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全识 > 农村小学生的现状

农村小学生的现状

发布时间:2020-12-10 21:25:37

A. 农村小学生诚信现状研究有何价值

因生活、学习环境和所受教育等的特殊性,农村中学生的诚信道德品内质表现出同一年龄段学生共性特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的诚信观主要是建立在传统诚信观上,且与其居住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不是很明显等。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诚信品质无论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还是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乃至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农村中学生的诚信品质主流是积极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对诚信的认知度都较高,对失信行为比较反感。但诚信缺失依然严重。从影响其发展的力量来看,农村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行为方式,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宏观、中观、微观的外部因素以及农村中学生个体内部因素两方面相互协调共同塑造的。比如:缺少德育的家庭环境、农村家长不够诚信等;农村学校存在教育诚信和诚信教育问题等;农村社会“财大于德”现象仍然存在、社会风气败坏等;农村中学生责任意识淡漠、自控反思能力较差等。

B. 当前农村多数人城里有房,村里几十个学生一所学校,村小学还能坚持下去吗

如今,农村小学的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以河南省东部农村城镇s镇为例。我们镇上有26所小学。我上小学的时候,每个小学至少有300名学生。放学后非常热闹。

2.异地学习。有许多家庭到农村去工作。许多家庭不希望他们的留守儿童带他们去工作的地方学习。或是一些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场所购买成功解决。如果他们不仅能在工作上照顾孩子,而且能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怎么能把孩子送到村后的小学呢?

3.降低出生率。随着社会的发展,8090后与传统8090后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他们不再认为有更多的孩子是幸运的。虽然他们有两个孩子,但他们不愿意生孩子。因为他们已经能够计算出拥有一家建设银行的成本和拥有一家招商银行的成本。另外,现在男人结婚难比女人多,而目前的高彩礼现状,谁敢有更多的生活。

这就是农村小学生减少的原因。他们要么进城读书,要么跟着父母去外地读书,要么还没出生!

C. 关于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的几点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版体现。小学作权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致整个人生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之中,教师只是利用一些例文,让学生从例文中去仿写,而学生就成了照章而写的一个工具,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认识和掌握作文教学的规律,使作文教学卓有成效,并同阅读教学相互配合,那就相得益彰。

D. 乡村小学校长现状是怎样的

乡村小学校长现状是什么样的?为此,小编专门调查了几位校长。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教育应从小学抓起。乡村教育重在校长。

乡村教育现状:70、80后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如今很多已经做了校长,有一些成为农村小学校长。对于小学校长工作,他们感受如何?听听他们的谈话:

一、44岁,女校长。做了四年小学校长。每次聚会,都会唠叨自己的苦处。

1、学校里的女教师多,具体来说,十女一男,男教师还是一位50多岁的教师,由于多年的疾病,很少去校。但是占着一个老师的名额。没办法,找到上级要老师,上级说没可分配的新老师。学校教师们每个人包一个班,甚至是辛苦,自己也担任了某班英语课,忙得焦头烂额。

2、我们问,你都忙什么呢?她说:一、工作负荷太重了。工资跟一般老师一个样。压力大,比如,学生们在学校的一些大事小情,全由自己来处理。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失误,最终也是把责任推给校长来担。二、当这校长,感觉自己的教学能力下降了,每天无心教学,所担任的英语一课感觉力不从心。太多的会议、检查、接待??有时,中午和晚上突然要去开会。有时为了准备一些迎检资料通宵不眠。

3、我们说:那太累就别当了。她唉声叹气的说:骑虎难下吧。感觉当了小学校长再回头做老师很没面子,硬着头皮当下去吧。

二、35岁,女校长。

她目前已当了三年小学校长。在一次购物时,她买了一件很土的老棉袄。价值50元。

我们好奇的问:你都做校长了,还穿这么廉价的衣服?

她说:校长?还不如做乡村教师呢!――这个当我的工作服正合适。

我们取笑她说:好像你当校长的是卖苦力去了!

她说:是呀,不怕你们笑话,上次老公还抱怨我:一件一千多块钱买的衣服兜里装的啥――钉子、胶带??

我们纳闷,问:为什么?

她说:我那天钉宣传标语条幅了。随手在兜里放钉子很方便取拿??。现在买这件衣服,以后,在校里剪花草不怕脏了。

三、43岁,女校长。

她当了八年校长了。一直保持学区前三名。全校氛围很好。每天第一个到校,中午不回家,下午观察好每个教室的用电情况后,最后一个离校。真正的以校为家。当听到有人吹凉风――说她的辛苦应该的,谁叫她是校长时,她只是微微一笑。没有怨言。

一次谈话中,我们问:你觉得你苦吗?值得吗?

