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听做能力
“ 听 ” 是知识输入的主要渠道,所以英语学习需要有较好的听力,再者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听懂别人的话是交际的基础。因此,国家教委特别重视英语教学对学生听力的培养,新的教学大纲也提出了以重交际、重运用为目的的 “ 功能型 ” 教学方式,明确地把培养学生听的那里列为听、说、读、写能力之首。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只有 “ 乐 ” 之才能 “ 乐 ” 学。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但又缺乏耐心,为了吸引他们 “ 乐 ” 学,我们必须要采取多种适合他们学习英语的手段。 (一)听力材料的选编 实践证明,机械、单纯的反复性听力材料训练或不加选择地运用听力语料对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非但没有益处,反而有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乃至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英语的能力训练时一定要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听力语料的选编上既要考虑学生现有语言能力,又要考虑到所选编的英语听力语料是否与教学对象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要考虑到所选编的英语听力语料是否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趣味性。那种把成人英语听力强化训练的方法用来培养小学生英语听的能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不可否认,目前适合小学生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既有意义、又有趣味性的语料不多。由于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词汇十分有限,直接搬照英语原文作为听力语料是不可能的。教师可以自行编写一些英语听力语料在改写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有三:一是根据听力训练的需要,对原文的长度上作一些适当的扩写或缩写;二是对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灵活调整,分解那些超出学生语言认知发展水平的、有可能影响学生听力的句子,并对那些语言难度系数教低、语义分散的单句作一些合成处理。如:原文: It was a Sunday afternoon. Xiao Ming went to a bookshop. 合成: One Sunday afternoon, Xiao Ming went to bookshop. 三是利用学生已知词汇来替换原文中的生词或保留原文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对原句进行改写,以扫除学生在生词理解上的障碍。 如:把原文: Mr. Huang is a wealthy man. 替换: Mr. Huang is a rich man. (二)听力训练的形式多样化 首先,要正确认识课堂听力游戏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必须克服思想上的错误认识,把 听力游戏等同于玩乐,把它看成是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其实听力游戏不仅仅是属于课外活动,它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搬进课堂,纳入到教学计划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听力的兴趣,它是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寓知识学习于游戏中,边活动边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 1 听听画画
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准备一些短文或对话材料,让学生听后能画出材料内容所描述的图画。如:下列示范材料就可以画成一幅简笔画。 You have a picture .There is a farm .There are two pigs There is one cow .There are two hens . 由于学生的听力水平不一样,画出来的结果千奇百怪,最后由教师重复已念的材料,同时出示教师画出的正确简笔画,然后各个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优秀的作品予以鼓励。 2 听力游戏
在授完学生这节课要学的单词后,发给每个学生每个人一张刚学的某个单词。当听到老师念到的某个单词时,有这一张单词的同学就立即站起来把这张纸举起给全班看,就这样进行比赛,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哪一组就赢。课堂教学中用了这种方法,学生会很感兴趣,同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听完后进行回答,尽量用到这些新单词,然后把这些新单词写在黑板上,老师和学生一起把它们串起来,完成一个对话或短文。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课文,又培养了听的能力。 3 传话游戏
教师可准备一些句子,每个句子的长短根据学生的听力能力来定,并将全班分为几个比赛组。活动开始时,教师在每一组的第一个学生耳边轻声说一个句子,然后该同学迅速将这句传给后一个学生,并依次后传,最后一名听到句子的学生应大声说出这句话,全班都能听到。然后,教师说原句,根据每组最后一位学生说的句子是否与原句相符来断定小组得分,这样在传话活动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4 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即所谓情感表演,就是在听力练习中,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表现出的神色、情绪、表情、动手、手势和目光等这些体态语言,当听到一段滑稽可笑的内容时,表现出捧腹大笑的样子,当听到一个人不能参加他好朋友的生日聚会时,显出一脸的无奈,听到考试不及格时垂头丧气,有些句子就用一个手势,一个动作来表现一下,用丰富的体态语将所听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时在听对话时可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来表演 “ 哑剧 ” ,妙趣横生,课堂气氛很活跃,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训练,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增强自信
