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对待小学生的过错行为
如何对待小学生的过错行为
首先是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学生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做事情,要求他们让人分享和给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要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不要强求学生表现出超过其发展水平的能力。
其次是学生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尽管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个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某些学生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
再次是家庭的影响。家庭的气氛与环境影响学生在学校的行为,有时学生在学校表现出来的错误行为实际上是对在家里形成的压抑或消极情绪的宣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丹·加特莱(Dan Gartrell)博士分析了学生错误行为的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尝试水平,它是错误行为最温和的形式。在这一水平,学生表现出某种行为是在试图学习如何行动,是在试验周围环境对自己行为的反应。
㈡ 小学生作文中常见错误有哪些
小学生作文中常见错误有如下几点:
1,无话可写,言之无物。学生心中没有素材,下笔无言。平时不会积累,不善观察,经历的事不会组织,或者已多半忘记。
2,抓不住中心,材料乱堆。中心不明,不知他要表达什么意思,不会立意。
3,结构不完整,要么无开头,要么无结尾。好像文章没写完就结束了。
4,文不对题。文章题目与篇章内容不相符,写跑题了。
5,语句不通顺,句意表达不清楚。词语重复,语句重复,前后不搭配。
6,错字别字较多。
7,标点不全,加错标点。
8,分段不合理,条理不清。
9,内容干枯,不丰富,表达没深度,没有可读性。
以上9点是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错误,如想写好一篇作文,就应多观察,多积累,最好勤动笔,边积累素材边训练写作能力。
㈢ 小学生平时容易犯的错误
上课不认真听讲
下课打闹
没有责任感
没有人生观
十分喜欢抱怨
㈣ 小学生同一错误犯无数次怎么办
经常犯同一错抄误?袭
请问是什么错误啊。
人可以犯错,可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一个错误,这是不能原谅的。
不过这是只对于稍大一点的人而言的,小孩在可能在某一方面约束能力还达不到
所以很大程度上需要大人及时的纠正和指出并帮助改正。
㈤ 小学生犯错误的作文
那一次我真后悔
人的一生总是会犯许许多多的错误,在我从小到大的“犯错记录本”上,有些错误过了就过了,经过时间的洗礼也就淡忘了。而那一次,那一次让我后悔的犯错历程,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们班不知道是谁又带领起了一股“扑克牌热”,一向喜欢“跟随潮流”的我和几个朋友,也加入了这股热潮。不过大家都不敢明目张胆的玩,知道为什么吗?还不是因为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他要是知道了我们班同学都干这种“不务正业”、影响学习的事,还不把我们“海批”了才怪呢。不过由于本班同学一向聪明敏锐,玩了好几天还一直没被杨老师给发现,不过好景不长。那天在一个比较长的课间里,我和姐妹们又围坐在一起玩一个叫“争上游”的扑克牌游戏,刚开始玩的时候,我们还小心翼翼,出一张牌便四周望望有没有杨老师的踪影。可玩到后来,兴致来了,就没管什么杨老师了,都尽情投入在扑克牌的欢乐海洋当中。
“扑克牌给我收了!”随着一个愤怒的声音望去,不用说,我们现在最不想看到的杨老师来了!于是,刚刚还笑面如花的我们,立刻都表情僵硬,等待着杨老师的审判。
“这是违反学校纪律的事,你们自己去找廖老师看着办吧!”杨老师气气忽忽的说,于是在那个课间,你便能看见一个壮观景象,一拨六年级的大女生,傻忽忽地来到大队部找廖老师,却没找人,知道失落的又上到三楼。那时我心里乱糟糟的,首先就是觉得自己特别倒霉,我们班那么多人都在玩扑克牌,怎么就偏偏把我们逮住了,再且就是又害怕又后悔,因为这个犯错误的课间一结束,是关系着我们命运的班委选举!我们几个原本是信心十足、准备充分的迎接这次班委选举的,但偏偏在这重要关头竟然发生了这样不光彩的事,于是,我们又议论开了:
“怎么办!怎么办!杨老师还能让我们去参选吗?”
