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等奖有哪些
支玉恒、窦桂梅、于永正、张在军(方圆)、吴立岗、薛法根支玉恒:全国名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十年,他勇于教改实践,追求完美,追求出新,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创造能力、合作精神、学习习惯的形成诸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曾应邀到全国近 200 个城市讲学讲课,受到普遍欢迎. 靳家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曾被国家授予 “ 人民教师奖章 ” .是小学语文导读法的创始人之一.原南开小学校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41 年,多次应邀赴全国各省市讲学,课堂教学获天津市一等奖、全国一等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教育合作项目一等奖. 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共党员,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95 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 伟: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副局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园丁,青岛市拔尖人才.1989 年,获得全国首届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第一名.张伟 老师独创的“球形”阅读教学理论在全国小语界有广泛影响. 薛法根:现任教于吴江舜湖实验学校.1998 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1999 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教师”; 2000 年被评为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1 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02 年,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发表教学论文 60 多篇,成为江苏省“新生代教师”的代表人物. 吉春亚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 6 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另还撰写出版了教学专著等书籍 18 本,又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中国小学语文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80 多篇,80 余次在全国各地举行示范课和专题讲座. 李雪琴: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先进个人,其事迹被收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现任四川省绵阳市警钟街小学副校长.自 1978 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她主持和参与了“融合教育个案研究”、“快乐学习”等多个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40 多篇.主编了校本教材《课改笔记》《大课程学习》,参与编写了地方教材《综合实践课程》、《走进新课程》等. 孙双金: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曾任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青联委员,镇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本科学历,研究生结业.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和镇江市首届名校长称号,是省 “333 骨干工程 ” 中耀眼夺目的明星.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1989 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近百篇文章,上海百花出版社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一书. 王崧舟: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浙江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出版了五部学术专著,他的语文课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00 多篇,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做教学观摩课并受到一致好评.
B. 研究阅读方面小学生的现状的论据是什么
XA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及对小学生以后成长学习的帮助
结题报告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概念的界定
1、课外阅读:就是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可以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时间的阅读;从方式上,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上网浏览;从内容上,教材以外的一切有益的、健康的阅读。通过阅读,一方面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阅读兴趣:一是具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经常看书看报;二是具有一定的阅读方法,注意力集中,边看边思考,查工具书,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三是具有一定的阅读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书籍,有健康的阅读期待。
学生学习的过程习惯于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不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达到积极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后期学习储备能量。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学生目标:通过对我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指导,使教师、家长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外阅读量的指标: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50篇。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课外阅读指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研究内容:
1、具体而真实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情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面、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
2、为学生阅读创设更大的空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
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4、通过开展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积淀。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要完成量的规定,更要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具体的操作措施和做法如: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阅读“内环境”;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这样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避免一切从头做起,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研究的对象
XY小学3,4年级学生
研究过程与研究策略
2013年8月,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实践”这一课题,针对研究目标,结合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根据本校情况尝试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
