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知识点
第一章素质教育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均衡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简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第八次改革,2001年开始)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情感)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知*识*点*新课改倡导的新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哪三种)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知★识★点★,新的评价和考试制度核心价值的取向是什么,三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渊源古而有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马克思注意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劳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不是劳动)
2,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况,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而实施的培养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的总成。
(★知★识★点★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通常被当做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相互统一二,学生的本质特征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个主体,是相对于教师而言的。1,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即学生在教学中具有主观能动性。★★★3,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身体、心理)——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三,以人为本★★★★★1,内涵、定义
A,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
B,在教育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了学生的一切C,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A,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B,学生是独特的人——差异性
C,学生是具体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切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3,以人为本,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A,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受教育的权利(中职访谈)B,要公正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无差等)
C,要公正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班集体(恰当的评价)D,要公正客观的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法官)4,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注意: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
学生观的简答题答题思路:
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教师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和要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与学生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与合作的关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听取、采纳学生的意见。3,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不一刀切,询问其他学生的意见。注意:理论+从材料中哪句话看出来的,稍作分析。
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
所谓的“教师观”,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A,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的职业《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B,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方法、理念等)职业。
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教无定法)2,连续性、广延性(时间、空间)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三,现代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单一到多元转变)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国、地、校)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四、教师专业发展1,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机构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A,职前教育
B,新教师入职辅导C,在职培训
D,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E,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知★识★点★什么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观
一,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1,教育法的内涵
广义的教育法是指由国家权利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教育行为规范体系及其实施所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秩序的总和。狭义的教育法则专指由国家权利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2,教育法的特点A,主体的复杂性
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学校和几乎每个家庭公民都是教育法调整的对象。B,调整范围的广泛性
调整的对象;调整的关系;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解读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立法基础:
A,理论基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理论B,立法依据——《宪法》
C,实践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立法宗旨(目的)
② 小学教资科目二必背知识点
出题形式:
选择题由以往的简单识记判断类转变为理解类为主,记忆减少理解增多;简答题为识记类,需要注意答案与问题的对应;材料分析题多以教学情境为载体进行考察,答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教学设计小学考察数学和语文的教学设计,要求掌握数学及语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的方法。
考试的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教育知识部分及教学知识技能部分。
教育部分又分为: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其中教育基础部分为考试重点,占分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各种题型均有。
教学部分分为: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四部分。其中教学知识与教学设计集中以教学设计进行考察。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皮亚杰: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格赛尔:心理学家,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是格赛尔的著名实验。