“郁闷死了,怎么偏偏这个时候犯错!”
“我都不好意思去演讲了!”
“没关系拉!我们知错就改拉,等选举结束再去给杨老师认错不就得了吗?”
是啊,认错不就OK了吗?所以,经过讨论,我们还是决定参加选举,可毕竟是犯了错误,毕竟是有压力,姐妹们都不敢上去,经过几番心理斗争,一向在我们几个当中脸皮最厚的我,先上去打了头阵。走上讲台,也许只有几步路,可我却觉得那段路有好几百米,怎么也走不完,终于我怀着内疚和后悔,来到了讲台上,在念我原来的稿子之前,我还加了几句话,那就是把我犯的错误告诉大家,我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我的票数,但我只知道,这样做我心里会轻松一点。终于,当我颤颤巍巍的将演讲词说完后,拌着掌声,我走下了台,揪着的心也松了下来。
下课后,我们来到杨老师的办公室,向他认错,杨老师只是轻轻地说了我们两句,但泪水却依然模糊了我的双眼,那泪水不是伤心,不是难过,而是后悔,对这次差点付出代价的错误而后悔。
㈥ 小学生犯了错误怎么办
1、分析犯错误的原因。
2、帮助解决防范类似错误的方法。
3、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也指出其优点。
㈦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br>
2.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br>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br>
4.“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br>
5.“黯然”不能写作“暗然”。<br>
6.现在多用“人才”,不用“人材”。 <br>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现在提倡用“报道”。<br>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br>
9.“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br>
10.“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但“辨诬”也可写作“辩诬”,“辨白”也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辩证”作为“辨析考证”时也可作“辨证”;但在中医中用作“辨别症候”时不能写作“辩证”。<br>
1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br>
12.表示确定数目的名词,后面不能加“们”字,如不能说“三个孩子们”;但名词前的数量短语是不确定的数目,可以加“们”字,如可以说“全体同志们”“那些孩子们”“诸位先生们”。<br>
13.“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br>
14.“不尽如人意”不能写作“不尽人意”。<br>
15.“布署”不是一个词,它是“部署”的误写。<br>
16.“奔驰”的“驰”不要写作“松弛”的“弛”。<br>
17.“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br>
18.“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br>
19.“长年累月”不能写作“常年累月”。<br>
20.“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词是指大体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br>
21.“彩”与“采”。一般来说,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br>
22.“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br>
23.“订”和“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br>
24.“度”与“渡”。“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br>
25.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br>
26.“蜂拥”不能写作“蜂涌”。<br>
27.“分”与“份”。由于“身份证”在实践中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并不符合字义的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一般不写作“份量”。<br>
28.“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br>
29.“扶养”与“抚养”。“扶养”的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的对象多是晚辈。<br>
30.“复”与“覆”。原《简化字总表》把“覆”简化为“复”。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了“覆”的规范字资格,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br>
31.对字画习惯用“幅”,但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时,用“一副药”或“一付药”,但更常见的用法是“一服药”。<br>
32.“伏法”是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是指服刑。<br>
33.“竿”与“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br>
34.“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br>