1、全面调查并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优化读书环境,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良好条件。
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4、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第一轮学习实践阶段 。
1、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本学期初,我们对本校2个班的120名学生从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类型、午读情况等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等,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力求找准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调查显示:43.33%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时间不够充足,每周只有46.67%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学生在接受文本阅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电视、电影、电脑、游戏等多种声像的刺激,而电影、电视、游戏等声像制品又以层出不穷的手段和方式刺激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听力,使学生对于白纸黑字的铅印文本越来越疏远,读书的人群越来越少。学生对于全是文字的读物不太感兴趣,如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只占到33.33%,他们更喜欢的是文字内容与图画相辅相成的读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外阅读有“功利性”增强的趋势。学习辅导类读物,如作文书占66.67%,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和老师极为重视这类“知识型”书籍的阅读,阅读“作文宝典”成了学生习作的秘密武器,致使学生在习作中出现“雷同现象”、“无病呻吟”,习作成了“假、大、空”的舞台,缺少学生思维灵动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约有16.67%的学生基本不写阅读心得,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用眼睛看,不善于思考,只有28%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提出问题,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只有10%的学生去查字典。这就说明,学生阅读自主性还不够强,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
2、营造氛围,创设读书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氛围,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那么教师就要成为一个有心人,有心构建书香班级,有心搭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平台。
A、建立优秀的书香班级: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和班级图书角,成立班级读书组织,制定详实可行的学期阅读计划,定出合理的读书措施,完善并落实图书借还登记制度,确定阅读评价规则,每月开展“围绕一个主题的阅读”评比活动。在有序、有竞争的读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动力、一种提升。
B、营造浓浓的书香家庭:利用家长会、校讯通等形式,宣传“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家庭课外阅读联系卡。请家长尽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课外书;抽出时间陪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或者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浓浓的亲子读书氛围中,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亲情。
★第二轮学习实践阶段。
1、探索阅读指导方法,为阅读提供科学引领,让学生会读
◆ 精读法:“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知识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掌握了做事的方法、技巧才能事半功倍,触类旁通。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读”,有的走马观花,这边读,那边忘,读到最后,连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也说不出来。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首先就要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读得有收获。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就相当于数学课本里的例题,课堂上学习课文,就像给学生讲例题,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实验中我们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中的五步读书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告诉他们要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利用工具书的方法,慢慢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教给学生浏览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细读课文,多方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记录的方法,以及自己质疑并解疑的方法,从多方面感知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做记录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学会用固定的符号,如:重要的地方在下面画“——”,关键词语在下面加“.”精彩语句在下面加“o”,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在前面加“*”,对某些内容有疑问就打上“?”。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解疑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或找同学讨论,或查资料,慢慢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精读课文,悟情明理。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体会徐悲鸿为祖国励志学画的决心,表达了徐悲鸿强烈的爱国心,同时受到为祖国努力学习的教育。
美读课文,积累运用。课文中有些句子是靠感情朗读来体会的,如《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语句“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兴奋、欢乐之情。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和优美语句,如《九寨沟》最后一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段既概括了九寨沟的特点,知识性也很强,语言又非常优美就让学生摘抄到“阅读集锦本”上。
通读全文,回归整体。一篇文章读完了,有什么收获,这时需要来一个快速回读,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课堂阅读,学生学到了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就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并不是什么书或文章都这样一步一步去读,应教给学生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另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大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索引法”(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篇名、作者、报刊名称、期数、页码等,需要时翻索引。)剪贴法(把好文章、片段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
◆ 泛读法: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除了教学生用以上讲的“五步读书法”来精读美文,我们还借鉴了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也是让学生泛读,让学生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
