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全识 > 小学生的错别字

小学生的错别字

发布时间:2021-02-03 14:34:37

小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学生自己的原因
1.感知字形的能力低。
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笼统,感知字形的能力很低,识字时只能记住字的粗略轮廓,因此常常对相似或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甚至张冠李戴。比如,他们往往会将“士兵”的“士”写成“土”,将“自己”的“己”写成“已”,将“到处”的“处”写成“外”,等等。
2.意志薄弱。
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薄弱,这是他们常写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上是很难的。有些学生写字时往往只注意把字写对而不注意笔顺,因此很难掌握字的结构和形态,当然就会常写错别字。还有一些学生做作业时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写完作业又不检查,当然也会写出许多错别字。
3.习惯不好。
学过的知识必须不断复习才能得到有效巩固。一些学生学会生字后从不进行复习,做作业时出现遗忘又不去认真分析或查阅工具书,这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
(二)汉字的原因
汉字结构复杂,仅造字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且有很多字是形近字和同音字。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很大,再加上形近、同音、多义等复杂情况,因此小学生稍不留神就会写错别字。
(三)教师的原因
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没有全面掌握字的音、形、义是他们写错别字的根源。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字的特点和构字规律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但是,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是重视句、段、篇的教学,而忽视识字教学,这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

Ⅱ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br>
2.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br>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br>
4.“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br>
5.“黯然”不能写作“暗然”。<br>
6.现在多用“人才”,不用“人材”。 <br>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现在提倡用“报道”。<br>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br>
9.“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br>
10.“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但“辨诬”也可写作“辩诬”,“辨白”也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辩证”作为“辨析考证”时也可作“辨证”;但在中医中用作“辨别症候”时不能写作“辩证”。<br>
1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br>
12.表示确定数目的名词,后面不能加“们”字,如不能说“三个孩子们”;但名词前的数量短语是不确定的数目,可以加“们”字,如可以说“全体同志们”“那些孩子们”“诸位先生们”。<br>
13.“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br>
14.“不尽如人意”不能写作“不尽人意”。<br>
15.“布署”不是一个词,它是“部署”的误写。<br>
16.“奔驰”的“驰”不要写作“松弛”的“弛”。<br>
17.“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br>
18.“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br>
19.“长年累月”不能写作“常年累月”。<br>
20.“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词是指大体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br>
21.“彩”与“采”。一般来说,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br>
22.“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br>
23.“订”和“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br>
24.“度”与“渡”。“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br>
25.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br>
26.“蜂拥”不能写作“蜂涌”。<br>
27.“分”与“份”。由于“身份证”在实践中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并不符合字义的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一般不写作“份量”。<br>
28.“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br>
29.“扶养”与“抚养”。“扶养”的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的对象多是晚辈。<br>
30.“复”与“覆”。原《简化字总表》把“覆”简化为“复”。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了“覆”的规范字资格,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br>
