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生校服怎么设计
小学生校服的设计要符合孩子活泼的特点,不能太制服化。并且颜色不能太花哨。
Ⅱ 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几点认识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它不仅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是一场涉及课堂内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想想做做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和开放题,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需要巩固之外,还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下面就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走出枯燥,体验有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作业往往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应该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力求做到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1.游戏式作业。
游戏可以说是学生的最爱。任何一个小学生听到“游戏”恐怕都会两眼放光的。将作业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学完《乘法口诀》后,让学生同桌之间,回家与家长之间对口令。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2.情境式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学完了《百以内的加减法》之后,设计一个“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学生自主购物。再如学完《认识方向》以后,设置了“帮小动物找家”的作业。即有一天,小兔、小猴、小羊出去玩,可是回来的时候它们迷路了,你能根据图上的提示把他们送回家吗?又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我们可以配合动画课件,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 张强的一天:今天早上7( ),张强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拿起一瓶150( )的牛奶,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他碰上了体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放学后,张强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 )长的钢笔和1(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 ),动画片开始了,他看了大约半( )。吃完晚饭后,他先陪妈妈散步,绕村子走了2( ),然后复习了一会儿功课,就上床睡觉了。本来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被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一个个都像讲故事一样地讲述着“张强的一天”。无形之中,学生对这些计量单位大小形成了切合自己体验的概念,理解了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义。
这样的作业,将枯燥的讲解,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绘画式作业。
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而且对于绘画,儿童有着天生的喜好。从懵懂时代开始,他们就已经成为了绘画的“高手”。把数学与绘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绘画完成作业,他们简直是求之不得。
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一组美丽的花边,并在班内举行一个展览。学完了面积,让学生画一画家庭装修设计: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学完了《认识时间》,让学生画一画一天的时间安排。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迸发他们创造的火花。
4.日记式作业。
数学日记可以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学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完了长度单位后,介绍小马虎的知识。在教学完乘除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写成一则“购物”数学日记,记下在购物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又如在学完“位置与方向”后,我布置了介绍自己家位置的作业。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体验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东西记下来,着力于唤醒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走出被动,自主选择。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1.“自助餐”式作业。
传统的作业往往“一刀切”,老师说了算,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会还是不会,大家都做同样的作业,而且 都由老师来布置作业,这样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桎梏学生的发展,导致一些优秀的学生吃不饱。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要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作业内容可以选择作业形式,作业可以自已给自已布置,可以由同学、家长来布置。比如学完《年、月、日》之后,布置以下几样作业: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题。②根据所学知识制作月历(2月、3月、7月、8月)③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历,完成一张知识小报。再如学完《长方形、正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布置以下作业:第一层次为基本题,第二层次可以是应用性的习题:一张方桌的边长9分米,现在要配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该配多大的玻璃?第三层次可以是扩展性习题:(1)一个长方形宽6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自助餐”式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
2.“导演”式作业。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形式能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学生在这个自由 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这样的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同时,也把教师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放在教学的其他方面。
三、走出封闭,快乐合作。
传统作业往往以“独立作战”的形式出现,只讲求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提出要打破传统作业的这种“独立作战”的形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作用,变个体型作业为合作型作业。在作业上,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在合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1.亲情型作业。
如学了《高矮》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去后,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2.合作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学生能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学校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并且写出分析报告给当地的公交公司或环保局。
这样的一个作业如果让个人去完成无疑是很大的量,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乐于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不断取长补短,学会更好的学习,在共同的交流中,不断收获,这种收获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精神情感上的。