2、学校读书活动
① 创设班级读书口号:我读书,我阅报;我成长,我快乐。
② 开展师生读书成长日记接力活动。每天早晨利用10分钟时间,教师为学生朗读一段好书。
③ 成立书香演讲团、故事团。
④ 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一学期准备1~2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书目,读书收获,读书方法,讨论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读书经验。在交流中指导,另外设置阅报栏,读书卡、手抄报展板,朗诵台等,可供学生读书展示的舞台,让交流无处不在。
⑥ 结合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阅读。每年的节日很多,我们将读书活动融于节日之中,开展大量主题阅读,如“中秋文化、元旦文化、重阳文化……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了这些节日,同时使这些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更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而变得洋洋洒洒,信手拈来。
3、参加各类征文评比活动,激发阅读向纵深发展
积极参加社会各单位主办的读书征文比赛。比如晶口杯作文比赛。在活动中,学生买书读书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实践。将课外阅读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兴趣。
4、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拓宽阅读渠道,丰富内容,灵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大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轮总结阶段
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归纳、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学生方面
1、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活动、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课余时间,人人争着借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2、教师正确的引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因而,要将课外阅读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切实抓好。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所以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读多——读深——读透”的步骤进行。
3、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常常问我:“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我的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的确,读书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学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能。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把自己阅读中独到的体会、感悟真实地写下来,甚至还可以是自己对文章的故事改编。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让学生真实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记述阅读感悟,才能进一步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 、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
2、《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孙云晓 邹泓 北京
3、《与孩子共同成长——写给家长的信和便笺》 常丽华,小学语文教师
4、《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孙云晓 北京
5、《小学生的21个好习惯》 孙云晓 孙宏艳 北京少年儿童
C.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的指导认知是什么意思
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1.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目前,课外阅读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阅读教学所瞄准的是考试的得分点,两眼盯住的是死读课本,即使是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也被视为不务正业。请看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所作的调查: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读物的老师占30.9%,认为课外阅读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读物,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的占45.1%,放任不管的占8.9%。这两项调查结果表明,囿于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是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的学习。其实,这都是片面的看法。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的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小学五年级时,教他语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剧演员。这位老师经常朗读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给学生听。还把自己的藏书--各种各样的文学名著--那个时代是不准看的,偷偷介绍给同学们,就在这样的阅读生活中,徐老师在这群山村的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梦想、憧憬和向往。恢复高考,这批山村孩子中大多顺利考取了大学。
李振村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充满向上的激情,人才能热爱阅读,并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以上名家的阅读经验无不告诉我们课外阅读实在重要得很。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1、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如果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没有受到这些英雄人物的生活与战斗的珍贵书籍的鼓舞,如果他们不为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的行为所感染进一步考虑自己,那么就还不曾受到真正的教育。所以,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使他振奋并终身难忘的书。
2、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他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课堂所教的科学知识就对他产生特殊的吸引力,因而它成了帮助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课外书读得越多,掌握知识就容易,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就越少。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
3、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力手段,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常所说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对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有困难而言。他们往往对一项学习还没有理解,而把另一项内容忘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师就采取减轻他们脑力劳动的程度,不许他们读课外书的方法,让他们重读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在大量的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否定了这种做法。他认为这样做完全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开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智力。他认为,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就越需要多阅读各种书籍。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的照耀。当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须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