31.对字画习惯用“幅”,但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时,用“一副药”或“一付药”,但更常见的用法是“一服药”。<br>
32.“伏法”是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是指服刑。<br>
33.“竿”与“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br>
34.“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br>
35.“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br>
36.“观摩”与“观摹”。“观摹”指照样子写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观摩”则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观摩大会”等不要误用“观摹”。<br>
37.“该工厂”、“该学校”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的写法。<br>
38.“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br>
39.“国是”与“国事”。“国是”的“是”,有“正确”的意思,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在句子中可用作定语,如“国事访问”;也可作宾语,如“关心国事”。<br>
40.“暄”指阳光温暖,“寒暄”是指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寒暄”不能写作“寒喧”。<br>
41.“骛”是指纵横奔驰,也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趋之若鹜”中的“骛”“鹜”不是相同的字。<br>
42.“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br>
43.“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br>
44.“候”与“侯”。“侯”字只有两个义项:(1)姓;(2)古代贵族的一种爵位,如“诸侯”“封侯”。除此之外一般都用“候”。<br>
45.“笔画”与“笔划”。用于文字、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br>
46.“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br>
47.“会合”与“汇合”。都表示聚集,但“会合”含有一些相会、见面的意思,如“两军会合”。“汇合”没有相会、见面的意思,而且多用于水流聚集或类似的喻义。<br>
48.“荟萃”不要写作“荟翠”。<br>
49.“竟然”不要写作“竞然”。<br>
50.“竣工”不要写作“峻工”。<br>
51.“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作“一年之季在于春”。<br>
52.“简朴”与“俭朴”。“俭朴”只指生活方面。“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br>
53.“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br>
54.“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今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br>
55.“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br>
56.“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br>
57.“即”与“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br>
58.“记”与“纪”。“纪实”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纪行”不写作“记行”。“纪念”“纪要”也可写作“记念”“记要”,但一般提倡写作“纪念”“纪要”。“记录”“纪录片”也可写作“纪录”“记录片”,但“记录”“纪录片”是提倡的写法。<br>
59.“忌妒”和“嫉妒”是同义词,现在常说常用的是“忌妒”。<br>
60.“家具”不能写成“家俱”。 <br>
61.“请柬”“柬贴”的“柬”不写作“简”。<br>
62.“精简”一般不写作“精减”。<br>
63.对“空穴来风”,有的词典解释为有根据、事出有因;有的则说是表示子虚乌有、没有根据;有的词典干脆把两种相反的解释一并列出。《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编辑组通过对《人民日报》十几年来使用这个成语的实例分析,发现当代使用“空穴来风”表示“事出有因”的还未遇到,因此只取了“没有根据”这一个义项。<br>
64.“厉害”与“利害”。“利害”主要指利益、损害等意思,不要把“这个人很厉害”写成“利害”。<br>
65.“再接再厉”的“厉”不要写作“励”。<br>
66.“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br>
67.“连”和“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br>
68.“了望”不能写作“了望”。<br>
69.“零”和“另”。“零件”、“零售”、“零散”、“零碎”的“零”不要简化写成“另”。<br>
70.“啰”与“罗”。按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啰嗦”的“啰”不要简化写成“罗”。<br>
71.“练”与“炼”。“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炼”与火、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与炼丹有关。“练字”是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练”。<br>
72.“澜”与“斓”。“波澜”不能写作“波斓”。<br>
73.“迈”是“英里”的音译词,不是指公里。<br>
74.“谜团”不要写作“迷团”。<br>
75.“哈密瓜”是因“哈密”地名而得名,不要因为它如蜜一样甜而误写作“哈蜜瓜”。<br>
76.成语“明日黄花”出自苏轼重阳节写的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菊花明天就要过节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这里的“明日”是相对写诗的“今日”而言。后来,“明日黄花”所指范围扩大,用它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昨日黄花”是杜撰的词语,不宜使用。<br>
