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全识 > 小学人体知识教育课的前期导入

小学人体知识教育课的前期导入

发布时间:2021-02-24 04:28:56

『壹』 课堂导入常用的几种方法都有什么

一、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二、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三、创设环境,情境导入

四、边玩边学,游戏导入

五、边唱边学,歌曲导入

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导入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堂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精彩,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首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

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1)小学人体知识教育课的前期导入扩展阅读:

作用

1、安定学习情绪。课堂导入常常是课前骚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安静下来,需要有个过度转换阶段,这就需要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

机敏的教师善于运用导入语,以自身的风度、清晰的声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三言两语控制全场,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脑力思考的起跑线上,从而发挥开场白威慑全局的特有魅力。

2、吸引学生注意。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则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上课,才能“箭无虚发”,句句入耳,点点入地。教者轻松愉快,听者心倾神往。

3、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收获丰收的喜悦。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在导课过程中,教师风趣幽默的讲解,富有感情的朗诵、漂亮美观的板书、潇洒动人的风姿或一幅美丽的绘画、一首美妙的乐曲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4、沟通师生情感。良好的导课是接通师生信息的电键。一上课教师登台亮相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笑容、一句话语,如果一下子博得学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学生心灵的通行证,为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铺平了道路,使教师的讲课建筑在学生对你的期待、信赖、尊重、理解的基础上。

朴实亲切的导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高明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来活跃气氛以达到师生心理相容的目的。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

5、明确教学目的。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学有无明确的目的和学生是否明确目的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导课过程中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

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旺盛长久的注意力,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贰』 关于人体器官的教学怎么导入

万一人体器官的教学怎么导入 这个在小学的时候或者是上大学的时候 老师都给讲过人体各个部位 让人都了解自身哪个部位

『叁』 如何做好小学课堂导入的激励功能

一、课堂导入要简洁明了
现代教育的最大特征是讲究时效性,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效能感。而课堂导入起到的是过渡的作用,重点是导入后的教学,所以课上教师要力求做到简洁,通过简单的故事、游戏、实验、问题导入新课。也就是说教师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思维活跃起来,引起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知识上都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案例: 三年级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 米 分米 厘米(板书:米 分米 厘米)
师: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师:面积单位也是有进率的,你们想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在讲授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之前,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已经接触过进率,所以老师在课堂开始短短几句话就把要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了起来,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且和以前学生过的知识做了对比。启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同时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目标,将学生的思维立即引到了接下来新课学习中。
二、课堂导入要有实效性