35.“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br>
36.“观摩”与“观摹”。“观摹”指照样子写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观摩”则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观摩大会”等不要误用“观摹”。<br>
37.“该工厂”、“该学校”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的写法。<br>
38.“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br>
39.“国是”与“国事”。“国是”的“是”,有“正确”的意思,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在句子中可用作定语,如“国事访问”;也可作宾语,如“关心国事”。<br>
40.“暄”指阳光温暖,“寒暄”是指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寒暄”不能写作“寒喧”。<br>
41.“骛”是指纵横奔驰,也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趋之若鹜”中的“骛”“鹜”不是相同的字。<br>
42.“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br>
43.“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br>
44.“候”与“侯”。“侯”字只有两个义项:(1)姓;(2)古代贵族的一种爵位,如“诸侯”“封侯”。除此之外一般都用“候”。<br>
45.“笔画”与“笔划”。用于文字、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br>
46.“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br>
47.“会合”与“汇合”。都表示聚集,但“会合”含有一些相会、见面的意思,如“两军会合”。“汇合”没有相会、见面的意思,而且多用于水流聚集或类似的喻义。<br>
48.“荟萃”不要写作“荟翠”。<br>
49.“竟然”不要写作“竞然”。<br>
50.“竣工”不要写作“峻工”。<br>
51.“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作“一年之季在于春”。<br>
52.“简朴”与“俭朴”。“俭朴”只指生活方面。“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br>
53.“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br>
54.“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今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br>
55.“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br>
56.“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br>
57.“即”与“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br>
58.“记”与“纪”。“纪实”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纪行”不写作“记行”。“纪念”“纪要”也可写作“记念”“记要”,但一般提倡写作“纪念”“纪要”。“记录”“纪录片”也可写作“纪录”“记录片”,但“记录”“纪录片”是提倡的写法。<br>
59.“忌妒”和“嫉妒”是同义词,现在常说常用的是“忌妒”。<br>
60.“家具”不能写成“家俱”。 <br>
61.“请柬”“柬贴”的“柬”不写作“简”。<br>
62.“精简”一般不写作“精减”。<br>
63.对“空穴来风”,有的词典解释为有根据、事出有因;有的则说是表示子虚乌有、没有根据;有的词典干脆把两种相反的解释一并列出。《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编辑组通过对《人民日报》十几年来使用这个成语的实例分析,发现当代使用“空穴来风”表示“事出有因”的还未遇到,因此只取了“没有根据”这一个义项。<br>
64.“厉害”与“利害”。“利害”主要指利益、损害等意思,不要把“这个人很厉害”写成“利害”。<br>
65.“再接再厉”的“厉”不要写作“励”。<br>
66.“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br>
67.“连”和“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br>
68.“了望”不能写作“了望”。<br>
69.“零”和“另”。“零件”、“零售”、“零散”、“零碎”的“零”不要简化写成“另”。<br>
70.“啰”与“罗”。按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啰嗦”的“啰”不要简化写成“罗”。<br>
71.“练”与“炼”。“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炼”与火、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与炼丹有关。“练字”是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练”。<br>
72.“澜”与“斓”。“波澜”不能写作“波斓”。<br>
73.“迈”是“英里”的音译词,不是指公里。<br>
74.“谜团”不要写作“迷团”。<br>
75.“哈密瓜”是因“哈密”地名而得名,不要因为它如蜜一样甜而误写作“哈蜜瓜”。<br>