77.邮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写作“名信片”。人与人互相介绍用的“名片”,不要写作“明片”。“明星”不要写作“名星”。<br>
78.“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中的“哪”不要写作“那”。<br>
79.“您”字后面,不能加“们”字,但可以加上数量词,如“您二位”“您三位”。 <br>
80.“年轻力壮”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不要用“轻”,“年轻人”不要用“青”。<br>
81.“偶尔”不能写作“偶而”。<br>
82.“砂”和“沙”意思相同,但在“砂布”“砂纸”“砂轮”“砂岩”等词中,通常写成“砂”。<br>
83.面向公众说明某项事情的文字,应该用“启事”,如“招领启事”。<br>
84.“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一代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br>
85.“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地位和职责带来的控制力量;“权利”有与“义务”相对的意义,如“著作权”“选举权”。<br>
86.“气”与“汽”。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液体变成气体叫“汽化”,不能写作“气化”。“气化”是中医学的专门术语,指人体三焦之气的运行变化。“蒸汽”指水蒸气,“蒸气”指的是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如“水蒸气”。 “暖气”指把蒸汽或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的散热器中,散出热气,使室温增高。“汽暖”则是指上述供暖方式。<br>
把煤气压缩成液体,称“液化气”;“汽水”“汽酒”却用“汽”。这几种情形,不很合字的本义,但因为人们使用中约定俗成而定型的。<br>
87.“乡土情结”“文学情结”的“情结”不要写作“情节”。“情结”是指内心的情感纠葛,一般用在人身上;“情节”是指故事的发生、演变和经过,一般用于事情。<br>
88.“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心宿,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渐渐偏西,这时暑热开始减退。这个成语专指天气快凉了,不要误用它来表示“暑热难熬”。<br>
89.“熔”、“融”和“溶”。“熔”指固体受热变成液体,“融”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溶”是指物质在液体里化开。<br>
90.“擅长”不要写作“善长”。<br>
91.“生”与“身”。“终生”多指事业,如“终生当医生”;“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终身受益”。“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出生”指生下来,如“出生于1995年”;“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和身份,如“出身农民家庭”。<br>
92.“事迹”不能误写作“事绩”,没有“事绩”这个词。<br>
93.“首当其冲”不是指“首要位置”“领头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洪水袭来,这个村首当其冲”是正确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首当其冲”这种写法是错误的。<br>
94.“蒜薹”“菜薹”不要写作“蒜苔”、“菜苔”。“苔”是指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隐花植物。“薹”字没有简化,“苔”字不是它的简化字。 <br>
95.“树立”与“竖立”。“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如“树立榜样”。“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如“竖立着纪念碑”。<br>
96.“诵读”不能写作“颂读”。<br>
97.“授予”、“授于”的角度是不同的。向某某人或单位颁发某项奖励和荣誉,用“授予”。<br>
98.表示寒冷天气水气凝结物或云雾、雨滴在树枝、电线上遇冻结成的冰晶“雾凇”、“雨凇”的“凇”字不要写作“淞”。<br>
99.“趟水过河”的“趟”,不要写作“蹚”。<br>
100.“通信”与“通讯”。不论采用何种手段传递信息,都叫“通信”。而“通讯”的意思,一是指利用电码传递消息,如“通讯社”“通讯网”;二是指一种新闻体裁。“通讯员”指报刊、电台等约请为其经常写作新闻报道的非专业人员;“通信员”指部队、机关中传送公文信件的人员。 <br>
101.“惟妙惟肖”这个成语也有人写作“唯妙唯肖”“维妙维肖”。作为语气助词,“维”“惟”“唯”本可通用,但这个成语规范的写法是“惟妙惟肖”。<br>
102.“位”作为量词用于人时,含有敬意,因此,不能用于坏人、罪犯、敌对势力等场合。同理,一般也不用于第一人称,如“我们两位来主持会议”的说法是不合适的。<br>
103.“诬蔑”与“污蔑”。“诬”有“讠”旁,指用语言文字捏造事实损害别人名誉,如“造谣诬蔑”。“污”原指浑浊的水,后来泛指脏东西。如果说“污蔑好人”,所指的重点不在于“捏造事实”,而在于使用“污辱性的言语”。“侮蔑”表示轻视、蔑视。<br>
104.没有“无所是从”这个成语,“无所适从”不能写作“无所是从”。<br>
105.“像”和“象”。据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像”不再作为“象”的繁体字处理,《现代汉语词典》据此规定:“象……一样”,现在应写作“像……一样”。<br>
“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如“画像”“录像”“偶像”“人像”“神像”“塑像”“图像”“肖像”“绣像”“遗像”“影像”“摄像”等,都是人工做成的;“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如“表象”“病象”“形象”“脉象”“气象”“景象”“天象”等,都是自然表现出来的。<br>
“像”“象”“相”。这方面的用字,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比较乱。“照相机”用“相”;照出的东西用“像片”。“摄像机”“录像机”用“像”。“假象”“真相”所用的字均不同。<br>
106.“笑眯眯”不能写作“笑咪咪”。<br>
107.“泄”与“泻”。“泄”是指气体或液体从封闭的物体中流出,有漏出的意思,如“泄漏”、“泄洪”;也引申为透露、抒发的意思。“泻”是指大量液体急速流动,也指情感等连续、强烈地表达。 <br>
