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科学的惩罚小学生
科学惩罚学生的多种方法;1.;买早点:一篇英语对话,学生不好好读;回定读的差一组第二天给赢的一答组买早餐;自选惩罚:让学生自己选惩罚的方法:挨打、抄书、买;老师斩铁截钉的说:“没有!”;在黑板上写都学到了哪几个新单词;另:可以用于多个学生,或反复出现问题的学生;家访:作为学校年终总有很多莫名奇妙的任务;好的开始;查书:对于小科目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洁,坐姿端正,教
科学惩罚学生的多种方法
B. 小学生惩罚方法
(一)调换座位
这种惩罚方式指教师针对小学生不良行为把学生调离原来的座位,换一个便于老师监督的位置或者不易影响其他同学正常学习的座位。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不宜在班上公开宣布,而应该私下告诉学生调换其位置的原因。笔者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对那些爱和周围同学讲话或者上课精力不集中、爱玩玩具的学生调换座位能够对其起到良好的惩罚效果。一般被调换位置后的学生由于位置环境的改变,加上在教师的监督下就变得好多了。
(二)重做作业
重做作业是指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抄班上其他同学作业以及做作业的态度不端正,教师对其要求重做作业的合理惩罚方式。笔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做语文作业,就要求学生重新做并且要多做一遍。如果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不做作业,就让其重做并罚写,罚写的次数一般为二至三次就可以了,这样的惩罚方式学生会感到有点难度,也能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当然,罚写作业的次数不宜过多,最好不要超过三次,一旦过多,就有体罚的嫌疑了。这样不仅对学生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三)留堂
这是一种常见的对小学生的惩罚方式,目的是让小学生补写作业或者对小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需要单独与学生谈话。这种惩罚方式可以在下课后或放学时让学生留下来几分钟或暂时不让其回家。笔者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上课调皮捣蛋、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学生在放学后让其留下来对他们教育几分钟后再让他们回家。
笔者发现:对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不认真做、上课调皮捣蛋的学生适当采取这样的惩罚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管理效果。
但是实施这种惩罚方式要“因材施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采用这种惩罚方式,对于贪玩的学生这种惩罚方式就没有多大效果。对学生实施留堂的惩罚方式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要过长,不要误了学生的晚饭。如果采取这种惩罚方式三次还是没有效果,就要考虑换其他的惩罚方式了。
(四)没收物品
没收物品指学生在课堂上玩东西,教师提醒几次无效,便对学生玩的东西进行没收。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行为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学生在课堂上玩玩具,教师一般应走到该学生位置前,以此提醒学生。如果无效,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前提下,教师应拿走学生手中的玩具放讲台后继续讲课。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教师应悄悄走到学生身边,一句话不说就把书拿走并放讲台上。这样做使其他同学不受影响而继续认真听课。
C. 小学生奖励和惩罚孩子的方式
通常我们说教育孩子的时候,让家长自行把握奖励和惩罚的度,那么这个度究竟在哪里,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个教育学家说“对孩子的教育,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这是最典型的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高兴了就奖,生气了就罚,这是最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奖罚并用,给孩子奖励惩罚就相当于给小树浇水施肥和修枝除虫一样,缺一不可。
奖励,是我们对于孩子的正确行为的一种肯定,从心理学上讲,奖励就是一种强化,把孩子表现好的部分强化,直至养成习惯、形成本能。
以上的按时起床、向长辈问好、认真完成作业都是我们家长的心里期望,是大家认可的好的行为,我们欣喜的同时便会给孩子奖励,以期望孩子以后能继续保持,而家长的各种奖励便是对这些行为的强化,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奖励叫做强化物。
我们家长的难点便是在于对强化物的把握不足,什么时候我们该给出什么样的强化物呢?
①不能误用奖励。比如:儿子见到心爱的玩具要买,妈妈不买,儿子就大闹,妈妈只好买了;爸爸在专心看书,儿子在旁边大声吵闹,爸爸就给钱买糖让儿子走;孩子死活不听父母的安排,父母给出各种物质诱惑孩子听话等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都只是家长对于孩子淘气无可奈何的妥协,各位家长一定要杜绝此种情况的发生。
②奖励规则明确。奖励是我们重要的强化方式,倘若奖励没有固定的规则,全凭家长的心意,随心所欲的,这样下来,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下一个行为是否具有努力的意义,那么这样的奖励还具有强化的意义吗?
