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黄埭中心小学2015年三年级期末考试分数查询
暂时查不到
Ⅱ 黄埭中心小学外地孩子入学需要
你好!
各地区对抄本问题可能会有差异,但总体手续情况差不多,就是愿收愿放。因为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接收学校,由该学校出具愿意接收的书面证明;第二步,与现就读学校联系,出具转学证明。随带义务教育证明,学生的体质健康记录,学生体育锻炼登记卡以及学生学籍登记表,学业成绩手册等。当然学校会明确告诉你学要哪些材料。
学生转学,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学生家长凭有关证明材料向原校申请(因户口迁移转学的应出示办理了户口迁移的家庭户口簿,因居所搬迁的应出示一年内新办的住房证和家庭户口簿,因其他特殊原因转学的应出示有关证明),原校同意转学时,发给学生家长“转学联系表”请其填写,原校在表上签署同意转出的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学生家长持“转学联系表”和有关证明材料到户口迁入地区或新居所所在地区管片学校联系;接收学校同意时,在“转学联系表”上签署同意转入的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学生家长将“转学联系表”送回原校,原校为其开具转学证明;学生持证明到接收学校就读。
Ⅲ 苏州市黄埭中心小学的介绍
黄埭中心小学是复所具有制90多年历史的乡镇小学,坐落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市虎丘山北麓10公里处的小镇上,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加大了教育现代化步伐,实行规模办学,老校展新姿。现中心校一校两址,全校教职工131名,学生近2000余名。学校布局合理,环境洁净,布置得当,加上花草点缀,体现了教浓厚的文化氛围,于98年通过了省级教育现代化乡镇验收。
Ⅳ 苏州市黄埭中心小学的师资力量
目前学校104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5位,大专学历55位,中专学历49位,学历合格率达100%,本科进修的22位,大专进修的27位。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37人,小学一级教师44人,小学二级教师15人。学校十分重视班子的自身建设,班子人员带头参加政治、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学习,兼任一门课,并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随堂听课,及时、切实指导教学工作。管理讲究民主、科学,充分发挥各自在学校管理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真正当好“领头羊”。学校通过宣传,要教师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加强学习,逐渐具有一定的教育思想,逐渐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逐渐掌握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学校研究教师个案,明确提出青年教师“一年过关,三年创优、五年创特色”的目标,通过指导、培训、竞赛等活动分层次地培养,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教师个人在县区级各类业务比赛中屡屡获奖,区县级评课选优获奖15人次,1人在苏州市评优课中获二等奖,评为县区级“十佳”青年教师4人。
黄埭中心小学既是一所老校,又是一所正在发展的学校。目前,三期工程正式启动,建造含阶梯教室、专用教室、行政办公等场所的4000㎡的综合楼。学校又加大投入,全面绿化,为争创“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创造条件。
Ⅳ 相诚区黄埭中心小学的方位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四周都是我家,真的
Ⅵ 苏州市黄埭中心小学的学校简介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四点四线”教育管理网络,抓好一支工作队伍,分三个层面展开工作。通过工会的特色工作--抓“优秀群体”建设为中心的“创、树、献”活动进行师德教育,学校建了教师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各种引导教师积极向上师德教育活动,教育效果好,获得了“江苏省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先进集体”称号。教师能敬业爱岗,为人师表。通过教导处、少先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阵地建设和活动设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德育工作。学校除了抓紧抓好常规德育教育,还通过“悄悄话”信箱,“心语小屋”、“问题学生帮教”等活动进行特色教育,既注重了全面教育,又顾全了特殊群体,既注重了思想品德教育,又进行了心里健康疏导,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报》,加强家校联系,强化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效果显著,曾两次获得县区级“优秀家长学校”称号。学校是县区级的文明单位,又是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学校坚持科研为先导的原则,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科研工作的总思路是:提倡踏实勤勉、开拓创新的精神,重点抓住课题研究与论文的撰写,教师明确教育科研是一所学校、一位教师成熟、成长的标志和捷径,是直面于教育改革的基本之策,明确了不断改善自身知识及专业理论结构的迫切性,积极参与对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的学习研究。目前苏州市“十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进入第五阶段的研究。2个区级规划课题和10个校级课题正在研究之中,教师们不断总结,认真撰写论文,近年来在区县级以上获奖、发表的论文百篇以上。为加强基础建设,苏州大学在学校建立教科研实验基地,专家们来校讲学,与教师对话,共同研讨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学方法。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本的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确定了“一条主线、一个方案、四块阵地”的素质教育实施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用“学生评价改革方案”作保障,牢牢抓住素质教育四块阵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抓“课堂教学”改革的研讨和实践,促进“七认真”管理的优化,抓“七认真”工作的各个环节管理,促进教学全程管理的强化,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几年来,学校通过组织特长组、兴趣组、竞赛、文学艺术团的活动和训练,结出了丰硕成果,学生参加县区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和作品得以发表的学生二百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