多鼓励表扬学生,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成功,从而对英语充满自信。有经验的老师提问题和讲解作业时,都因人而异,都是与被提问者的水平相适的。这样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取得好成功,进而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增强自信,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 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很多学生往往在听一段语音信息后,受母语的干扰,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习惯于对所听英语用中文进行逐词翻译。这样听英语,中间多了一个环节,必须延长反映时间,造成听音者跟不上讲话人的速度,直接影响听力效果。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正如幼儿学会母语是大量接触、耳濡目染的结果一样,学生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的语言环境。
(一) 增加语言输入量 1 课堂英语化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宝贵的 40 分钟时间,将课堂用语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首先解决好最常用的课堂英语,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it down! Go on. Repeat 等,每堂课坚持使用,学生逐渐能听懂一些复杂的课堂用语,如 “ Read after me !Open your book and listen to the tape ” 等。凡能以英语表达的,如讲解、练习、测试和安排、布置作业及奖励、评价等,都应尽量用英语,避免使用汉语。 2 实际生活中渗透英语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会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所以平时上课期间我们应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渗透一些口常用语。教学生如果在路上碰到同学、老师就用英语打招呼,就说: “ Good morning !Hello! ” 上课迟到就教学生说: “ May I come in ? ” 做错事,就教学生说: “ I am sorry. ” 把某物给别人,就教说: “ Here you are. ” 等这些口常用语。这样既给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环境,还为以后教学打下基础。 (二) 利用直观教具
当代英语教学,普遍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投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并以此来增强趣味性。
简笔画具有图形简单、形象简明、幽默的特点,教师把简笔画引入课堂,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成活泼的形象,把抽象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并通过声音来刺激学生的器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境,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让学生进入交际角色。
但老师如何运用好这些直观教具呢?如在教 “ head, eye, ear, nose ” 等人体部位时,教师可以边指着自己的头、眼睛、耳朵、鼻子等部位边说单词。教水果( apple, pear, banana )动物( dog, cat, monkey, panda )类单词时可以用实际图片或简笔画来代替。教交通工具类单词( bus, ship, jeep, plane, car )时,可用玩具模型或课件来代替。教文具用品类单词( pen, pencil, ruler, book )时,就更方便了,每个学生都有。 (三) 音乐烘托情境
“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将唱歌的形式运用到英语中去,美妙动听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增强记忆力,减轻学习负担,降低学习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唱歌是英语课堂上不可缺少的调和剂。 三、 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小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老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听的要求,使学生有良好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确听有别于读;听的内容稍纵即逝,如不静听,就无法听清,听不清也就说不准。同时明确提出听的要求:神情专注、身心投入、听清听懂,但是不要紧张。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教师在教新单词、进行示范教学时,在学生基本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听的过程。教师把新单词重复数遍,夸大口型,放慢速度示范发音,重点讲清元音的发音,特别是双元音的词,让学生充分听清、听准,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再模仿发音。