③控制奖励频率。我们知道,奖励就是在孩子好的表现之后给出的强化物,假如奖励次次如是,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为了奖励而做事,一旦离开了奖励,孩子好的行为就不在了,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初衷,因此从一开始对于孩子的行为奖励次数就不宜过高,且需要变化奖励间隔的时间,打乱强化的规律,避免孩子专心地等待强化,最后使奖励由多到少,趋近于无。
④奖品适当,价值适中 。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等等相适应。有些家庭由于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那样反而会害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满分,就给孩子买电脑买游戏机,结果孩子玩物丧志。最好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少物质奖励,比如发自内心的夸奖孩子“做的真棒!”之类的语言奖励;拥抱、抚摸、亲吻孩子等行为奖励;还有奖励小红花、积分、勋章等荣誉奖励;这些奖励都积极回应了孩子们的良好表现,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内在前进动力。
⑤奖励及时,一诺千金。做父母的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更为严重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也不可迁就,与孩子讨价还价。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
为什么要惩罚孩子呢?因为我们要让孩子懂得规则,家庭有家庭规则,社会有社会规则,农民种田要符合自然规则,商人经商要遵循市场规则,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循各种各样的规则,当违背规则时,就会受到惩罚,甚至锒铛入狱。
孩子也将面对这形形色色的规则,让孩子看到违背规则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印象才会深刻,才不会再犯错误。孩子犯错,与其留给无情的社会来教育,不如让有情的父母来帮助纠正。所以,教育和纠偏时,万万不可心软。
①家长情绪不良时,拒绝实施惩罚。惩罚本来就需要我们家长站在公平的角度上,以理性来判断孩子的行为,若是家长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把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极度容易将自己的各种负面情绪宣泄在孩子的错误之上,使得原本的惩罚升级变味,让孩子产生反抗心理,降低自己再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威信等等。
②惩罚规则明确。孩子第一次犯错,我们当然不会去严厉的惩罚孩子,只会耐心的教导他,那么这个时候也正是制定惩罚规则的时候了,下次再犯那么就应该执行这个惩罚规则,不能随意的更改妥协,甚至罚后又赏,如果这样做那么孩子对于这个错误的畏惧肯定是接近于零,再次犯错的几率却是高达百分之百。
③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惩罚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当众不留情面的惩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也更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使得教育失去意义。
④惩罚以后要和孩子沟通。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惩罚的原因。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下去将有什么后果,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
⑤惩罚禁止唠叨。针对同一错误反复的在孩子耳边唠叨,这样很容易就让孩子产生厌烦感、抗拒感,长期如此更是容易让孩子对家长的话产生“零反应”,反而是惩戒之后便雨过天晴,一切如常,让惩罚犹如一泓清泉中的一阵波浪,更能使孩子记忆犹新。
希望各位家长都能掌握正确奖励和惩罚的方法,祝愿每一位孩子都健健康康地成长!