国内各地开展的课外阅读实践也证实了课外阅读的价值体现:
1、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比较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
2、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途径。
3、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
2.走出“课外阅读”指导的误区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的确,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然而,当前在图书馆和阅览室我们常常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环画、游戏书架前气氛热烈,文学书、作文书架前廖无几人,而且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近90%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即使看文学书的也只是粗略翻阅……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相当贫乏,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仍处于一种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情况不容乐观。造成目前这一窘境的原因很多,但我觉得,教师指导的误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或对课外阅读的目标模糊,造成了观念上的偏颇;或淡化了指导,使课外阅读处于放任的地步;或弱化了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反馈、交流与评价,于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不到养成……因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走出教师指导的误区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指导的误区及对策作一些思考,聊陈浅见,与同仁商议。
误区之一:对课外阅读认识的偏颇
新课程推进六年来,课外阅读在许多中小学还是处于一种“无动于衷”的状态,即便有“动”的,也是星星点点、零敲碎打者居多;既无区域推进的“深谋”,也无系统安排的“远虑”。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少教师把课外阅读视为可为可不为的教师个人行为,认为课外阅读是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课外阅读是可今天读可明天读,可此生读可彼生读的自由选择。我想,如果这种有失偏颇的观念不彻底破除,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不牢固确立,再好的指导方略也是难以有效实施的。
对策思考:重新认识阅读,把准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1----2年级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50篇(段);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中的比重。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为此,作为教师应该着手抓好以下三点:
1、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遵循阅读规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且起点要低,要求要严,形式要变,鼓励要多。
如看题目猜测文章大意;根据主要词汇猜测主要内容;根据首段猜测其它段落;文章段落正确排序;展开想象故事接龙;抛砖引玉,引出故事;激情表演伴阅读;找段游戏,其乐无穷……
2、保证阅读的时空。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份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将它作为整个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书源,可以实施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还要充分发挥网络阅读优势,可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一块经典阅读网页。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起一切阅读资源,保证了基本的阅读时空条件,给学生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把他们的阅读视野从狭小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3、培养阅读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有计划地读。同时,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我想,对课外阅读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教师把握阅读指导的目标,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指导,提高阅读的实效。
误区之二:对课外阅读指导的淡化
不少教师习惯地认为,学生“抠课本”、做作业,那是份内事,是“务正业”;学生一旦看起课外书,则是份外事,是“看闲书”。于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比较淡化;读什么样的书不去过问,该怎么读缺少指导,课外阅读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境况,学生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
对策思考:引领经典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老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选读物,让学生享受经典阅读的快乐。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相关的书籍,让每个学生愿读、乐读、善读。
(2)推荐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增加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又可增加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3)推荐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从生活的角度讲,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读物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包括安全防范方法、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书籍;另一类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读物,包括家乡的地域文化、人文资源等等。
(4)推荐与文本关联的读物。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课文是选自或节选自某作品集,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有的还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该作者的整个作品。比如,在教学《江姐》之后,可以让孩子们读一读《红岩》,在教学《少年闰土》后,可以让孩子们读一读鲁迅的《故乡》……
2、读法指导,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中学会阅读。
(1)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确,或是为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为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品味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