在做听力题时,也要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首先,在做听力题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事先浏览一下题目要求,做到先入为主,心中有数。这样学生才会带着问题去听,能知道在听的过程中,要抓住和记下哪些重点和关键词,以便有目标地寻找答案,集中注意力搜寻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如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 17 页当中的 Listen and number, 这道听力题要求听完短文之后填写序号。在听这道题之前,老师先让学生浏览一下题目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听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信息。结果发现这种做法比以前不浏览、直接听效果高 70% 左右。此外,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还有相当多的听力题都附有彩图,如 Listen and tick, Listen and color, Listen and draw a line 等。在做这一类题时,老师同样先引导学生浏览提纲的要求,并帮助学生观察图片,必要时还用英语提出 “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 ” 、 “ How many children in the picture and what are they doing ? ” 等一系列与图片密切相关的问题,使小学生有意识的帮助下、提醒之下共同回顾一些与听力有关的单词、句型、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等知识。这样做不但简化了听力材料,提高了听的准确率,而且激发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无意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贰』 小学四年级学生情况的分析
阅读教学是现行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它带动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003学年度下学期抽测卷侧重检测阅读能力,兼顾书面表达能力。本测试卷着重在阅读中的词语理解、内容概括、文段理解、阅读感受、积累运用、文段条理把握、读文提问、读文想象等方面较全面地进行检测,这些方面都体现学生所应具备的阅读能力。下面,在综合各区、县级市抽测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分析,并提出对今后教学的有关对策。
(一)数据统计
广州市参加检测人数:123187 平均分:74.33
区、县级市最高平均分:85.6 最低平均分:62.07
100-~
91分
90-~
86分
85-~
76分
75-~
60分
60分以下
占参加总人数百分比
16
16
25
27
16
(二)学生阅读能力分析与教学对策
一、词语理解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测试题:
▲读一读,选出带点词语在句子中准确的解释,用“√”表示出来。
1.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1)左和右两个方面 ( ) (2)身边跟随的人 ( )
(3)上下,表示大概的数 ( ) (4)支配、操纵 ( )
2. 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过去的 ( ) (2)去、到 ( )
(3)来回、反复 ( ) (4)常常、经常 ( )
▲阅读第9自然段,在两个括号内各圈出一个恰当的词语。
▲在文章里找出与下面意思相反的词语。
愚蠢—— 紧张——
分析:
词语理解能力是阅读的基础能力。此测试卷着重测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
此方面的测试得分率普遍在80%以上,不少区县在90%左右。
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较强,对“左右”“往往”等日常用语把握较好,但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相对少的“居然”“果然”一类词语把握欠佳。
教学对策:
继续加强对字词的教学。要特别重视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进行理解。要指导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并学会结合特定语境对词语意思进行准确的选择。要重视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因为,字词积累多了,能运用了,也能提高字词的理解能力。
二、内容概括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测试题: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第③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正确答案的括号里打“ √ ”
文章中交代小女孩作文的题目和具体内容是
1、第1、2自然段{ }
2、第3自然段至第13自然段( )
3、第13自然段至第14自然段( )
分析:
此测试题主要是让学生归纳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但学生答题质量不够理想,主要表现是:
未能抓住文段的要点,概括不完整。如,对第二篇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我去作了采访”或“采访的原因”,但学生却概括为:“台北国一至六年级的学生都要写一篇母亲的作文。”
未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往往使用简单的摘句法,如对第一篇文章第3自然段简单地摘抄了“这位科学家的做法真妙”作为段意。不善于用自已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对选择题的得分率较高,表述题则较低,相当多学生把整个文段抄下来作答案或者表述不清楚。
教学对策:
阅读教学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要同时提高学生对文段内容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不理解的原因恐怕与上阶段过分强调对片言只语的理解感悟,而忽视概括文段主要内容和段意的训练有关。
四年级要抓住段落这重要的语言材料进行归纳概括的训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段落让学生把握归纳概括的各种方法。
三、文段理解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测试题: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
▲读第②自然段,选出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提示:本题可能有多项选择)
昙花在晚上开花的原因是:
适应白天强烈的阳光。( )
要昆虫传播花粉。( )
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 )
