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当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在家里娇生惯养。在学校里经常有如下的表现:随便发脾气,上课说话,无故招惹别人,做事缺乏坚持性,好动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幼儿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表现。而自我约束能力缺乏严重地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我们日常活动的开展,甚至能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学业、同伴关系和社会适应还有其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幼儿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尤为势在必行。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刘佳非常淘气,幼儿活动时,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我问他,是否喜欢我带着小朋友做游戏或者上课,他说自己喜欢老师,上我的课或者跟着我做游戏都是他的“最爱”。于是我明白,刘佳这个外向冲动的孩子,在活动中会由于过分兴奋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并非有意“犯规”。于是我悄悄对刘佳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我,老师也很喜欢你;老师知道你高兴了就会忘记我们正在上课,咱们来个约定吧,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老师就竖起一根指头,你就表现好了好不好?”刘佳同意了。以后,我发现,在我的经常提醒下,刘佳在活动中的“捣乱”现象逐渐减少,以后不再需要老师的手指示意,老师的眼神也能逐渐提醒他,临近上一年级的时候,他的自我约束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我约束力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纤维尚未全部髓鞘化,传递的神经行动容易泛化,不够准确,因此会常表现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比如说:妈妈不让孩子饭前吃零食,孩子也知道,但当他看到香喷喷的点心和甜甜的巧克力时,禁不住美味的诱惑,趁妈妈不在家就拿来吃了,到吃饭时就不能好好吃饭了。又如:孩子去了医院,在路上,他答应妈妈看病时不哭。但当医生把听诊器放在他的前胸时,他又哇地哭了出来。孩子的这些行为都说明,他们并非有意和大人过不去,而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在此案例中,我通过正面的引导帮刘佳提高了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约束力是一种很重要的意志品质。马卡连柯说:“坚强的意志——这不但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放弃什么的那种本事…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汽车,而没有扬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因此,为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制力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力呢?
一、游戏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最有效的活动方式。
我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情绪影响下更愿意根据规则进行游戏,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培养幼儿自我约束能力的时候,我把游戏这一方法作为首选。
通过观察表明,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的不同,教师所选择游戏的难易程度应当适应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例如在学前班上学期的时候,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太复杂的游戏活动往往弄不太明白,而越简单的活动越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通常一个铃鼓和几个简单的动作,都能让幼儿玩的有滋有味。因此,像"请你和我这样做"一类的游戏,常用在每次活动开始之前,幼儿能在游戏的情景中迅速安静和集中注意力。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组织的游戏也应当有相对复杂的规则,难度也应当随之增加,例如,在最常见的游戏“木头人”“雕塑”“红灯绿灯小白灯”等等,这些游戏都是幼儿最喜欢的。
二、强化训练是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对幼儿进行观察的时候我发现,幼儿自控能力缺乏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一种就是“惯性行为”。例如:当幼儿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一项活动的时候,如果这时想让他们停下来听老师讲话,老师往往要重复多次才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就这样还会有个别幼儿在窃窃私语。所以在日常活动中,良好的常规是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将幼儿的常规训练渗透于每个环节中。例如,在一些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向幼儿讲明活动的常规要求,如果有幼儿没有达到要求,就停止活动。在幼儿熟悉了这种方法以后,就将它融入到平时各项活动里面。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的强化幼儿的自我约束行为能力。
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这一点在幼儿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幼儿都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当幼儿要升入一年级时,他们中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都会有这样的表现:有很强的控制欲,喜欢别人按他的要求做事,听他的指挥,如果有同伴想让他改变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某些要求的时候,他很难改变。
针对这样的特点,我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以此来强化幼儿的自控行为。例如,当有幼儿表现突出的时候,我就以他作为榜样去影响和感染其他的幼儿。另外,我对表现良好的幼儿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充分体验到满足感和荣誉感,这样对别的幼儿也是一种正面的促进和鼓励,使他们知道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自己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一定的调节和控制,增强自我的控制能力。
实践证明,大多数幼儿在正面教育的引导和行为强化下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四、幼儿学会自我约束能力的策略。
