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纠正小学生的错别字
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念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念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也逐渐增多,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屡禁不止,令老师头痛。呢?下面略谈一下如何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几点做法: 一、遵循认知规律强化记忆字形 小学生常写错别字,他们写的错别字,往往是大概像本字的字,也就是大致的轮廓像,轮廓里的部分常常互相代替或者换位。如:“都”学生会写成左右颠倒的字,这说明小学生能对字形有整体的粗略的识别,感知还是处在比较模糊的阶段。又加上识字量的增多,所以就不可能做到准确记忆了。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形近字的比较,加深儿童对汉字组成部分的印象,并引导学生要善于记忆汉字形体的细微差别和不同点,使学生少写错别字,尽量不写错别字。 1、归类比较,让学生发现异同。在教学中,把形近字、同音字和音近字安排在一起学习,让学生开始就清楚地认识到它们的不一样,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强化区别之处。这样学生会对字形掌握的特别牢固,根据字形差异,可把字的比较法分为以下几种: 用笔画区别:如“戊”和“戌”,让学生记住空的就是戊,有一个点的就是戌。 用构成比较:如“口”和“力”,上下组成就是“另”,左右组成就是“加”。 用字形区分:如“为”和“办”,“为”是两个点位于力的内外,而“办”字的两点位于“力”的两边。 用义分辨字:如“刀”和“刃”,刃就是刀子锋利的地方,哪块最锋利呢?所以在刀上加一点。 用音分辨字形:如“竿”和“杆”,与竹子有关的就是带竹子头的竿。 用笔画加减:如“尤”和“龙”,龙比尤多一笔,尤比龙少一笔。 针对这些字的特点,复习时,把平时学生易混的字进行归类,用彩色粉笔将字的不同部分表示出来,给学生的视觉以强烈的刺激,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以免写错。 2、直观演示让学生记住错点。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识记占优势的记忆特点,我觉得他们会记住那些具体的,直观的识记材料,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纠正错字和别字。如教学“懒”字时,有的同学好把右边的负写错,为此我说,有的同学非常懒,他的心更懒,懒得都把心束起来,心都成负数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懒”字了。 3、奇特联想加深记忆印象。由于孩子年龄小,对字形的记忆,多数孩子都只注意大体轮廓,不注重细节的隐藏部分,并因此产生的颇多错误。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字形的时候,针对易错的字形加以联想,以便引起注意,比如说,在教学“折”和“拆”时,让学生想象,你打算怎样区分呢,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看谁的想象合理,好记,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学生说,拆东西,从哪里拆呢?就从“斤”这个地方拆。还有的同学说,拆就是把这个东西弄坏,从哪里弄坏呢?就从最后一笔拆吧。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区分“折”和“拆”了。 二、凭借字义加深记忆字形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等心理特点,就得要求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方法强化学生记忆字形。 1、借助古代的造字法。造字法有象形、会意、形声等。根据象形造字法,帮助学生区分记忆字形。如“卖”和“买”,卖是表示在头上插草,卖自己,“十”就象草,所以加十字的就是卖,反之就是买。根据会意造字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休和体,休是休息,人倚在树上就是休息,树就是木,所以休就是人加木。而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体就是人加本。 2、借助连词成句。借助词语和句子,帮助同学记错别字。在教学“涟漪”时,有的同学把“漪”字的各部分写反,教师就告诉学生湖水里泛起了涟漪,它们都与水有关,都是三点水旁,这样就不至于写错字了。 总之,错别字的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又长久的工作,需要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加强训练,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⑵ 如何解决小学生的错别字问题(上)
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原因分析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费景湖先生曾经收集了小学生日记、作文、作业共18345篇,找出其中的错字与别字,经过统计处理,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字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别字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 ——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
⑶ 小学语文(找错别字)
声嘶力绝(声嘶力竭 ) 拾人牙慧(没错 ) 史无前例(没错 )
始终不逾(始终不渝 )世外桃园(世外桃源) 势不可挡( 没错 )
舔犊情深(舐犊情深 )手不缀卷(手不释卷 )手屈一指(首屈一指 )
授受不清(授受不亲 ) 缩手无策( 束手无策 )
束手束脚(没错 )水乳交融(没错 ) 水性扬花( 水性杨花 )