四、走出课本,研究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究者。
1.操作实践型作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我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如剪纸、蝴蝶图片等,并要求至少收集5件,以此培养孩子关心民间的剪纸艺术,培养孩子具有欣赏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正是有了这些美妙的事物,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采。
再如学完《统计》后,布置学生统计家里每周使用垃圾袋的个数,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收集数据,整理,然后绘制成一张统计图,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垃圾袋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使学生从中感悟对社会的关心,让他们有社会责任感。我们还能多设计些像“测量教室的长、宽”“当小小设计师”等实践操作性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动机。
通过这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孩子也将从快乐的实践作业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调查式作业。
作业不仅是做在本子上的题目,还可以是形形色色的活动。调查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我们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我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小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在学习了时间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作业:A.选择一项活动,记录1分钟内的次数。(1分钟拍球,1分钟跳绳,了解家庭成员1分钟内做的事情。B.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各行各业1分钟内做的事情。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中,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使单调枯燥的作业富有了生活的气息。
3.小课题式作业。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又显得特别的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如教完《位置与方向》后,可以布置小课题“美丽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实施新课程,要求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从作业设计方面说,我们的出发点应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作业设计的核心所在。而要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在作业的“趣”上动脑筋,做个有思想有创新的教师,经常变换花样,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学,满怀喜悦地做。让数学和生活接轨,体现其应用价值,则是数学作业设计的本质要求。
Ⅲ 给小学生上课中设计游戏
消除初始相见的隔膜,需要用到一些特别的方法。竞争下的交流,来得激烈和刺激,总是可以无限打动人心、调动激情。
游戏规则和顺序
概述
这是一个能活跃气氛、消除陌生情绪的游戏。
步骤
1.将所有人集中在一片宽敞的场地上,清除一些可能危害安全的障碍物。培训师告诉大家行动的范围,以事先画好的一个大圆圈为界。
2.培训师向大家宣布游戏规则:
(1)在游戏开始时,所有人都属于生命的最低等级——细胞,而后学员之间两两进行“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游戏,哪一方赢了则可以进化,从细 胞变为鱼类动物。
(2)而输的一方,则必须退化,由于细胞是最低等级,所以这一级的人输了不必退化,但其余级别的都返回第一级。
(3)进化规则为细胞进化成鱼类,鱼类进化成鸟类,鸟类进化成哺乳动物,一旦进化到哺乳动物类,则算作胜出,可以走出圈子,作为观众看其 他学员竞争。
(4)进行猜拳游戏过程中,在寻找猜拳对象的时候,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的进化等级作出相应的动作来配合。如细胞若是一个略为圆形的物体,那么学员必须蹲下抱头,不断蛙跳移动;鱼类动物的鱼尾最有特色,扮演鱼儿游行的姿势是这一阶段的学员要做的,鸟儿飞翔比较简单,两臂张开不停的煽动即可,哺乳动物一般以大猩猩为例,所以学员们必须学着大猩猩的动作,不停用双臂拍打胸口移动。
4.最后肯定有学员不能完成进化到哺乳动物的阶段,可以通过其余学员的决议让其表演一些节目,既作为“惩罚”,又可活跃气氛。
相关讨论
1.主动和陌生人相互沟通有什么样的障碍?如果已经有了沟通的方式,会不会变得较为容易?
2.在有些激烈以及混乱的环境中,你有没有记住几个新朋友的面孔?即便不知到姓名,但游戏结束后,至少有了进一步沟通的基础。
3.不断变化对象对沟通有利,还是以少范围的人为对象对沟通更有利?为什么?
总结
1.这个游戏其实主要是用来活跃气氛,消除初期见面的隔阂。
2.游戏中培训师应该鼓励大家尽可能的与更多的人猜拳,这样有利于大团队氛围的形成。
3.培训师注意提醒各个进化阶段的学员一定要辅以动作表现,主要是为了使学员放开自己,那么在和其他学员沟通时,会显得更加自然顺畅。
4.培训师对最后没有进化成功的学员不要过分为难,如果其余学员提出的要求不过分,可以适当进行修正。但注意需要引导式修正,不能生硬地拒绝其余学员的意见,这样可能会把刚刚调动起来的气氛给破坏掉。
小贴士
参与人数:全体参与
时间:10分钟左右
场地:开阔平坦的安全场地
道具:绘画进化圈的工具,如绳子。
应用:
(1)消除隔阂的方式。
(2)提升积极的氛围
Ⅳ 如何设计小学生寒假实践作业
根据年级来设计吧,年龄不同实践也会不同。还要像楼上说的因地制宜。可以让孩子帮父母做饭,并且写下过程,拍下照片,最后年后给大家来个交流会。不要让大家觉得辛苦最后也没有什么意思,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让孩子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学到东西,学会感恩或者有其他的感触。帮父母洗袜子什么的。制作灯笼、剪纸等传统手工艺什么的。关键是你想让孩子们学习技艺,还是丰富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更懂事。我觉得这两条路线都不错。
Ⅳ 怎样设计小学生的房间
小学生的来房间就应该源 充满童真童趣 房间里的颜色应该多选用 明亮的色彩 高明度 天蓝《男孩》 粉红
《女孩》
家具当让要选实用一些的了 如电脑桌啊 最好考虑 小一点的 禁用 材质是铁的 玻璃的 或对孩子 易 伤害的 物品
Ⅵ 小学的教学设计题怎么做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我们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这生动地说明了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预设出更有效的教学设计。学习起点主要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知识基础。在信息迅速发达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教师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生的逻辑起点,教师与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容量是平等的,也是互补的,教师事先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把学生拉回来“跟着重复”的现象,这都是重视现实起点不够造成的。所以在备课前,我们更应该客观地了解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背景,并不时地把自己换位成学生,从孩子的视角去看教材,思考问题,猜测他们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预设,这样会使自己备课更有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我认为教师可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分析:
首先应分析他们的生活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但是我们清晰的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经验都对学习者起着促进数学学习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地加以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 “起点”。(确定位置,数对 第几组 第几个 排 列)
预测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前调查而获得。课前调查是指在上课前运用访谈或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需要重复讲;学生较模糊、有争议的认识和未知的内容则需重点研究、讨论解决。
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新课前,可以对学生做一些这样的调查:
(1)你画过圆吗?
