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泗县的教育
民国36年(1947)秋,长直沟中心国民学校附设1个幼儿班,收幼儿30人。次年秋,学校停办,该班随之解体。
1952年在东关小学开办幼儿班1个班,招收幼儿44人。1956年,全县有幼儿园2所、3班,在园幼儿85人。1957年后,经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周折,幼儿教育忽起忽落。1980年以来,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到1985年,全县有幼儿园51所、258班,在园幼儿8550人。幼儿园(班)一般都开设语言、计算、图画、故事、唱歌、游戏,手工劳动等课程,每天上3~4节课,每节课30分钟。上课以游戏形式为主,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基本上克服了早期存在的幼教小学化的偏向。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下颁“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的诏令。泗县自光绪三十四年起,先后办起两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各1所,初等小学堂6所。其中设在现辖区域内的有:
泗虹初等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开办于州治东文昌宫内(今县人民政府院内),甲、乙2班,学生80人。
泗州官立高等小学堂,设在北关察院旧址(现供销合作总社所在地)。宣统元年(1909)初办时有1班,学生40多人。次年发展到2班,学生80人。
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发生,上述学堂停办。
民国元年(1912),泗县有小学5所,其中较有名的3所:一是原泗虹初等小学堂恢复改建的“泗县县立同盟小学”,设甲、乙2班,每班学生40余人;二是原泗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恢复改建的“泗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设甲、乙、丙、丁4班,每班40多名学生;三是新办的“泗县县立同盟女子小学”,设在文昌宫前院,2班,学生80多人。之后,泗县小学不断发展,民国2年7所,4年20所,5年24所,6年29所,7年43所,8年68所,9年140余所,为泗县早期小学发展的高峰。
民国10年起,由于自然灾害、军阀战乱以及土匪抢劫的影响,泗县小学渐次衰减。10~13年,与9年相较,小学递减80多所。14~15年略有回升。后又连年下降,到18年减到30所。19年增加12所。21年达51所。22年续增到62所,在校学生4451人。23年又减至58所,在校学生4097人。
民国27年秋,日本侵略军人侵泗县,沦入敌区的小学停办,大片非沦陷区的小学,在国共两党一度合作抗日的有利条件下,得到坚持和发展。据28年统计,全县小学52所(其中乡镇小学31所),在校学生2170人。
民国29年2月,主政皖东北的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盛子瑾动摇出走,上述小学由泗县新建的抗日民主政府接收管理。
民国30年12月,当时以泗县为中心,划片建置的几个边区县共有小学150所(完小22,初小128)、224班,9020名学生,教员262人。其中泗南县小学74所(完小11,初小63)、129班,在校学生5053人,教员150人;泗宿县小学38所(完小4,初小34)48班,在校学生1645人,教员48人;泗五灵凤县小学16所(完小4,初小12)、16班,在校学生800人,教员18人;半城直属区小学18所(完小2,初小16)、23班,在校学生1130人,教员27人;洪泽湖小学4所(完小1,初小3)、8班,在校学生392人,教员19人。31年起,小学续有发展,到33年,仅泗宿一县就有小学100余所,学生4000多人。泗县分属于泗南、泗宿、泗五灵凤、泗灵睢等边区县的现有区域范围内,到抗战胜利前夕,计有小学63所(完小6,初小57),在校学生5067人。抗战胜利后,续办南关女子小学1所、6班,学生125人;泗城市小学1所、5班,学生200人;从半城迁来雪枫小学1所、6班,200名学生(均是烈士、干部子女)。至此,全县现有区域内共有小学66所、143班,在校学生5592人。
民国35年秋,国民党重兵进攻解放区,泗县解放区小学先后停办。这时,县国民政府又陆续办起中心国民学校34所、135班,2581名学生;国民学校100所、150班,6890名学生,为泗县小学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37年秋,泗县解放前夕,这些小学全部停办。同年11月,县人民政府主政后,陆续恢复旧有小学33所,新办小学96所(内有部分私塾转办的小学)。到民国38年9月,全县小学达129所、201班,在校学生6585人,教职工250人。
建国后,小学续有发展,1952年,全县小学达289所,是建国前夕的2.31倍;学生19651人,接近于建国前夕的3倍。这些小学都坚持学校为工农开门,优先招收工农子女人学,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工农学生给予减免学杂费。1949、1950两年,全县暴雨成灾,各小学都坚持教学与生产救灾相结合,实行轮班教学、分散教学和湖坡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纺纱、打席、拾草、拾粪等勤工俭学活动。1950年第二学期,据大庄、屏山、黄圩、长沟、沱东、汴河、刘圩7区统计,小学勤工俭学收入为2937.835万元(旧人民币)。
1953~1957年,贯彻执行“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方针,对已有小学进行全面整顿,并重点发展一些小学。1957年,全县有小学323所(完小50,初小273),在校学生31575人,同1952年比较,学校数和学生数分别增长8.38%和60.67%。各小学教学质量也有很大提高,1957年,全县2004名报考初中的高小毕业生,各科成绩总平均83.5分,其中最高平均分94.5分,最低平均分72.5分。1954、1957两年,全县还指导、安排2878名未能升学的高小毕业生走上了工农业生产岗位。
1958年,全县小学发展到450所,在校学生44652人,但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不少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加之反“右倾”、拔“白旗”,在教师中批“白专道路”,在学生中批“智育第一、分数挂帅”,学校数度停课大炼钢铁,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一度下降。
1965年,小学大发展,全县达1060所(完小78,初小982)、1761班,在校学生62143人。其中实行半日制、间日制以及早、午、晚班办学形式的耕读小学班776个。同1958年相比,学校数增长1.35倍,学生数增长0.39倍。