要干燥的空气。( )
▲根据短文内容,从下面的答题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短文最后写“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真妙”,植物学家巧妙的做法指的是:
1. 把花种在一起,组成“花钟”。 ( )
2.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 ( )
3.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按花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的顺序,修整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 )
4.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修整得像钟面一样。 ( )
▲读第7、8、9、10自然段,在理解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 ”,不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 ”
1、写爸爸也是傻瓜的原因。( )
2、只写了爸爸慌慌张张奔出来。( )
3、表面上是写爸爸,实际上是写妈妈的镇静与聪明。( )
4、写爸爸在这件事上表现得沉着镇静。( )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写小女孩喜欢妈妈的两个句子。
▲填空:
第14自然段“请傻瓜妈妈一定保持健康,等到那时候”这个句子中“那时候”是指
——————————————————————————————————。
▲女孩说妈妈经常做错事,她举了怎样的例子?你认为这例子是说妈妈真的是傻吗?简单说说理由。
分析:
文段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这方面的理解能力还参差不齐。
学生普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整体概览水平还欠缺。“根据短文内容填空”一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某区在100份卷的抽样调查中此题答对率只在20%以下)只关注到文章中“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关键句子,但忽略了段末提到的“昆虫活动时间不同”这一要素。这说明学生整体概览的阅读习惯与水平还欠缺。
学生对文段的基本意思是理解的,但还处于最表层的理解。学生对选择题基本上能判断出与文章一致的某一说法。但对多项选择题,却往往漏选。如漏选:“表面上是写爸爸,实际上是写妈妈的镇静。”
在“女孩说妈妈经常做错事,她举了怎样的例子?你认为这例子是说妈妈真的是傻吗?简单说说理由。”在这一题的答题中,大部分学生知道小女孩的妈妈做错了哪件事,但表达得不清楚或抓不住重点或概括不够好。对“说妈妈真的是傻吗”这个问题,学生有不少个性化的理解,如:“我认为这例子不是真的说妈妈傻。妈妈只想抓时间,才边做菜边晒衣服,她没料想到结果会这样,而且她还向爸爸道歉,所以我认为这例子不是真的说妈妈傻。”“不是说妈妈傻,这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人总会做错事,如果能给人带来一笑,也值得原谅。”“我认为这不是真的说妈妈傻。家里太多活干了,妈妈又要做菜又要冼衣服,才会出错,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她是多么关心家里人啊!”“”这些表达做到完整、清楚,言之有理,而且有独到见解。但是,不少学生(一些区认为大多数学生)不会谈看法,未能说清理由。一是由于未能更深地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个别学生认为,“因为妈妈做事情不负责,一件没做完就做另一件,结果一事无成。”“我觉得不是说妈妈傻,而是应该说妈妈糊涂。”二是由于表达能力跟不上。也有个别学生没有说理由的习惯,其答案是:“我认为这个例子不是真的说妈妈是傻瓜,她是多么可爱,一点儿也不傻。”
“请傻瓜妈妈一定保持健康,等到那时候”这个句子中“那时候”是指------------。这题,是考察学生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但表达理解结果时,存在着语句不通顺、语意不完整或语句罗嗦的毛病。
教学对策:
学生对文段局部内容的理解相对较易,但往往忽视把握整体,概览整个文段内容。所以,要遵循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方法,去掉繁琐的分析,加强整体阅读的训练。
要加强品词品句的训练。要让学生学会抓住一些主要词语、句子进行理解。
要重视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特别是边读边想的良好读书习惯。要让学生真正读进文本,与作者对话,明白文本的主旨,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文段。为此,要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深入理解。
要提倡个性化的阅读,鼓励学生在读进文本,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表达自已个人的理解。要让学生敢于表达阅读后的理解,学会表达的一些方法,如先提出自己的感受要点,再以举例等各种方式进行说明。要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表达同一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多项选择题的训练是必要的。
在四年级要特别重视通过段落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感受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测试题:
▲问答:
读了《花钟》这篇短文,请你谈一点感想或收获。用几句话把自已的想法写清楚就可以了。
分析:
