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生猛马象化石展作文
第一具猛犸象化石发现记
三十多年前,我国第一具巨型完整的松花江猛犸象化石在肇源县三站镇出土,消息不胫而走,霎时这里仿佛发生一次剧烈核爆炸,令全世界目光在这里聚集,小镇也一举名扬四海.那是1973年4月,正值全国农业学大寨高潮期,当时的宏城大队(今三站镇宏光村)农民在中学房后的沙坑内取沙用以改造盐碱地,当挖到地下三米深时,铁锹碰到石头一类硬东西,几位农民虎口都震裂了,锹也卷了刃,人们又拿来铁镐刨,一根根又大又粗、黑亮的骨头化石出土了,大家边刨边猜测着是何种动物化石,一些老年人听说后也来看热闹,他们竟迷信地认为只有龙骨才能这么粗大,这么黑亮,并且说用此骨做药能治百病.人们信以为真一时间引来众人哄抢,该大队的吕氏父子竟然还带着“龙骨”赶到三站码头准备乘船去哈尔滨卖钱,幸亏被及时赶到的公社干部拦了回来.公社党委感到问题严重立即向县政府报告,省、县考古专家迅速赶到,经初步现场勘查认定是远古时期的一种大象,不是所谓的龙骨,如当药吃不仅治不了病还会吃坏身体.立即组成了由专家和公社、大队干部的发掘队向群众做宣传,并逐户收缴失散的化石标本,经几天紧张工作五六十件骨化石标本被收回来做好标记存放在三站中学实验室里.然后考古挖掘队用绳子围出方圆50平方米的范围继续向下挖掘,挖到距地面4米深时,发现了一对弯曲的巨大门齿,每根牙长达1.4米多,随后每天坚持向下挖,又挖掘出巨大的头颅、椎骨、肩胛骨、腿骨、脚骨等很多化石.考古专家根据骨骼化石分布情况,确定出这具古象头朝西北,尾部朝东南方向,骨骼化石散落在40平方米以内,完好率达70%以上.整个挖掘工作持续了半个多月才告结束,然后用卡车运抵省博物馆.很快,专家做出了权威鉴定,这是一具猛犸象化石,属老年个体,年龄在60岁以上,全长5.45米,高3.33米,门齿2-0.5米不等,此化石为长鼻目、真象亚目、真象科,属松花江猛犸象,经测定距今二万一千年前,是我国第一具较完整的猛犸象化石,世界罕见.一时间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向国内外介绍这一重大发现.当时我正读初中,不仅亲临挖掘现场,目睹了挖掘过程,而且阅读了当时的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的报道,以及本地发放的介绍猛犸象化石的宣传单,还从广播中听到了新华社的专稿.在以后的时间里一些古生物专家学者纷纷慕名前来三站小镇考察猛犸象出土遗址.1976年秋,我们目睹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两位美国考古学者在我省专家陪同下乘直升飞机来这里考察,他们考察了这里的地势、土质等.猛犸象骨骼化石修复后在省博物馆展出,诱发我的好奇心,多年后我曾特意赶到省城进行参观,使我对猛犸象珍贵价值有了更深的感悟.几年前的一个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夏天,我同爱人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省城博物馆,一进入自然馆展厅,那具用钢材做支架组装完好的巨型猛犸象化石便映入眼帘,那仰天昂起的头颅,威武高大的身躯如同一头栩栩如生的大象跨越岁月时空向我们奔来,解说员小姐娓娓动听的话语向我们介绍远古时期的真实猛犸象.原来高大的猛犸象长有长长的鼻子和獠牙,浑身披着长长的绒毛,故称毛象,是第四纪更新世的一种巨大哺乳动物,生活于北半球,食取植物、果草类,常成群活动,约灭绝于一万年前.我国关于猛犸象的最早记载始见于1500年前的《神异经》、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及清康熙皇帝的《几暇格物志》中都有详细记述.博物馆中一位资深学者介绍说,根据观察猛犸象化石出土地的沙层,专家们确认三站当时是古松花江底,结合周围环境,专家推测这头象在初冬松花江刚结冰时不慎落江淹死的.这具猛犸象化石在我国古脊椎动物史上尚属第一次,对于研究我省更新世晚期以来,松嫩平原一带的古地理、古气候变化提供了实物资料.最后评价说:“这具猛犸象化石自身价值无可估量,是难得的镇馆之宝,被国际学术界认为盖世无双的珍品”.近几年随着文物热、旅游业的升温,巨型猛犸象化石及其出土地更倍受世人瞩目,时有一些新闻媒体来访,2006年春季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摄制组来到大庆时特意来到三站对猛犸象化石出土遗址以及挖掘过程进行专访,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频道中向中外播出.另有一些学者、商贾也看好了这里,多次前来考察,磋商合作开发事宜.相信不久这里将被开发成旅游胜地,使更多人在游玩中领悟猛犸象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