1966~1976年,全县小学管理体制和教学设施被破坏,教学人员有的被打成“黑帮分子”,集中起来“劳动改造”,有的调回原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各校纪律废弛,秩序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8年以后,加强党对学校领导,为错划右派和被打成“黑帮分子”受到错误处理的教育工作者改正和平反,贯彻“调整、整顿、巩固、提高”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师生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关第一小学两个学雷锋小组,多年如一日,给第三居民委员会的徐大娘、朱奶奶两位烈属老人挑水、买面,打扫环境,胜似亲人。1981年,大庄朱祠小学三年级学生郝庆金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一个1752元的存款折,立即交到学校送还失主。小学经过调整、整顿,1985年巩固到452所、2579班,在校学生102283人,学校数和学生数分别是1949年建国初期的3.5倍和15.53倍;与民国36年泗县(包括现已划归江苏泗洪和本省五河县管辖的区域)小学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相较,学校数和学生数分别增长2.37倍和9.79倍。 民国38年9月,县人民政府根据“维持原有学校,逐步作可能与必要的改革”的方针,委蒋伯明为副校长,恢复原泗县县立初级中学校,更名泗县中学。初设一年级1班,招生55人。1952年发展到7班,在校学生365人。在此阶段,该校针对地方连续发生自然灾害的特殊情况,吸收老解放区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成功经验,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以巩固学额、坚持灾区教学为中心的生产抗灾活动。在近20亩校田里种菜种粮,并从事积肥、割草、垫路等劳动,据1961年上半年统计,全校师生生产劳动收益317.1万余元(旧人民币)。
1956年暑假,在大庄建立泗县初级中学,后依地名改称泗县大庄初级中学。1957年暑期,在长直沟设立泗县长直沟初级中学。至此,全县共有中学3所、14班,在校学生1197人,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
1958年,泗县中学扩建为完全中学,同时增建刘圩、草沟两所初级中学。1959年,在东关外建泗县初级中学(后改称第二中学)。1960年,在黄圩建泗县黄圩初级中学(因办学条件不足,只办一学期,即并入大庄初中)。1962年,设在城东南小朱圩的泗县初级农校改为普通中学,更名泗县墩集初级中学。这时,全县计有中学7所(完中1所,初中6所)、67班(高中9班,初中58班),在校学生3003人(高中406人,初中2597人),教职工340人,其中专任教师185人。
1963~1965年,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控制普通中学发展,全县保持原有7所中学,并作了一些调整。调整后的1965年,在校学生2807人,其中高中407人,初中2400人,教职工由1962年的340人精简到243人,专任教师由185人精简到146人。
1966~1976年,除重建和新建黄圩等12所初级中学,扩建16所完全中学和大量发展小学附设初中班外,并将28所农业中学转为普通中学。1972年,泗县第二中学并入泗县师范学校,编为附设中学班。1976年,全县有中学40所(完中17所,初中23所)、313班(高中50班,初中263班),另有小学附设初中班98个,共计在校学生18623人(高中3448人,初中15175人),教职工1013人,其中公办709人,民办304人。
1977年,全县中学调整为完中20所,初中21所,在校学生充实到高中3476人,初中21039人,合计24515人。此后,根据中央“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办好重点中学”的方针,对全县中学再次进行调整。1978年9月恢复泗县第二中学。为使学校布局合理,1981年又新建新集高中1所。初中由1977年的21所,一度发展到1980年的76所,进而调整为1985年的50所。小学附设初中班,采取只毕业不招生的办法,到1983年逐步将1977年的85校处理完结。1985年,完中由1977年的20所压缩到3所(泗县中学、刘圩中学、草沟中学);中学在校学生为25610人,其中高中2111人,初中23499人,教职工为1324人。其中公办1225人,民办99人,专任教师1048人。调整后确定的重点中学有泗县中学、泗县新集中学。
1949~1985年,泗县普通中学计为国家培养初中毕业生67743人,高中毕业生14600人。1977~1985年,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948人,其中入高等院校786人,入高中专407人,初中专755人。
B.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墩集镇石龙岗村上杨庄杨杨以松贫困户口本几个人、底保护 几口人
杨以松户来口本个人你没有知道的权自利派出所户籍警也没有告诉你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你无法知道。
享受低保几个人你应该去村里看看低保户名单公示知道,因为按规定必须在村里张榜公示低保户名单并且公示上显示家庭享受低保人数,所以你去看看公示就知道了。
C. 泗县康庄家园商业街属于哪个镇
泗县康庄家园商业街呢是属于幸福街道管理的。
D. 顺丰快递泗县墩集有吗
您可以上 快递100 这个网站上面查各大快递公司的网点分布
看看顺丰快递有没有在泗县墩集设置网点
E. 泗县给力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泗县给力食来品机械有限公司是2014-09-25在安徽源省宿州市泗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墩集镇墩集村。
泗县给力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132439425896X3,企业法人曹昌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泗县给力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食品机械生产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泗县给力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F. 请问安徽宿州泗县墩集镇的邮编是多少
234333 安徽省 宿州市 泗县 墩集镇
G. 泗县墩集草莓可以摘了吗,多少钱一斤
泗县辖12个镇、7个乡:泗城镇、黄圩镇、大庄镇、山头镇、刘圩镇、黑塔镇、屏山镇、草庙镇回、答长沟镇、墩集镇、丁湖镇、草沟镇、大杨乡、小梁乡、三湾乡、徐贺乡、瓦坊乡、瓦韩乡、大路口乡。2005年,原三湾乡并入泗城镇,瓦韩乡并入草沟镇,徐贺乡并入屏山镇,小梁乡并入黑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