课堂导入要有实在效果,能给这节课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不能因为情节吸引人就不加考虑的拿来作为课堂导入。因此课堂导入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不能过于浅白,过于平淡、大众化,甚至忽视导入的作用,不能引发学生产生新问题,难以达到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目的,导入就失去了它的效果。
案例2:二年级 集合
师:孩子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吗?
生:好!
1.出示实物教具:红纸条30厘米,黄纸条20厘米.两根纸条一共长多少厘米?
列式;30+20=50(厘米)
2.老师想折一颗辛运星,需要把两根纸条粘接起来 (现场演示) ,现在这根纸条的长度还是不是50厘米呢?变怎样了?
生:肯定比50厘米短了!
教师动画演示。
师:是什么使得纸条总长度变短了呢?
生:他们有一段需要重叠后才能粘接起来.
师:两纸条有重叠部分了,这回该怎么求总长度呢?在生活中,像这种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研究数学中有关”重叠的问题”.(板书课题).
游戏是儿童最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所以课堂伊始,我用一个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用一个简单易懂的问题,增加孩子的自信,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把两张纸条粘在一起比原来变短了原因是有重叠的部分,同时,伴随着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更加形象,帮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恰当的提问,把学生牵引到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上,将重叠问题蕴含到一个小游戏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重叠的实际意义。
三、课堂导入要自然、顺畅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导演”的作用,通过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某件事物或事情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当然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给人感觉自然、平滑。自然的导入新课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犹如水到渠成一般。生搬硬套的话,学生的思维就很难按照预设的轨道发展,容易产生分歧,造成不必要的错误理解和误区,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效果。
案例3 三年级 倍的认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兔子爱吃什么吗?
生:萝卜。
师:小兔子看到这么多的萝卜很开心,可是怎么数也数不清,你能帮帮他们吗?
生:胡萝卜2根,水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胡萝卜和水萝卜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
生1:胡萝卜的根数比水萝卜的根数少4个.。
生2:水萝卜的根数比胡萝卜的根数多4个。
师:怎么摆我们能一眼看出水萝卜比胡萝卜多4根呢?
(学生到黑板上摆)
师提示: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一一对应)
师:其实水萝卜与胡萝卜之间除了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板书:倍的认识)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很自然的找到不同萝卜的数量,从
而回忆以前学过的多少关系,联系已有知识,为后面引出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导入显得十分自然、平滑,新知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巧用多媒体 直观演示
多媒体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可巧用多媒体技术将形、声、色集于一体,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的去感受,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4:三年级 周长的认识
师:有一次,老师在散步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情景:瞧,课件播放(一只蚂蚁沿着树叶的变现爬一周),你能说说蚂蚁在干什么吗?
生1: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生2:蚂蚁沿着树叶的变现怕了一周。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周长”。板书:周长
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观看动画蚂蚁绕树叶一圈,使学生对周长产生好奇,为后面学习周长的概念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的动画演示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为教师引入新知奠定了基础。
教学导入在实践上虽然很短,但是它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处处考验着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艺术。在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完善教学理念,注重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变成学习的动力,同时,要注意现代化手段的使用,将抽象转化为具体。
总之,课堂导入要激励、唤醒、鼓舞,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老师应当在教学导入中丰富教学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最终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教学导入更具启发性、针对性、创新性以及简洁性,让导入成为整个课堂的良好开端。

