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全识 > 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2-14 15:16:47

Ⅰ 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1
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

让宝宝动手来操作,本身就可能会困难重重,而宝宝需要一点一点克服困难,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个过程,宝宝可以体会到什么是坚持,怎么样去面对困难,从而,增强宝宝了意志品质。



2
手脑相互促进,启迪幼儿教育

儿童的聪明才智与大脑的发育息息相关,而脑的发育,除了遗传因素,营养条件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后天的训练。因为人大脑里边的躯体运动中枢对应的是手,其中拇指和手腕占有更大的比例,因此手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相应部分的发展,手的操作,语言在人的意识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多动手操作确实可以变得更加聪明。



3
促进孩子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的记忆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等分类。在这几种记忆中最不易遗忘的是动作记忆。所以民间有“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的说法。同样,抽象逻辑思维也是以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依托和支柱的。所以动手能力可促进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4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动手能力强的人,他的生活技能也高,独立生活能力就强,能独立面对各种困难。小朋友如果从小就跟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那么宝宝长大后的生活能力一定很强。没有依赖性,可以自己解决各种问题。

5
可以增强自信

小朋友们每次做完自己的小作品,都会拿来邀功,此时的大人们,都会说:哇,非常棒,受到表扬的小宝宝就会非常开心,也会非常有自信呢,而这种自信会对宝宝的进步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宝宝会不断尝试做自己的作品,来获取更多的表扬,这个过程,就是进步。

Ⅱ 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操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让学生利用学具拼成一个三角形模型,一个四边形模型,然后轻轻拉动这两个模型,通过感知体验,学生便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学生能过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等手段对实物进行感知体验,直接获取概念的表象认识。又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让学生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所造成的。因而在观察自制模型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很容易找出结论。而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认识后,教师又按排学生利用这些图形的学具进行拼图游戏。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非常认真地拼,最后拼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如房子、机器人、小动物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价值,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多动手操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时,老师设疑:“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调动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六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调动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三、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
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思维也就可以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而且,自主探究,自己动手,还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Ⅲ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转变观念,相信孩子,多给他们机会
自古以来在传统地家庭教育观念中,人们一般不能准确的认识到手、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于幼儿都不是学习,只有拿起书本才是学习;有的家长甚至不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事事都采取包办认为孩子小这些动手操作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自然就会。有的家庭孩子比较少更是皇帝、公主般的待遇,长辈们对他们也可谓是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孩子从小就产生依赖的心理,失去锻炼机会,导致现在的小朋友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很差,缺少勇敢精神。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曾说过:“要教养一个孩子子学会做事”也就是说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作为父母更要重视发掘孩子的潜力和能力,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发现和了解幼儿。当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时他会害怕不敢尝试去做,这时的父母作为孩子的指引者就要不断地鼓励幼儿,如“你做的很好,你很棒等”通过话语帮助幼儿找回自信,让孩子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饭、穿衣服、发餐具、整理玩具、叠衣服、穿鞋子等等,这样幼儿既参加了最简单劳动锻炼,也培养了动手能力。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幼儿到户外去参加亲子活动如到沙池中玩沙,幼儿可以随意游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幼儿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交往能力。此时的幼儿则在家长的鼓励与信任中树立“我能行”的心态,并在实践中不断印证,最终干成一番事业。

Ⅳ 如何正确培养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
一、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操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让学生利用学具拼成一个三角形模型,一个四边形模型,然后轻轻拉动这两个模型,通过感知体验,学生便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学生能过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等手段对实物进行感知体验,直接获取概念的表象认识。又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让学生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所造成的。因而在观察自制模型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很容易找出结论。而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认识后,教师又按排学生利用这些图形的学具进行拼图游戏。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非常认真地拼,最后拼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如房子、机器人、小动物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价值,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多动手操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时,老师设疑:“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调动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六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调动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三、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
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思维也就可以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而且,自主探究,自己动手,还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Ⅳ 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 l.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2.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3. 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4. 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 缩短师生距离。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 给予学生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的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活动,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3)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动手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l. 加强技法训练 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 2. 拓展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3. 选择创作途径 (1) 观察比较法。中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水到渠成。 (2) 玩做结合法。学生天性爱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 三、环境策略:创造条件,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 课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 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课、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 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

Ⅵ 怎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导读:手工课应该是很多孩子都喜欢上的课程,每到手工课上,孩子们可以三两成群,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小东西,课堂气氛也非常融洽,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是怎样一双巧手捏橡皮泥的。


3、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

在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克制帮助孩子去做事情的冲动,只要孩子能自己做到的,就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让孩子自己尽量去完成。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与做事情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的精神,以及孩子的专注力,都可以通过动手能力来培养。

重要提示: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对了办法,才能真正的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孩子。