她说:自己的苦自己受吧,既然当了这校长,多难也要挺下去。不说苦了,说苦只能换来别人的笑话讽刺??

四、我们所调查的农村小学中:小学校长女的为多。男校长只占五分之一。

39岁,男校长。刚刚当上校长的他,面露痛苦之色。他说:

财务处理是最让他头痛的事。许多开支需要自己先垫付。妻子本来就没工作,自己工资维持一家生活,当了校长以后,学校的一些小开支,临时性的只能自己出手拿钱。报销遥摇无期。有的还不一定能报得了。说来自己是校长,很多吃亏的事无法说出口。

五、36岁,男校长。朝气蓬勃。

他很高兴的说:当校长是他小时候的梦想,如今终于实现了。他说:不想当校长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我们问:你觉得当校长苦吗?

他说:做什么也有自己的难处与苦处。人生就是为了受苦才来到这个世上的嘛。有了问题解决问题嘛。当一天校长,就负责一天喽,管理好老师的教育方式问题。让学生能在知识社会中取得成功是我的目标,目前我在不断完善学习体系。同时真诚对待老师。我觉得校长心态放平,不要急功近利,功到自然成嘛。

我们问:你不为应付检查焦头烂额吗?他笑笑说:平时把那些工作全做了。检查不用做假,有什么焦头烂额的呢?

真的吗????

