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
学生在设复计自己的实验之后进行验证制猜想。虽然学生都知道这个实验应该怎样进行操作,但是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急需锻炼。一个电路,学生们连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连上。这样实验的效率就大大大的打了个折扣。还有一个原因是实验的器材需要更新。连接导线连接的非常的困难,这样也阻扰学生进行操作的兴趣。
总而言之我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发解决。
❷ 谁能说下小学青岛版科学的目录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1小车的运动
2鞋底花纹的启示
3跷跷板
4弹簧里的学问
5有趣的磁铁
第二单元地球的外衣
6空气在哪里
7热空气
8风的形成
9地球的大气层
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
10土壤里有什么
11土壤的种类
12土壤与植物
13认识岩石
14做个岩石百宝箱
第四单元动物王国
15蚂蚁
16它们都是鸟
17猫和兔
18多样的动物
第五单元电的本领
19灯泡亮了
20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21谁的本领大
22安全用电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
1杯子变热了
2水变热了
3谁热得快
4它们会生热吗
5温度计的秘密
6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第二单元春夏星空
7春季星空
8夏季星空
第三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9认识光
10玩镜子
11潜望镜的秘密
12彩虹的秘密
13凸透镜
14照相机和眼睛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
15蚯蚓找家
16变色龙
17植物向哪里生长
18生物与信息
19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20珍稀动植物
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21白天和黑夜
22昼夜与生物
23四季更替
24弯弯的月亮
25登上月球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细胞
2我从哪里来
3人的一生
4我像谁
5生物繁殖新技术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6火山
7地震
8各种各样的矿物 认识矿物
9地表的变化
10做一块卵石
第三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11摆的秘密
12钻木取火
13通电的线圈(一)
14通电的线圈(二)
15无处不在的能量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6太阳家族
17神秘星空
18探索宇宙
第五单元科技与能源
19生物的启示
20开发新能源
❸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答案
现在有一只没有刻度的空大烧杯,一只盛满水的小烧杯(没有刻度),回还有细线及一架天平(答包括砝码)。请你用上述这些器材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金属块的体积,写出具体步骤。(提示:1克水的体积是1cm³)1.测出盛满水的小烧杯的质量M1
2.将小烧杯放于大烧杯中
3.将不规则金属块用细线拴住,投入并浸没于书中
4.将不规则金属块拿出
5.测量此时小烧杯及水的质量M2
6.V(水)=V(金属)
M(水)=M2-M1
V(水)=(M2-M1)÷ρ(水)
❹ 急求青岛版小学科学说课万能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学会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地球的奥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培养过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貌。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对“地球概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多渠道查阅、整理资料,使学生知道地球有关知识。
难点: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教学准备:
教师:认识地球的视频.文字及图片资料。
学生: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本课授课地点:二楼多媒体实验室。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与学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显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主人。
七、教学程序设计: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的考虑,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真正突出活动的实效性、层次性、有效性,我设计了三个活动主题:第一,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第二,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第三,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大地是球体的?
1、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并运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这美丽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有关地球你知道什么?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资料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我认为这样导课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认识事物的过程之中,拉开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序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通过师生资料交流汇报: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300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
2、科学探究起始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课教学应时刻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适时引导学生提出“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识地球是什么样的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师生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第一幅是古人设想的“天园地方”图;第二幅图是古代人设想的大地—-有三头站在巨大的乌龟背上的大象驼着大地这块园盾;第三是“浑天说”……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古人猜想的认识。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交流的画面,意在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学中热烈交流的场面,意在让学生感到“古人的想法真奇特”来揭示了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好奇心理,从而为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在第三个环节中,从问题入手,利用导向性的语言:“历史上人们又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呢?”这里采用师生讲故事,多渠道展示资料。课件展示: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图片、文字等资料交流。并揭示课题《航海家的发现》。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伟大的发现都凝聚了人类不懈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愿意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自由活动:
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会知识并不是目的,关键是启发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目标。因此,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这个环节设计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并能用观察到的现象去论证事物本质的能力。
5、拓展活动:
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活动,少一点限制。因为,科学课的探究内容有很多是不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的,可以将本课的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自动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谈一谈自己的构思,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想象,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课幻故事进行展示交流。如举办墙报展示、科幻故事会等。让学生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和生活,给学生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者。完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总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善于发现扑捉学生的闪光点,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学习,引导学生互动,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从而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八、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特做如下板书:
13、航海家的发现
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平均半径为6300千米,周长为4万千米
❺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填空题 ————、————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植树造林 、保护环境 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