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全识 > 小学生案例

小学生案例

发布时间:2020-11-28 13:59:54

小学生教育典型案例

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八岁

二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张某同学今年八岁了,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 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Ⅱ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一、学生情况简单介绍

姓名:刘某

性别:男

年龄:十岁

三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拥有一定的主动性。能完成作业。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特别受不了别人说它,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冤枉。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这位同学今年十岁了,家里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骂的方式,包括他爸爸对待他妈妈也是如此,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他的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长大,种种情况都情有可原,还是得用爱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浇灌。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 他犯错误,他不能冷静,教师应该绝对地冷静。每次对于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让它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
3.以强项来淡化弱项,早就发现,他对于劳动还是能实实在在地干好,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
4、他对于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无,这一点也需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给他讲一些宽容的小故事,读读关于宽容的名言,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结合他本人的事例来感受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美好感觉。讲讲生气对于身体,心理的伤害。
5、让它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爱,感受到集体成员就像家人一样,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让小摩擦影响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学期的了解及教育,这位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老师信任了,他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Ⅲ 小学生好人好事事例20条

五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辛勤培育下,他从一个不懂事的孩童,逐渐成长为一名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长大要报效祖国的优秀少先队员,并把这一远大理想运用到日常的具体行动中。他品学兼优,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学校、总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Ⅳ 小学生安全教育案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Ⅳ 小学生犯罪案例

在海口市秀英小区陈先生的14岁儿子受吸毒仔控制,由一名在校中学生辍学变成了小偷,并因抢劫偷窃被派出所抓过两次,现在与吸毒仔混在一起不再回家了。

海口市的一名10多岁的男孩向另一名年龄更小的小学生强行勒索钱财时,被过往行人抓了个正着。如此小的孩子竟学会了敲诈勒索,让围观群众感叹不已。

文昌市某中学一初一女生被四女生轮番抽打了200多个耳光,耳膜破裂住院。在暴行长达一小时的时间里,她的室友躲在寝室里,不敢相救。

……

校园暴力,低龄儿童犯罪这本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将关注的目光聚集在由于道德教育缺乏和流失而引发的校园暴力和低龄儿童犯罪上,仍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调查:

小学生比中学生

易受暴力侵害

一般来说,校园暴力包括了发生在校园中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的校园暴力现象一般呈现如下特点:第一,暴力程度日益凶暴。如校园杀人、强奸、抢劫、恶性伤害等校园犯罪案例日益增多。第二,表现形式多样。如体罚、起绰号、打架、欺负弱小同学甚至伤害老师、校园凶杀、校园抢劫、校园性侵犯、校园黑社会等。第三,暴力分布普遍。校园暴力在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学校都有发生。第四,施暴地点集中。多在空教室、体育馆、楼梯间、厕所内、运动场或其他少人注意的死角,而且多在上学或放学时发生。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遇到侵害或敲诈的比率为27.0%,中学生遇到侵害或敲诈的比率为14.1%。也就是说,小学生和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侵害的风险率不同,小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风险率更高。从遭遇侵害或敲诈的次数来看,小学生遭遇多次侵害或敲诈的情况也明显多于中学生。当问到受到侵害或敲诈后受害学生是如何处理的问题时,有38.0%的学生向老师汇报,有20.3%的学生向家长汇报,还击或报复的占13.9%,自己默默忍受的占13.9%,有10.1%的受害学生设法躲避,报警的占3.8%,另有1.3%的学生表示满足他们要求。

尚未受到侵害或敲诈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处理呢?有50.7%的学生说向老师汇报,有26.7%的准备报警,23.7%的向家长汇报,11.0%的准备还击或报复,8.0%的准备躲避,1.0%的准备默默忍受,4.3%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一:

为吃宵夜抢同学钱财

在海口市某中学读初一的郑某与杜某,商量着去吃夜宵,但又没钱,两人便决定去学生宿舍找同学强行索要。郑某用衬衣蒙住脸,杜某则戴一顶旅游帽,窜入同年级某班宿舍,将门撞开后,向室内的学生索要钱物,并叫道谁不给就打死谁,并用扫把猛打床板恐吓学生,两人同时动手搜梁某等4人的口袋。抢得几元钱后,两人到校外去买了一瓶矿泉水,并买了几支烟抽后,复又回去窜到另一个宿舍,采取同样的方式向同学们“要”钱,当时一个同学口袋里只有几元钱,他央求两人给他留一块钱第二天吃早餐,两人丢给这名同学一元钱后扬长而去。当晚,两人共抢得现金31.5元,均被两人用来抽烟喝水和炸东西吃。自以为找到了“快速发财”的捷径,仅隔一天两人又再次闯入学生宿舍准备抢劫时,被在宿舍附近蹲守的校保卫人员和民警现场抓获。

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郑某与杜某两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威胁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均构成抢劫罪,但因两人未满18岁,又系在校生,具备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一审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元。

点评:因为在校中小学生超前消费与经济实力不能满足的矛盾,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抢劫案件在校内外并不鲜见,有的抢劫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犯罪。这说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防止为超前消费而去犯罪,应当成为对在校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这起案件中的两名学生的行为值得我们所有的学生、学校和家长们警醒。

案例二:

三个月内11名低龄女生被轮奸

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由海口市两所中学为主的19名在校生和辍学学生组成了一特大轮奸犯罪团伙,疯狂作案15次,轮奸11名被害人。该犯罪团伙成员固定,年龄偏低,最小的15岁,最大的18岁,成员固定,其中1988年出生的就有13人,在校学生11人。该团伙以搭顺风车、到海边玩,去酒吧、烧烤园喝酒等借口为由,借机实施轮奸。被轮奸的被害人女生中年满12岁的1人,13岁的3人,14岁的3人,15岁的2人,其中在校女生8人。2004年6月,海口市某小学一名年仅12岁的女生被该团伙成员轮奸三次,强迫卖淫未遂一次。2004年7月,该团伙13名犯罪嫌疑人在海口市某宾馆客房内持刀威胁、殴打年仅14岁的某中学初中一女生,然后13人轮奸了该女生。

点评:性侵害行为不仅包括性交,还包括抚摸、暴露性器官、手淫等。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懂得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可随便让别人触摸的,与异性需保持一定距离。同时要提高孩子的警惕性。犯罪人往往利用孩子的特殊心理,以给零花钱、糖果等为诱饵或以关心学习、考试给高成绩、同情家庭遭遇等为借口,或采取威胁、恐吓等手段对孩子进行性侵害。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加强孩子的识别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即使事情发生了,与父母的及时沟通交流都是防止被长期、多次侵害的有效方法。

案例三:

没有完成作业被体罚

海口某中学一名初一的老师因为学生没有完成布置的作业对学生进行体罚,一名姓谢的家长告诉记者,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女儿说手疼,是在学校里被老师打的。他很奇怪为什么孩子在学校会被打?女儿说英语老师让默写单词,默写不出一个就打手心一下。以前她数学考试不好,考了41分,就被数学老师打过82下,当打到20几下的时候,她的手都麻木了。“数学老师用竹棍打手,而英语老师是用细木板打手”女儿所在班上的四十多名学生,几乎都有被老师打过。英语老师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确实打过学生,那是因为上课的时候他们没有纪律性,总是吵吵闹闹的,如果不让他们安静下来,那会影响到别的同学学习。英语老师还强调不给学生施加压力,学生就不会有动力。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对违反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解决:

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努力

海南日新律师事务所律师说,目前在未成年人保护的立法中,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缺,公安部门对于校园暴力主要是以教育为主,惩处为辅。同时,他还认为,校园暴力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和身体方面的侵害,监护人是需要负民事赔偿责任的。而一般的民事案件,公安部门是不会介入的,只有当该案件构成了刑事案件时才能插手,所以目前防止校园暴力主要是靠学校和家长、学生共同努力