在下学期的时候,我班的个别幼儿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现象。他们都会嘴巴上说而不会行动上做。他们都会说这样做不对,应该那样做,而到了实际该做的时候就控制不了自己。例如:在游戏开始的时候,都知道要互相谦让分享游戏,但是一旦游戏开始就谁也不让谁,照抢不误。根据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究,我发现之所以产生这种行为是幼儿认知和行为脱节而导致的。而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我平时说的太多,让幼儿实践的机会太少,从而变成了只会说不会做。
因此,在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时候,我们应当要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将认知和行为融成一体。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逐渐学会将道理迁移到相应的情境中,一旦出现了相应的情况,引导幼儿尝试着学习调控自身的行为从而达到与他人的统一。这样,在情境的游戏中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学会如何自我控制。
五、家教结合能促进成人与幼儿的目标保持一致。
幼儿天性喜欢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幼儿的注意中,幼儿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成人而产生的。因此,成人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幼儿自控能力中,成人自身的行为也必须被关注。
而在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时候,家园之间的配合很重要。在课题研究中,我认为家园对幼儿的要求应该保持一致,因为,两者之间不同的要求会让幼儿无所适从。成人之间,教师之间,家长之间以及家园之间都应在教育观念上保持一致,并采取步调一致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使幼儿明确成人的要求,从而按照一致的要求自觉行动,使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在培养幼儿自我约束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一份耐心与细致,务必问清事情的经过,尽可能准确、公正、合理、客观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才会逐渐变得自觉、自律、自省,从而更加的独立、自信。
2.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哪些表现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表现:
1、上课容易开小差、说悄悄话,小动作比较多;
2、逃避需要持续用脑的工作,看上去好像不喜欢动脑子;
3、写作业漫不经心,读书定不下心来,抄作业抄错题目,做题抄错答案;
4、跟他讲话爱答不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5、做事情刚开始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了;
6、容易健忘、丢三落四、心不在焉;
7、情绪容易冲动、控制能力较差;
8、心理或行为比较幼稚,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9、低自尊,表现出对很多事情都无所谓;
10、不良的社交技能,表现为没有固定的朋友,不能很好地与同龄的小朋友相处……
孩子一旦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能自控,往往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容易被同学嘲笑、老师歧视,或者被家长指责,从而出现低自尊、缺乏自信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进入初中之后,厌学的几率也会大大高于同龄孩子。
父母平日多跟孩子交流、谈心,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以关注和情感支持,对于学生而言特别宝贵。
日常生活中,陪伴小学龄期孩子、帮助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具体方法,一种是父母固定家庭活动的时间、项目,陪孩子做一些长期的、需要长久坚持的项目,包括运动、读书、或者只是简单的家庭聚会等等;一种是尊重孩子的兴趣所在,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父母在边上可结合孩子的兴趣点,专门为孩子设定一些他们够一够就能完成的目标。孩子们在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力就能得到有效促进。
3. 小学生的压力如何缓解
有人说:小学生不愁吃、不愁穿,能有什么压力?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小学生虽然有家长给予物质上的保证,但他们在精神上与大人一样,也有自己的要求。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和社会的经验不足所导致的困惑,都会使小学生形成心理压力。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与同学吵架、被同学嫉妒、或误解,同学不愿与自己交朋友,这些,是小学生最常碰到的问题。与幼儿园的教师相比,小学教师更为严格,当自己被老师严肃批评、老师向家长“告状”时,很多同学也不知道如何面对,面对老师,不少同学会出现不自在、紧张,特别是当老师提问的时候。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态度,对每个孩子都有重要的影响。当父母无故向自己发脾气,或自己的意见与父母不统一时,大家很多时候只能自己闷气。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可是学习比起看电视、打游戏、玩电脑却是是枯燥,再加上各种兴趣班、提高班、周六日少年宫的学习班,学生们每天的时间也是排得满满的。学习上的压力,越是高年级的同学感受越明显。面临升中的压力,同学间的竞争、老师的督促、家长的唠叨,是不是让大家觉得很烦心。小学生的社会经验浅薄,但是由于媒体、资讯的发达,大家每天接触到的社会事件还真不少,对社会问题的困惑、不理解,但又无法不面对;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探索,可能力又有限。种种这些,其实就是我们小学生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而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形成压力。压力不仅影响我们的情绪,让我们烦恼、不开心,而且有时会让我们做出一些冲动、不理智的行为,如性格孤僻,整日沉默寡言;情绪多变,自控能力差,有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胆小怕事,缺乏信心,依赖性强;对学习厌倦,缺乏兴趣;频频破坏纪律,对教师的批评置若罔闻,甚至“破罐子破摔”;爱说谎话,欺骗老师和同学。
问题每天都要面对,也不可避免。虽然每个人的问题、压力都不一定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必须要解决问题,疏导压力、调节情绪。那作为一个小学生,如何在自己有限的能力里,去缓解压力,或寻求帮助?下面,我就讲:如何自己我调节。
最适合小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有:运动法和倾谈法。运动法,故名思意是通过运动来发泄情绪、压力。运动的好处是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通过肌肉的紧张、放松,使紧张、不安、烦躁的情绪通过汗水,离开自己。运动,最好是群体的运动,这样,你会更好地感受到群体协助的、团结的力量,你会感到不再孤单,重获自信和力量。