76.成语“明日黄花”出自苏轼重阳节写的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菊花明天就要过节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这里的“明日”是相对写诗的“今日”而言。后来,“明日黄花”所指范围扩大,用它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昨日黄花”是杜撰的词语,不宜使用。<br>
77.邮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写作“名信片”。人与人互相介绍用的“名片”,不要写作“明片”。“明星”不要写作“名星”。<br>
78.“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中的“哪”不要写作“那”。<br>
79.“您”字后面,不能加“们”字,但可以加上数量词,如“您二位”“您三位”。 <br>
80.“年轻力壮”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不要用“轻”,“年轻人”不要用“青”。<br>
81.“偶尔”不能写作“偶而”。<br>
82.“砂”和“沙”意思相同,但在“砂布”“砂纸”“砂轮”“砂岩”等词中,通常写成“砂”。<br>
83.面向公众说明某项事情的文字,应该用“启事”,如“招领启事”。<br>
84.“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一代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br>
85.“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地位和职责带来的控制力量;“权利”有与“义务”相对的意义,如“著作权”“选举权”。<br>
86.“气”与“汽”。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液体变成气体叫“汽化”,不能写作“气化”。“气化”是中医学的专门术语,指人体三焦之气的运行变化。“蒸汽”指水蒸气,“蒸气”指的是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如“水蒸气”。 “暖气”指把蒸汽或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的散热器中,散出热气,使室温增高。“汽暖”则是指上述供暖方式。<br>
把煤气压缩成液体,称“液化气”;“汽水”“汽酒”却用“汽”。这几种情形,不很合字的本义,但因为人们使用中约定俗成而定型的。<br>
87.“乡土情结”“文学情结”的“情结”不要写作“情节”。“情结”是指内心的情感纠葛,一般用在人身上;“情节”是指故事的发生、演变和经过,一般用于事情。<br>
88.“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心宿,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渐渐偏西,这时暑热开始减退。这个成语专指天气快凉了,不要误用它来表示“暑热难熬”。<br>
89.“熔”、“融”和“溶”。“熔”指固体受热变成液体,“融”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溶”是指物质在液体里化开。<br>
90.“擅长”不要写作“善长”。<br>
91.“生”与“身”。“终生”多指事业,如“终生当医生”;“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终身受益”。“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出生”指生下来,如“出生于1995年”;“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和身份,如“出身农民家庭”。<br>
92.“事迹”不能误写作“事绩”,没有“事绩”这个词。<br>
93.“首当其冲”不是指“首要位置”“领头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洪水袭来,这个村首当其冲”是正确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首当其冲”这种写法是错误的。<br>
94.“蒜薹”“菜薹”不要写作“蒜苔”、“菜苔”。“苔”是指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隐花植物。“薹”字没有简化,“苔”字不是它的简化字。 <br>
95.“树立”与“竖立”。“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如“树立榜样”。“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如“竖立着纪念碑”。<br>
96.“诵读”不能写作“颂读”。<br>
97.“授予”、“授于”的角度是不同的。向某某人或单位颁发某项奖励和荣誉,用“授予”。<br>
98.表示寒冷天气水气凝结物或云雾、雨滴在树枝、电线上遇冻结成的冰晶“雾凇”、“雨凇”的“凇”字不要写作“淞”。<br>
99.“趟水过河”的“趟”,不要写作“蹚”。<br>
100.“通信”与“通讯”。不论采用何种手段传递信息,都叫“通信”。而“通讯”的意思,一是指利用电码传递消息,如“通讯社”“通讯网”;二是指一种新闻体裁。“通讯员”指报刊、电台等约请为其经常写作新闻报道的非专业人员;“通信员”指部队、机关中传送公文信件的人员。 <br>
101.“惟妙惟肖”这个成语也有人写作“唯妙唯肖”“维妙维肖”。作为语气助词,“维”“惟”“唯”本可通用,但这个成语规范的写法是“惟妙惟肖”。<br>
102.“位”作为量词用于人时,含有敬意,因此,不能用于坏人、罪犯、敌对势力等场合。同理,一般也不用于第一人称,如“我们两位来主持会议”的说法是不合适的。<br>
103.“诬蔑”与“污蔑”。“诬”有“讠”旁,指用语言文字捏造事实损害别人名誉,如“造谣诬蔑”。“污”原指浑浊的水,后来泛指脏东西。如果说“污蔑好人”,所指的重点不在于“捏造事实”,而在于使用“污辱性的言语”。“侮蔑”表示轻视、蔑视。<br>
104.没有“无所是从”这个成语,“无所适从”不能写作“无所是从”。<br>