『肆』 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

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1、欣赏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需要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可以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将课堂自然导入。

2、观察插图

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常被忽略,要善于利用才会直观形象,因此巧用插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文本,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目的。

3、复习过渡

为了让同类知识提升到新的台阶,学习就更需要原有的知识作铺垫了,即以复习、提问、表演上节课开始,向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要点。

4、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形象生动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行、音、义三方面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语言项目,也有利于加深印象,加强记忆。

5、设疑引入

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

『伍』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

俗话说:“万事贵乎始”。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也常说:“开头第一句话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过:“开头总是最难下笔的”。实际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导入技能的运用,恰是创作的开端,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对受众能起到酝酿情绪、启迪心智、渗透主题使之入境的作用。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是开头难,难就难在上课伊始学生可能不会兴趣盎然,对新知识不会产生学习的心理要求,这样也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当要学习新知识时,学生的学习心理一般难免准备不充分,师生间难免会有感情的分离,这时,如果能灵活巧妙地运用导入技能,即可沟通师生情感又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产生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意愿。如果导入技能运用得当,则是一种教学艺术,会产生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学生会在“艺术”的感染下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活动轨迹,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 导入技能原则
教师要寓教于乐,选择、设计对学生有刺激的新颖内容和方法,特别应选用寓趣味、情节、知识于一体的信息资源,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所运用的教学信息资源或相关信息资源,与所学知识内容关联要密切,要有趣味和有情节,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可视性及可操作性。导入技能虽然会使教学达到最优状态,但导入技能的运用必须符合自己的学情,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和功能,取得良好的绩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设计,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导入采用什么方式和类型,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不能喧宾夺主或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白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搞千篇一律,不追求形式上的“花俏”。
2.启发性原则。导入要有利于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尽量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引而不发”。尽量以生动形象的事例和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用例应“当其时”、“适其时”。
3.相关性原则。导入要具有关联性。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方法服从于内容,导入语要与新课内容相匹配,尽量避免大而无当,海阔天空。
4.新颖性原则。一般来说,导入所用的材料与教材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在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入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应切忌单为新颖猎奇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
4.趣味性原则。导入要有情趣、有新意、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让人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认知的兴趣。导入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因此,要注意锤炼“开口语”,精心设计课程开始的教学活动,重视涵蓄感情,一走上讲台就能进入“角色”。
5.适度性原则。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气氛、学生的即时状态以及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合理运用教学机制,调整教学行为方式。导入过程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之内),活动内容有趣而不繁杂,避免产生负面效应。
二、导手的方法
1、师生导入法:对于某个新知识,学生接触最频繁却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可以采取师生谈话来导入。比如教学“圆的认识”,可这样谈话来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几年的学习与生活,接触到很多平面图形,下面就请大家来交流交流,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组织学生交流,学生说到一种,教师就用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待时机成熟便立即揭题:以前学过的三角形、梯形等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同学们知道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另一种曲线图形(随即出示课题)。
2、实际操作导入法: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认识等腰三角形”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几种不同三角形的每条边,并做好记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
3、游戏导入法: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课前可设计用“凑十法”找朋友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4、故事导入法: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0的认识”时,可给学生讲小故事导入,小猴子从树上摘下3个桃子放地桌面的盘子里,然后外出活动。这时三只老鼠走出来,各偷走一个桃子,猴子回来时,桌面上只剩下什么?盘子里没有桃子?在讲故事时出示挂图或课件配合,创设生动的情境,当学生说出“没有”时,教师用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没有用什么表示”。
5、表演演示导入法:《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施加表演,更为学生探索数学模型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充分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6、借助多媒体导入法: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屏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大家都知道,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每堂课的开头也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精心设计导入,讲究导入的艺术性和有效性。良好的导入能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的作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一开始上课就枯燥无味的传授知识,学生新奇的激情就会受到压抑,积极性也会调动不起来。相反,如果教师能适时地利用恰当的活动内容进行导入,就可以一下子把学生带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轨道上。