倾谈法也是同学们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不要压在心里,只有把问题拿出来,才可以看得更清楚,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去解决。倾谈的对象可以是爸爸、妈妈,老师或其他亲人、长辈,也可以是同学、小伙伴,当然,你也可以找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这样,你不仅把问题从心里拿出来,免得它成为你情绪上得压力,而且,也可以得到其他人得帮助,听了别人得提点、意见,你就会发现大问题原来只是小问题,小问题原来是不成问题的。实在不愿意把秘密告诉别人,也可以向你心爱得玩具娃娃、小摆设倾诉你得心事,虽然它们不能给你好的建议,但最起码你要把问题拿出来,不要让它把你压的喘不过气。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画画来表达你的情绪、压力、不满等。通过看球赛,或是听音乐等转移视线也是一种转移情感的方法。
有些同学会问:我不开心的时候就去上网、玩电脑游戏,这样行吗?答案是:不行。因为在电脑、网络中,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学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真假、对错的判断能力不足,很容易会被虚拟世界所迷惑,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误道。而且电脑、网络中的游戏、交往,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而这正是我们解决问题是最需要的。没有了情感的交流,人就会逐步封闭自己,自己孤立起来,成为一个孤独的人,不但疏导不了压力,而且会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要避免各种问题、压力影响你的情绪,我们还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注意自我激励,学会保持心理平衡。从比较中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条件,提出心理要求,并经常、及时地对自己的要求进行反思和调整,力求达到良好的心理适应,即保持心理平衡。积极与他人交往,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人交往,一是心理活动不会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心理会变得开朗。二是可以向他人倾吐自己的心曲,抒发受压抑的情绪。这样,心理就会变得轻松,同时又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安慰。三是可以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提高自信心。四是可以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经验,提高自己的学识能力。五是在集体活动中会产生从众、模仿的行为。自卑者应有意识地加强与性格开朗、乐观、行为豁达大度、尊重人,关心人的人进行交际。在班集体中,大家还可以借助群体的巨大向心力及群体互动功能,让自己成为心理教育者,通过各种活动和交往,如:组织了“小学生挫折历程”沙龙,与同学就心理问题的话题自由畅谈。设立了“悄悄话”信箱、“知心朋友”交流电话,让同学们在纸上、电话中相互交流,传达痛苦烦恼或愉悦的感情,进行自我调节。
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自己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方法,不仅学习好、身体好,还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4. 如何增强小学生的求知力
创造力、求知力以及思维与洞察力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动力。由于小学高年级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应重视该阶段学生三方面品质的培养。
然而,目前,小学高年级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产生厌学、弃学、逃学等行为。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尤其是数学教学,应避免学生象计算机自动程序一样,程序化解决问题,给出已知的条件,然后很快获得结果;避免学生思维定势。
塞利格曼等人研究发现,积极心理教育有助于增强幼儿学习能力。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对于他们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够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在此,根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提出三种品质的培养对策。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目前,部分学校的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很少留时间让学生思考,整节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其结果,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教学效果很差。为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将进行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将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而会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乏味无趣,有的学生甚至厌倦课堂学习。因此,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特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创设问题情景。
(2)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的活动。
(3)教师尽可能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这是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慢慢从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4)教学中尽可能培养学生用图式思维,这是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利用图式贮存场景或事件。
(5)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他们能够很好地分配注意,进行选择性注意,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适时培养学生的注意,如减少黑板上的无关信息等。