105.“像”和“象”。据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像”不再作为“象”的繁体字处理,《现代汉语词典》据此规定:“象……一样”,现在应写作“像……一样”。<br>
“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如“画像”“录像”“偶像”“人像”“神像”“塑像”“图像”“肖像”“绣像”“遗像”“影像”“摄像”等,都是人工做成的;“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如“表象”“病象”“形象”“脉象”“气象”“景象”“天象”等,都是自然表现出来的。<br>
“像”“象”“相”。这方面的用字,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比较乱。“照相机”用“相”;照出的东西用“像片”。“摄像机”“录像机”用“像”。“假象”“真相”所用的字均不同。<br>
106.“笑眯眯”不能写作“笑咪咪”。<br>
107.“泄”与“泻”。“泄”是指气体或液体从封闭的物体中流出,有漏出的意思,如“泄漏”、“泄洪”;也引申为透露、抒发的意思。“泻”是指大量液体急速流动,也指情感等连续、强烈地表达。 <br>
108.“萧瑟”“萧条”不应写作“肖瑟”“肖条”。<br>
109.“斜”和“邪”。“斜”指方位不正,“邪”多指行为、品德不正。<br>
110.“学历”与“学力”。“学历”一般指(在校)学习的经历;“学力”一般指学习所达到的程度。<br>
111.“形”与“型”。“形”的本义指形体、形象,也可指形状、样子、实体,还可指表现、显露,如“形影不离”“字形”“地形”“图形”“圆形”“喜形于色”。“型”的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样、类型、楷模、法式的意思,如“新型”“型号”。“原形”是指原来的形状,引申为本来的面目,如“原形毕露”。“原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br>
112.“醒悟”与“省悟”。“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觉醒过来,变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经过自省、内省、反省而明白、觉悟过来。<br>
113.“夜宵”、“元宵”不要写作“夜霄”、“元霄”。<br>
114.“萤”一般用于“萤火虫”。“荧屏”“荧光”不要写作“萤屏”“萤光”。<br>
115.“树阴”“林阴道”的“阴”可否写作“荫”,《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与《现代汉词规范字典》的解释不一。《规范字典》明确提出,“树荫”“林荫道”应写作“树阴”“林阴道”。我们发稿中两种写法都应可以用,但同一篇稿件内以统一用法为宜。在“柳荫街”“柳荫公园”等固定地名中,只用“荫”。<br>
116.“一起”与“一齐”。作为副词用时,“一起”侧重于表示空间上的“一同”“一块儿”,如“一起去吃饭”;“一齐”侧重于表示时间上的同时,如“一齐到达终点”“一齐鼓掌”。<br>
117.“帐”与“账”。表示“财物出入的记载”和“债”的义项时,不能写作“帐”,应写作“账目”“账号”。<br>
118.“州”和“洲”。“州”一般用作行政单位。“洲”是指河流中的陆地,如“绿洲”“沙洲”;又是大陆及附近岛屿的统称,如“亚洲”。“苏州”“自治州”的“州”不要写成“洲”。<br>
119.“燥”与“躁”。“燥”是指干燥,“躁”指脚不安稳,指性急、不冷静。“脾气躁”“性子躁”用“躁”。<br>
120.“装潢”与“装璜”。“潢”是指颜色,“璜”是指一种玉。用于表示房屋装修等,一般用“装潢”。<br>
121.“住”和“驻”。“住”泛指居住,“驻”特指为执行公务而留住某地。<br>
122.“作”和“做”。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怪”、“作战”。具体东西的制造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饭”。“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写作“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做贼心虚”不能写作“作贼心虚”。“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场合,但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推荐使用“做贡献”,原因是“贡献”是具体的东西。<br>
123.“侦察”与“侦查”。“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察”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br>
124.“振”与“震”。“振动”主要指“动”。“震动”主要指“震”。“震惊”用“震”不用“振”。“振”还表示奋起的意思,如“振作”、“振兴”、“振奋精神”。“震撼”不要写作“震憾”。<br>
125.“增值”用于指资产时,不要写作“增殖”。<br>
126.“诸”就是“之于”的意思,“公之于众”不要写作“公诸于众”。<br>
127.“坐落”不要写作“座落”。<br>
㈧ 如何对待小学生课堂中的“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时间把握恰倒好处、教学流程流畅等。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错,如果去处理学生的错误自然就会影响教学节奏与预设的流程,于是不少教师就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去提问别的学生或直接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很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它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因为错误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课堂中出错,同时也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是错误的,而不应片面追求答对、答得最标准、最合教师的意思。