『陆』 小学科学课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应该怎麽做

小学科学教学中导入情境的创设

本文所写的教学中的“有效导入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其导入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进取性的思维活跃状态;拓展性的学习需求状态;强化性的学习动力状态;成功性的学习习性状态。
情境导入是探究性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探究式学习是目前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
一、导入情境的现状分析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应用情境导入的主要意图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攻克问题的欲望。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对于导入的情境是否应为后续阶段的问题解决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是否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教师们关注得还远远不够。教师对情境导入的理解中存在许多偏差,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1、主观臆断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
课例:《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五年级)第1种导入情境
师:首先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录像。(宇宙奇光)
(师解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出示2张洞头的照片(分别是白天和黑夜的景观照片)
师:看完2张照片,你觉得这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看谁的洞察力最好。
生:一片迷茫。(1分钟后)
生:一张是在白天拍的,一张是晚上拍的。
师:若我们用一个字表示白天用?(昼)黑夜用?(夜)
师:那白天过去是什么?(黑夜)那黑夜过去呢?(白天)
师:白天和黑夜不断地重复出现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板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昼夜交替现象。
分析:教师让学生欣赏有关宇宙的录像,目的是激起学生渴望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以洞头的照片为例子引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然而两张照片除了拍摄时间不同以外,拍摄地点、拍摄景观也完全不同,却硬是要学生观察最大不同。这样引出课题《昼夜交替现象》也稍显牵强。且录像与照片2种媒体介质的同时出现,目的只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也显得繁琐。教师主观认为创设这样的导入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体验,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最终证明教师的导入情境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走过场而已。
2、将情境导入的范式理解空泛、庸俗化,没有作为一种教学场来构建课堂教学。
课例:《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五年级)第2种导入情境
出示转晕歌:你自己转,又绕我转,转转转,转转转。
你自己不转,绕着我转,你转转,我转转。
师:唱转晕歌,指名学生伴舞。
生:害羞,不敢伴舞。
师:自己先示范,请一生伴舞。
生生表演。
师:(讲述中国和美国的昼夜)我的朋友去了美国,我白天打电话给她,她那边是晚上。她白天的时候打电话给我,我这里是晚上。我就将这种现象记下来:我这里是昼夜昼夜……我美国的朋友那里却是?
生:夜昼夜昼……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
分析:教师试图以游戏效仿课堂中的模拟实验,为新课的模拟实验提供技能铺垫。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跟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游戏不感兴趣,且游戏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验前已经“转晕”了,并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目的。游戏的导入与教师的故事引入之间又没有什么联系,孤立存在。情境导入的时间太长,反而让学生显得不耐烦。
还有的导入情境片面夸大体验的功能,缺少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必要结合。
二、创设有效导入情境的视角思考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导入情境的设计:
1、创设的导入情境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基础
情境的任务就是要展示学生的初始想法,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生活经验,接触过什么样的事物,等等。
在学习《溶解》的一周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溶解的现象,自己也尝试过,但是他们并没有注意过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在创设导入情境的时候,我就把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在课堂上再现。首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沏白糖水,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然后评判他做得怎样?有什么问题要提?这位同学操作完毕后,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搜集、整理信息,从而理解溶解这一现象。
学习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一种基于旧知识,经验的认知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新知的建构应基于这个区域,才能获得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学生的已有基础,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导入情境尤为重要。
2、创设的导入情境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情境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成长的情意因素,即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情境的有效导入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到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中来。
在科教版六年级的《月相变化》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就将课堂里的桌椅搬出,用直径7米的白色布摊在场地上,画上一个圆,将圆周按45度角等分。然后在每个角度都贴上小组序号和每个学生的位置编号。另贴一条长的黑色纸,上面画好8个圆。学生席地而坐,老师开始组织教学。学生每人都坐在自己的观测点上,兴趣高涨,跃跃欲试。
宇宙领域,对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在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浅显、模糊的认识。这样往往就让许多学生对宇宙领域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该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只需一个“圆”,就拉近了学生研究的距离。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到宇宙中的天体并不是离我们那么遥远,是可以被身边很多物体所模拟来研究的。
3、创设的导入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情境的创设要具挑战性、问题性。要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卷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例如在教科版《磁铁的两极》的导入情境上就可以这样设计:
师:(出示一块条形磁铁,竖立起来放,一枚小钢珠)如果我将这枚钢珠放在磁铁的上端,松手后,你认为钢珠会怎样运动?
生:掉下来。
生:被吸住了。
师演示:小钢珠被磁铁的磁极所吸住。
生:惊奇、疑问。
教师先通过情境的有效导入而设问“钢珠会怎样运动”,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是“由于钢珠自身的重量会从上面往下面掉”。在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测后,教师实验演示,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就会理所当然的想一探究竟了。
教师通过营造生动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开放的导入情境,给予学生一个新的物理情境使之与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产生新问题,具有挑战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由对问题的自然想法开始探索,积极思考。
4、创设的导入情境要能促进学生概念的构建
概念发展的维果茨基体系认为:小学的年代主要是给孩子以“混合思维”和“复合思维”的经验,让他们体验在“前概念思维”的层次上探求概念的经历。有效的导入情境,应该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在学生对事物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思维和多种科学探究活动,建构准确的、科学的概念。
例如教科版《声音》的单元导入情境就可以这样设计
情境导入,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