顺利成章( 顺理成章 ) 死心踏地( 死心塌地 )
⑷ 小学生容易写错的错别字
很多啊,1、再接再励(厉) 2、迁徒(徙)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了)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嗦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⑸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br>
2.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br>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br>
4.“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br>
5.“黯然”不能写作“暗然”。<br>
6.现在多用“人才”,不用“人材”。 <br>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现在提倡用“报道”。<br>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br>
9.“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br>
10.“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但“辨诬”也可写作“辩诬”,“辨白”也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辩证”作为“辨析考证”时也可作“辨证”;但在中医中用作“辨别症候”时不能写作“辩证”。<br>
1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br>
12.表示确定数目的名词,后面不能加“们”字,如不能说“三个孩子们”;但名词前的数量短语是不确定的数目,可以加“们”字,如可以说“全体同志们”“那些孩子们”“诸位先生们”。<br>
13.“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br>
14.“不尽如人意”不能写作“不尽人意”。<br>
15.“布署”不是一个词,它是“部署”的误写。<br>
16.“奔驰”的“驰”不要写作“松弛”的“弛”。<br>
17.“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br>
18.“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br>
19.“长年累月”不能写作“常年累月”。<br>
20.“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词是指大体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br>
21.“彩”与“采”。一般来说,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br>
22.“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br>
23.“订”和“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br>
24.“度”与“渡”。“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br>
25.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br>
26.“蜂拥”不能写作“蜂涌”。<br>
27.“分”与“份”。由于“身份证”在实践中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并不符合字义的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一般不写作“份量”。<br>
28.“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br>
29.“扶养”与“抚养”。“扶养”的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的对象多是晚辈。<br>
30.“复”与“覆”。原《简化字总表》把“覆”简化为“复”。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了“覆”的规范字资格,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br>
31.对字画习惯用“幅”,但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时,用“一副药”或“一付药”,但更常见的用法是“一服药”。<br>
32.“伏法”是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是指服刑。<br>
33.“竿”与“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br>
34.“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br>
35.“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br>
36.“观摩”与“观摹”。“观摹”指照样子写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观摩”则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观摩大会”等不要误用“观摹”。<br>
37.“该工厂”、“该学校”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的写法。<br>
38.“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br>
39.“国是”与“国事”。“国是”的“是”,有“正确”的意思,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在句子中可用作定语,如“国事访问”;也可作宾语,如“关心国事”。<br>
40.“暄”指阳光温暖,“寒暄”是指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寒暄”不能写作“寒喧”。<br>