要知道,教师能替代的只是看得见的答案,却不能替代学生表现出看不见的思考过程。任何正确的答案和方式,都是通过曲折探索才能得到的,往往在出错和改错的曲折探索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课堂上,错误对于学生,不是尽量避免的问题,而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其实,课堂教学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引领学生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错误走向正确、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并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而相反,学生出错之后如果被我们置之不理,受到同学的嘲笑,那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怕出错,怕暴露,怕被笑为了避免各种错误,于是他们渐渐地就会很少和老师互动甚至干脆不开口。学生不说,老师就很难掌握他们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教师教得就没底;学生上课没了兴趣,就会一上课就盼着下课铃响,自然也就学得没意思。
面对课堂中学生的出错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新思考再次回答,允许向同学及老师进行质疑,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变得日益融洽。
㈨ 小学生错误作文
小时候,我是个调皮、好动的小女生。从小到大,没少挨过骂。犯过的大错小错,连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了。但是,有一件事却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小学的时候,我每天坐公交车上学、放学。学校离我家比较远,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每天放学我都自己坐车回家。刚好我坐的这条线人特别多,我们放学的时间和很多工作下班的时间差不多,所以车上非常拥挤。小学生在那个时候,很少有大人给我们让座。生性好动的我在坐车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吃什么亏。
可有一天放学后,我因作业完成得不好被老师留下了。等我离开学校去坐车的时候,天就快黑了。不知道怎么的,这天我感觉坐这路车的人格外的多。以至我上车根本没有找到坐位,本来被老师批评了之后就心情不好,上车后想到还要站近半个小时回家就更不是滋味了。
我开始埋怨和我坐同一班车的人。他们为什么早不坐、晚不坐,偏偏要等到我坐的时候跟我挤。那一刻我还埋怨过,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多挣点钱。像我的好朋友那样,一放学自己的爸爸就开车来接她了。我当然也埋怨把我留下的老师了,因为最终是他弄得我没有位子坐的。
正当我埋怨这、埋怨那的时候,我旁边的一位叔叔到站下车了。我是从他提前提起自己的旅行包的动作中,看出他马上就会下车的。于是,心想这下不用站着回家了。同时我便大跨一步来到了那位叔叔的座椅边。
车停到站台边,我目送着这位大好人。没想到当我回过头来的时候,发现眼前得意洋洋地坐着一位四五十岁的“老人家”。顿时,不知怎么的,我竟然使出全身力气对他吼道:“这是我占好的位子,你怎么给我坐了?你这个大人,就不能让让我这个小朋友啊?”我以为他会把座位就这么让给我的,结果只见他不屑一顾地将他高昂的头颅转视窗外了。
那一刻,我为没人声援我而感到无比的惊讶和委屈。其实车内原本有人声张正义的。不过不是叫那个人给我让座的,而是诸如:“你这个小朋友还凶呢、小娃娃是没得座位嘛、那个小女生胆子够大呢,还敢骂大人了……”之类的话。
回到家,我带着哭腔把回家的经过告诉了爸爸妈妈。本希望爸爸妈妈能好好安慰我一下,结果他们既没有教训也没有安慰我。这件事本身只是件很小的事,怪我当时太幼稚、太调皮。等我第二天再说到学校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呢。
课间班主任把我叫到了她的办公室。她平心静气的对我说:“你爸昨天晚上给我打了个电话,把你昨天下午坐车的事情告诉我了。他拜托我,叫我找你谈谈。”听到这句话时,我一下子懵了。心想自己不教训我,找班主任教训我,简直就是借刀杀人!
我要准备接受一顿严厉的批评了。但是她没有批评我,只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公交车上的人是很多,每个人都想在乘车高峰时间能有个座位。如果大家都相互谦让一点,那所有上车的老、弱、病、残的乘客都会有座位,所有站了很久的人也会有座位的。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同学,因给老人让座受到过别人的感谢和尊敬。让座会受到别人尊敬,并且你不也一直戴着红领巾吗?”
听到这,我早没了怒气,我连连点头认错。“我明白了,公交车上要彼此谦让。特别不能为了自己安逸去抢座位。”
“你不是很想当老师吗?如果你以后的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劝说她呢?”
“我……”随后便是一阵傻笑。记得当时我才小学四年级,和很多小伙伴一样,都特别崇拜老师,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神圣的教师。正是我当时班主任的那两个问题?让我克服了80后、独生子女,以自己为中心的坏毛病。养成了让座的好习惯。
如今,我仍然乘坐公交车上下班。还像小时候一样,我上车总能找到座位。不过不是和别人去争来的,而是因为车内没有一个人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