导入步骤

教师行为

设计目的

1

教师敲击产生声音

吸引学生的兴趣

2

教师要求学生画一个图,展示他们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看法

引出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最初的看法

3

教师问学生击鼓能否产生高音或低音

进一步引出学生对音高的看法,但此时不介绍科学术语

4

教师利用学生的观点,编辑成高、低音列表

展示学生的观点,作为未来的参考

这单元的课程标准是“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够区分声音的高低。”根据这一课程目标,我们可以将概念发展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1:学生没有把振动与声音的产生联系在一起
层次2:学生把振动与声音的产生联系在一起,但没有认识到音调高低是振动频率改变的结果。
层次3:学生能够将高音同频率高的振动,低音同频率低的振动联系在一起。
在单元教学的起始,设计这样的导入情境,可以充分调查学生的前概念。科学课的目的就是消除错误的前概念,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通过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让教师在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前,了解学生所具有的前概念(有时是想法)。这些原有的概念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前概念,要从学生原有的概念出发,对这些前概念进行分类,通过搭建“脚手架”,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改善和获得新的概念,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
三、创设有效导入情境的基本方法
1、用做游戏的方法创设导入情境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给其耳目一新的刺激。教师巧妙筹划、精心设计新颖的游戏,能让学生怀着热情饱满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全身投入游戏活动之中,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课例:《磁铁的两极》(教科版三年级)
师:(出示小磁铁和小螺帽)你看我这块小磁铁可以吸住这枚小螺帽吗?
生:可以。(师演示,吸住了。)
师:那用它来吸这枚大的螺帽,行不行呢?
生:不行。(师演示,吸不住。)
师:怎么就不行呢!
生:换那块大的磁铁肯定能吸住。(师演示,吸住了。)
师:怎么这样子的,那是为什么呢?
生:小的磁铁吸力小,大的磁铁吸力大。
生:磁铁的磁力是不同的。
师:原来不同的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一样的,那么同一块磁铁的不同的地方的磁力大小一样吗?
生:一样; 不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就拿一块磁铁来研究看看,它的什么地方磁力会最大。(开始上新课)
磁铁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学生对磁铁都有接触,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以“小磁铁能吸起大螺帽吗?”为切入点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关注“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不同”,从而引发“同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相同吗?”,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求知心理,自然的将教学过渡到对同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研究上去,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做知识上的铺垫和情感上的积蓄。
2、用讲故事的方法创设导入情境
儿童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具有情节形象生动的特点。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热空气的性质和特点,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巧妙地利用书中诸葛亮的故事创设问题的情境。
师: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机智过人、神机妙算,你们知道他在指挥士兵作战时有什么秘方吗?
生:(互相交流)
师:他不光发明了木牛马、八卦阵等,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灯,这种灯一点燃后可以自动升上天空,用它来传递作战信号,又快捷又方便,后来人们把这种灯叫做孔明灯。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灯为什么会自动升上天?
生:它是怎么做成的,里面有什么样的构造?……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设一则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用问问题的方法创设导入情境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们永远不能改变的特性。根据这一特性,教师营造问题能激起学生疑惑、惊诧的感觉,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学生有了问题,就会有如饥似渴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探索“谜底”时建立一种“阅读期待”。
课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科版五年级)
师:(出示校园里的岩石图片)这是老师在我们校园的一个角落所拍的一块岩石,我对它进行了连续七天的跟踪拍摄。你们看,在这七天里,岩石有什么变化吗?
生:没有变化。
生:有变化,但是我们看不出来。
师:那么给它多一点时间,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生:不会,不管多久都不会变。
生:会变,但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我们发现不了。
师:认为岩石会改变模样的,可以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岩石被太阳晒,被风吹,被雨淋之后,可能它的棱角会被磨掉。……
从“校园里的岩石七天内有变化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根据教师不断的设问,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卷入,在认知的冲突中,新的思维不断生成,随着“概念箭头”不断前进,最后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4、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导入课堂教学活动
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和客观性。
课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四年级)
师:老师这里有2袋食盐,分别装的是20克和40克。如果我将它们都分别倒在100毫升的水中,食盐会溶解吗?
生:会。
师:请2位同学上来做做这个实验。(生上来准备实验)
师:在实验前,你有什么注意事项要提醒他们的吗?
生:不要将食盐撒出来。
生:搅拌的时候不要将水溅出来,不然水量就少了。……
师:现在你观察到什么了?
生:倒20克食盐的杯中,食盐已经完全溶解了,40克的杯中还有食盐。
师:你认为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
生:肯定比20克要多,比40克要少。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做实验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师用实验的方法导入教学情境,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关注到的实验现象,同时又给其一个潜在的信息“100毫升水能溶解20克食盐,不能溶解40克食盐。”,为学生的预测做出了一个理论依据。这样的导入情境在无形中分解了教学的难点,方便后面的活动开展。
5、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堂教学活动
从生活情境导入,贴近学生认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要学有用的科学,学身边的科学。例如教科版四年级的《天气》单元、《食物》单元,以及《我们的身体》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生活中都有的,最熟悉的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6、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导入情境
教科版小学科学涉及“地球的运动”和“宇宙”的内容,是教师普遍觉得不容易组织教学的部分。一方面,这一类主题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范畴,难以进行直接的观察;另一方面,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空间想象力不强,尤其针对涉及到运动的内容,就更加不知如何入手了。通过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来导入课堂教学情境,可以解决该单元部分的教学难点。多媒体电教手段直观、形象、生动。在一堂课开始时放映一些与新课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片断,或者难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视、听、欣赏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进入教学情境。
以上的策略研究可能还不太全面。导入情境的设计不能机械化,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来灵活处理。一个好的导入情境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导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

