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跟小学生就不要纠结什么学习能力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吧,终生受益~
『贰』 小学生综合能力具体分为哪些
我们常常说,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子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也就尤为重要。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呢?
首先应该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个人之见,我认为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7、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在此,先谈谈我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但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分解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三、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呢?
首先,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最后,学生的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
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一)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我在让学生读课文时,就注意到"带着问题读课文"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反而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差,一心几用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比如,学习“咨”这个字时,我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姿、资”来,进行对比,比较记忆,学生大大加深了对这几个字区别
(三)精细加工策略。我常常教育学生,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要做笔记。有时可以画出文中自己觉得写得美或者写得好的句子,有时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简单感受。
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我建议我们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
(四)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记忆顺利进行。
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
这些都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训练。
四、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所谓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语文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
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
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
传统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如果说听、说、读、写反映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那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
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我们要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这样,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叁』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
还有几个月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了,在上小学前他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呢?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教育,适合学龄前孩子思维特点及理解接受方式,小学是以课业学习为主导形式的学习,从教育的连续性角度来说,过渡期质变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社会意识和抽象与逻辑思维这两方面的心理品质培养. 一、社会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社会意识包括: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自制力等,孩子到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而可能会面临的骤然上升任务密度、难度,新环境带来的规则量及独立完成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围绕此,过渡期的教育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如理解规则意义,遵守生活、学习中的基本规则等. 2. 培养独立性,如自我意识 独立意识;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培养任务意识与执行任务的能力,包括成就动机、责任感的培养和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4. 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如对同伴、集体的积极情感,学着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交往技能等. 5. 培养主动性,包括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好奇心,以及保护孩子发现、寻找新的经验的渴望,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活动并主动去实践等. ● 以上各方面,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要重点培养后三个方面. 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孩子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以及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入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的认、读、算等课业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家长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逻辑运演和抽象符号操作等,以及主动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围绕此,过渡期的教育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阅读准备 (1) 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 (2) 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 (3) 培养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 (4) 发展方位与空间知觉. * 幼儿园和家庭培养重点在(1)、(2)方面 2、 数学准备 i. 数量关系的认识(等量关系、传递关系、相对关系、可逆关系、 包含关系). ii. 理解应用题题意,理解解题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简单的数学,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等 iii. 萌发注意、发现、探索的兴趣. 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过渡期的主要教育培养内容后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对孩子期望过高.而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实际水平循序渐进的耐心引导、启发、鼓励,不提过高要求或硬逼孩子;二是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使孩子事事依赖,自信心降低.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让孩子有更多地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总之,两种倾向客观上都会加大过渡期的坡度,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明智的家长应该做到“了解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
『肆』 小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语文能力
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内惯。习惯是人的容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伍』 小学生学习能力介绍
《金色雨林:什么是学习能力》
中国大陆的学习能力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开始进行研究。其中,林薇老师创立的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是大陆儿童学习能力研究的鼻祖。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是大陆儿童学习能力教育事业的先河,国内学习能力缺陷的孩子都深深受益于金色雨林的学习能力研究与训练。
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根据林薇老师二十多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儿童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学习潜能。
那么什么是学习能力呢?
众所周知,现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单个人来说,这就体现出了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对儿童青少年而言,学习能力是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一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听、说、读、写、算与交流的能力。金色雨林通过过年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发现,构成学习能力的心理功能十分复杂,最基本的几种由低到高分别为:
三岁以下
发展大肌肉动作能力;
三到六岁
发展感觉动作统合能力包括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本体觉、平衡觉等基本感觉与动作统合能力;
小学阶段
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包括视知觉、听知觉动作统合能力;
小学之后
符号认知-阅读努力、数学推理能力;
自我监控能力,不仅与智力有关,也与人格有关,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是最复杂、最高级的学习能力,现阶段主要靠个人养成和悟性。
学习能力的分类
金色雨林也对学习能力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从狭义上来说学习能力即为学习课程课业的能力。金色雨林讲学习能力分为:感觉动作能力、知觉动作能力、符号阅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当然,学习能力的发展是相对固定不变的,总是从感觉阶段开始,向知觉阶段发展,最后是抽象的智慧和自我的管理能力。
以上就是金色雨林专家对于什么是学习能力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需要对孩子保持耐心,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陆』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能力
小生生主要还是培养学习能力为主,让他喜欢上学习才是最主要的,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就好了。
『柒』 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哪些
这个和能力培养有很多欠他的自己自力更生的能力,还有自己动手能力,还有一个帮助别人的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培养的,或者说是去教育他能够以后去发掘的。
『捌』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独立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新知识,复习总结学过的知识。
『玖』 小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小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一、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
二、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预习的习惯
四、认真听课的习惯
五、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六、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七、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八、及时完成作业和练后反思的习惯
九、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十、课后复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