(2)教给学生“记”的方法。“作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进行。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还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小问号,或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请教父母、老师,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有所得。二是摘录式笔记。这些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以及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归类,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三是创作性笔记。即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再创造,如续写、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我想,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都拥有一把通往阅读殿堂的金钥匙,在经典阅读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误区之三:对课外阅读评价的缺失
对课外阅读的作用,教师都有一定的意识,但因为种种因素,多数的课外阅读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相应的评价、检查,缺乏对应的激励监控机制。长此以往,这必将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相应对策:实施多元评价,呵护阅读童心
笔者觉得,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绝不能撒手不管,或者只是泛泛说说而已,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多元的评价。
(1)在赏析交流中评价。可以组织学习开展赏析交流,既能检验阅读效果,又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可以从赏析一处绝妙的遣词造句、一节优美的景物描写、一段精辟的议论,逐渐过渡到赏析整篇文章、整部作品,赏析作品中的代表人物,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轻松、自由地表达读书的乐趣。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要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感、启迪思维,获取审美愉悦。
(2)在成果展览中评价。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每个学生阅读的收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可以用墙上的统计表显示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会背的古诗多,谁写的读后感多等,让进步看得见,掀起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内容表演或配乐朗诵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可以举办“我为喜欢的书配上插图”,书写“我喜欢的一句话”等活动,通过图画、书法的形式进行展览,并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同学之间的互评,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以“展”代评的形式,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让每一次展览都会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助推器。
(3)在话题辩论中评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可以确定一些带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开展评论,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
误区之四:对课外阅读指导者的曲解
不少教师把课外阅读的指导仅仅当作是语文教师的事,其他各科教师认为与己无关,成了局外人、旁观者,以至于语文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常常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相应对策:各门学科联动,构建大阅读的理念
诚然,课外阅读指导,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各个学生学习效果,况且与各个学科相关联的课外阅读读物不胜枚举,因此,课外阅读不单是语文教师的事,也是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使命,各个学科的教师应善于推荐相关读物,并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阅读,扩大他们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儿童时期所读的作品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中对待阅读的态度。”我想,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定会使老师们相信:“从小爱阅读的孩子不会是平庸的人,因为阅读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了孩子们的品位。”
3.在现代社会提倡读经之基本理论
一、“经典”是智慧之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其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二、中国儒、释、道三家之经典自古流传,为所有知识分子所必读,以搏成中国文化之特色,而且影响由东南亚而及于全世界。民国五四以来,反传统而反对读经,并反对读古文。长期以来,民族自信心完全丧失,社会文化日渐没落,现今青年一辈,几乎完全不能阅读自己祖先的文献,何况上及“经典”?中国文化已面临断绝之地步!倡导“读经风气”是想从根本处着手,以救助中国文化。此外,如欲学习外语外文,吸收外族文化,亦应从其经典诵读着手,最为方便有效。
三、倡导“读经”用意有二:第一、“经典”本来就是古文,读经可以训练古文基础。第二,直接研读“经典”,直接接触文化传统中之最高智慧;两件事一次完成。而有了古文基础,将有助于白话文写作;有了传统智慧,才有能力会通西洋。
四、现今国内的教育理论尚受五四影响,一时很难在体制上恢复“读经”之课程,故当先以“社会教育”的方式推广。等到时机成熟,理念深入民心,风气普及于社会,再行影响体制。
五、在社会中倡导“读经”的方式有三:第一、用“读经”的方式倡导,由名师宿儒讲授,此适用于成人。第二、用“读经会”的方式,即由若干有兴趣者自读书会,而选用“经典”作为研读文本,此亦适用于成人。第三、提倡“儿童读经”,即一般家庭中的家长自行教导其小孩读经,或鼓励公寓大楼、社区邻里、文化社团、才艺教室、教堂会所、道场寺庙等开办“儿童读经班”,而最好是学校中级任导师在一班上随机教学,或在团体活动成立读经项目,或全校性利用当时机一齐教学。而如欲培养高度人才,最有效者,则是开设读经学校,或以私塾方式,施行全天候以读经为主的教育。
六、就成人之读经活动说,“经书”深奥难懂,一般人不敢尝试。其实越不读越难入门,而一切语文之学习,亦在由接触而熟悉。只要打开“读”的风气,常常去读,自然渐渐培养出能力,越读越懂。而社会中读经的人多,从小方面说,可以陶养个人心性气质,从大方面说,历史文化的传承就自在其中。
七、就儿童之读经活动说,“经书”更是难懂。但儿童之心智发展重点在于“记忆力”而不在“理解力”。所以不要勉强要求理解,而应趁此时一面利用其记忆之强,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同时也训练了他的记忆力能力,待其长大后,阅读能力自然增强,对本国文化也会有亲切之感,所记得的文句不仅自己可以渐渐领略,如遇有人指教,更能触类旁通。众人之中,将可出现“为往圣继绝学”之人才。
八、由儿童之读经可以引起家庭接近经典之兴趣,若父母子女一起读经,更可增进亲子之祥和;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九、单从语文程度上说,儿童读经一年,可有高中国文程度;读经二年,可有大学国文程度;读经三年,可有中文系国文程度。至于人格之陶治、气质之变化.
D.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题研究之收获
XA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及对小学生以后成长学习的帮助
结题报告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概念的界定
1、课外阅读:就是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可以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时间的阅读;从方式上,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上网浏览;从内容上,教材以外的一切有益的、健康的阅读。通过阅读,一方面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阅读兴趣:一是具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经常看书看报;二是具有一定的阅读方法,注意力集中,边看边思考,查工具书,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三是具有一定的阅读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书籍,有健康的阅读期待。
