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意思仍在不断增强, 有的学校已经有意识地进行了教师的学习与培 训,有的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还有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 了总结评价。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正 视目前的现实情况,形式也不容乐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肃。而发现和 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也将成为其发展的必然 要求。因此,对综合实践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总 结归纳,将有助于更快更有效地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2.相关概念与剖析 相关概念与剖析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 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 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3]。其学习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 和社会需要及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 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开发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 置综合实践活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将综合实践 活动规定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 理部门根据地区差异加以指导, 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 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 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 校、地方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对于习惯根据教材、大纲和传 统教学方法来实施课程教育的地方、学校和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领域,一 门全新的课程,一门没有教材、没有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课程,一门使地方、 学校和教师对其实施确感为难的课程。 3.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的研究现状 3.1.1 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尝试。 国外较 早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国家有美、英、法及日本等国。20 世纪 90 年代以 来, 我国在总结中小学课外活动经验及吸取 “活动课程” 理论合理因素的基础上,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计划》中规定:开设班 团队活动、晨会(夕会) 、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校传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 动六类活动课。 2001 年 6 月教育部印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试行) 》 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 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 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 工,形成初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3.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的现状 3.2.1 课程及课时安排不符合国家规定 陈秋红、沈旎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 中谈到: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养研究》课题组对武汉市武昌地区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中看出, 在调查的 50 所学校中, 有 10 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数合计每周超过 5 课时,有 24 所学校每周 2~3 课时,10 所学校为 1 课时,6 所学校未写明具体时数。个别学校在课表中未 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而是将班会、信息技术、劳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 王颖在《深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研究》一文中也有谈到: 2004 年,深圳市教研室对 100 多所小学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7.%4 的学校全部年级开设了,50.%8 的学校部分年级开设,还有 1.%7 的学校完全没 有开设。而每周开设课时 1 节、2 节、3 节、4 节的学校比例分别为 42.%9、45%、 8.4%、29%.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课改年级没有开设综合实践课,近 9 成学校 没有按规定开足综合实践课时量。 由此观之, 课时不落实是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 题,特别是民办学校这种现象尤其严重。有的学校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 的正确认识,认为既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升学影响不大,作为一门副科何必在 这方面浪费时间,甚至于连课表都不用排;不少学校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方、 学校自行管理之名,任意分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部 2 课时或者 3 课时用来开设所谓的地方课程;有的学校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缺乏“专职教师” ,缺乏“教材” ,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开设的时机还不成熟, 干脆把 3 课时分别划给语文、数学和外语,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 期间简要地做点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应付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 3.2.2 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与教师安排的不合理 陈秋红、沈旎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 中有这样的描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组织虽然有,在运行时职责却不分明、 不规范,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来自学校层面的相关指导,直接影响教师的积极 性和课程实施的效果。 马笑岩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一文中也这样写道: 制度的有效建设和执行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一门新课程,它更加需要制度的支持。然而,有的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及措施,不能通过制度措施的保障,促进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张建芳在《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写道: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任务集中在少数几名教师身上, 导致课程知道教师专职 化和具体知道宽泛化。 潘东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与对策》一文中也有这样的描述:把 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等同于班主任或专职教师。现在不少小学管理者、教师认 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班主任或某一专业教师的任务。理由是,班主任熟悉班级 的管理,专业教师有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作支撑,这两类教师 知道活动的效果比一般教师要好得多。 由上观之, 许多学校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专门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 员和专职负责的领导及老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由学校原来的班主任 或其他教师来兼任, 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承担的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或其他任 务,因而课程计划、主题选择、学生活动过程、档案管理、成果展示等工作无人 全程指导和跟踪服务管理。 3.2.3 教师指导不当 王松在《亟待改变的几种现象—浅议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一文中描 述到一种现象:有些老师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 法多了而秉性难移。课程实验刚开始,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 “综合实践活动” ,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告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可以分为哪 几步,每步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一问一答,循规蹈矩。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 就兴味索然了。也有的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忽视了教师 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为:教师随便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活动, 只到活动结束时,教师才与学生一起分享活动“成果” 。 姜翠君在《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一文中也有相 似的描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一包到底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其中教师成 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角,学生成了配角,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相反,有 的教师放任学生的自由,完全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的角色进行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 主导者、 支配者转变为引导者、 组织者、 协同者。 教师不能象教学科课程一样 “教” 综合实践活动课,而要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就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言,教师的指 导作用表现在:能创设小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指导小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帮 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指导小学生获得合作的技能等。 3.2.4 本土化课程开发没有受到重视 王颖在《深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研究》一文中写道:传统 的教育习惯,使教师始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老 师没必要开发课程资源,自然缺乏必要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直到现在,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在深圳实施已经三年多了, 经常还有老师抱怨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好 上,没有教材、教参,没有课程标准。相当部分的教师不知道什么叫课程资源, 什么样的素材能够成为课程资源,更谈不上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即便是有些教 师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学校也不一定有帮助他们开发课程资源的条件。 这种只面向少数学生和过于重视成果、 忽视对过程中的丰富教育资源 的开发导致了课程实施的精英化和表面化,这并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成长。 3.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的解决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的解决方案 落实课程设置要求, 3.3.1 落实课程设置要求,确保教学到位 第一,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放在和其他课程一样的高度,要求集体备课,注重 专题研究,严格教学检查。第二,要保证足够的课时,开齐课程,更新教学理念, 打造高效课堂, 要保证学生社会实践课每学期不少于两周。 第三, 组织编写教材, 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常态化。 第四, 建立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和教师个人资料数据库,完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 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网上操作系统。第五,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保障课程开齐开 足,不能停开或少开,按要求配齐教师、课表、教材,其次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 进和观念的创新,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教 学目标。 3.3.2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素教师专业素质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素教师专业素 第一,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师资力量跟得上。在师资配置上,要优先安置综 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骨干力量, 这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条件;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式,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管理上,在教师考核方案上增加了对综合实践 活动实施的考核,促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探索实践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另外,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师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培训和交流的方式有外出 学习和校内开展讲座和座谈会等等, 以促进教师在心理上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的重视,以及对开展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 3.3.3 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主体是小学生,因此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积极 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小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 也强化了教师和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创造有利于活动开展的校园氛围。 3.3.4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注重实效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盲目上马, 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 标、有特色、有步骤的展开,制定的目标不能不切实际,开展的方法不能过于僵 化, 实施的步骤要平稳有序。 比如在确立活动的目标上, 学校要做到 “一次规划, 分期进行,循序渐进” ;每学期开学,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作为开展 活动课程的指导方针,针对学科的特点灵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针对农村小学 教学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现状,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软、 硬件建设;要重视人员培训、课程设置、学生评价、设备配备、教学研究、样本 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力求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起步扎实、 过程落实、 效果厚实。