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元素,应发挥课程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学校作为教育的单元,应拓展教育的大环境,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实践课程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我们努力挖掘、整合、利用校本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有效地实践和探索。

一、利用学校内外教育环境,创设学生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

学校教育环境不应局限于校内,应努力挖掘校外教育资源。综合实践课程更应该引导学生将研究范围拓展到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并对教育环境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备,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适宜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养成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1、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构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搭建平台。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学校周边历史和教育环境特点,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构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我校地理位置处于丰台区花乡,这里种植花卉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史书记载,花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从汉到隋唐,从辽金到元,从明清到今天,历代“为京师养花之所”,“培养花木四时不绝”,可谓流芳百世。这为我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历史基奠和文化氛围。

我校周边的花卉资源也非常丰富。有花卉种植培育基地、花卉园艺展览公园、大型的花卉交易中心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这为我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我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方优势,以“花卉文化”为主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校周边教育环境,开发花卉课程,一直是我校开展特色教育和校本课程的主题。我校也逐步形成了以“花卉研究”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体系。

因此,在分析了校内、外教育资源,学生年龄和家庭特点,以及现代花卉的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我与花卉》、《插花艺术的研究》、《走进花卉大观园》等确定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新课题,从而不断构建、完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体系。

2、挖掘学习内外环境,营造学生实践氛围,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设环境。

分析学生,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特点,营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多重环境。

如插花艺术,是近代逐渐流行并广泛应用各种社会场所的花卉造型创作的艺术形式。它美观大方,造型优美,寓意深远,制作简单,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喜爱。四年级学生进行《插花艺术的研究》这项课程,正好处于小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创造性发展的黄金区,正好可以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意识。此外,四年级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自主学习与合作的意识不断形成,这些是开展这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环境。插花的制作,正好符合花乡花卉教育这个大的主题,正好可以利用花乡花卉这些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再如《走进花卉大观园》单元的实施充分挖掘了外部资源。世界花卉大观园,2005年被评为“精品公园”。其建园宗旨是:游世界花卉大观园,饱揽中外各国的奇花异草、珍稀树木和经典风景园林,是集观光旅游、科普文化等活动于一体的独具花卉特色的大型植物园。玉泉营花卉市场,“花山花海花乡情,买花就到玉泉营”。这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每周六上午,花卉展销厅还为爱花者举办小型花卉养植培训班和插花入门初期培训班,解答养花爱花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又如花神庙苗圃,集多种花卉、绿化苗木、盆景、观叶植物等园林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销售于一身,是学生实践的花卉基地。这些教育实践基地,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外在环境。

3、利用教育基地资源优势,发挥学生家长支持力量,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为了进行《插花艺术的研究》课程开发,我校积极与校外花卉教育基地进行联系,为学生进行校外调查与实践创设了条件。学生在世界花卉大观园里通过游览参观聆听专业人员的讲解,可以了解各种花卉的知识,欣赏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特点;在玉泉营花卉市场,学生可以从专业人士那里了解各种花材含义、特点和价格,学习简单插花的知识;在花神庙苗圃,学生可以从花农那里了解各种花卉的种植经验,亲身体会插花制作的过程。

此外,学生家长的教育促进力量也不容忽视,许多家长都为此次课程开发提供

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对一个人以后的生存、生活、和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俗话说,心灵手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仅能能让孩子获得一双巧手,更能促进其大脑的发育成熟。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5、帮孩子挑选好玩具

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投其所好,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而好的玩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动手能力,寓教于乐。

所以,我们如果想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选一些操作性比较强一点的玩具,比如积木,拼图、剪纸等。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需用时较长的游戏中,既能培养孩子的专注,也培养了他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践出真知,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不断的锻炼才能增强,所以我们应该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并且要使用正确的方式。