学生学习的过程习惯于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不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达到积极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后期学习储备能量。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学生目标:通过对我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指导,使教师、家长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外阅读量的指标: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50篇。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课外阅读指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研究内容:
1、具体而真实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情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面、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
2、为学生阅读创设更大的空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
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4、通过开展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积淀。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要完成量的规定,更要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具体的操作措施和做法如: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阅读“内环境”;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这样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避免一切从头做起,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研究的对象
XY小学3,4年级学生
研究过程与研究策略
2013年8月,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实践”这一课题,针对研究目标,结合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根据本校情况尝试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
1、全面调查并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优化读书环境,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良好条件。
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4、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第一轮学习实践阶段 。
1、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本学期初,我们对本校2个班的120名学生从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类型、午读情况等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等,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力求找准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调查显示:43.33%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时间不够充足,每周只有46.67%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学生在接受文本阅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电视、电影、电脑、游戏等多种声像的刺激,而电影、电视、游戏等声像制品又以层出不穷的手段和方式刺激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听力,使学生对于白纸黑字的铅印文本越来越疏远,读书的人群越来越少。学生对于全是文字的读物不太感兴趣,如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只占到33.33%,他们更喜欢的是文字内容与图画相辅相成的读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外阅读有“功利性”增强的趋势。学习辅导类读物,如作文书占66.67%,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和老师极为重视这类“知识型”书籍的阅读,阅读“作文宝典”成了学生习作的秘密武器,致使学生在习作中出现“雷同现象”、“无病呻吟”,习作成了“假、大、空”的舞台,缺少学生思维灵动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约有16.67%的学生基本不写阅读心得,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用眼睛看,不善于思考,只有28%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提出问题,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只有10%的学生去查字典。这就说明,学生阅读自主性还不够强,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
2、营造氛围,创设读书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氛围,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那么教师就要成为一个有心人,有心构建书香班级,有心搭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平台。
A、建立优秀的书香班级: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和班级图书角,成立班级读书组织,制定详实可行的学期阅读计划,定出合理的读书措施,完善并落实图书借还登记制度,确定阅读评价规则,每月开展“围绕一个主题的阅读”评比活动。在有序、有竞争的读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动力、一种提升。
B、营造浓浓的书香家庭:利用家长会、校讯通等形式,宣传“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家庭课外阅读联系卡。请家长尽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课外书;抽出时间陪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或者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浓浓的亲子读书氛围中,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亲情。
★第二轮学习实践阶段。
1、探索阅读指导方法,为阅读提供科学引领,让学生会读
◆ 精读法:“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知识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掌握了做事的方法、技巧才能事半功倍,触类旁通。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读”,有的走马观花,这边读,那边忘,读到最后,连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也说不出来。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首先就要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读得有收获。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就相当于数学课本里的例题,课堂上学习课文,就像给学生讲例题,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实验中我们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中的五步读书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告诉他们要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利用工具书的方法,慢慢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教给学生浏览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细读课文,多方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记录的方法,以及自己质疑并解疑的方法,从多方面感知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做记录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学会用固定的符号,如:重要的地方在下面画“——”,关键词语在下面加“.”精彩语句在下面加“o”,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在前面加“*”,对某些内容有疑问就打上“?”。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解疑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或找同学讨论,或查资料,慢慢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精读课文,悟情明理。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体会徐悲鸿为祖国励志学画的决心,表达了徐悲鸿强烈的爱国心,同时受到为祖国努力学习的教育。