108.“萧瑟”“萧条”不应写作“肖瑟”“肖条”。<br>
109.“斜”和“邪”。“斜”指方位不正,“邪”多指行为、品德不正。<br>
110.“学历”与“学力”。“学历”一般指(在校)学习的经历;“学力”一般指学习所达到的程度。<br>
111.“形”与“型”。“形”的本义指形体、形象,也可指形状、样子、实体,还可指表现、显露,如“形影不离”“字形”“地形”“图形”“圆形”“喜形于色”。“型”的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样、类型、楷模、法式的意思,如“新型”“型号”。“原形”是指原来的形状,引申为本来的面目,如“原形毕露”。“原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br>
112.“醒悟”与“省悟”。“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觉醒过来,变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经过自省、内省、反省而明白、觉悟过来。<br>
113.“夜宵”、“元宵”不要写作“夜霄”、“元霄”。<br>
114.“萤”一般用于“萤火虫”。“荧屏”“荧光”不要写作“萤屏”“萤光”。<br>
115.“树阴”“林阴道”的“阴”可否写作“荫”,《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与《现代汉词规范字典》的解释不一。《规范字典》明确提出,“树荫”“林荫道”应写作“树阴”“林阴道”。我们发稿中两种写法都应可以用,但同一篇稿件内以统一用法为宜。在“柳荫街”“柳荫公园”等固定地名中,只用“荫”。<br>
116.“一起”与“一齐”。作为副词用时,“一起”侧重于表示空间上的“一同”“一块儿”,如“一起去吃饭”;“一齐”侧重于表示时间上的同时,如“一齐到达终点”“一齐鼓掌”。<br>
117.“帐”与“账”。表示“财物出入的记载”和“债”的义项时,不能写作“帐”,应写作“账目”“账号”。<br>
118.“州”和“洲”。“州”一般用作行政单位。“洲”是指河流中的陆地,如“绿洲”“沙洲”;又是大陆及附近岛屿的统称,如“亚洲”。“苏州”“自治州”的“州”不要写成“洲”。<br>
119.“燥”与“躁”。“燥”是指干燥,“躁”指脚不安稳,指性急、不冷静。“脾气躁”“性子躁”用“躁”。<br>
120.“装潢”与“装璜”。“潢”是指颜色,“璜”是指一种玉。用于表示房屋装修等,一般用“装潢”。<br>
121.“住”和“驻”。“住”泛指居住,“驻”特指为执行公务而留住某地。<br>
122.“作”和“做”。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怪”、“作战”。具体东西的制造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饭”。“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写作“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做贼心虚”不能写作“作贼心虚”。“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场合,但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推荐使用“做贡献”,原因是“贡献”是具体的东西。<br>
123.“侦察”与“侦查”。“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察”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br>
124.“振”与“震”。“振动”主要指“动”。“震动”主要指“震”。“震惊”用“震”不用“振”。“振”还表示奋起的意思,如“振作”、“振兴”、“振奋精神”。“震撼”不要写作“震憾”。<br>
125.“增值”用于指资产时,不要写作“增殖”。<br>
126.“诸”就是“之于”的意思,“公之于众”不要写作“公诸于众”。<br>
127.“坐落”不要写作“座落”。<br>

Ⅲ 如何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

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平果”,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费景湖先生曾经收集了小学生日记、作文、作业共18345篇,找出其中的错字与别字,经过统计处理,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字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别字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 上面我们对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下面我们将有针对性地指出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发挥想象记字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因此,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撇”像她拄着的拐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如“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

Ⅳ 小学生错别字连篇,家长怎么办

一、提前预防错误的产生
一个字写错原因在于第一印象就是错误的,所以版在教孩子生字时,权把他容易写错的字采用有效的方法使他牢固掌握,提前预防写错别字。
1、打字谜。
例如:在教“夕”这个生字时,就让孩子猜:多的一半。(夕);在教“挥”字时,就让孩子猜:挥手告别。(军)
2、编顺口溜
例如:碧:王先生、白先生,一起坐在石头上。蝉:一只虫子真孤单。国:一块玉,真珍贵,一个框,四面围。
3、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如“今———令”,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如“舀———臽”,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4、根据意思记字。
例如“商”字,很多孩子会写成“滴”字的一半,只要记住商量要有很多人参与,里面有八张口,就不会写错了。
二、及时复习。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三、培养改错意识。
不要告诉孩子这个错别字该如何写,只要圈出错别字,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并加以改正。

Ⅳ 浅谈如何纠正小学生的错别字