赫尔巴特: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同时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其作品为《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提出了和传统教育三中心相对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经验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奈勒: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存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一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加里宁:他重视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把教育论文和演说汇编成《论共产主义教育》和《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③ 2016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有哪些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考
教师资格证开始实行国考(统考)。统考之后,不再有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区别,都需要统一参加考试才能取得证书。考试分为四个级别:幼儿、小学、中学和中专(中职),针对不同级别,考试科目会有不同,但都分为笔试与面试。报考条件也进行了变化,大专在校生只有大二、大三可以报考,本科在校生只有大三、大四可以报考,已毕业人员需达到报考相应级别的最低要求学历方可报考,针对统考详情,可以根据在心教育进行详细了解。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面试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面试
中学、中专: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面试
1、笔试报名时间是9月上旬,笔试时间是11月5号。
2、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为:1、综合素质,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不分学科,面试分学科
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为:1、综合素质,2、教育知识与能力3、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4、幼儿教师资格笔试的科目是: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考试科目
中学笔试科目:《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学科知识与能力》
小学笔试科目:《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
幼儿笔试科目:《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
考试卷面分数满分150分,折合后为120分,70及格。
④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备考要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这个科目的内容相比更陌生、晦涩。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同学来说,要想轻易掌握好该科目中的知识点、考试重难点并非易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归纳总结是至关重要的,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刷题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多刷几遍历年真题,最后留两份卷子进行模拟,近两年教资的笔试难度略有提高,所以刚刚考过的真题含金量是很大的。多做题,从题中总结必考点,上岸一点问题都没有。
备考要点:
1、选择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选择题总体来说也比较简单,多看看教材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的,比如一些教育家的教育理念等等,和综合素质的选择题一样,这个也比较重要,需要每天都练习一下,保持感觉。
2、简答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这门考试中第二大题有三个简答题,没有出题规律,每年考查不同的知识点。考前多看几遍知识点的笔记,跟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有关的。如果考试记不住,就自己编,分条写,显得有条理。
3、材料分析题
最后的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题还是稍微有点难度的,既然是材料题,就需要在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的过程中联系材料来解读。考的知识点也还比较细的,所以大家在结合前面的简单题辨析题复习过程中要加以重视。总结来说,对于复习时间比较短的同学,这门学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花时间在灵活的基础上记忆,然后做几套真题来操练一下。
4、辨析题
第一步:判断对错,表明观点
仔细研读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目,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分析原因,在分析的时候带上知识点
如果题目的观点是正确,则分析为什么正确;如果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则要说明哪里错,正确的应该是什么。
第三步:总结升华
做简单地做总结,再次强调观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备考要点小编就说到这里了,祝愿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⑤ 教师资格证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比较出名的几个人
⑥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知识点具体有哪些
一、教育观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二、学生观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能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师观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四、教师权利和义务
1、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3、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五、学生权利保护
1、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2、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权利的保护等实际问题。
六、教师职业行为
1、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2、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七、科学常识
1、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2、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
八、文学常识
1、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
2、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九、艺术常识
1、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2、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十、阅读理解能力
1、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⑦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你了解多少
第一阶段打基础、找考点(3周) 生可根据自己所报考的学段和科目,将这3周时间分配到各门考试科目里,如果科目的章节过多可以适当地多分配一些时间。以报考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为例,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生在第1周可以主要复习综合素质,第2-3周主要复习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对于考试的重点,比如教育理论基础,考生可以分配多点比如一周的时间去全面系统的复习。在基础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了解具体知识内容,还要区分各章节各知识点的重要度层次。例如,在所有章节中,哪些章节的知识点是最重要的或者最难的,哪些章节的知识点是次要的,哪些章节的知识点是只需要了解的。然后根据整理出来的结果,构建针对教师资格考试的每一章节和每一科目的整体框架和知识点,为下一轮的复习做好准备。区分知识点是否重要,要根据是否是常考点来划分。第二阶段强化提高期(4周) 有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和理论基础,这一阶段可以进行“题---知识点---题”的交叉综合强化练习。通过做练习题或模拟题来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以免出现背得出知识点却不会做题的现象;另外一定要对知识点彻底理解,这样下次遇到相似的题目是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局面。在做题的同时,大家可以对第一阶段总结出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使脑海中的知识网络更加晚上。而且,大家要从题目中总结出做题的技巧,特别是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阶段冲刺-等待期(1周) 这一阶段的任务首先是巩固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回顾一下以前的知识点,在回顾的同时要明确哪些常考,以什么形式考,哪些是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等等,在前两个阶段的努力复习上,这些都要做到胸有成竹。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每天可以定时做一套模拟题,如果有真题更好。练为战,保持自己的做题状态,才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这一阶段,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⑧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答简答题时。需要答小点吗。 还是是只答大点就行
