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片断
学生会有这样的经验:把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东西装入同一个容器中,大的东西会将容器塞的满满的,而小的容器就会留有比较大的空间。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经验: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书包(都比较满)塞到抽屉里,然后用自己的双手摸摸抽屉,你有什么感觉?
生1:抽屉被书包塞满了。
生2:抽屉里空的部分很少。
师:其实大家的意思都是觉得抽屉很挤了,是吧?这是为什么呢?
生1:因为抽屉本来是空的,书包放进去,就没多少地方是空的了。
师:你的意思也就是说书包占了抽屉里大部分的空间。
师:那现在请你们把书包拿出来,再把文具盒放进去,这时候你又是什么感觉?
生1:抽屉里比刚才书包放进去空多了。
生2:抽屉没那么挤。
生3:抽屉里还能放很多东西。
师:为什么文具盒放进去你会觉得很空呢?
生:因为文具盒很小。
生:因为文具盒比书包小,它在抽屉里所占的空间小。
……
通过这样两次的比较,然后联系生活中类似的情形,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本案例中“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感受抽屉里的空间,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对体积的理解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② 求小学生QQ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43267053
③ 小学女生要独立的空间吗
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小女生很多时候,都得有自己的私密的空间,得自己学会独立,不能老是指望着家长,要从小学会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有独立的空间挺不错的
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
一. 联系生活,充分感知,建立空间观念。
几何图形是从大量的实物形体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的集中表现,要让学生建立几何形体的表象,必须先丰富学生的直观感知,因此在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大量的实物形体让学生观察,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感知同类物体的相同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知觉。张老师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提供的大量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归为同一类,这时学生凭着他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把它们分为四类:皮球、乒乓球、足球为一类,笔盒、纸盒、肥皂盒为一类,墨水盒、魔方为一类,接力棒、保温杯、茶叶罐为一类(当然如果用实物来分类效果会更好),之后老师出示这几类物体的立体图形,告诉学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通过观察分类,学生初步感知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然后把实物体与立体图形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实物体的感知初步过渡到几何图形。接着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象这些立体图形,让学生根据几何形体来找实物体,当学生举了大量的实例后,老师进一步用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指认是什么形状的(先是小件物品如拉杆箱、冰箱、地球仪等,再出示大件物体如不同形状的建筑物),使学生对几何形体的直观感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样通过实物到图形,再根据图形来找实物,从对小件物体的感知再到大件物体的感知,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就有了比较丰富的直观感知,初步建立了这些立体图形的空间表象。
二. 动手操作,探究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当学生对大量的实物形体直观感知后所形成的空间表象只是初步的,比较模糊的,在学生脑中形成的表象只是一个大致的形状,并不精确,我们还要对学生这时形成的空间表象进一步精确化,让学生探究出这些几何形体的共同特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动手操作是探究几何形体共同特征的重要手段。张老师在学生感知实物形体后,让学生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用手摸一摸,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它们分别是怎么样的?在摸完长方体时,学生说“长方体是平平的,上下一样长,左右一样长,前后一样长”,为了验证学生的结论,老师又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让学生比一比,从而得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面,相对的面一样大。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正方体,得出: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它有6个面,每个面大小一样。摸圆柱体和球体时,张老师还让学生把它们推一推,滚一滚来体会它们的侧面是光滑的没有棱角。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推一推等实际操作,抽象出这些几何形体的特征,使学生对这些几何形体有了较清晰深刻的表象。
三. 再现表象,提升空间观念。
在动手操作后,要适当地加强学生的想象,通过想象再现操作后形成的表象,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张老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安排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闭眼,老师问“长方体(或正方体、圆柱体、球)长什么样?”,学生边想边说。学生在老师的问题指引下,要再现立体图形的表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可充分反应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所形成表象是怎样的,然后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脑中的表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准确,学生的空间观念就会越来越精准。还有就是在巩固练习时,张老师设计了一个猜谜语活动:圆圆鼓鼓小淘,滚来滚去不费力;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让学生根据谜面的描述各形状的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再现各立体图形的表象。通过语言的描述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是空间观念的更高形式。
四、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教师在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对学生建立的空间观进行巩固,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张老师在上完新课后设计了多层次、多感观参与的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形成的空间观念:一是神奇魔术师的游戏活动,让一个学生说想得到什么形状的礼物,另一生在魔盒里摸出相应的物体,以此来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二是猜谜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是连一连活动,把各种形状的实物与相应的立体图形连起来,要求学生从实物形体中抽象出几何形体,以此来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四是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通过辨认,学生对各立体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得以巩固。
总之,在空间与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课堂中。
⑤ 为什么做《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
为什么做《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
学生会有这样的经验:把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东西装入同一个容器中,大的东西会将容器塞的满满的,而小的容器就会留有比较大的空间。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经验: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书包(都比较满)塞到抽屉里,然后用自己的双手摸摸抽屉,你有什么感觉?