美读课文,积累运用。课文中有些句子是靠感情朗读来体会的,如《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语句“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兴奋、欢乐之情。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和优美语句,如《九寨沟》最后一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段既概括了九寨沟的特点,知识性也很强,语言又非常优美就让学生摘抄到“阅读集锦本”上。
通读全文,回归整体。一篇文章读完了,有什么收获,这时需要来一个快速回读,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课堂阅读,学生学到了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就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并不是什么书或文章都这样一步一步去读,应教给学生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另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大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索引法”(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篇名、作者、报刊名称、期数、页码等,需要时翻索引。)剪贴法(把好文章、片段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
◆ 泛读法: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除了教学生用以上讲的“五步读书法”来精读美文,我们还借鉴了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也是让学生泛读,让学生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
2、学校读书活动
① 创设班级读书口号:我读书,我阅报;我成长,我快乐。
② 开展师生读书成长日记接力活动。每天早晨利用10分钟时间,教师为学生朗读一段好书。
③ 成立书香演讲团、故事团。
④ 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一学期准备1~2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书目,读书收获,读书方法,讨论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读书经验。在交流中指导,另外设置阅报栏,读书卡、手抄报展板,朗诵台等,可供学生读书展示的舞台,让交流无处不在。
⑥ 结合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阅读。每年的节日很多,我们将读书活动融于节日之中,开展大量主题阅读,如“中秋文化、元旦文化、重阳文化……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了这些节日,同时使这些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更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而变得洋洋洒洒,信手拈来。
3、参加各类征文评比活动,激发阅读向纵深发展
积极参加社会各单位主办的读书征文比赛。比如晶口杯作文比赛。在活动中,学生买书读书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实践。将课外阅读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兴趣。
4、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拓宽阅读渠道,丰富内容,灵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大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轮总结阶段
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归纳、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学生方面
1、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活动、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课余时间,人人争着借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2、教师正确的引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因而,要将课外阅读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切实抓好。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所以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读多——读深——读透”的步骤进行。
3、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常常问我:“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我的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的确,读书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学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能。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把自己阅读中独到的体会、感悟真实地写下来,甚至还可以是自己对文章的故事改编。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让学生真实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记述阅读感悟,才能进一步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 、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孙云晓 邹泓 北京出版社
3、《与孩子共同成长——写给家长的信和便笺》 常丽华,小学语文教师
4、《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孙云晓 北京出版社
5、《小学生的21个好习惯》 孙云晓 孙宏艳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E.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教育导报》记者就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F. 中国小学生的阅读量是多少
根据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
一、小学生图书阅读率达84%
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在上一学期(指2010年下半学期,全文同) “课外图书”阅读率达到84.0%,期刊阅读率为69.7%,报纸阅读率为64.7%。小学生人均每学期阅读“课外书”11.76本,阅读期刊6.35期,阅读报纸6.80份。
二、超过半数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或较少(含“比较少”或“非常少”),48.0%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多”或“比较多”
调查数据显示,有37.9%的小学生人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有14.1%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非常少”或“比较少”,另外,分别有19.7%和28.3%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多”或“比较多”。
三、“学习压力大”成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障碍