如何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象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深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课程目标中还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 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到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 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 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 个笔画之多。在 年原公布的 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 画之多,其中在17 画以上的字就有 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有 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 音 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 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 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 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下对策 : 一、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根据“先入为主”的效应,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前一定要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和复备时,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及课文中的字标记出来,根据字形寻找策略,教学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错误率。 那么怎样强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字形特点,并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鲜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强化正确的写法,预防学生写错别字。例如教“滚”字这个生字时,把记住“滚”中间部分的“公”字作为掌握“滚”字的关键。先用熟字帮助记忆,三点水旁、“公”、“衣”,再用红粉笔写“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记忆,然后利用儿增强记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情趣,而且还加深了对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识记的准确性。 二、利用汉字规律联想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写错。如:学会了“放”,再写“游”总爱把右边写成“放”;学会了“东”再写“练”总爱把右边写成“东”。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 知识起了干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强调对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比较时既要注意细微差别,又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间的干扰作用。在防止干扰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时不要把正误两个字同时出现,这样容易使学生越记越混淆。 2、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这类字,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果学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所以叫“夜幕”,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字用错了。 3、形义结合。 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从而使学生把字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编了这样一句口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用来帮助学生区分。这句口诀根据“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点”和“十分”指导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辨别,还用“辛苦”和“幸福”两个词表示出意思,组成的句子也沟通了形义。学生读后印象深

Ⅵ 小学错别字词语大全

正确字例如:001“爱带”,正确应为“爱戴”。
001.爱带(戴)
002.白晰(皙)
003.爆/乱(暴)
004.报筹(酬)
005.暴炸(爆)
006.卑却(怯)
007.辩析(辨)
008.恶耗(噩)
009.材华(才)
010.喝采(彩)
011.翱游(遨)
012.娘两(俩)
013.更叠(迭)
014.恰商(洽)
015.起迄(讫)
016.沾辱(玷)
017.中裁(仲)
018.雕彻(砌)
019.陷井(阱)
020.劈谣(辟)
021.明片(名)
022.梦餍(魇)
023.缈视(藐)
024.募然(蓦)
025.蓦捐(募)
026.通辑(缉)
027.杂踏(沓)
028.奕棋(弈)
029.疏峻(浚)
030.吉详(祥)
031.肖象(像)
032.开消(销)
033.撕杀(厮)
034.膺品(赝)
035.贮立(伫)
036.绉纹(皱)
037.躁热(燥)
038.肿涨(胀)
039.羁靡(縻)
040.描模(摹)
041.遨翔(翱)
042.振撼(震)
043.呕气(怄)
044.亵赎(渎)
045.恢谐(诙)
046.渲泄(宣)
047.宣染(渲)
048.延申(伸)
049.奢糜(靡)
050.毗临(邻)
051.骠悍(剽)
052.永决(诀)
053.欧打(殴)
054.座落(坐)
055.幅射(辐)
056.拥带(戴)
057.煤碳(炭)
058.编篡(纂)
059.按磨(摩)
060.爆躁(暴)
061.蜇居(蛰)
062.下功夫(工)
063.显象管(像)
064.爆发户(暴)