E. 农村小学德育现状与思考

一、学校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1、德育评价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德育评价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有助于有关部门了解学校德育活动及其效果的现状,更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然而,在我国目前,德育评价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我国目前的中考、高考不注重对学生品德的考查,因而整个社会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基本上不看学校的德育状况。这就导致了有关部门在对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价时只注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忽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在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基本上没有组织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即使偶尔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也是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德育评价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是我国目前德育实效性较低的重要原因。
2、评价的目标过高、过于抽象
德育具有理想性,提出较高的德育目标具有激励的作用。但当代中国德育的目标往往过于抽象、空泛、统一,目标与目标之间缺乏适当的层次,而且不符合学生和学校德育的实际,很难反映学校德育的个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特色,是抽象有余、具体不足。用脱离现实、过于抽象的德育目标作为学校德育评价的目标,难以达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管理、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目的。
3、评价的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
德育评价,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建立科学的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目前,我国对建立什么样的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指标体系分解、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指标等级设计、指标体系测试和验证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因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科学、权威的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近些年,有些地区的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大学、中学、小学德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但这些指标体系往往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价值。用这种不够完善的指标体系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其效果和作用必然要扣。
4、评价的方法单一,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
我国目前德育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理念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对科学的顶礼膜拜,使人们盲目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公正的代名词,于是追求客观化、量化成为教育评价的趋势。其实,在评价内容综合化的今天,以量化方式描述、评定学校德育工作时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和表面化的特点,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学校德育工作就被泯灭在一组抽象的数据之中。而且,量化的评估把复杂的德育现象简单化了或只是评价了简单的德育现象,往往丢失了德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东西。在德育评价中采取量化评价的方法,操作起来可能会比较容易,但却未必能全面、客观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状况。
5、评价的主体单一,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
在传统德育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德性是由某种外在力量赋予的,这种德性外在决定论的观点,必然把德育评价的权力交给人的德性决定者。在传统德育看来,统治者及其代表统治者的教育管理者就拥有进行德育评价的无可争辩的权力。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我国德育评价的主体常常是代表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学校以及教师、学生、家长一般没有自我评价的权力。在这样的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评价者大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缺少必要的互动,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没有形成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等诸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估模式。
6、忽视对德育过程的评价,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
我国目前的德育评价,比较重视对学校德育结果的评价,往往把学校德育评价看作是学校德育的终结,注重从已有的成效来衡量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水平,对学校德育的过程评价并不十分重视,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缺乏对学校德育的动态评价,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简而言之,就是重静态的评价,轻动态的评价。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提高学校德育评价质量的对策:
1、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发展
目前我国德育评价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尤其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尤其是要推进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改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做法,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制定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引导和鼓励学校在德育方面多投入。有关部门要重视学校德育评价,成立专门的学校德育评价,加强对学校德育评价的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价办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2、树立先进的德育评价理念,确立科学的德育评价目标
德育评价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也能产生一些消极作用。特别是评价理念、评价标准或评价过程有失公平、公正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消极作用。为了提高德育评价的质量,我们必须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评价理念,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与诊断功能,力争通过评价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进步。在对学校进行德育评价时,要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校德育有自己的特色,把是否有利于学校德育过程的优化控制,是否有利于学校德育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校德育效果的增强,作为衡量学校德育评价质量高低的判断标准。此外,在评价时,不能仅仅限于学校德育工作的绝对水平评价,还必须看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否有改进和德育工作水平是否有提高,重视学校在德育工作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方面的评价。
提高学校德育评价的质量,还必须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估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德育评价目标要以现实为基础,贴近现实又高于现实,既要重视德育评价的理想取向,又要重视德育评价的现实取向,充实具有时代精神的评价目标,避免德育评价空洞化。
3、与时俱进,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的经验、教训看,确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学校德育评价都是十分重要的。德育评价要遵循德育规律,依据教育理论,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同时还要考虑本地区和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评估体系中各指标要素的内涵、作用、结构及相互关系。设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以德育目标和德育评估内容为依据,根据其要求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范围和重心。
目前,我们要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时俱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我们认为,设计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各项指标应与考核评估目标保持一致;(2)指标具有可测性;(3)指标体系内指标应有相互独立性;(4)指标体系应有整体完备性;(5)指标应有可比性;(6)指标具有可接受性。
在建立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和允许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并让他们发表意见和建议。
4、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估方法多样化
早期的德育评价主要使用测量、统计等定量分析的方法。这相对于过去的主观评价是一种进步,它重视了客观公正性,减少了主观随意性。但是,随着德育评价的逐步扩展和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感到德育现象的全面量化是不可能性的,因为学校德育评价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很难用简单的数量关系来表示,何况有些德育内容难以用量化来精确的,即使是能被量化的内容,其精确度也是相对的。此外,许多用于诊断、改进功能的评估结果也不需要完全量化。因此,学校德育评价,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便更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
定性评价是以印象和经验为依据,用语言文字描述、说明、分析评价对象的一种方法。准确的定性评价可以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能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的特长、优点和不足之处;不准确的定性评价则显得苍白无力,不能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之处,导致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得出不准确的评价结论。定量评价虽有其局限性,但它能避免定性评价的随意性。因此,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采取多种评价方法,有助于更客观、更准确地对学校德育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在对学校德育进行评价时,问卷调查、观察、座谈等定性分析的方法与测量、统计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
5、坚持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当代教育评价已不把被评价者作为被动接受检查的客体,而把他们看作参与评价的主体,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使之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让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并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可以使被评价者积极配合,保证评价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还能促进被评价者通过参与和交流,主动检查自己的工作和成就,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他人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自我。因此,学校德育评价应坚持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本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6、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德育过程的评价
学校德育评价不能只看到学校德育的结果,还必须对学校德育的过程进行评价;不能只看到学校和学生的现有表现,还要看到学校德育的发展潜力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德育评价不能只注重学校德育结果,而应该是结果与过程并重。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估。传统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而对于如何得到这样的结果的过程却漠不关心。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学校搞形式主义,只重结果,忽视过程,不利于学校德育的发展。只有关注学校德育的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到学校德育发展全过程,全面了解到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能有可能对学校德育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估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因此,学校德育评价不能把鉴定、识别、选拔、表彰作为考核评估的主要目的,而要注重个体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体验,注重形成性评价,以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实现德育评价的最高目标。