Ⅸ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动手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是自学语文的前提。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鼓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这篇游记游览顺序是什么?在游览双龙洞路上,先由外洞进入内洞有哪些所见所闻吗?路上什么样的景色?这篇课文突出了双龙洞的哪些特色?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 和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引境: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趣,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大江保卫战》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树立自学的信心是自学语文的关键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养成各种良好的自学方法是自学语文的核心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话对我启发很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终生受益。 如果教师在要求学生自学时,不进行合理引导,而是放任自流,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如脱缰的野马,既无法驾驭,又达不到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在一定原则要求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参与、创新等多种方式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 一) 巧设疑问,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一些学生,教师让他看书,他既不动笔,又不动脑,只是走马观花,书上和笔记本上空白一片,结果一无所获。因此,教师必须先布置好学生自学的任务,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用笔划出生字词并查字词典,划出关键句段并认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篇课文作充分的研究,并通过几个有概括性、诱导性的问题来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就会有的放矢,达到自学的目的。
( 二)让学生自讲自练。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并非是老师和其他学生完全分离的埋头单干,其实质应是师生间的共同探讨和创造。例如,我每次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就要从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中抽出学生代表,让他们分别到讲台上来给其他学生和老师讲解他们的答案、思路以及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我专门把其中有错误、有疑问或有新意的地方提出来让学生探讨,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正和表扬,要求学生经过我的点拨后再去认真总结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并运用这些思路和方法去独立地做课后练习或其他资料上的习题,真正形成“自学——自讲——讨论——点拨——总结——自练”的参与型自学模式。
(三)让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在检验学生自学结果和总结学生自学经验时,教师的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交流也绝不可少,他们可以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通过对别人的评价和总结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我在作文教学时,很少先去改学生的作文,而是要在学生互相评价和改正后再连同他们的评价一起点拨。其实,学生阅读同学的文章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而且非常认真,这对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低年级多采用朗诵美文、背诵课文、表演童话故事激发兴趣,用故事会、小文学家等为学生开辟文学乐园;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多采用辩论会、文学家大比拼的形式为学生开辟乐园。
但教学活动中不能将学生分出“优生”“学困生”而区别对待,否则教育的结果只能形成畸形的师生关系,并且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自身优秀的学生,老师要把他树立成为本班的榜样,在本班起到示范领头的作用,而对学困生则更应该把他们当成成长中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来以诚相待。而不是把它看作被动的,有待于喂给知识的“孩子”,在生活中更多的关注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慢慢他搞他们的能力。
四、养成各种良好自学习惯 是自学语文的保障。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三条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基本的自学习惯包括: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按照读懂一篇文章的要求,预习应做到四步:一画:默读课文,默读之后,马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切勿读完了便勾画出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分: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答:尝试性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四提:提出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课堂上带着期望而来,就有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发挥主体作用,把功课学好。 在这里,我要着重谈一下默读,默读是我们自学课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读、不动唇。因此,我们在默读中,应该做到:
(1)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来瞧,以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
(2)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
(3)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一边看句子,一边想这句话的意思。
(4)养成边默读边画批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默读过程中,要逐步养成边读边作记号,逐步具备批注的能力。
(5)养成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在默读中,要边读边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一些关键的词句和一些优美的片断.
(二)培养使用字典的习惯
在听说读写中,教给学生三种查字典的方法,使用字典的习惯。一记,在听说读写中,凡遇到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先记下来。二查,用三种查字法的任意一种查出自己需要理解的字词。三联,联系上下文看字、词出处的语言环境。四选,根据上下文选择字义词义,作出判断。五俗,用自己的话将字义词义通俗的表达出来。比如教学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中的“举”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该字的意思为:(1)全(2)向上伸(3)向上抬。联系上下文我们选择(3)。
(三)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应该注意三点: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3.、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其次,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以审题为例,有的教师这样训练:1、指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词语提问。2、抓课题中的标点符号提问。3、抓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问。这些提问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锻炼思维能力,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和引导,“不会提”、“提不好”的顾虑没有了,“乱提”也就渐渐纳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课堂教学不是更有质量和效率吗?
(五)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收作业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如果真的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又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争议性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式的读书笔记,应该注意:1、要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2、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3、以练为主。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后,可少评或不评。
保证让学生每天有4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内容包括少儿书报、少儿电视节目等;同时养成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形式内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精彩文段,还可以是漫画创作,学生自行设计,自得其乐。在丰富学生词汇、语感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和鉴赏能力训练。
(七)勤于动笔的习惯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倾诉,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写下来,坚持小练笔,坚持写日记,参加社会实践,办班级黑板报,编个人作文集等都是激发学生勤于动笔的好办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增强了参与意识,形成了良性循环。
(八)及时复习的习惯
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著名论断。它就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巩固。
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
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机械重复活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形近字辨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组词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最后, 要培养学生自己写学习小结的习惯。课后复习在一课书学完后,抓住课后作业题进行复习。单元复习放在一组课文学完之后,写出该组的重点来。期末考试指学期终结前的复习,抓住字词句篇几个重点,归纳复习,写出复习总结,学年复习放在暑假,自学复习提纲,按提纲抓要点,再写出小结,最后有条理地记忆。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该生能否主动的、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志。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全方位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的原则,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会思、善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常讲革命先辈和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杰出人物成长的过程,理解他们崇高的境界,使学生认识到为祖国为人类进步而奋斗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力量源泉,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发愤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语文知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教学思想,努力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一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真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Ⅹ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

一、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 l.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2.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3. 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4. 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 缩短师生距离。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 给予学生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的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活动,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3)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动手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l. 加强技法训练 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 2. 拓展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3. 选择创作途径 (1) 观察比较法。中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水到渠成。 (2) 玩做结合法。学生天性爱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 三、环境策略:创造条件,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 课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 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在传统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