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从某一角度来谈,反映出学生独特的感受,答卷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内容、情感、思想、表达方法、词语积累、短文的内容知识、标点符号等方面,有的学生赞美植物学家,有的赞美花钟,有的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有的结合实际谈感受,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东山区作了如下分析:由于本题能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自由表达的空间,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谈出自已的看法。卷面上呈现出几种答题的形式:1、部分学生直接把文中的句子转述成为自己的收获。如,“我知道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知道了牵牛花是在凌晨四点开花。”2、部分学生能在读完短文后,谈对某一部分或全文的感悟。如,“我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它……”“我很佩服文中的科学家。他……”“植物学家非常棒,能够利用时钟的原理,创造了花钟 。”这类学生比较第一类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性会更强些,他们着力于自身感受的抒发。3、少部分针对短文的写作谈收获。如,“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了说明一天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因此作者用了举例的方法说明。”“作者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了开花的先后,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花开的特点。”4、有少部分学生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
但也有学生作答内容太肤浅,停留于零碎的表面的感受。如,“我知道了花很有用处。”“我知道了原来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都不同。”“要是这些花真的这样神奇,我想去看一看。”
学生有了感受,但语言组织能力不佳,不易把“话”变为“文”,有的只写了一两句话。
教学对策:
阅读教学要扎实地让学生读进文本,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超越文本。在前阶段,由于普遍重视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得到解放,所以学生的感受能力较好。今后的阅读教学要巩固这一成果,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特别要注意:阅读感受要有文本的依据;要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受,如联系生活实际等;更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感受能力;要加强与阅读相关的表达能力训练。
五、阅读积累运用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测试题:
▲短文用了不同的说法来写鲜花是怎样开放的,按短文的说法填一填;结合平时读书的积累,仿例子写一写。
1.填空:
例: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 薇____________________ 睡 莲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寿菊___________________ 烟花草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上例仿写:
提示:什么花?怎么开放?(不能重复短文内容,不能用“开”字来写)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按原文的说法填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较高,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基本可以在文段中找到答案来填空,这说明学生阅读积累的能力是较强的。但是,离开原文仿写句子的能力,相对来说弱一些。
但总体来说,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较强。如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向阳花向着太阳笑。”“荷花换上粉红新装,迎接初夏。”“丑菊撑开了它美丽的小伞。”“荷花在水中跳起了舞蹈。”“丑菊终于睡醒了。”“夜来香在宁静的夜晚怒放。”“茶花露出了美丽的脸庞。”“玫瑰花露出它鲜红的嘴唇。”“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露出了笑脸。”
教学对策:
仿写语句是积累运用语言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学生把握得较好。要继续抓好这一训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运用能力。
本测试卷只从一个最基本的方面检测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运用的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积累运用的意识,用多种方法在阅读语句段等重要方面进行引导与训练。
六、对文段条理把握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测试题: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的第①自然段,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顺序叙述不同的花不同的开花情景的。
分析:
因为文段叙述方面的结构较典型,而且文中有较多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答题正确率较高。学生也有各种正确的表述,如,“时间先后”、“时间顺序” 、“ 时间发展”等。
教学对策:
阅读能力离不开对文段条理的把握。卷中的文段在叙述顺序上是较常见与典型的,学生普遍把握得较好。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对文段条理的表述不宜要求过高,在教学中,要把握这方面的度。所以,学生在答题表述上有差异,这是允许的。平时的教学可多进行说说文序的训练。应利用典型的文段让学生知道文段表述顺序的最基本的方法。
七、读文的提问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测试题:
▲ 就文章题目或内容提出两个你认为有必要弄明白的问题。
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小女孩说自己的妈妈傻?”“她长大以后为什么也要做一个傻妈妈那样的傻瓜?”“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傻瓜妈妈》,为什么还要写她的傻瓜妈妈呢?”
在答题中,也反映出部分学生提的问题价值不高,必要性不强。如,“为什么妈妈知道爸爸一会儿就会回来?”“为什么妈妈要流泪?”