需要,先答大点,之后小点展开叙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总共三题,每题分,总分30分,占总卷面的的1/5。难度适中属于记忆性题型。具有以下特点:题目涉及广泛,答题知识点明确,较单一。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记忆能力,因此,需要大家对于所学知识点能够熟练掌握。
简答题分析发现在以往试题中出现过的简答题基本不会出现。考试内容主要分布在: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几大模块;并且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的发展。
小学教育学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考查的知识点会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越来越广范。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有所侧重点,合理复习。同时在作答时应该注意书面书写的作答规范要求:分条列点、条例清晰、字迹工整。
复习方法:
编口诀、顺口溜
跟着上网课比较好的一点就是,老师会给总结口诀,编顺口溜,很长很难的简答题就会变得很简单,而且联想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很有趣,背起来压力就会小很多,记得又牢固,又不会很枯燥。
背练结合
要是老在那一直背一直背,脑子很容易浆糊,不一会就背串了,也会今天背了明天忘,特别麻烦。不过到后边我发现背过以后去练习这一章的真题,效果会好很多,不仅知识点背过了,题也可以写的很好,写完题后再整理错题,复习效果会好很多。
如果复习时间比较多,第二天再一次的去背这些内容记忆,就会再一次的加深,记忆会更深刻哦。
⑨ 求小学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复习资料(word)
教师资格证是全国统考的,小学教师资格证考《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由于网络问答无法上传Word资料,只能文字形式。
想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门考到高分,首先要很清楚这科往年的考情,也就是分多少版块,每个版块重点是什么?占多少分值,然后再针对性的学习,下面将一起分析这门科目考情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考情分析: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将在11月份举行。分析历年考试真题可知,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和形式基本保持不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钟。报告分数120分,折合分70分及格(卷面分数要确保达到96分以上考试就没问题)。考试模块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6个部分。
现总结分析历年考题,把握其命题规律、知识点考查形式、考查知识点分布等特点,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明确考试方向,促进考生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内容。
(一).试卷结构及题型分布
总结:总体来说,2017 年下半年考试保持灵活、开放的特点。具体章节出现了新的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模块 1:
1.整体占比:略微下降,但仍是考点最集中的章节,是备考的重点章节;
2.具体知识点:比较常规,紧密结合教育实践,并且出现了领导人讲话类考题(单选题第7题);考题集中在基础课程改革,涉及学生观、课程理论、课程评价、新课程改革;
3.提分知识点:
单选题: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简答题:教学研究
模块 2:
1.整体占比:大幅下降,减少 16 分;
2.具体知识点:知识点较常规,但出题角度新颖,例如德育方法一改从操作方法角度出题,而从作用、功能角度出题。
3.提分知识点:
单选题:德育方法、心理辅导
模块 3:
1.整体占比:大幅度上升,增加 20 分;
2.具体知识点:集中在班级管理、突发状况处理。两个新情况:1.开始考察少先队详细知识点(《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2.考题重复(简答题与 2014 年重复)
3.提分知识点:
单选题:课外活动
简答题:班主任常规工作
材料分析题:突发事件处理
模块 4:
1.整体占比:保持不变;
2.具体知识点:沿用学科知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的风格设置题目。统一设置导入环节,统一要求设置“设计意图”;
3.提分知识点:
教学设计:文本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入环节、新授环节、设计意图
模块 5:
1.整体占比:略微上升,增加 8 分;
2.具体知识点:延续教育学考点,增加教育心理学考点(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
3.提分知识点:
单选题: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动机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
材料分析题:教学原则
模块 6:
1.整体占比:无考题
2.提分知识点:
单选题:教学评价、教学反思
(三).试题难度
1.2017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察难度居中,基本都是讲义内容。出现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一方面是领导人讲话文件,另一方面是教育实践分析,需要考生根据讲义内容进行灵活分析。
2.单选题难度较小;简答题常规;材料分析题设计知识点教广,相对难度较大;教学设计题比较常规。
二、真题再现
1.单项选择
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答案】D。 解析: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2.解答题
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2)操行评语要充分肯定学生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
(3)操行评语的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体化,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感情造成家长误解。
3.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她就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他就赞赏道说:“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她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的读一读。”学生读得不够好时,他首先肯定“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的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
问题: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10分)
(2)谈谈“新课文”倡导的评价理念。(10分)
【参考答案】(1)刘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刘老师一直在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和成长。
其次,刘老师在评价中体现了新课改中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材料中,面对生的质疑,或者学生在朗读中的不当之处,李老师采取了发展取向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找到自己的问题,不断改正,不断发展。
(2)新课倡导的评价理念:
第一,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第二,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第三,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第四,在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第五,在评价内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第六,在评价方法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第七,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