41.“骛”是指纵横奔驰,也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趋之若鹜”中的“骛”“鹜”不是相同的字。<br>
42.“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br>
43.“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br>
44.“候”与“侯”。“侯”字只有两个义项:(1)姓;(2)古代贵族的一种爵位,如“诸侯”“封侯”。除此之外一般都用“候”。<br>
45.“笔画”与“笔划”。用于文字、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br>
46.“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br>
47.“会合”与“汇合”。都表示聚集,但“会合”含有一些相会、见面的意思,如“两军会合”。“汇合”没有相会、见面的意思,而且多用于水流聚集或类似的喻义。<br>
48.“荟萃”不要写作“荟翠”。<br>
49.“竟然”不要写作“竞然”。<br>
50.“竣工”不要写作“峻工”。<br>
51.“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作“一年之季在于春”。<br>
52.“简朴”与“俭朴”。“俭朴”只指生活方面。“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br>
53.“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br>
54.“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今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br>
55.“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br>
56.“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br>
57.“即”与“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br>
58.“记”与“纪”。“纪实”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纪行”不写作“记行”。“纪念”“纪要”也可写作“记念”“记要”,但一般提倡写作“纪念”“纪要”。“记录”“纪录片”也可写作“纪录”“记录片”,但“记录”“纪录片”是提倡的写法。<br>
59.“忌妒”和“嫉妒”是同义词,现在常说常用的是“忌妒”。<br>
60.“家具”不能写成“家俱”。 <br>
61.“请柬”“柬贴”的“柬”不写作“简”。<br>
62.“精简”一般不写作“精减”。<br>
63.对“空穴来风”,有的词典解释为有根据、事出有因;有的则说是表示子虚乌有、没有根据;有的词典干脆把两种相反的解释一并列出。《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编辑组通过对《人民日报》十几年来使用这个成语的实例分析,发现当代使用“空穴来风”表示“事出有因”的还未遇到,因此只取了“没有根据”这一个义项。<br>
64.“厉害”与“利害”。“利害”主要指利益、损害等意思,不要把“这个人很厉害”写成“利害”。<br>
65.“再接再厉”的“厉”不要写作“励”。<br>
66.“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br>
67.“连”和“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br>
68.“了望”不能写作“了望”。<br>
69.“零”和“另”。“零件”、“零售”、“零散”、“零碎”的“零”不要简化写成“另”。<br>
70.“啰”与“罗”。按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啰嗦”的“啰”不要简化写成“罗”。<br>
71.“练”与“炼”。“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炼”与火、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与炼丹有关。“练字”是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练”。<br>
72.“澜”与“斓”。“波澜”不能写作“波斓”。<br>
73.“迈”是“英里”的音译词,不是指公里。<br>
74.“谜团”不要写作“迷团”。<br>
75.“哈密瓜”是因“哈密”地名而得名,不要因为它如蜜一样甜而误写作“哈蜜瓜”。<br>
76.成语“明日黄花”出自苏轼重阳节写的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菊花明天就要过节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这里的“明日”是相对写诗的“今日”而言。后来,“明日黄花”所指范围扩大,用它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昨日黄花”是杜撰的词语,不宜使用。<br>
77.邮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写作“名信片”。人与人互相介绍用的“名片”,不要写作“明片”。“明星”不要写作“名星”。<br>
78.“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中的“哪”不要写作“那”。<br>
79.“您”字后面,不能加“们”字,但可以加上数量词,如“您二位”“您三位”。 <br>
80.“年轻力壮”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不要用“轻”,“年轻人”不要用“青”。<br>
81.“偶尔”不能写作“偶而”。<br>
82.“砂”和“沙”意思相同,但在“砂布”“砂纸”“砂轮”“砂岩”等词中,通常写成“砂”。<br>
83.面向公众说明某项事情的文字,应该用“启事”,如“招领启事”。<br>
84.“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一代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br>