有的学生所提问题与文章内容联系不上。如,“我是干什么的?”有的只是提词语的问题,如,“傻瓜指什么?”也有的学生干脆写“没有问题”。
有部分学生不会提问题。如,“妈妈不是傻,是你认为她傻。”有些问题表述不清,如,“内容是写妈妈怎样傻,但又写我和弟姐都傻?”有些学生提问后用了句号。
教学对策:
在阅读中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关键是阅读能力的提高。
应继续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活动,要让学生主动提问题,带着问题读,学会依据文本、抓住重点、围绕学习目标提问题等方法,形成良好的质疑释疑习惯。要改变漫无边际、哗众取宠、不负责任的提问偏向。
本卷只检测学生从题目、内容方面提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质疑探究,并与读书紧密结合起来。
八、读文想象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测试题:
▲读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象妈妈当时的心情。在下面写出妈妈道歉时可能说的话。(8分)
妈妈道歉说:“
—————————————————————————————————————————————
—————————————————————”
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想象出妈妈道歉的话,且合理、生动、感人,能调动平时生活的体验,想象力较丰富。如,“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太不小心了,请原谅!”“对不起,我下一次会注意。”“对不起,这样的事情我已经犯了好几回,今天还没有吸取教训,真是对不起。”“不好意思,我又糊涂了,请你批评我吧,我以后一定不会再糊涂了。”“我……我实在对……对不起大家。我不小心把……衣服给……给弄脏了,还……还有我……我把……锅子也弄翻了,实在对不起。”“对不起,如果我先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的话,就不会这样。”有的学生还写得很幽默,如,“不好意思,你们还要再等一会儿才有饭吃。很对不起,这个月的水费要多些了。”“对不起,今天大家都没有汤喝了。”
由于未充分调动想象,未体会到文中人物的心情,所以部分学生写出的话语没有道歉的语气或者过分简单。有的由于想象没有与文章的思路融为一体,错写成向女儿道歉,或话语不符合人的身份,如“如果你要打我,我也不会反抗的。”
教学对策:
在读文过程中加入合理的想象,这是重要的阅读能力。合理的想象,对提高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都有重要帮助。当前,学生的想象力是比较丰富的。要继续加强读文中的想象训练。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联系上下文等);启发学生充分调动生活各方面的积累;不仅重视想象的广度,还要向深度发展,要能想象得具体,与语言表达的具体性结合起来。
九、其他
本次是以纸笔形式进行抽测的,所以,在卷面上也反映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识字方面,普遍不会因识字问题造成对语言表达的阻碍,但出现错别字,语言不规范,夹杂方言等情况。出现两极分化,好的很少错别字,差的整张卷子错别字层出不穷。
书写方面,也是两极分化,优秀生字体工整,字迹清楚,成绩低下的则字体潦草。有部分同学卷面不够整洁,涂改多,未能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书面表达能力方面,不少区、县级市反映,在答题中所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不够理想,用词欠准确,语句欠通顺,未做到文从字顺。
部分学生审题不细心,注意不到题目中的限制与提示,出现漏做题目、与题目要求不符等情况。
教学对策:
识字、写字是语文素养最基础的要求,从一到六年级都要扎实地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书面表达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中重要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读写训练,要适当进行书面答题的练习。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基本达到大纲要求的,而且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接近课程标准。在词语理解、文段理解与感受、读文想象等方面的能力较好。今后,要更扎实,并向纵深发展。要纠正前阶段教学上出现的一些偏向,加强整体阅读的训练,处理好分析与综合概括的关系、适当加大把握文段主要内容与叙述顺序的训练力度。一定要坚持以读为本,带动听说写等方面能力的提高。要引导学生切实做到充分重视文本,联系生活,多向对话,既读进文本,又要超越文本。由于种种原因,各地区、学校、班级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要正视差异,找出原因,定出相应措施,提高每一个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体的语文素养。
『叁』 小学生各年级要培养哪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一、注重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
所谓预习,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未教学新知识前提前自学。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或经验来自学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动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或经验来理解新知识。老师还可对学生的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打上“?”,并提醒自己在上课时着重听自己不理解的知识。
二、注重培养孩子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
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其实这对学生的一辈子影响非常大,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按时交家庭作业或忘带书本文具的情况,一问学生,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家长忘给自己装进书包里了,显然,这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的家长给收拾书包。
三、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些成绩差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脑子笨不聪明,而是因为听讲的习惯差。要么上课爱和同学讲话,要么上课爱搞东西,要么上课看课外书,要么上课老爱走神……
四、注重培养学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遇到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一遇到难题就退缩的情况。有的孩子,在学习中,一遇到难题就懒于思考。在家里,一遇到不会做的就马上叫爸、妈帮助解决,在学校,一遇到不会做的就不做或去照抄同学的,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养成了一遇困难就退缩的不好习惯。
五、注重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课后复习对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老师或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老师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先将当天的知识进行梳理、消化、巩固,看看哪些地方是弄懂了的,哪些地方还不是很明白,然后想办法把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弄懂。
『肆』 你认为对青春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性教育
首先让他们正确认识性行为,然后再去明白过早发生性行为对自己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等方面进行性教育。
『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些特点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认识过程,又是在课内外和家庭等不同场合综合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体各方面素质动态发展的启蒙过程。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学习途径的多重性,使得不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法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不同学习环节中特点
