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全识 > 小学生教学原则

小学生教学原则

发布时间:2020-12-22 00:00:48

Ⅰ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个性教学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能灵活的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现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有什么特点等。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特性。
2.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因材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其次,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最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三、用正确的策略引领学生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的学习
(1)把学生分层次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分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编组,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到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要心中有数,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会助长“高层”学生的傲气,挫伤“低层”学生的自尊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相结合。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课堂多提问,多让他们练习,多辅导,多启发他们,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待学习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逐步使他们达到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备课分层次
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同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3)导学分层次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①程度不同,要求各异
一节课里,虽然全班学生都在学习同样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领会的程度都相同。教师的主观要求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只有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才有好效果。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②分组学习,齐头并进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分组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对“后进生组”加强辅导,使他们赶上进度;对“优等生组”则提出更高要求,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学得更深一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有时间兼顾到更多的学生,帮助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除此以外由于教师所教学的该组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差不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度身定做,真正做到了备课备学生。
③精心搭配合作小组
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关心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在班里营造互帮互爱、互学共进的学习环境。
(4)练习设计分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因材施教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感因素
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教育好学生的情感基础和内在动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情绪愉悦、亲密合作,学生只有在没有恐惧、焦虑的环境中才能乐于接受教导,积极思考,健康成长。
3.实施因材施教应是一个教师追求的境界
境界是存在者实现存在的状态。具体说,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师实现其存在的状态。因为只有你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将你的期待心理与每一个学生的渴盼心理对接,这时,因材施教才会具有全部的意义。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大体相同,这是学生的共性。但由于不同学生的生理条件、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他们在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意志力、习惯、品格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是一门学科的教学原则,与教育学中所谈的教学原则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它既符合普遍教育中的教学原则,更体现了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概括的讲,小学数学有以下六条主要的教学原则:

一、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是指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各种数学能力是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同时,知识的掌握又受能力的制约,已形成数学能力反过来决定着真实掌握的程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三大特性之一。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列宁指出,人的认识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践辩证途径。数学的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要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采用直观教学。

四、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由于逻辑的严谨而导出结论的确定性。可接受性是针对学生而定的,指的是一切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要循序渐进,难易适度,便于学生接受。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又要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把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理解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既是基础课、文化课,又是工具课。要使小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像数学那样相当抽象的知识,必须要有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在巩固过程中加深理解。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促进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如能把两者辩证的统一起来,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动性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体现教师潜在的主导作用,两者密切的结合起来,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总之,以上六个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是紧密联系的,不要孤立的发挥某个原则的作用。只有全面理解教学原则的整个体系,灵活的运用各教学原则,才能使数学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Ⅲ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

一、培养浓厚兴趣的原则 。遵循着这个原则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前提。学生对教学学习的兴趣越浓厚注意力就越集中。教师在课堂上注意用风趣的语言、引人入胜的导语形象直观的比喻甚至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视频等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到集中到要探索的教学知识上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把所有的才智都集中在相关的知识上面。精心设问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教学目标明确的原则。 遵循教学目标明确的原则是提高注意力的核心。目标越明确、越细致、越具体学生对该对象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及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应该重点掌握什么、理解什么、会什么,哪些是必须要思想高度集中听的,哪些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必要时老师可以在黑板的相关内容用一些特别的符号进行强调。

三、及时变换方式的原则 。遵循及时变换方式的原则是提高学生注意力常用的方法。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不外乎上课最初的20分钟,20分钟过后注意力就开始分散。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变换教学方式要“讲、议、做”相互结合起来。这里的讲还包括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出对知识的理解。议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讨论,大胆发表意见。学生讨论越激烈,注意力就越集中,做就是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做。学生一动手自然就会全神贯注高度集中。除此以外还可以采取小组竞赛、抢答、游戏等形式。教师的语言增加幽默感等都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四、排除干扰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提高学生注意力必不可少的措施。常见的干扰因素有来自外部的,比如一只苍蝇飞来。更多的来自学生内部,比如学生产生上课疲劳。教师发现后就要主动排除干扰,比如暂时停下来把窗户打开让苍蝇飞走。对于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以用眼光、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或教师位置的变换来进行提示让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另外肯定的语言、适当的鼓励也能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利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兴趣,不断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学习品质,切实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Ⅳ 小学数学命题的原则有哪些