85.“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地位和职责带来的控制力量;“权利”有与“义务”相对的意义,如“著作权”“选举权”。<br>
86.“气”与“汽”。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液体变成气体叫“汽化”,不能写作“气化”。“气化”是中医学的专门术语,指人体三焦之气的运行变化。“蒸汽”指水蒸气,“蒸气”指的是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如“水蒸气”。 “暖气”指把蒸汽或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的散热器中,散出热气,使室温增高。“汽暖”则是指上述供暖方式。<br>
把煤气压缩成液体,称“液化气”;“汽水”“汽酒”却用“汽”。这几种情形,不很合字的本义,但因为人们使用中约定俗成而定型的。<br>
87.“乡土情结”“文学情结”的“情结”不要写作“情节”。“情结”是指内心的情感纠葛,一般用在人身上;“情节”是指故事的发生、演变和经过,一般用于事情。<br>
88.“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心宿,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渐渐偏西,这时暑热开始减退。这个成语专指天气快凉了,不要误用它来表示“暑热难熬”。<br>
89.“熔”、“融”和“溶”。“熔”指固体受热变成液体,“融”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溶”是指物质在液体里化开。<br>
90.“擅长”不要写作“善长”。<br>
91.“生”与“身”。“终生”多指事业,如“终生当医生”;“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终身受益”。“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出生”指生下来,如“出生于1995年”;“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和身份,如“出身农民家庭”。<br>
92.“事迹”不能误写作“事绩”,没有“事绩”这个词。<br>
93.“首当其冲”不是指“首要位置”“领头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洪水袭来,这个村首当其冲”是正确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首当其冲”这种写法是错误的。<br>
94.“蒜薹”“菜薹”不要写作“蒜苔”、“菜苔”。“苔”是指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隐花植物。“薹”字没有简化,“苔”字不是它的简化字。 <br>
95.“树立”与“竖立”。“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如“树立榜样”。“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如“竖立着纪念碑”。<br>
96.“诵读”不能写作“颂读”。<br>
97.“授予”、“授于”的角度是不同的。向某某人或单位颁发某项奖励和荣誉,用“授予”。<br>
98.表示寒冷天气水气凝结物或云雾、雨滴在树枝、电线上遇冻结成的冰晶“雾凇”、“雨凇”的“凇”字不要写作“淞”。<br>
99.“趟水过河”的“趟”,不要写作“蹚”。<br>
100.“通信”与“通讯”。不论采用何种手段传递信息,都叫“通信”。而“通讯”的意思,一是指利用电码传递消息,如“通讯社”“通讯网”;二是指一种新闻体裁。“通讯员”指报刊、电台等约请为其经常写作新闻报道的非专业人员;“通信员”指部队、机关中传送公文信件的人员。 <br>
101.“惟妙惟肖”这个成语也有人写作“唯妙唯肖”“维妙维肖”。作为语气助词,“维”“惟”“唯”本可通用,但这个成语规范的写法是“惟妙惟肖”。<br>
102.“位”作为量词用于人时,含有敬意,因此,不能用于坏人、罪犯、敌对势力等场合。同理,一般也不用于第一人称,如“我们两位来主持会议”的说法是不合适的。<br>
103.“诬蔑”与“污蔑”。“诬”有“讠”旁,指用语言文字捏造事实损害别人名誉,如“造谣诬蔑”。“污”原指浑浊的水,后来泛指脏东西。如果说“污蔑好人”,所指的重点不在于“捏造事实”,而在于使用“污辱性的言语”。“侮蔑”表示轻视、蔑视。<br>
104.没有“无所是从”这个成语,“无所适从”不能写作“无所是从”。<br>
105.“像”和“象”。据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像”不再作为“象”的繁体字处理,《现代汉语词典》据此规定:“象……一样”,现在应写作“像……一样”。<br>
“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如“画像”“录像”“偶像”“人像”“神像”“塑像”“图像”“肖像”“绣像”“遗像”“影像”“摄像”等,都是人工做成的;“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如“表象”“病象”“形象”“脉象”“气象”“景象”“天象”等,都是自然表现出来的。<br>
“像”“象”“相”。这方面的用字,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比较乱。“照相机”用“相”;照出的东西用“像片”。“摄像机”“录像机”用“像”。“假象”“真相”所用的字均不同。<br>
106.“笑眯眯”不能写作“笑咪咪”。<br>
107.“泄”与“泻”。“泄”是指气体或液体从封闭的物体中流出,有漏出的意思,如“泄漏”、“泄洪”;也引申为透露、抒发的意思。“泻”是指大量液体急速流动,也指情感等连续、强烈地表达。 <br>
108.“萧瑟”“萧条”不应写作“肖瑟”“肖条”。<br>
109.“斜”和“邪”。“斜”指方位不正,“邪”多指行为、品德不正。<br>
110.“学历”与“学力”。“学历”一般指(在校)学习的经历;“学力”一般指学习所达到的程度。<br>
111.“形”与“型”。“形”的本义指形体、形象,也可指形状、样子、实体,还可指表现、显露,如“形影不离”“字形”“地形”“图形”“圆形”“喜形于色”。“型”的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样、类型、楷模、法式的意思,如“新型”“型号”。“原形”是指原来的形状,引申为本来的面目,如“原形毕露”。“原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br>