065.造事者(肇)
066.纹身(文)
067.座标系(坐)
068.照像机(相)
069.暖哄哄(烘)
070.名信片(明)
071.坐右铭(座)
072.天然汽(气)
073.煤汽机(气)
074.引伸义(申)
075.雄纠纠(赳)
076.冷不妨(防)
077.裨官野史(稗)
078.百练成钢(炼)
079.火山暴发(爆)
080.和霭可亲(蔼)
081.爱不失手(释)
082.爱乌及屋(屋.乌)
083.安份守己(分)
084.按居乐业(安)
085.暗然泪下(黯)
086.黯无天日(暗)
087.敖敖待哺(嗷)
088.飞扬拔扈(跋)
089.绝不罢休(决)
090.白壁微瑕(璧)
091.英雄倍出(辈)
092.半途而费(废)
093.哀声叹气(唉)
094.山洪爆发(暴)
095.武装爆动(暴)
096.五色斑澜(斓)
097.百步串杨(穿)
098.百尺杆头(竿)
099.罢绌百家(黜)
100.百战不贻(殆)
111.大有稗益(裨)
112.原物必还(璧)
113.森严壁磊(垒)
114.鞭僻入理(辟里)
115.能言善辨(辩)
116.变本加利(厉)
117.变换莫测(幻)
118.骠肥体壮(膘)
119.标柄千古(彪)
120.别出心才(裁)
121.兵慌马乱(荒)
122.彬彬有理(礼)
123.涣然一新(焕)
124.摒气凝神(屏)
125.病入膏盲(肓)
126.并行不背(悖)
127.拨乱返正(反)
128.军事布署(部)
129.人所不耻(齿)
130.不共带天(戴)
131.不寒而立(栗)
132.不惶顾及(遑)
133.不记其数(计)
134.不接不离(即)
135.不加思索(假)
136.不卑不吭(亢)
137.不径而走(胫)
138.继往不究(既)
139.不堪之论(刊)
140.不可思异(议)
141.不明一文(名)
142.不求深解(甚)
143.宁死不曲(屈)
144.麻木不忍(仁)
145.不详之兆(祥)
146.步履维坚(艰)
147.雄材大略(才)
148.材疏学浅(才)
149.神采弈弈(奕)
150.材华横溢(才)
151.兴高彩烈(采)
152.张灯结采(彩)
153.惨绝人圜(寰)
154.灿然一笑(粲)
155.苍海桑田(沧)
156.沧茫大海(苍)
157.藏诟纳污(垢)
158.草菅人命(√)
159.测隐之心(恻)
160.成出不穷(层)
161.层见迭出(叠)
162.层峦叠障(嶂)
163.插科打浑(诨)
164.蝉连冠军(联)
165.陈陈相应(因)
166.陈词烂调(滥)
167.自学成才(=材)
168.惩前毙后(毖)
169.惩一禁百(儆)
170.吃里爬外(=扒)
171.斥之以鼻(嗤)
172.冲耳不闻(充)
173.首当其充(冲)
174.忧心冲冲(忡)
175.山峦重迭(叠)
176.重振旗鼓(=振)
177.一愁莫展(筹)
178.出类拔粹(萃)
179.出奇不意(其
180.出奇致胜(制)
181.出人投地(头)
182.除旧补新(布)
183.处心集虑(积)
184.穿流不息(川)
185.传颂一时(诵)
186.吹毛求刺(疵)
187.从常计议(长)
188.粗枝大意(叶)
189.粗制烂造(滥)
190.措火积薪(厝)
191.错手不及(措)
192.大才小用(材)
193.大放獗词(厥)
194.大声急呼(疾)
195.大廷广众(庭)
196.虎视耽耽(眈)
197.当人不让(仁)
198.倒打一把(耙)
199.得不尝失(偿)
200.得垄望蜀(陇)
201.地大物搏(博)
202.掂斤拨两(播)
203.草木雕零(凋)
204.凋虫小技(雕)
205.调以轻心(掉)
206.吊虎离山(调)
207.迭挫强敌(√)
208.迭床架屋(叠)
209.层峦迭障(叠嶂)
210.动则得咎(辄)
211.以毒功毒(攻)
212.独挡一面(当)
213.独劈蹊径(辟)
214.独占螯头(鳌)
215.度过难关(渡)
216.疾贤妒能(嫉)
217.堵绝浪费(杜)
218.断章取意(义)
219.对针下药(症)
220.两军对恃(峙)
221.绌绌逼人(咄)
222.恶灌满盈(贯)
223.发号司令(施)
224.震聋发聩(振)
225.令人发直(指)
226.要言不繁(烦)
227.繁文溽节(缛)
228.易如翻掌(反)
229.防患未燃(然)
230.飞声文坛(蜚)
231.成绩蜚然(斐)
232.缠绵悱测(恻)
233.妄自菲薄(√)
234.非夷所思(匪)
235.纲纪废驰(弛)
236.费寝忘食(废)
237.废尽心思(费)
238.分道扬标(镳)
239.分庭抗理(礼)
240.纷至踏来(沓)
241.焚膏既晷(继)
242.愤闷不平(懑)
243愤笔急书(奋疾)
244.丰功伟迹(绩)
245.蜂涌而至(拥)
246.凤冠霞披(帔)
247.幅圆辽阔(员)
248.浮光略影(掠)
249.斧底抽薪(釜)
250.付之东流(诸)
251.言简意该(赅)
252.甘败下风(拜)
253.改斜归正(邪)
254.甘之如怡(饴)
255.感恩带德(戴)
256.根深底固(蒂)
257.工力悉抵(敌)
258.功亏一蒉(篑)
259.全神灌注(贯)
260.鬼斧神功(工)
261.鬼域技俩(蜮伎)
262.过尤不及(犹)
263.禁若寒蝉(噤)
264.含辛如苦(茹)
265.汗流夹背(浃)
266.合盘托出(和)
267.合衷共济(和)
268.轰堂大笑(哄)
269.后发治人(制)
270.划地为牢(画)
271.回光反照(返)
272.独具惠眼(慧)
273.昏馈无能(聩)
274.浑浑恶恶(噩)
275.浑玉朴金(璞)
276.忽然开朗(豁)
277.祸国秧民(殃)
278.击浊扬清(激)
279.嫉恶如仇(疾)
280.急言厉色(疾)
281.集液成裘(腋)
282.挤挤一堂(济)
283.计日成功(程)
284.肆无忌殚(惮)
285.既往开来(继)
286.佳言懿行(嘉)
287.艰壁清野(坚)
288.艰不可摧(坚)
289.坚忍不拔(√)
290.历尽坚辛(艰)
291.坚难困苦(艰)
292.矫糅造作(揉)
293.接长补短(截)
294.可资借戒(鉴)
295.弱不经风(禁)
296.金榜提名(题)
297.金壁辉煌(碧)
298.金刚努目(=怒)
299.金钢钻头(刚)
300.决无仅有(绝)
301.挤身三强(跻)
302.精兵减政(简)
303.精诚所致(至)
304.居心不测(叵)
305.以警效尤(儆)
306.鸩形鹄面(鸠)
307.举一返三(反)
308.拒谏是非(饰)
309.一应具全(俱)
310.精神矍烁(铄)
311.赞不决口(绝)
312.峻工验收(竣)
313.开诚不公(布)
314.开门缉盗(揖)
315.开天劈地(辟)
316.开源截流(节)
317.开中明义(宗)
318.勘平叛乱(戡)
319.刻划人物(画)
320.科头洗足(跣)
321.可望不可(即)
322.刻己奉公(克)
323.刻勤刻俭(克)
324.夸夸奇谈(其)
325.宽弘大量(宏或洪)
326.困兽尤斗(犹)
327.味同嚼腊(蜡)
328.意兴阑姗(珊)
329.无耻滥言(谰)
330.烂竽充数(滥)
331.宁缺毋烂(滥)
332.老陈持重(成)
333.老奸巨滑(猾)
334.其乐淘淘(陶)
335.雷历风行(厉)
336.礼上往来(尚)
337.理曲词穷(屈)
338.立杆见影(竿)
339.立功渎罪(赎)
340.厉精图治(励)
341.励兵秣马(厉)
342.励行节约(厉 )
343.厉厉在目(历)
344.藕断丝联(连)
345.连锁反映(应)
346.横征暴殓(敛)
347.廖若晨星(寥)
348.一麟半爪(鳞)