小学数学有以下六条主要的教学原则:
一、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是指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各种数学能力是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同时,知识的掌握又受能力的制约,已形成数学能力反过来决定着真实掌握的程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三大特性之一。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列宁指出,人的认识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践辩证途径。数学的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要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采用直观教学。
四、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由于逻辑的严谨而导出结论的确定性。可接受性是针对学生而定的,指的是一切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要循序渐进,难易适度,便于学生接受。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又要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把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理解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既是基础课、文化课,又是工具课。要使小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像数学那样相当抽象的知识,必须要有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在巩固过程中加深理解。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促进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如能把两者辩证的统一起来,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动性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体现教师潜在的主导作用,两者密切的结合起来,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总之,以上六个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是紧密联系的,不要孤立的发挥某个原则的作用。只有全面理解教学原则的整个体系,灵活的运用各教学原则,才能使数学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Ⅳ 小学德育原则的贯彻和落实

有关小学教育学在考师"格了"的问题?????????

小学德育的实施

(一)考核知识点

1.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1.幼稚性与可塑性 2.模仿性与易变性3.自我中心性与缺乏自律性

2.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3.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等

4.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 1.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2.情感陶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果说讲授、谈话、讨论等是一种明示的德育方法的话,陶冶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陶冶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环境与人的发展的相互作用。3.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要选好典型,使典型本身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4.实际锻炼——实际锻炼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交往受到实际的锻炼,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5.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含表扬与批评),是小学德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1.幼稚性与可塑性 2.模仿性与易变性3.自我中心性与缺乏自律性

(2)小学德育内容的侧重点:具体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三、热爱人民的教育;四、热爱集体的教育;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小学德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等

(4)小学德育的方法(上面)

2.领会

(1)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2)各科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德育工作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诚然,各学科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主渠道,德育工作就丧失了主阵地,也容易形成空对空,失去实效性。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人生志向的形成、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各科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概念不仅不过时,相反,在当前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叫响。

(3)德育方法的特点:1.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是一位顾问,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3.简单应用

(1)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2)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

4.综合应用

小学德育原则的贯彻与落实

Ⅵ 举例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和"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特点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1.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尤为重要。例如: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文一家4口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又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有部分受到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三个同学在踢足球,有2个女孩在跳绳,有4个同学在做气象观察等等。让儿童感受上学后自己也将融入学校生活,也将参加学习活动,同时也体会到各种活动需要多少人共同参与。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教学活动,深切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我针对学习内容,编排了一些游戏、故事,例如:在上《6和7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演示出一副美丽的郊外园,告诉学生:“秋天到了,图画里秀丽的乡村风光多美丽啊!老师带领大家和图画里的小朋友一块玩玩,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孩子的强烈的表现欲望油然面生,学习情绪高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长方体的)、纸板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教学了“认识时间”后,布置学生:①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②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安排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环境的那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抽象性。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2)严密的逻辑性。数学的概念、法则等叙述要精确严密,结论要经过严密的论证;(3)应用的广泛性。数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周岁至十二周岁,在心理学称为学龄初期。这时期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1)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感知事物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对事物的主要与次要特点分辨不清;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学习活动上;善于记忆具体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等。(2)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

两者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形成了矛盾的对立。主要表现在A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B数学知识的严密性与小学生对事物理解的简单化C数学知识应用广泛性与小学生接触生活实际狭窄。解决这些矛盾一般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1)要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小学生的认识规律通常是:从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所以要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感性材料的一种主要途径。(2)要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有些概念,可以用描述代定义,或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而不下严格的定义;但必须注意与严格定义不能矛盾。对于一些法则、运算性质等,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或利用已有知识加以说明,不进行论证,但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要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3)要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数学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小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还很少,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多,不可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许多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的概念;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Ⅶ 教育的八大教学原则

1.直观性教学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分类以及运用的注意注意事项在讲解时要突出。

2.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讲解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7)小学生教学原则扩展阅读:

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指导性和调节性的意义。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则,它必然能够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能够为教师提供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原则确定之后,对教学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手、形式的选择,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巴拉诺夫指出:“教学论原则决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论证其效果有赖于作为这些方法基础的教学论原则。教学论原则体系,就是对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径的总的说明。”

科学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科学的教学原则在人们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中灵活有效的运用,对教学活动的有效顺利地开展,对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在共同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儿童存在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是教师因材施教所需要了解的。

2.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

小学阶段的课程和教学以所有正常儿童可以达到的程度为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获得最适宜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难度和深度。良好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出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

3.面向每一个学生。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必须接受的,完成小学教育是中国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基本权利。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每一个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不能够要求儿童适应教育,而是要使教育适应儿童。