海口市美兰区检察院检察官认为,校园暴力是社会消极因素在青少年身上的一种反映,近年来之所以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首先,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再次,不少家长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重智育轻德育,很少甚至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校园暴力背后的一群边缘青少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预防校园暴力首先要抓好家庭教育,家长应当积极履行好监护责任,尤其注重培养孩子善良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们学会给予和奉献,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支招:

遭遇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

海口市美兰区法院法官还支招说,遭遇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以减少损失,尽可能不发生冲突,以减少肉体伤害。如果势单力薄,要什么给什么是一种缓兵之计,但一定要把对方的体貌特征看清楚,以便协助公安机关把他们抓获;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告诉家长,家长要帮助解决问题,不要袖手旁观,也不能斥责,更不能帮着实施暴力手段;对受害者一定要鼓励其报警、报告老师和学校,甚至告到法院,以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要在教育心理专家的帮助下,消除心理阴影。

Ⅵ 小学生感觉发展的案例

一、基本情况: 李某是一位我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李某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内向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李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某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某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李某同学……”渐渐的,李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一天。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某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李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李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鲁某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鲁李某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Ⅶ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有哪些

案例(一)师生共同成长

也许在你激情洋溢的课堂上也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当你正用双眼寻找着学生的共鸣,却突然在某位学生那里瞬间冻结,他看着你,眼神却很迷茫。五.二班刘XX就是这样的学生,当其他孩子们已经能用英语简单对话的时候,他还读不准26个字母,每每留学生单独辅导,一定会有他,从此他成为我特别“关注”的学生之一。我尝试各种方法提高他的英语成绩,提问、沟通、辅导……甚至批评,但始终没有成效,让我头痛极了。

一次,在与班主任李老师沟通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除了知道刘XX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外,其它我一无所知道……作为教师的我犯了最大的错误--只重视学生的学习,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通过多次与家长、班主任沟通,了解到许多刘XX在家中的生活及其在学校的其它情况;并且随时对其进行观察,使我了解到刘XX是个单纯、懂事的孩子,但是自理能力极差,在家中一切琐事都有父母打理。五年级的学生了,刚学系鞋带,早晨还要妈妈帮忙穿衣服……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父母的过度呵护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我对症下药,在李老师的配合下,首先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并且达成共识,从刘XX的生活、学习两方面入手,培养其自理、自立、自主能力。果然,刘XX有了变化,上课时眼睛明亮了,下课后桌面总是整整齐齐,成绩也不断提高,我为学生的转变感到欣慰。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教育着自己!

案例(二)不但要有爱心,更要有恒心

在我所执教的五.二班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并不因为他做了什么奇怪的事,而是他别于其他孩子的懂事和成熟,从第一天上课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叫闫XX,每天负责督促同学打扫室外分担区的卫生,平时话不多,老师安排的事,总能做得有模有样;数学语文成绩不错,但英语却是年组倒数的。从小父母离异,要强的妈妈独自抚养他,两个人租房子住,他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家,甚至有的时候吃不上早饭,饿着肚子上学。通过多方了解和平时对他的观察,他英语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早期学英语时,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课后不注重预习、复习,没有人辅导;后期随着学习内容加深,失去信心兴趣,放任自流。

大家都知道,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上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在找到原因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对他进行辅导,而是通过日常交流沟通,建立彼此的信任,小到家庭琐事、所见所闻,大到学校社会。慢慢的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对他的重视,更了解到妈妈辛苦。在此基础上,从本学期我开始对他进行有计划的英语辅导,效果良好,仍在坚持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形成教育。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人,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别,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的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

Ⅷ 小学生典型案例分析都有哪些

一、基本情况:
鲁某是一位我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鲁某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内向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鲁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张姣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姣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鲁某同学……”渐渐的,鲁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一天。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鲁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鲁某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鲁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鲁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鲁某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鲁某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Ⅸ 小学生成长案例