❺ 中小学科普基地实践活动方案怎么写 急急急。。。。。。。

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 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8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8.8 生态园

❻ 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何意义

社会是另一个重要的学校和课堂,生活是另一种重要的课程和教材,实践内是另一种重要的的学习方容式和途径.
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就是无字之书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既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加深我们对社会的了解,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语文 实践活动方案可以以什么为主题‘

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写下你的感受

❽ 教育部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规定是什么

9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作了明确规定: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❾ 一年级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

一年级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科技园,可以做小手工,比如画自己的家,折纸等等。

1、历史博物馆,指提供历史、动态、文物藏品、文物照片和专业书籍介绍的博物馆。以历史文物保存、展示与介绍,尽量发挥现代的艺术文物,吸收世界各国古今的文化艺术并加以介绍为宗旨。

2、革命烈士陵园是烈士陵园的一种,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及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们而修建的纪念性陵园。

3、科技园,一般是指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园区。科技园土地类型较为复杂,众多区域为工业用地性质(使用权50年),也有部分区域是混合用地性质

4、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不只限于使用纸张。世界各地的折纸爱好者在坚持折叠规范的同时,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锡箔纸、餐巾纸、醋酸薄片等。

5、绘画,是指用笔、板刷、刀、墨、颜料等工具材料,在纸、纺织物、木板、墙壁等平面(二度空间)上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

(9)中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扩展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是现在的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功课,它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内的不足,让他们充分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兴趣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孩子们有了兴趣,才会愿意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尤其在初次接触实践活动的低年级阶段,如何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是顺利开展活动的重要环节。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课外实践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