『柒』 小学科学我们身体的变化教学设计

简介
本活动的主题是学生观察我们的身体。让学生通过看、听、摸、测量等手段重点对自己的身体外型结构进行研究,激发它们观察和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
二、学习者分析
1、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 在生活中,他们已经观察过自己的身体,但这种观察
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向更深层次研究。
2、 学习者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知道身体表面各部分的名称,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3、学习者在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知道在观察前应先制定计划。
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用比较的方法了解事物。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相对应的课程标准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 能联想人的身体如果左右不对称,生活中将会怎样,提高想象能力。
? 知道人体外形的特点和人许多功能有关。
2、 过程与方法
? 有顺序、有目的、有计划、仔细地观察人的身体。
? 运用看、听、摸、测量、比较、体验等多种方法感知人身体的特点。
? 用文字、图画、表格等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
? 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 乐于与同学交流分享,相互评价观察结果,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
见解。
? 引起对自己身体的兴趣,激发进一步探究和发现人身体特点的欲望。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有机地整合单元的教学目标,合理
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他们自觉地
建构关于人身体特点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和发现者,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
都能有所发展。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选用
1、 录像
教学活动的引入利用录像的直观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
进行谈话,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本课的学习目标上来。
2、实物投影仪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每个小组的观察记录,便于学生分组汇报。由于每个小组的观察内
容、观察方法、记录方式有所不同,利用投影展示促进小组间的相互交流与评价。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 演示材料:人体外形结构图、录像
2、 观察工具:放大镜、皮尺、记录用纸、带褶皱的饮料管
(二) 教学活动过程
“观察我们的身体”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学生探究有关人体知识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活动,本次活动计划2课时。
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方式,每个小组应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便于交流,动手操作等
能力上的互补。