(2)如果你已经画过圆,用什么工具画圆的?
(3)你知道或者听说过“半径”、“直径”、“圆心”这些名词吗?
(4)请在右边圆上画一条直径和半径。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圆”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许多学生有过画圆的经历,因此教师一改把画圆作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传统做法,直接从画圆导入新课。
这种课前探底的教学策略,使教师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
新课伊始的“导入”环节也是进行教学探底较好的时机。我们清楚地知道在每一节课之前进行调查不很现实,所以在上课伊始创设情景,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教学的起点。例如我们在教学《年月日》时,“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呢?”此时的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则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教学的起点,有了全体学生的实质性的参与才能真正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客观分析教学内容,领悟并用活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是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处理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对教材的编排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整体把握教学重、难点,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以“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稍作点拨即可。
【案例】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变的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教材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相等关系,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根据教材的编排,本节课教学重点就应放在性质的探索过程以及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性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引导学生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3、正确处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的关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在充分理解课标、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直以来,很多老师一直把“顺利地上完一节课,学生表现出色”作为一节公开课的目标,往往忽视了在表象后的更深层元素,即学生到底有多大的收获?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也往往满足于最基本的要求,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像《有余数除法》一课,不少老师将教学目标仅着眼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横竖式的读写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些知识技能目标,忽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这样教学设计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获得的仅仅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仅仅是知道而没有感悟。
因而在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中,我们的着眼点是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这些知识点,更要突出“过程性目标”。如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应该这样定位:借助“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有余数除法的产生过程,理解余数的意义;再者,对于“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特点,要引导学生经历“摆一摆—观察—猜测—归纳”的“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余数的特点。(三维目标不能只成摆设,备课一始要首先关注,一定要注意纠正只关注知识性目标而忽略过程性目标,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在过程之中。
Ⅶ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如何设计
学生语文作文设计如何的标志的话,首先你应该可以去上一下1对1的课程,然后多去理解一下大自然的美和多观察一些这类的书,你就能够写得非常的好。
Ⅷ 小学主题班会设计集锦
因为字数太多,我这里先把你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倡议书的前半部分给你,然后后面附上网址自己去看下。——责任伴我成长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学会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 2、通过学习《中学生守则》的有关条例,规范学生的行为,使班级学生成为对自己、家庭、他人、集体、国家负责的新时代的好少年。 【活动准备】 1、拍摄校园短片。 2、学生排练节目。 3、准备形状各异的小卡片。 【活动形式】 引用案例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进行讨论并小结。 【活动时间】2006年4月12号 【活动地点】中预(3)班教室 【主 持 人】黄奇伟、张清 【指导教师】张群 【活动流程】 主持人甲:责任心是金。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他的生命就会闪光。 主持人乙:责任心是美。当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华丽、漂亮,却忘掉了心灵美,其实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主持人甲: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 主持人乙: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移动。 