生1:抽屉被书包塞满了。
生2:抽屉里空的部分很少。
师:其实大家的意思都是觉得抽屉很挤了,是吧?这是为什么呢?
生1:因为抽屉本来是空的,书包放进去,就没多少地方是空的了。
师:你的意思也就是说书包占了抽屉里大部分的空间。
师:那现在请你们把书包拿出来,再把文具盒放进去,这时候你又是什么感觉?
生1:抽屉里比刚才书包放进去空多了。
生2:抽屉没那么挤。
生3:抽屉里还能放很多东西。
师:为什么文具盒放进去你会觉得很空呢?
生:因为文具盒很小。
生:因为文具盒比书包小,它在抽屉里所占的空间小。
……
通过这样两次的比较,然后联系生活中类似的情形,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本案例中“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感受抽屉里的空间,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对体积的理解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⑥ 小学生六年级空间与图形
如果那个是正方形的话,则为:
正方形:8×4=32
圆的面积:32÷2×3.14=50.24
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与其数学思维品质的完善程度紧密相联。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突破点。为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捷性
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思维的深刻性,就不可能准确地解释图形信息、正确地进行推理、判断;没有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就不可能对非图形信息与视觉信息进行灵活的转换与操作,无法想象运动变化的空间。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各种解法的对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中的简捷美。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或是提出了有新意的观点,或是解决了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创新是它的本质特征。如:在回答说出“你所知道的圆形东西时”,有的学生答道:水珠是圆的、鼻孔是圆的、老鼠洞是圆的。这些回答想象丰富、视角独特,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为学生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做出判断或评价,更不要轻率给予批语特别是对一些与教师的本意不相符、看似荒谬的回答,也应允许他作进一步的解释。第三,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通过语言、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并要及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创造行为,从而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⑧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70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是组织教学的灵魂。教师的引导思路、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备课时,应精心准备,知识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讲解要有启发性。联系实例要贴近生活,注重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或数学表达式,叙述空间图形的形状和位置,重视数形结合和互相转换。把立体图形准确转化为数学语言和表达式,这些成为解题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准确、精练。课堂上运用数学语言,适时地总结内容,引导学生练习,让学生体验实践规律,总结归纳知识特点,感悟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增强学生空间想象力。
二、借助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中实物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实物多多进行触摸,感知它的立体感,例如:学生接触到长方体纸盒后,可以说出“有一些面,它的面是平的”、“有许多边,它的边是直的”、“它还有一些角,很尖,很扎手”、“有些面的大小一样,有些不一样”等等之类的初步认识,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发现,这些认识不一定全面的,但是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点就已经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可以对长方体就有更全面的认识了。
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空间观念是一个人在对周围环境和实物的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形成空间观念的。学生在现实空间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及所处方位的感知对物体图视的初步认识和常见平面图形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几何事实,以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空间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从而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这些都不仅需要自主探索、亲身实践,更离不开大家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变换、直观思考等对形成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的手段,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并得到提升。通过合作交流可以更清楚的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各自的想法。大家的共同感受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学生认识了圆柱的侧面后,在头脑中已建立起这样一个封闭的、弯曲的表象。接着又要研究侧面积,这就需要将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平衡打破、重组,寻求新的平衡。这首先要解决的是化曲为直的问题,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为一个平面图形。其实很简单,就是引导学生“剪”。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的氛围里、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淀对空间观念的认识。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讨,如果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线剪开,展开后是什么样的形状呢?小组讨论后动手操作,汇报得到什么样的形状?教师结合汇报的情况展示三种展开的情况。这三种情况虽然展开的形状不一样,可以运用割补法进行转化。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通常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成为一个长方形。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将会首先遭遇学生头脑中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障碍。四、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制作课件,通过电脑的动感演示,使图形"活"起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达到深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目的。空间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有类似的,也有不类似的。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学生生活、学习经验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多想、多观察形成表象,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⑨ 适合小学生的QQ空间日志
痛苦的、多事的、令人期待的2008已经走了,2009已经来临。
你好!2009!
你是新纪元回的开始,我对你充满期待答!
所谓否极泰来,一切走至谷底,也会慢慢上升到波顶。
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记得次级贷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很多报刊都说它对我们的影响很小!
而现在...
⑩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几点做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图形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借助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借助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从而抽象出事物本质,获得对概念、法则及关系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通过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或者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想象等途径,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清晰、深刻的空间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从而发展空间观念。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的“角的认识”时,我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出示:主题图、剪子、水龙头、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从中抽出角的图形,随着学生的回答并用红色标识出来。为学生初步认识角建立表象。当学生对角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的物体表面上有角,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并应用于生活中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数学,培养空间观念。三、教材重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重新建构教学过程,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我让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玩具去观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辨认简单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重视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对他们进行空间观念的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即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为基点,经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际观察实践操作等途径,注重多媒体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