349.流览报纸(浏)
350.留恋忘返(连)
351.老态龙肿(钟)
352.炉火成青(纯)
353.暂露头角(崭)
354.戳力同心(戮)
355.旅力过人(膂 )
356.攻城掠地(略)
357.沦肌夹髓(浃)
358.无与论比(伦 )
359.轮功行赏(论)
360.漫条斯理(慢)
361.慢不经心(漫)
362.茫无头序(绪)
363.毛骨耸然(悚)
364.名列前矛(茅
365.貌和神离(合)
366.冒然从事(贸)3
367.无精打彩(彩)
368.门里出生(身)
369.门廷若市(庭)
370.朦懂无知(懵)
371.靡烂不堪(糜)
372.迷天大谎(弥)
373.欲盖弥彰(√)
374.望风披糜(靡)
375.糜日不思(靡)
376.糜糜之音(靡)
377.天下糜然(靡)
378.密而不宣(秘)
379.祖传密方(秘)
380.沉缅往事(湎)
381.湎怀先烈(缅)
382.面面具到(俱)
383.虚无缥渺(缈)
384.死不冥目(瞑)
385.瞑思苦想(冥)
386.薄暮冥冥(暝)
387.深明大意(义)
388.明查暗访(察)
389.名哲保身(明)
390.磨肩擦背(摩)
391.磨崖石刻(摩)
392.顶礼模拜(膜)
393.穷途没路(末)
394.莫明其妙(=名)
395.莫中一是(衷)
396.末齿不忘(没)
397.谋取暴利(牟)
398.暮蔼沉沉(霭)
399.目不瑕接(暇)
400.令人目炫(眩)
401.脑羞成怒(恼)
402.能曲能伸(屈)
403.泥砂俱下(沙)
404.消声匿迹(销)
405.弄巧成绌(拙)
406.盘根错结(节)
407.判若洪沟(鸿)
408.旁证博引(征)
409.如法炮治(制)
410.篷筚生辉(蓬荜)
411.蓬头诟面(垢)
412.披星带月(戴)
413.披肝厉胆(沥)
414.披艰执锐(坚)
415.披沙捡金(拣)
416.披红带花(戴)
417.辟头盖脸(劈)
418.凭心而论(平)
419.破斧沉舟(釜)
420.迫不急待(及)
421.铺张扬利(厉)
422.朴朔迷离(扑)
423.出奇不意(其)
424.文笔奇倔(崛)
425.气喘嘘嘘(吁)
426.气极败坏(急)
427.气势凶凶(光)
428.讫今为止(迄)
429.博识恰闻(洽)
430.斩将骞旗(搴)
431.千锤百练(炼)
432.千古一痛(恸)
433.前车之戒(鉴)
434.深致欠意(歉)
435.强词夺礼(理)
436.敲榨勒索(诈)
437.巧装打扮(乔)
438.巧夺天公(工)
439.巧立明目(名)
440.契而不舍(锲)
441.浸人心脾(沁)
442.轻歌慢舞(曼)
443.磬竹难书(罄)
444.穷兵渎武(黩)
445.穷原竞委(竟)
446.穷穷孑立(茕)
447.屈意逢迎(曲)
448.趋之若骛(鹜)
449.曲打成招(屈)
450.雀巢鸠占(鹊)
451.欢呼鹊跃(雀)
452.惹事生非(是)
453.仁致义尽(至)
454.色厉内忍(荏)
455.忍劳忍怨(任)
456.融汇贯通(会)
457.其乐溶溶(融)
458.水乳交溶(融)
459.春光溶溶(融)
460.耳儒目染(濡)
461.儒子可教(孺)
462.如火如茶(荼)
463.如雷灌耳(贯)
464.如丧考比(*)
465.入情入礼(理)
466.大杀风景(=煞)
467.脸色杀白(煞)
468.扇风点火(煽)
469.扇动暴乱(煽)
470.山青水秀(清)

Ⅶ 小学生容易写错的错别字

很多啊,1、再接再励(厉) 2、迁徒(徙)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了)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嗦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Ⅷ 如何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如何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象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深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课程目标中还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其中2500 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到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 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 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 个笔画之多。在1952 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 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 画之多,其中在17 画以上的字就有221 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有1000 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 音 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 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 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 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下对策 : 一、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根据“先入为主”的效应,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前一定要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和复备时,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及课文中的字标记出来,根据字形寻找策略,教学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错误率。 那么怎样强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点,并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鲜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强化正确的写法,预防学生写错别字。例如教“滚”字这个生字时,把记住“滚”中间部分的“公”字作为掌握“滚”字的关键。