112.“醒悟”与“省悟”。“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觉醒过来,变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经过自省、内省、反省而明白、觉悟过来。<br>
113.“夜宵”、“元宵”不要写作“夜霄”、“元霄”。<br>
114.“萤”一般用于“萤火虫”。“荧屏”“荧光”不要写作“萤屏”“萤光”。<br>
115.“树阴”“林阴道”的“阴”可否写作“荫”,《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与《现代汉词规范字典》的解释不一。《规范字典》明确提出,“树荫”“林荫道”应写作“树阴”“林阴道”。我们发稿中两种写法都应可以用,但同一篇稿件内以统一用法为宜。在“柳荫街”“柳荫公园”等固定地名中,只用“荫”。<br>
116.“一起”与“一齐”。作为副词用时,“一起”侧重于表示空间上的“一同”“一块儿”,如“一起去吃饭”;“一齐”侧重于表示时间上的同时,如“一齐到达终点”“一齐鼓掌”。<br>
117.“帐”与“账”。表示“财物出入的记载”和“债”的义项时,不能写作“帐”,应写作“账目”“账号”。<br>
118.“州”和“洲”。“州”一般用作行政单位。“洲”是指河流中的陆地,如“绿洲”“沙洲”;又是大陆及附近岛屿的统称,如“亚洲”。“苏州”“自治州”的“州”不要写成“洲”。<br>
119.“燥”与“躁”。“燥”是指干燥,“躁”指脚不安稳,指性急、不冷静。“脾气躁”“性子躁”用“躁”。<br>
120.“装潢”与“装璜”。“潢”是指颜色,“璜”是指一种玉。用于表示房屋装修等,一般用“装潢”。<br>
121.“住”和“驻”。“住”泛指居住,“驻”特指为执行公务而留住某地。<br>
122.“作”和“做”。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怪”、“作战”。具体东西的制造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饭”。“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写作“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做贼心虚”不能写作“作贼心虚”。“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场合,但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推荐使用“做贡献”,原因是“贡献”是具体的东西。<br>
123.“侦察”与“侦查”。“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察”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br>
124.“振”与“震”。“振动”主要指“动”。“震动”主要指“震”。“震惊”用“震”不用“振”。“振”还表示奋起的意思,如“振作”、“振兴”、“振奋精神”。“震撼”不要写作“震憾”。<br>
125.“增值”用于指资产时,不要写作“增殖”。<br>
126.“诸”就是“之于”的意思,“公之于众”不要写作“公诸于众”。<br>
127.“坐落”不要写作“座落”。<br>
⑹ 错别字对小学生的危害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是出现错别字、乱造简体字的重点之一,如“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家具”写成“家俱” ,一些店铺把“零售”写成“另售”、“排档”写成“排挡”、“鸡蛋”写成“鸡旦”,就更是屡见不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在一公共电话亭前,一块醒目的告示牌上写着“打拆”两字,前后连起来一读,才知道原来是买一种电话卡可以“打折”,在场的一位市民笑着说:“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有时真是错得离谱,还让人误解呢!”
街头错别字多让学生深受其害,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在教学时发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也经常有同音的错别字,指出来时学生们都说是“大街上到处都这样写”或者“电视也这样写”。家住江南四小区的楼女士说,前几天她给上小学的孩子检查作业时发现,儿子把“篮球”写成了“兰球”,就告诉他写错了,没想到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没错!街上的文具店就这样写的。”
⑺ 小学生老是写错别字怎么办
在家家长帮孩子听写,注意一笔一画
⑻ 小学语文(16个错别字)
1.清松——轻松
2.碗快——碗筷
3.来此——来些(来个)
4.磨术内——魔术
5.那出——拿出
6.一付——一副
7.作了容——做了
8.神密——神秘
9.慢条丝理——慢条斯理
10.买起——卖起
11.官子——关子
12.徐了——除了
13.全模得出——全摸得出
14.其他——其它
15.低住——抵住
16.蜷曲——卷曲
⑼ 小学 二年级 错别字
[错别字]错别字正文:错别字山东省东营市 胜利油田师范附小 二年级一班 徐婕版妤·暑假的一权天,我和爸爸去康乐照相馆去照像,看见门口牌子上的“相”写成了这个“像”,错别字。我觉得有些不对,就问爸爸,爸爸字说是这个“像”,小学二年级作文《错别字》。我有点不服气,说是相片的“相”字。可爸爸偏说是好像的“像”字。听他这样说,我有些泄气了,可我觉得就是不对。回到家,我拿出字典来一查,果然我是正确的。我举着字典给爸爸妈妈看,他们都夸奖了我。这件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有些时候大人们的话也不一定正确。只要你认为你对,就应该坚持。
⑽ 小学错别字成语大全
天真烂漫
tiānzhēnlànmàn
[释义] 自然纯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天真:心地版单纯;不虚伪做权作;烂漫:坦率自然。
[语出] 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高三尺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辨形] 烂;不能写作“浪”。
[近义] 天真无邪 活泼可爱
[反义] 老成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