从学习程序看,小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过渡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程 序的不同环节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依次是:
感知过程中学法的特点。感知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进入理解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准备性实验法了解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感性材料,以便建立起所学 知识的鲜明正确的表象和观念。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如帮助教师制作教具、收集标本等。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此外,与儿童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对提高小学生感知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过程中学法的特点。理解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学生在理解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实现对言语、事物类属性质、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的理解,以便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以思维方法为核心是理解学习过 程中学法的基本特点。理解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例如,儿童吃了苹果,留下了印象。现得到苹果,就产生了对它的直接理解:苹果是香甜的、好吃的。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 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例如,儿童从学会四则运算到弄清加减、乘除互逆运算关系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到了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 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有研究资料表明:小学儿童理解寓言和比喻词的含义,大致可分为三级水平。第一级 :只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或词的表面含义;第二级:能理解寓言和比喻词所描述的具体事件;第三级:能摆脱故事的具体情节,脱离直观的形象,揭示出寓言或比喻词的深刻含义。一般说来,低年级儿童绝大多数属于第 一级水平,中年级儿童二级水平略多于三级水平的人数;高年级儿童二、三级水平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三是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所谓巩固过程中学法的特点。巩固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也是由接受知识进入运用知识的过渡阶段 。小学生在巩固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各种练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及时巩固学到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因此,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知识的、技能以巧上的准备。不过,小学巩固学习的复习要及时,练习的方式要生动活泼,富于文化,且不宜过于复杂。
运用过程中学法的特点。运用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四阶段,也是单位学习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 在运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综合、类化和具体化等思维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技巧 解决教学实践、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运用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
1、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
有研究资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四年级以后逐步掌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二重否定律的掌握,是小学儿童运用运算法则能力的一个转折点或飞跃期。如果以儿童运用法则的范围与正确率为指示,那么小学阶段掌握运算法则也可分为三级水平: 一是在数字问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二是在简单文字习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三是在代数式和几何演算中运用运算法则。
2、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
以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为例: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总是从正条件的简单应用题入手,逐步掌握反条件的简单应用题,最后才能掌握多步应用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从一步变成多步分散列式,再从分散列式到一步综合式。 3、由被动运用向动运用转变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试编应用题等。
二、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
从时间顺序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逐步递增的过程。不同学习阶段,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依次是:
1、低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地地学习的有效方法。
2、中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中年级儿童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中年级儿童的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中年级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使小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新的特点。中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在直观形象成分增加的同时,抽象逻辑成分开始增加。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抽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加。实践表明,小学三、四年级的儿童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因此,中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充分考虑机械识记法和意义识记法的交叉渗透性,直观形象法和抽象逻辑法的自然过渡性。
3、高年级儿童的学法特点
尽管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无意注意、机械识记和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但是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意义识记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初步学会对事物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并逐步接近科学的概括。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各科学习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自觉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高年级儿童学习方法和选择和运用一是要注意发展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二是要注意学法运用的综合性和独立自主性。
『陆』 中高年级是指哪几个年级
中高年级是指: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