第一课时
1、 教学导入
录像演示(或投影):各种肤色不同的人
教师提问:通过观看录像,你发现这些人有什么明显不同?
学生议论、交流。
教师谈话:这些人肤色、眼睛的颜色……不同,从外型看,人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研究研究,怎么研究呢,就来观察观察我们自己吧。(板书课题)
2、观察身体外形的特点
① 观察身体的基本组成。
教师提问:我们先来从人体的外部研究人的共同特点,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相互观察、汇报观察结果。
对于人体外形结构的组成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如有的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有的分为头、颈、躯干、上肢和下肢。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不必强求一致。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张贴人身体各部分分解图片,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图
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② 观察身体各部分外形的共同特点。
制定观察计划。
谈话: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地观察观察人体每一部分外形的共同特点,每组选择身体的一
个部分进行观察。观察前先商量商量你们小组打算观察哪些方面,怎样进行观察。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为了避免课上探究时学生只是简单的重复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每个学
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教师要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启发学生从形
状、位置、构造、比例、和身体怎样连接的、能够怎样运动等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谈话:小组观察时既要观察自己,又要相互观察,找找人共同的外形特点。有了发现就
要及时做好记录,记录可采用你们自己擅长的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比比看,哪个小组
的发现最多,记录最清楚。
学生分组观察。
给学生提供观察所需的工具,如:放大镜、软尺等。
在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研究的,了解研究情况,把握研究时间,
及时调整进程,不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给学生以进一步发现的动力。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每个组推选一个同学先来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其他组如果有不同的发现或
者研究方法不一样也可以进行补充。
大组汇报、交流。
归纳研讨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具体观察了人的每一部分的特点。我们再来从整体分析一下人体各
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议论、汇报。
教师在人体外形结构图上画一条中线,把身体分成左右两个部分,便于学生归纳总结人
体左右对称的特点。
3、巩固、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的观察活动,同学们非常认真,每个小组都有很多新的收获,还发现人
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许多部位非常灵活。
课下思考“人有许多的本领,这些本领和人体的特点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第二课时
1、了解人体外形特点与功能的关系
① 初步了褶皱的作用。
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观察上肢的同学还发现手上有许多褶皱,你
们有没有考虑过,人为什么要长这些褶皱呀,它有什么作用呀?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做出猜测
教师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手活动时褶皱的变化。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褶皱有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教师引导学生预测出褶皱可能和手的运动有关。
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方案。

『捌』 求小学“我们的身体”的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体育知识(我们的身体);集合、解散;玩球游戏
学习目标:1、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2、能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
3、能基本保持正确地身体姿势
4、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身体
教学步骤:
一:言语导入,了解本学期体育课学习内容及学校体育活动的安排情况7′
教师活动:
1、介绍本学期体育课学习内容及学校体育活动的安排情况
2、提问:上体育课的课堂常规?
3、指名学生回答,并综合学生的发言归纳、小结(结合我市学生上体育课《课堂常规》10条要求)
学生活动:
1、 认真听讲
2、 积极发言,说出上体育课的课堂常规
组织形式:平时上课的座位上就座
二、师生互动、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功能12′
教师活动:
1、 出示人体结构挂图
2、 组织学生观看、并分组让学生讨论“人体各部位的简要功能”
3、教师出示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图片,让学生抢答说出:这些运动项目主要是由身体的哪些部位完成的?
4、指名同学回答“人体各部位的简要功能”
5、 根据图片结合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
学生活动:
1、 认真观看图示
2、 讨论人体各部位的简要功能
3、积极抢答
3、 积极发言
4、 认真听讲
组织形式:同上
三、游戏:集合、解散8′
教师活动:
1、 组织学生到操场排成四列横队
2、 教师讲解游戏要求
3、 组织学生游戏3次
4、 言语引导学生回答:集合怎样才能做到“快、静、齐”
5、 组织学生游戏3次
6、 表扬优胜队伍
学生活动:
1、 排队到操场站成四列横队
2、 认真听讲、明确游戏要求
3、 听教师哨声迅速行动
4、 积极回答:集合怎样才能做到“快、静、齐”
5、 组内讨论并积极投入比赛
组织形式:四列横队
四、玩球游戏11′
教师活动:
1、 教师讲解玩球要求并提出练习要求:看看谁的玩法多?
2、 组织学生拿球
3、 组织学生练习并巡视
4、 召集学生、并指名个别学生展示
5、 组织学生模仿展示同学的玩法
6、 召集学生,组织学生集体展示若干种玩球方式
学生活动:
1、 认真听讲明确游戏要求
2、 到指定地方拿球
3、 积极练习
4、 观看同学的展示
5、 积极模仿并练习
6、 按要求展示玩球方式
组织形式:散点
五、小结下课2′
教师活动:略
学生活动:略
组织形式:四列横队站立

阅读全文

与小学人体知识教育课的前期导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