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课文"花木兰"全篇
"花木兰"全篇即是南北朝·佚名所写的《木兰诗 》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话释义: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
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
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写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
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文章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对偶、排比及互文。其中互文是此诗极有特色的修辞手法,在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二句,单从字面上看是不合逻辑的,上下文互文互补而增义:“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
由于互文手法的运用,省略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表现了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看到曾经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说不清的滋味。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
又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二句,如果把“当窗”和“对镜”分开理解,显然不合女子梳妆的实情。
Ⅱ 花木兰的课文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Ⅲ 请问小学生演唱花木兰的服装哪里能租到。
最好是去找找戏院,看哪里有没有, 那的东西比较全!
还有就是去少年文化宫、少年艺术学校内,还有一些少年戏容剧培训机构里碰碰运气!
其实还有一些专门买戏服的服装店,你去那看一下,让老板给你出出主意!
祝你好运!
⊿
Ⅳ 小学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说说花木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眼中抄的花木兰
在中国漫漫五千年历史里,浩浩群英中终于冲出一位女英雄——花木兰。
木兰之孝让我敬佩,
木兰之勇让我敬佩,
木兰的机智、谨慎也非同寻常。稍不注意就可能泄漏天机,受到重罚。
木兰的功名观更是让人叫绝。身前是连连升级的功勋,身后是百年有余的珍宝,尚书的乌纱帽也伸手可得。面对功名利禄,面对金银如山。木兰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自己年迈的爹娘,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家乡,与家人团聚。
Ⅳ 小学五年级下《花木兰》里面有哪些人
【第抄一幕】
场景:花家堂屋。
人物:花木兰、花父、花母、花姐、花弟。
(木兰在织布,姐姐在纺纱。)
【第二幕】
场景:从军路上。
人物:花木兰、李大哥、刘大哥、张大哥。
(四人先后登场,不期而遇。)
【第三幕】
场景:花家堂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人物:花父、花母、花姐、花弟、木兰、李大哥、战士四人
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木兰从军》的原课文
哦,看来你是上小学二年级的,自己可以到网上搜到哈: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版,名叫花木兰。权
那时侯,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年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在多年的战争中她为国家里下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战袍,穿上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Ⅶ 小学五年作文《花木兰,我想对你说》
花姐姐: 大家都叫你木兰姐姐,可是我喜欢叫你花姐,叫你爹花叔,这样亲切...因为我只认识回花,不知道木兰是什答么... 我生下来便被一家买走了。那家主人对我很不好,不是打我就是骂我,我当时那么小,居然用棒子打我...于是,我就逃走了。花叔发现了我,一连好几天都在村口给我准备吃的,我好感动,就跑来了...我们从小就认识了,刚到花叔家时候,我才几岁,你才十几岁,刚来的时候,花叔给我起名,叫...小黑侠...可是你觉得这个名字太幼稚,和你的打女风格很不相符,虽然你当时很小,但是那时侯偶经常听见小虎在院墙那边喊救命,然后你就从院墙跳出去救他,我在墙这边只听叮咣几声,你边打边说“小虎别怕”叮咣一阵子,会照例传来“谢谢木兰姐”这句话,这样的情景太多次了,花叔经常收到别的孩子家长的告状,或者遇到厉害的,还和花叔要门牙...你还经常给人家打骨折
Ⅷ 8名老师带40名小学生花木兰买了50张票够吗
老师在四川学生我买了五张票够对的这个的话我就张票应该是够用了五十个
Ⅸ 花木兰这个小学生英雄什么时候削,现在打完全是看哪边
还好被削了,不然太厉害了,战士,属于近战英雄,战士分为突进英雄、版防御英雄、团控英雄等,防御性英权雄的自带血量和防御都高,在游戏中可作为半肉半输出,团战时,可以吸收敌方英雄的伤害,又可以造成一定量的伤害。突进英雄一般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位移技能,具有生存能力和攻击能力强的特点,此类英雄以攻击装和攻速装为主,团战时攻击敌方后排英雄或脆皮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