主持人甲: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世界才更精彩、更迷人!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甲宣读案例: 潘金海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某局级干部,母亲在机关工作,他是家中的小皇帝。潘金海从小在学校里称王称霸,经常打同学、骂老师、逃学旷课,母亲却对他说:“以后谁惹了你,你就给我打,打不赢就跑,有妈在,你谁也别怕!”有了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权势给他壮胆,潘金海的匪气霸气越来越胜。转眼间,潘金海上中学了,他不好好学习,整天吃喝玩乐,在社会上称霸,几次被公安局拘留,都被父母找关系给保了出来。由于某些公安人员的不负责,他一次次地逃避打击,胆子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一个流氓团伙的头子,被枪决了。 主持人乙: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 主持人乙:对!缺乏责任把他引向不归路呢?你认为到底什么是“责任”呢? 学生:“责任感”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集中表现在日常学习有责任心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 二、《名人名言》集锦: 主持人甲:在读书月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责任感的名言 学生:雷锋说:一个人的责任,就是使别人获得快乐。 学生:朗费鲁说: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和责任。 学生:吴玉章说:人生在世,责任为重,一心向存,决不松劲。 学生: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善于工作,热爱工作,对工作有责任心。 学生:罗曼罗兰说:一个人的责任感越崇高,生活就越纯洁。 学生:高尔基说:人需要责任感,就像瞎子需要明眼一样。 学生:雷锋说: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的责任就是帮助人民解决困难。 学生:培根说:责任好比宝石,它在无数光影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灿烂。 主持人: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争做有责任感的好少年。 三、社会调查篇: (剩下的自己进去看下)
Ⅸ 小学生班规设计理念
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设计理念
一班是我们学习的乐园,是我们人生扬帆挺进的驿站;一班是我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新天地。我们都是这儿的主人,我们在这儿尽情玩耍,让银铃般的笑声撒满金色的童年,印证我们的幸福、快乐;我们在这儿努力学习,用汗水与拼搏证明自己,铺就成功的路!让我们在这个新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自觉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自觉这点尤其重要,让一年级的孩子从小养成自觉学习,自觉做事的习惯,相信是他们美好人生一个良好的开端。
自信,做人首先要相信自己,不断告诉自己我能行,这个世界会因我而精彩,在学习上也要自信,相信自己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有有所收获。
快乐学习,学习快乐 设计理念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望子成龙”的父母们都对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他们不知疲倦地带领着孩子就奔波于一个又一个培训班,希望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赢在起跑线
上。其实,付出不一定能换来相应的报酬,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方式。
我班认为,要让孩子学习的好,首先就要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式,那就是快乐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快乐,学生才愿意更用功地去学习。感受到了学习是快乐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甘甜。
总之,我认为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用“爱心”去对待班级每一位学生,让本班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我努力,我快乐! 设计理念 在努力中收获快乐
快乐就像一阵风,吹完它就走,怎样才能让它永远驻留在你的身旁,使你时时感到幸福,刻刻感到快乐呢?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但是我们的许多孩子却成天与抑郁为伍,终日与苦闷为伴,这又是为什么呢?那什么是快乐呢?每个人的解释都会不同。当你完成一个长期留在心中的一个梦想,你会快乐;当你去大汗淋漓的运动一场,你会快乐;当你吃完晚饭和家人在夕阳斜下的傍晚,悠然园间散步,你会快乐;当你早上起来一丝温暖的阳光照在你的身上,你会快乐;而我看,快乐不过是一份努力加一份知足,如此而已。
没有努力的付出,自然没有相应的回报,自然也不会体会到成功的那份喜悦。有时候自己的一个梦想,要用一生去追求的,它需要经过相当的努力,才会有一天终能达到。当你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心中的那份喜悦自然是几乎无法用语言
来表达。就算是人生的一个短期的目标,通过你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付出,终有所成,快乐的滋味也自然是不言自明的。即使是一件小事,当你感觉到自己全身心的那份付出后,你也会感阵阵的欣慰吧。事情无论是大还是小,过程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当你确定了一个目标,通过不断的努力付出取得成功后的那份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最大的快乐,从心底深处释放出来的快乐,一种跟随一生当何时回想起来都依然会喜悦万分的快乐。你想想难道在付出的过程中的那每一点点的努力,现在回味起来,不也是一丝丝的快乐吗,美滋滋的感觉不正在你的心间吗?
很多时候结果并不重要,而只能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回来的,当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就会给你多少的快乐,一丝不多,一丝不少。而真正努力付出后,成功时的那份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