D. 如何惩罚小学生
1、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然而,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 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
2、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也可以剥夺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对于那些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知道该 如何选择,是选择和同伴打架呢,还是选择和睦相处。处罚时间不宜过长的另一个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几天过后就心慈手软了,这就会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过三
如果想让孩子事先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更好。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了,不必说教,只要告诉他:“我们都不该打人。这是第一次!”,然后明确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当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也有人尝试过对于3到6岁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张纸上画3个笑脸,然后把它贴在墙上显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够经常看见的地方。 当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为,就在一个笑脸上画个‘X’,并且在下面写明他的不良行为是什么。如果所有的笑脸上都画了叉,那么孩子就会失去他的一个最爱。一些父母尝试这种做法后,惊奇地发现在笑脸上画叉,对孩子来说效果太强大了。
4、对于好的行为有所奖励
也有的父母把奖励方法和画3个笑脸的方法结合起来了:他们先把一些奖励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来三个笑脸全都被画了叉,就 拿走一个奖励品。目的是让孩子有一种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为使所有奖励品都完整无缺。总而言之,无论父母选择哪种奖励方法,都必须确保奖励的物品适宜孩 子的年龄,而且能够足够吸引孩子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给孩子奖品的时候,不要忘记表扬他的好的行为。
5、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为会有奖励的含义,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了。著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孩子们非常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所以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父母可以张贴一张表格,说明各种不良行为的罚金各有多少。比如,不收拾玩具罚金为一枚一角硬币,和同伴打架罚金为两枚一角硬币。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说脏话了,就让他上缴罚金,放在一个预先准备的罚金储存罐里。
6、追加一些家务活
有的孩子会为了躲避他不喜欢的家务活,就选择服从于父母的规矩,表现得很合作。当然,给孩子加的家务活要与他造成的后果相联系比较好,别让孩子认为家务本身是一种惩罚。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没有做过的家 务,当作对他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例如事先准备好一列家务清单,罗列出3~4个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务活--扫地或者把玩具分类收拾好等等,那么孩子就能预先 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将会招致哪种后果。
7、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换到其他事情上
有时候,父母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孩子犯错,有些父母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过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有的人或许会产生疑问:这就是对孩子打人的惩罚?这明明没有任何惩罚呀?确实没有任何惩罚,因为父母用各种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终目的 是给孩子的过激行为降降温,使他不要再有这些不好的行为了,所以,一些低调的缓和方式有时也可以试用,也许就足以达到你们期望的效果呢。
E. 中小学可惩戒学生 老师要如何把握惩戒学生尺度
怎么教育好孩子?
1、要给孩子肯定和赞赏:
小孩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他们不一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孩子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时,我们要赞美鼓励下。
2、永远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不能用对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比如小孩子一开始画画可能到处涂鸦,画的也很难看。我们看到他的画不应该打击他,我们刚开始不是要求他画的多好,而是要让他肯画,喜欢画,只有我们多夸夸他他才会更来劲
3、为孩子学习创造条件: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父母应该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孩子要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制造噪音,有条件的要给孩子单独配个书房。
F. 中小学生老师实施惩戒规定最新的进展是怎样的
基本没有进展。惩戒的文件只是一个文件而已,还没有实施,要实施的话估计很多老师也不敢试试。胆战心惊。
G. 中小学可惩戒学生是真的吗
近日,青岛市政府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
H. 老师可以惩戒学生的方法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孩子的未来,在提倡赏识教育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 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有责任感,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
2
教育应该有奖有罚,只有颂扬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犯了错误,就要担责。当罚不罚,则生骄气。马卡连柯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现在的教师抱怨学生难管,不敢与不会惩罚是很大的因素。
3
然而,教师应该怎样举起惩罚之“棒”?
一是赏罚并举。只是一味地赏识而没有惩罚,或只一味地惩罚而没有赏识,都是一条腿走路。赏识和惩罚要并重,有罚有爱,学生才会心悦诚服。
二是爱和尊重原则。
4
教师要有治病救人的爱心,杜绝蔑视,摒弃“笨蛋”、“蠢货”等教育忌语,充分肯定孩子的其他优点,保护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甘于受罚,勇于改错,把惩罚的过程当作人生一课。
5
三是方式要适当。惩罚是一步险棋,用得好则峰回路转,用不好则事与愿违。不合理的惩罚所引起的负面效果,对学生心理的伤害是长期的。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治人,而是为了治病。应选择文明的方式,力避简单粗暴,惩罚要对事不对人。
6
四要适度和及时。惩罚过轻起不到教育效果,惩罚过度会引起偏激反应。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体验更深,延迟的惩罚会因事过境迁而成为“秋后算帐”,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
I. 中小学生违规行为惩戒实施观点
我国中小学,应该对学生实行这样的教育、管理,为此,需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是修订回完善《未成年答人保护法》,要进一步明确对未成年学生违反校规、触犯法律的处理程序和处罚规定,一味强调“教育”,而不是依照规则惩戒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将会祸害无穷——严肃的、适当的处理、问责,是对违规、违法学生的最好的教育;二是制定学校章程,在章程中明确学生的权利、责任,以及对学生违规、违法的处理程序和处罚规定,让学生有正常渠道维护自身的权利,同时也让学校处罚学生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