中高年级一般是对小学阶段而言的。“中”指小学三年级内和四年级;“高”容指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 “中高年级”就是指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
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学生为若干级谓之年级。如我国现行学制一般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为一年级,第二学年升入二年级,余类推。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多者,再分成若干班,中小学一般分五十人为一班。
(6)中小学各年级学生特点扩展阅读:
中年级儿童的特点:中年级儿童已经初步具有了最基本的自学能力。同时,他们的兴趣已开始分化,独立性逐渐增强。因此在学习动机上,开始出现课内,课外学习兴趣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年级的学生已不再象低年级的学生那样把老师的话奉为金科玉律,在学习上也有了初步的自己的想法。
高年级儿童的特点:高年级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发展他们对智力过程的兴趣成为极其重要的方面。不论在数学运算解题过程或是对文章中的逻辑推理,都可以激发和培养他们对智力活动的兴趣。一旦培养起儿童对智力活动过程的兴趣,就会成为他们强有力的学习动机。
『柒』 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特点分别有哪些
小学_习惯养成,字迹练成时
初中_智力练就时,特别是初二
高中_拼命努力时,好大学,好未来。
总之知识改变命运
『捌』 语文说课稿中学情分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学情分析(身心特点,基础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学情分析
剖析学生习作心理 通晓学生优势不足
1、从习作心理方面来剖析,小学四年级的儿童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所以,本单元的作文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如指导学生到菜市场或商场观察体验一次生活,了解以诚待人的内涵,然后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体会等。
2、从习作习惯方面来概括,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3、从习作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四年级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因此,本单元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4、从习作技巧方面来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观察的重要,已经完成了作文起步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篇小文章。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活细节的技巧等尚不熟练。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些小练笔活动。比如观察一次人物对话,写一个片段,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再如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指导学生注意描述生活的细节等等。
5、从习作评价的方面来观察,四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对于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往往只是知道很好,但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教学中应该抓住作文的亮点,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使小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妙处,明白描写人物的方式方法。
『玖』 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处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
(一)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指通过教师编制一整套的、系统的、层层递进式的问题(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发现,直至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课堂学习两位数乘法(例题:17×32)是,教师就可以通过下列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①17×32表示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②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17×30?③再算什么?两个结果怎样相加?④怎样用竖式相加?为什么这样对?找到什么规律?
(二)回旋式的组织形式
指通过教师编制的一个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探索、思考与发现的系统,来组织学生的学习。并且这个系统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个循环式的回路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情景①”和“情景②”之间构成一个不断比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回路,而“情景②”与“情景③”又构成了一个不断比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回路。如此往复不断地通过尝试、比较、修正,来逼近问题目标。
(9)中小学各年级学生特点扩展阅读
小学生课堂管理技巧:
1.聚焦在你开始上课之前,一定把教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身上,如果有人在私下聊天,你不要讲课。
2.给学生交底如果学生对这节课的安排心中无数,这就会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不安定感。
3.实时监控实施这一条的关键是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当学生在做作业时,在教室里巡回走动,检查他们做的情况。
4.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做出榜样,做到彬彬有礼、行动果断、持重而不缺乏激情,有耐心、有条理。
5.非语言提示过去,教室里有一个供教师使用的标准物件,那就是讲台上的摇铃。多年来,教师在使用非语言提示方面已有了很多创新。非语言提示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手势等。
6.环境控制上课的教室可以是一个温暖、快乐的地方,学生喜欢一个经常有所变化的环境。在“学习园地”中挂上有趣的图片,会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
7.低调处理很多严重的纪律问题,比如到最后把学生送进校长办公室,都是因小事引起,最后激化成了大冲突。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名批评,本来事情并不大,但是却和学生发生了语言上的冲突,然后不断升级,不可收拾。
『拾』 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中小学划分六级水平,小学段为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是什么意思
《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小学低年级),3--4年级(小学中年级),5--6年级(小学高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内容,体育课程标准将中小学划分为六级,即一级到五级对应1-2级(下级),3-4级(中级),年级。5-6(高年级),7-9年级和高中。预期的学习结果。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强调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包括运动原理、体育文化、体能、运动技能、裁判与规则等以及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包括科学锻炼、合理膳食、卫生习惯、安全行为、疾病预防等。
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强调本门课程的崇高追求,即通过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做到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