先用熟字帮助记忆,三点水旁、“公”、“衣”,再用红粉笔写“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刺激记忆,然后利用儿歌增强记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情趣,而且还加深了对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识记的准确性。 二、利用汉字规律联想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写错。如:学会了“放”,再写“游”总爱把右边写成“放”;学会了“东”再写“练”总爱把右边写成“东”。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 知识起了干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强调对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比较分析时既要注意细微差别,又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间的干扰作用。在防止干扰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时不要把正误两个字同时出现,这样容易使学生越记越混淆。 2、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这类字,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果学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所以叫“夜幕”,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字用错了。 3、形义结合。 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编了这样一句口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用来帮助学生区分。这句口诀根据“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点”和“十分”指导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辨别,还用“辛苦”和“幸福”两个词表示出意思,组成的句子也沟通了形义联系。学生读后印象深刻,既准确掌握了字形,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诀、歌词帮助识记难字和轻易混淆的字。 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一些比较顽固的错别字很适合。如学生对“未”与“末”混淆时,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在学习“柜”字时,根据部件就可编出一句字谜:“好大一棵树”(或“参天大树”)。在学习生字“裕”时,用口诀“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学生对这样的识字方法感兴趣,学得快,记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并肩坐在石头上”等等。 四、建立“错别字医院”。 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知觉不够精细,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维习惯的个性差异,所以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我就要求学 生每个人建立一个“错别字医院”, 就是把平时轻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如“旱”读hàn,“早”读zǎo,“旱”下边是“干”,“早”下边是“十”。旱,旱灾,陆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另外,对记录下来的字,定期进行矫正训练,要求同学之间互测互评,每人只测自己错过的字。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学生想得深,想得全面,从音、形、义三方面求同辨异,遵循了汉字的字理,识字更牢固。二是针对性强,易于学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学生这个认知主体的作用。日积月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错别字重复出现率会大大降低。 五、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假如学生一碰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爱好。因此,让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另外,当学生碰到两个轻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碰到的时候,他会对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两个轻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还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当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决了。只要教师经常要求,经常训练,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会不断提高。 六、实践体验,变被动为主动。 “表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不要让学生因为自己错别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变正面消灭为间接解决。可采用各种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在班级里开展活动,使学生自己自愿强化,比如说走上大街找错别字,同学之间互找错别字,在黑板上展示错别字,互批互改作文等,从中评选出“谁是改错大王”。还可以采用榜样法对于不写错别字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从而来矫正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总之,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将有助于学生减少错别字。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的错别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