(6)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记忆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工作记忆广度已接近成人的工作记忆广度(7±2),并且他们也能够运用复述策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组块知识等策略,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二、制定合适的目标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类的动机是由多种需要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隶属需要;自尊需要;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只有低层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的需要才会产生,前四层需要为基本需要,后三层需要为成长需要。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并使动机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人在某一时刻可能有多种需要,各种需要的强度可能有差异,强的需要将决定人行为的主要动机。因此,有需要才有动机,并且需要决定动机。
随着需要层次的提高,为了实现或者满足其需要,学生自己可能付出更多的努力。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动机理论的中心思想,同时也是所有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它也是人生存奋斗的目标。所以,它决定着学生努力的程度和方向,即学生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实现自我目标,同时,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学生也不愿意落后于其他人,所以他们会勤奋努力的。如,有的学生长大以后想做科学家、医生等,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科学家、医生等都是从小努力,最后才达到目标的。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作用于理论。前者能够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感受学习的知识是很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力;后者能够使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其创造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又能够培养其思维与洞察力。因此鼓励他们多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5.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受挫力课题研究阶段汇报
培养小学生的受挫能力的技巧:
一、从父母的角度出发
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2、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
3、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4、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让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5、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6、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7、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
8、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为孩子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充分创造条件
9、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他们抵抗挫折的勇气。
10、多肯定、鼓励孩子,忌表扬过度:表扬要讲究策略,鼓励要找鼓励点
11、懂得关怀,及时疏导,正确理解挫折
12、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制定抗挫实施方案
13、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14、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
15、注意引导,及时勉励,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16、利用身边的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孩子去应对。
17、家长观念要变,争“第一”与争“唯一”。让孩子时时、处处争“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应该根据个性争“唯一”。我就是我,我与众不同! 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切实的目标,让孩子的能力充分发展。
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1、肯定法:要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只有多次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才能应对失败的考验。
2、分步法:将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化整为零,一步步接进目标——最终获得成功。
3、故事法:讲一些小动物小朋友不怕困难的故事鼓舞孩子。
4、榜样法:利用孩子心中的偶像,以奥特曼、黑猫警长、嘟嘟熊等做榜样。
5、提醒法:“摔了不哭”、“打针勇敢不哭”等等。
6、辩证法:“虎气与猴气”。首先是对困难和挫折不怕,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这就是虎气;另外还要有猴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7、个性法:针对孩子的气质、性格、能力,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方案。例如对胆汁质的孩子用激将法等等。
8、设障法: 根据孩子的问题,家长或者与老师共同制定方案,让孩子适度经受必要的挫折与磨炼。
6.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能持续多长时间
专家研究发现:儿童在学习上短暂分神是比较正常的,但是长时间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属于一种病态的现象。一般来说,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30分钟。
孩子在身心状态不佳的时候,比如伤心、疲惫、有压力或者生病时,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此时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关爱,而不是盲目地严格要求。只有在保持愉快心情时候,孩子才更易于专心致志地做事。
7. 如何培养小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人生的路上总是荆棘丛丛,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会担心孩子未来不够坚强,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各种障碍,于是我们会有意识的制造些“麻烦”,让孩子去历练,可是错误的抗挫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强大内心,更会让孩子进入误区...
