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三、四年级语文都要学什么语法啊 主谓宾什么的什么时候学呢
小朋友不要着急,主谓宾什么的初一才会深入了解。三四年级吗也就是什么爸爸妈妈呀,苹果梨啊,我叫什么你好吗……简单到去死~
⑵ 小学语文要不要讲解语法
很少细讲。
⑶ 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法知识点有哪些
家有哈林
今天早上,爸爸在外婆家抱来一只可爱的小狗。我给小狗取了一个名字叫
哈林。哈林有一身棕色的毛;它的眼睛大大的,跟龙眼的大小差不多;它的鼻
子黑乎乎的,我一摸,感觉湿湿的;哈林的嘴巴有点尖,腿有点短,但走起路
来摇摇摆摆地,特别有意思。
我真喜欢哈林!
⑷ 小学阶段语文需要掌握那些语法
缩句扩句 被字句 把字句 转述句 反问句陈述句互换
⑸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怎样辨析比喻和拟人
比喻是一种打比方,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与ta性质不同但有相同点的事物。
拟人是把不是人的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情感、心理、特点、动作
⑹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快!
http://down.teachercn.com/Kj/Ywkj/Xxywkj/2007/2007021416030.html
这里有视频讲解!
⑺ 人教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
现代文阅读一般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 回复:语文答题公式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加强语气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⑻ 小学语文需要讲授那些语法知识
句型;陈述 疑问 反问 设问 转述 感叹
修辞手法;拟人 比喻 排比 夸张
说明方法;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记叙方法;总分总 总分
再讲古诗时多少参入一些文言文
希望对您有帮助~请采纳~
⑼ 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法知识点有哪些
一、汉语拼音:
1、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93页)
2、看拼音写句子(16页)
3、区分卷、平舌音(112页)
4、多音字:长、乐、着(76页);发、答(131页)
二、汉字:
1、会认550个生字(168---175),会写250个生字(176---178页),书写指导(131页)
2、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换一换(15页);加一加,减一减(33页);拼一拼(54、133、155页);根据偏旁的表意功能识字(76页);找反义词识字(56页);反义词识字(92页);加一(二)笔,减一笔的方法识字(111页);换偏旁归类识字、部件组合识字(130页);拼形会意识字(155页)
3、多种途径识字:认同学名字(17页);看电视识字(35页);利用商标识字(56页);利用招牌识字(78页);通过学习其他学科识字(94页);利用课外书识字(113页),识字成果展示(133页)
4、音序查字法查字(113页)
5、区别形近、音同的字(53、155页)
三、词语:
1、词语积累:(5、16、34、38、55(AABB)、61、98、112、125、150页)
2、扩词练习:(8、14、19、87、110页)
3、一词多义:(33页“张”,92页“打”)
4、词语理解(换词法):(129页)
5、反义词:(131页)
6、特色短语:ABB的_______ _______ABB的(41、67页); AABB(55页);___来___去(75页); 把_____ (119页);( )的 (67); ABB地_______(122页);ABAB的______(139页)
四、句子:
1、知道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这三种句型,能读出语气(49页)
2、积累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115、130页)
3、特色句式:谁为谁做_______(26页); ______正______ 呢!(71页);______渐渐_____(84页); ______一边______一边______(91页)______那么______,那么______(106页); ______已经______(154页)
五、阅读:
1、阅读方法(边读边想)(4、7、22、25、79、84、90、105、128、142页)(文中泡泡)
2、读读背背:(16、34、55、112页)
3.读一读:(77、93、131页)
4.选读课文:《春风吹》 《好孩子》 《象鼻桥》 《咕咚》 《小猴子下山》
5.按要求读课文:(1)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3)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6.要求背诵的课文:
全文背诵:(1)《柳树醒了》;(4)《古诗两首》;(9|)《两只鸟蛋》;
(13)《古诗两首》;(14)《荷叶圆圆》;(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5)《快乐的节日》
背诵喜欢的部分(16)《要下雨了》;(24)《画家乡》
六、口语交际:
1、跟同学交流你找到的春天,讲一讲你画的画、评一评。(17页)
2、我该怎么办?帮我出主意。(35页)
3、垃圾从哪儿来?怎样处理生活垃圾?把想法画一画。(56页)
4、编、讲故事,画故事(小兔在散步,小松鼠急忙跑来……)。(78页)
5、猜谜语,说自己怎么猜的(94页)。
6、在幼儿园怎么过“六一”,小学第一个“六一”你打算怎么过?讨论、交流。(113页)
7、该怎么做(花瓶打碎了)。(132页)
8、①未来的桥怎么样?分组展示画,讲讲自己的画,评一评谁设计的桥好。(157页)②我会讲(皮球浮上来了)。(157页)
七、语文综合性学习:
1.画春天、找春天(2页):
2、表演《春雨的色彩》(8页);
3、表演《美丽的小路》(11页);
4、植树(11页)
5、放风筝(14页)
6、留意父母爱看什么节目(23页)
7、边读边想边画(44页)
8、了解垃圾哪来哪去(49页)
9、看蚂蚁怎么生活,了解其它一些小动物(58页)
10、我要去观察美丽的夏夜,看看它美在哪里(67页)
11、我还知道别的动物尾巴的用处呢!(75页)
12、收集谜语,搞猜谜活动,自己遍谜语。(80页)
13、讲故事(91页)
14、积累谚语(136页);
15、表演《棉花姑娘》(139页)
16、未来的桥什么样?想一想,画一画。(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