近四成(36.6%)小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没时间”是他们课外阅读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56.7%的小学教师也认为“小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时间” 是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功利化倾向,提高学习水平成为小学生的主要阅读目的
针对上学期读过“课外读物”的4—6年级小学生,我们在调查中询问了他们读课外书的目的。数据显示,在这些小学生中,有近八成(78.0%)的学生将“为了提高学习”作为课外阅读目的之一,有约六成(59.6%)的学生是为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乐趣”,也有约三成的学生是“为了和同学、朋友有共同的话题”而进行课外阅读。另有近一成(8.1%)的学生是“为了得到爸妈或老师等人的表扬”而进行课外阅读。
五、在“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阅读选择上,小学生与老师存在明显分歧
在上学期读过课外读物的小学生中,有半数以上(54.6%)的学生表示,在上一学期读得比较多的课外读物是“儿童文学”。表示经常读“科普/网络”、“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的学生分别有43.9%和43.3%。
在小学教师问卷调查中,有84.9%的老师希望小学生多读“儿童文学”类课外读物,82.6%的老师希望小学生多读“科普/网络”类课外读物。但希望小学生多读“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的老师很少,只有27.5%,这与学生的喜好存在明显分歧。
六、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但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值得警惕
本次调查发现,小学生上网率达到63.6%。在4—6年级小学生网民中,网络游戏是多数(55.6%)小学生网民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较为明显,另有46.7%的人把“看书/看报/看期刊”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
小学生的手机阅读率为31.3%。高年级小学生的手机阅读率达39.5%,低年级小学生的手机阅读率也有22.9%。
七、小学生普遍希望设立阅读课或阅读时间
70.2%的小学生表示所在的年级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或阅读时间。在所在年级未开设阅读课或阅读时间的小学生中,近九成(86.4%)学生希望(“非常希望”或“比较希望”)开设阅读课或阅读时间。
八、校园阅读活动亟需提高趣味性,并增加阅读活动数量与种类
在关于学校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调查问项中,在4—6年级小学生中,有84.7%的小学生表示所在学校举办过不同种类的阅读活动。有六成以上(62.9%)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外,有55.8%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举办次数”,有51.3%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种类”,有37.5%的学生认为阅读活动应“能够让更多的人真正参与”,有35.9%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的互动性”。
在小学教师问卷调查中,在表示所在学校举办过阅读活动的小学教师中,约有八成(80.3%)的老师也认为应“增加活动趣味性”,另有七成(69.9%)的老师认为应“让更多的人真正参与”,有近六成(57.4%)的老师认为应“增加活动种类”,还有54.0%和44.3%的老师认为应通过“增加活动互动性”和“增加举办次数”来改进校园阅读活动。
九、小学教师普遍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学习、提高素质
在小学教师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学习,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素质。具体来说,有94.1%的老师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学习”,有87.2%的老师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而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持负面态度(如“课业太重,会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学习,不赞成”等)的老师只有极少数(总计不足一成)。
十、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小学生阅读已成多数教师的共识
在小学教师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应通过什么方式促进小学生阅读时,有81.7%的老师认为应“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72.5%的老师认为应“举办校园读书节或其他读书活动”,71.1%的老师认为小学生“家庭内应该营造读书氛围”,62.5%的老师认为应“安排阅读指导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而建议采用其他方式(如“免费发放课外读物”、“改革应试教育体制”等)促进小学生阅读的老师比例均超过四成,但不足半数。
G. 中国小学生的阅读量是多少
童话故事、网络全书,就不推荐了,您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那些都是经典,经得起考验的;但是考虑到您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以上的书还是很适合的。
另外,有的书可能开始的时候您需要引导她阅读,先为她读,因为孩子除了觉得书漂亮,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感觉的——我遇到的很多孩子就是,父母读了觉得特有意思,越来越等不及父母给读,就迫不及待自己去读,激起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小说类:《胡小闹日记》升级经典版。
很多孩子看了这本书对自己的触动特别大,学习成绩和生活习惯都会有很大的改变,因为这本书切切实实表现了现代的孩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比较适合小学年级的孩子看。9岁-15岁,都可以看着套书,值得推荐
1、《小房子》(凯迪克金奖绘本)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美)维吉尼亚·李·伯顿 文·图 译者:阿甲
本书曾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孩子都很喜欢,能让孩子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了解城市的建设过程,更热爱环境、热爱生命。插图很美,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2、《爷爷一定有办法》
明天出版社
作者:(加拿大)菲比·吉尔曼
译者:宋佩 挺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一本书;
3、《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金波
这套书有一系列,文字优美,孩子喜欢。想想总要推荐点中国自己的书,这个还是很合适的。
科普类:
1、《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云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法)蒂皮·德格雷 阿兰·德格雷 茜尔维·罗伯特 译者:黄天源 我周围的小孩子很喜欢,大人也会很喜欢,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和为了了解世界去读书的愿望,很好。
2、《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A卷少儿注音彩图版)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纪江红
在符合中国孩子的求知习惯上做的不错,我记得小的时候我有一套《大不列颠儿童网络全书》,可是我都不大爱看,后来重新翻,发现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国孩子不喜欢的。很多5、6岁的孩子天天都要看这本书,很有兴趣,值得推荐。
H. 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的好书有哪些
《谁动了我的奶酪》。很短很经典的小说,而且故事主角是两个小人儿和内两个小老鼠,有童趣,但容不是孩子看的那种,是叫成年人消却迷茫困惑的励志经典。书店往往卖精装,比较贵,一小册就二三十。可以给你的学生每天晚自习讲一小段。
《童年》。高尔基的经典作品,如果没读,一定要读一下,很有真实感,让你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史记》。司马迁著,这本史书是不难读的文言文。如果是语文老师,强烈建议读一下,不仅会增长知识。而且其中的列传部分有些很有趣味性,用白话讲给你的学生或许会让他们找到语文的乐趣。
I. 中小学教师必读的名著
讥笑工资
天涯受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