F. 浅谈怎样培养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

一位名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细小的情节,把细小的地方想到,把细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铸就伟业,而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简述
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认真踏实,成绩优秀并能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习惯表现一般,其特征是管理到位,他们的表现就较好,成绩还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现就差,影响学习;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差,表现为不讲个人卫生,衣冠不整,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思考,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校内校外屡犯错误,作业书写极不认真,校内作业要在老师的及时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课外作业从不主动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整体平均水平,各项能力几乎谈不上,成了拖后腿的问题学生,为此老师伤透脑筋,为他们付出多于别人几倍的心血。
二、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生成的原因
现在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并不好抓。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偏低,家长的不良一言一行,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巨大。现在的农村家长,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对现在的知识缺乏认识,由于工作和劳动的关系,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无疑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2、社会不良导向带来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这个成长的时段有些因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量大,速度快。社会上的信息好坏参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极快的速度影响了青少年学生,使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
3、现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早些时候的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等众多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而现在的学校很漂亮,很气派,可是已经没有了那会说话的眼睛了。英雄、榜样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
三、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完善的对策
面对客观现实,针对困难与问题,作为在农村小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抓养成教育工作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校园内可设置醒目的标语、墙头板报、花园警示语、人文景观雕塑、德育教育专栏、法制教育专栏,开办校园广播沟通师生心灵,报道发生在校园里的好人好事。比如,学校把卫生间文化当做一件学生养成卫生文明习惯大事来抓:雪白的墙壁上悬挂着“举手投足下、干净你我他”“你讲文明、我讲文明、人人都讲文明”等大幅礼仪标语和卫生间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如厕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言传身教,带动养成。
人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亲可敬的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接近、模仿,激励其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而对学生言传身教;在劳动课中,老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不能认为老师的责任只是教育学生,而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3、积极评价,引导养成。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从评价的内容上,学校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编制《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评价细则》,对常见的道德行为习惯分类别编制指标体系;从评价的时间上,可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日一对照、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的作法;从评价的方式上则采取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采取“班级创星台”,颁发“五星” “四星” “三星”流动红旗,激励学生争先创优。在评比的过程中,领导亲自检查评比,亲自颁发流动红旗。通过检查、评比,一些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班级之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在学生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使学生有榜样可学。另外教师要事实求是地按照制度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评定,对做得好的加以肯定,对做得差的指出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不断进步。
4、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落实养成教育。
课堂教育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把养成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是实现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其次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学会求知的习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认知结构,让学生从中悟出学习的方法,学会求知。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身边发生的事,适时进行养成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通过一些现实的生活素材感化学生,将现实生活搬进课堂,将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这样,从根本上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使学生接受养成教育。
5、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才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进而使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地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而能终身受益。
6、家校配合,巩固养成
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要强调与家庭配合,积极探索家、校协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1)为了向家长普及更多的家教理论知识和家教方式、方法,提高教孩好子女的思想意识,学校可举办家教讲座,解决农村家长在家教方面的种种困惑和误区。同时还可组织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老师还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换在家庭中进行养成教育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3)通过家教征文以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情况,围绕“教育子女好、以身作则好、配合学校好”等三方面内容,评选出优秀好家长给以表彰。并利用家长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作正面引导,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好家长进行现身说法,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心得,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形而又直接地影响着孩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成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事,但只要有恒心、有爱心、有热心,并不断努力,总会出成果。城市也好,农村也好,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那么就让我们与时俱进,为培养合格的二十一世纪竞争人才而努力奋斗!

G. 怎样解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的又一个重要观念。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丁培忠《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对现代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老师与更多的家长也意识到,单单一本教科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广泛猎取和语文读写能力提高的要求,新教材中那三十几篇课文,是无法满足新课标提出的“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的,而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
基于上述认识,本课题组便萌生了对本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研究的念头,希望通过调查和研究,全面而真实地了解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为广大教师改革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的目标、过程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习惯及读书方法。
2.了解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读物来源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3.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组成。
(二)调查的过程和方法
1.确定调查对象
因本课题成员分别来自汉滨区关庙镇小李小学、皂树小学共二所学校的三至六年级共500名学生。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自己在各校的骨干教师影响,发动相关班级的班主任亲自组织本次调查活动,活动共覆盖12个教学班。调查过程中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00份。
2.调查的过程和方法
本次调查共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13年3月——6月),主要工作是通过调查分析,提出课题实施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是课题实施推进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主要是由各教师在本校各年级按计划实施问卷调查,收集各种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阶段小结。第三阶段是经验深化推广阶段(2013年12月),读书摘记的收集、更新、积累。读书交流会记录薄的展示。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选。第四阶段:总结评价阶段(2014年1月—2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的心得以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总结。
本次课题研究的前两个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后一阶段主要是运用教育实验研究、科学经验总结两种方法,辅之以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法进行。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分析

态度

年级





%





%




%




%




%



65.1

5

29.9

34.8

57



62.1

7

30.39

14

76



57

5.3

37.7

27.7

72.3



47.8

1.2

51

34.9

65.1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仅占5%左右,很少,而十分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占50一60%,比例较大,一般的占30%左右,这反映出孩子们对课外书籍可以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这些孩子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知识,拓展视野。从阅读的主动性来看,有60—70%的同学是能主动去阅读,而被动进行课外阅读者所占比例较小。
从纵向来比,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却递减,这可以看出,由于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外作业或课务负担在不断加重,使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减少。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分析

习惯

年级

边看
边读
%



%

边看
边划
%

看后与人交流
%

摘录
好词、
妙句、
段%

看后
什么
都不
做%



33.9

47.1

19

35.1

18.6

46.3



26.7

60.6

12.7

29.5

34.1

36.4



24.4

60.2

15.4

32.4

26

41.6



8.1

58.5

33.4

40.3

45.8

13.9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年级被调查学生中,在阅读后什么都不做的所占比例仍较大,在40%左右,只有六年级学生该项比例占13.9%,边看边读和看后与人交流的占30%左右,有默读习惯的占50一60%,能边看边读和看后能摘录好词好句者所占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有递增的变化,这说明年级越高,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形成。
但从总体来讲,农村孩子虽然主观上很喜欢阅读课外书,但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还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总是囫囵吞枣,粗粗地浏览一遍,很少有做读书笔记的,即使是有动笔读书的,也是将一些好词好句摘录下来,至于谈感受,展开想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分析