一、 什么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的定义
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内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事例评论道:
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
(参见《上海教育科研》 1999年第6期)
上面这个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许多启迪。这里为举例方便,事例和点评分别选自两篇文章,一般在撰写案例时当然是合为一体的。
二、教育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体现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内容和对象上,以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为主,个人亲历的感受是教师案例研究的主要资源。
第二,在研究人员的组成上,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个体间的交流和集体研究。
第三,在研究项目的构建上,以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为主。案例研究具有更多的工作研究的性质,大多不属于正式立项的课题研究。
2、表达深切强烈的感受和体验。
在案例研究中,教师往往处于一种“当事人”的地位,对所经历的事件具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因而往往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表达生出一种感染力,使案例的读者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与研究者分享此时此刻的感受和思考。案例研究的主体性和情境性,使研究者与读者的沟通,建立在十分相似的经验背景和思想基础之上,情感表达促成了思想的共鸣,这也是案例研究这种形式易于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3、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4、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三、教育案例的类型
(一)一件事的案例。
选择一件事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故事的生动感人常常是触发教师研究和写作的起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动”是叙事方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是研究的一个起点,但不应是追求的最终目标。从教师案例研究的角度看,案例研究水平的高低,或者说是衡量好与不好的标准,主要还在于故事所蕴涵的“教育”意义。例如有的学生受某个球星或歌星的奋斗经历激励,刻苦训练,终于在大赛中获得成功。这样的事件固然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却与学校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同样,曾有一个被学校成绩困扰的女中学生,忿而向报刊投寄一篇《差生宣言》,发表后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这位女同学也深受鼓舞,从此以文科为主攻方向,终于考上了大学。如果把这个事例作为教育案例的研究内容,关注点显然不能局限在学生身上,还要看学校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二)一个人的案例
教育研究也是对人的研究。在学校生活中,作为研究者的教师经常会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予以特别的关注,并产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兴趣。这些人可能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能是一个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或者是一个本校或邻校的优秀教师。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体会和借鉴许多有益的、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如一种学习指导方法、一条教育原则、一种教学风格、一套管理措施等。
把一个人作为研究对象,就需要对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往往需要通过几件或一系列的事件来反映。由于人的活动和经历往往是丰富和复杂的,而案例研究受主体和篇幅的限制,反映的事件并不是越多越详细越好,因此,研究者还要依据一定的研究重点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反映研究主题和研究结果。
(三)一次活动的案例
除课堂教学外,各种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校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与课堂教学相比,教育活动的形态更具开放性、生成性及不确定性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开展和指导各种活动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活动的主题设计问题、组织形式问题、资源开发和环境支持问题、学生的自主管理问题、教师的参与指导问题等。
由于活动的过程和形态相对比较复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来总结提炼教改经验,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实践的体验,对一次活动的基本过程或某个侧面进行描述和分析。
四、 为什么写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作为学校教师撰写教育案例,一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写作的目的、功能和重点。
(一) 学习运用理论
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比如这几年来有关主体论的阐述很多,有的说学生是唯一的主体,有的说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体,也有的说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到底谁是主体,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说理,有时难以理解。如果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作一番分析,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二) 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三) 促进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 怎样写好教育案例
(一) 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六、 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个好的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 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Ⅹ 小学生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我班上有个学生叫李某 他是班上最调皮 最让老师们头疼的学生了
他头脑虽然很灵活 但是自控能力差 上课随便插嘴 讲小话 不诚实
后来送到慧腾青少年心灵成长学校 那里的心理老师给她进行了鉴别与诊断 发现李某是个极不自信的孩子 不敢主动与老师 同学 家长交往 也不敢说出内心的渴求与希望 总是躲避着别人的指责 小心地维护者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 压抑着内心的情感 后来 心理老师就经常在学生面前表扬他 慢慢的 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满足 增添了许多的自信 也经常愿意与家长和老师沟通了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