3种错误的抗挫教育
1
认为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
有的父母会在孩子成长中故意制造一些麻烦,来提高孩子抗挫的能力。其实我们都“误会”了挫折。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过多的挫折,就是过多的消极状态。过多的消极状态只会让孩子对生活没有热情,做事缺乏激情,失去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脆弱。
人生难免有高低起伏,困难波折,未来真正给孩子造成阻碍的并不是眼下的挫折和困难,而是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心境,乐观积极的心态始终可以帮助孩子化解困难,笑对人生,还能把每一次的困难变成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变成自己通往成功的垫脚石,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认清挫折的本质,帮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才是挫折教育的关键。
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
人生的航程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我们的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碰到挫折,挫折有大有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智力的开发,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在“信息杂,节奏快,竞争多,压力大”的现实社会中,懂得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战胜挫折。我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与做法:
一、榜样示范,加深认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抓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人格尚未成形,具有很大程度的模仿性及依赖性这一特点,用课文中优秀人物形象对他们进行直观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他们内在的上进热情,把挫折转化为自己锻炼成长的内化行为。
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搜寻一些伟人名人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事例,从学习、人际、情感、理想等各个方面为他们树立起优秀的榜样。如身残志坚的成洁,失去双臂后,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刻苦练习用脚写字,用脚吃饭、刷牙、洗衣服……自己料理生活,在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女子跳高第一名,谱写了生活的新旋律。张海迪、桑兰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奋斗不息。还有虽身处艰难困境仍倔然自强的达尔文……这些人物身上,都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他们身上的事实也告诉我们,经历挫折犹如站在成功的边上储蓄能量积累智慧,终有一天会迎来成功。这样,学生遇到挫折时就会向榜样看齐,正确认识挫折,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活动磨炼,提高能力
抗挫折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活动中磨炼,要促进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就必须充分唤起他们的主体活动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竞争意识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他们创造和谐的群体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真正的实践中增强抗挫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在学校开展“今天我值日”、“我是清洁能手”、“我来露一手”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创造某些特定的环境,如开展“听到批评,受到挫折怎么办”的讨论活动,通过讨论,让学生讲出自己受挫的经历和体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抗挫经验,明白了每个人在挫折面前,应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困难,要学会承受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等方式来消除自己经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让心灵变得阳光健康,让自己在挫折中成长,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
三、作文渗透,培养品质
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情绪不稳定,遇到高兴的事就兴高采烈,连蹦带跳,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而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课堂上的常规作文,我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情感易流露,容易激起其情感共鸣的命题,让学生写一些家庭、学习等方面的题材,设计一些让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如《老师,请听我说》、《妈妈,我想告诉您》等。在这些题材中,学生往往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品质,畅所欲言,如来自父母的压力,使之产生“不想学习”、“学习太无聊”的消极思想,在处理与同学交往的问题时,容易冲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学生所宣泄的问题加以疏导。如我班的一位学生在一次能力测评中没有考出预期的成绩,他在作文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显得十分沮丧。我看后,在其作文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正确认识自己,坦然面对挫折,也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标志。推动我们前进的,不是鼓励,就是挫折。”之后,他的情绪有了起色,重新找回了自信。教学作文时,在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一定时期的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生活情感。
四、合理评价,激励成长
评价能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面对自卑心较重的孩子,我们要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孩子只有从小养成抗挫折的能力,才能形成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我班的小利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与同学相处时,寡言少语,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观察,我发现他的字写得还不错,于是班里每次出版黑板报时,我都会请他帮写一些文字资料。到后来学校举办“规范汉字”比赛,我鼓励他去参赛,他还是那么胆怯,那么不自信。我对他说:“别害怕,相信你一定行的,做个勇敢的强者吧!”通过鼓励,孩子欣然接受。经过初赛,他获奖了,还贴在学校的宣传墙报上,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能给他莫大的鼓励,从那以后,孩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其实遇到挫折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坏事,而是一种锻炼,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心灵,动之以情,提高学生受挫折的承受力,准确、合理评价学生,激励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抗挫折能力是学生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教学机会,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健全人格、健康进取的新时代人才。
9. 小学生 压力
1. 首先了解小学生的压力来自于哪里?
2. 一般是家长老师和学习上,这内三方面的压力。容
3.家长对孩子们可以有要求,但这个要求必须是在他蹦一蹦就可以够到的,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的意思。不要过于强迫孩子。
4. 老师给他压力,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的学习比较好,但他比较皮,因此给他压力这是好事。另一种就是他成绩过于差,拖班级后腿了,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协调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