内容

年级

童话故事小说
%




%




%

散文小品

%




%

诗歌儿歌

%




%



16.7

8.6

14

2.7

20.6

12.5

24.5



317

7.6

15.4

3.8

25

4.7

12.5



26

10.3

6.6

1.7

22.5

6.8

26.1



31

12

11

8

17.2

3.8

17

从数据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调查的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中,阅读的内容大多集中在童话故事小说,作文选和笑话,武侠小说也占有一定比例,而散文小品类比例较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涵盖面还比较大,但从作文类所占比例来看,仍有应试的功利思想影响。
4.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来源分析

来源

年级

向同
学借
%

老师

%

图书
室借
%

自己

%



30.8

22.3

10.8

36.1



24

13.8

18.1

44.1



37.6

10.6

7.1

44.7



38.1

1.5

12.1

48.3

从数据分析表中不难看出,农村孩子能自己购买或订阅课外书籍的较少,仅占40%左右,大部分课外书籍都是同学问相互借阅或老师发的。要加大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量,解决读物来源是个关键,教师们要充分结合农村小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大量读物,比如组建班级图书角或鼓励同学间相互借阅,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农村小学生”读之无物”的实际问题。
四、讨论与建议
(一)明确几个基本理念
1.强化读书积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所验证。“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实践通过“强化积累(广读熟背)一领悟品味(说文解字)一贯通实践(作诗赋文)”的人生系列训练培训出了一大批名贯古今,誉满中西的中国文豪。这即是后人概括的“滋养论”。
2.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终点,以语文教材人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叶老的“例子”说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3.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4.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实验的又一理论依据。
5.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才宜引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
(二)实施几条教学建议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达到”毋需扬鞭自奋蹄”的功效。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要是靠教师启发和诱导的,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是榜样激励;榜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向上看齐的心理,可以是名人效应,介绍一些伟人、名人的课外阅读经历,比如说,介绍列宁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在图书馆看
书的地方踏出一双双脚印;也可以是典型的学生,让他们从身边学起,树立起热爱书籍的兴趣,进而从中去领悟、去汲取,教师还可以适时展示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成果,比如读书笔记,根据阅读课外书制作的手抄报等。作为家长,也要做好子女的表率,给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针对学生阅读范围的狭小,首先学生要养成热爱书籍的良好习惯,博览群书,不局限于一个范围内,要大胆去阅读,去发现。图书室作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主要渠道,学校应做好图书室图书的补充,充分保证图书的数量、质量;并定期为学生推荐好的图书,做好阅读上的指导,在学校形成一个课外阅读氛围,作为家长,则应适时为子女补充各类书籍,督促子女去阅读,在子女身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3.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首先要做好读物的推荐,最广泛的就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比如说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习了《景阳冈》可以推荐《水浒传》,去了解武松之后的经历与命运,从而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身不由已的人物形象。另外,还可以推荐他们年龄特征相适合的,六年级的学生充满了求知欲、充满了幻想,可以为他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科幻故事》等等,让他们感到课外书知识的丰富。其次,学会阅读的方法。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很少能细细品味一本课外书,多数学生都是筛选精彩的来看,往往是大体浏览一下,学会阅读的方法就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课外书的特点、结构、结合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课外书,有效充分利用时间。第三,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强对课外书的理解,还可以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等等,比如说读了《作文集》可以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或写写对某一篇作文的、感想;读了《中国民间传说》则可以谈感想、展开想象,还有就是要建立起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阅读形式,落实检查,这样才能督促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能力的形成有赖于习惯的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的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引导和培养,切不可揠苗助长。同时,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学生的自身的努力,只有教师、家长、学生都转变传统的观念,形成默契,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也只有当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真正提高了,我们的民族教育才能出现一个新的突破,当然,教学工作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同时,切不可放松教学,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H. 怎样改变农村小学教育落后现状

只要给予农村教师,相对当地城市教师多50%的补贴,会有更多的人去农村当教师的,主要还是发动更多的当地人去教书,另外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说白就是没钱,政府领导几年一换届,没几个人又这个远见,也没几个人愿意为他人作嫁衣裳。
当然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只要不认为自己就是低人一等,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改变现状,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阅读全文

与农村小学生的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