Ⅷ 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说课稿

“和谐教学”是指运用一些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身心;大脑两半球;理智与情感;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这几方面的和谐,根据和谐教学法和基本原理,应遵循四条教学原则,每条原则都是为了减轻学生某一方面的负担,从而达到整体的和谐,提高教学效率,这四条教学原则是:
一、愉快教学的原则———减轻学生身心负担。
愉快教学强调“爱、美、兴趣、创造”,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地投入,能动地获得知识,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愉快的教学气氛,始终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情绪和情感在人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是人与人互相影响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和情绪会直接影响教学气氛和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有:
1.敬业爱业精神。教师工作的动力来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烈的爱和执著追求,这样就能使教师产生对教育工作的高涨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以愉快和乐观的心境,引人入胜的方式,饱含情理的语言,倾其身心的投入,并善于利用适度的精神激励和外围知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愉悦体验,从而创造出内容美与形式美和谐统一的教学结构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2.豁达开朗的胸怀。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其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辛苦与欢乐融为一体,教师要以苦为乐,以自己的品德去点燃学生智慧之光,启迪学生的心灵;在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比如,向学生提出要求时,要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友善,才易于他们接受,即使某些学生在课堂上有违反纪律的现象,教师也应用适当的表情动作和善意的提醒去代替生硬的批评。
二、当堂达标的原则———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当堂达标的原则,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和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活动并不象做游戏那样轻松、愉快、有趣,有时它是一种很紧张、艰巨、枯燥的活动,要使学生在45分钟内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
1.加强直观教学。直观教学能使学生获得丰富、实际的感性知识,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教材。例如:生物课教学中,利用蛙的蹼或小鱼尾鳍进行血液循环的观察,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血细胞在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才会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生物课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用活的动植物进行观察和实验。
2.提倡课堂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设疑要做到有趣、有度。有性生殖细胞成熟时,提出有性生殖必须经过两个性细胞结合后发育成为新个体,如果性细胞是以一般的有丝分裂方式形成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将出现什么后果?通过这样的设疑,学生会感到有趣,并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起到调动他们积极思维的作用。3.重视学生复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复述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必要的。复述有两种功能:一是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不能满足于学生单独地复述教师所讲的词句,而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进行精细的加工,用学生自己的话或举出具体的事例准确表达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才能收到更有效的长期记忆的效果。复述可以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或者授完新课以后进行。
三、板书优化的原则———减轻学生理解记忆负担。
板书是用书面语言把教学内容概括化、图表化的过程。好的板书不仅对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思维,巩固记忆,板书的类型很多,我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用下面几种板书形式:
1.填空式。教师把学生要记忆的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写在黑板上,重要的、关键的地方留下,让学生自己思考填上。2.提问式。这种板书的形成主要是对要点较多、难度较大的概念,分成几个问题提出来,便于学生的记忆。
3.图示式。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某一内容以箭头、列表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板书的方法表示的内容,重点突出、脉络清楚。
四、精讲活练的原则———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为方法,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这是现代教育理论的精髓。精讲活练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理解和处理教材的创造活动中,把复杂、困难的问题变成简单、容易的问题,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手段,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去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每节课的备课中,我都要认真地查阅大量资料,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练习方式,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Ⅸ 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测试的原则与方法

先从简单的听说开始,因为必须要先培养他们的自信,然后慢慢的加强难度,最好组织一些英语兴趣小组,因为还是会有些小朋友跟不上步骤。剩下了就是找题训练的事情了。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有耐心。

Ⅹ 小学生该怎样教育,家长该如何教育上小学的孩子

一、共情:在孩子学习压力特别大的情况下,好多家长都遇到了你现在遇到的版这个问题,孩子认为是在帮父母学权,这让人很焦虑,我非常理解。
二、具体化:在哪些情况下孩子就特别容易有这样的想法出现呢?你可以具体讲讲吗?
三、探讨原因,并具体分析:
a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可以回忆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不喜欢学习了,找到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小升初没过度好?或者是不喜欢某科老师?等等。
解决: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重新发掘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
b家长对学习成绩太过关心,胜过关心孩子。
解决:多关心孩子的心智发展,而不是一味地盯着孩子的成绩。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是第一位。多安排一些家庭时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c孩子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
解决:根据孩子的天赋及爱好,让孩子自己设定未来的目标。然后协助孩子制定达成目标的路径及计划。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教学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