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网络而死亡的小学生
晨报讯据新华社电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一14岁中学生,在五一长假,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不吃不喝,结果猝死在电脑桌前。
4日下午6时30分左右,一名中学生模样的男孩被120救护车拉到医院。据男孩家人讲,五一长假期间,这名男孩整天守着电脑打游戏,几天不出屋。4日12时左右,男孩的母亲叫他出来吃午饭,被男孩推出,并把房门反锁后继续玩游戏。到下午4时10分左右,听到房间
里发出响声,其母强行打开房门,看到儿子已经倒在电脑桌下,便立刻拨打120。
临高县人民医院急诊室主任黄韬介绍说,死者是一名14岁男孩,在临高县某中学上初中三年级,家住临城镇。他们下午4时20分左右接报赶到男孩家时,孩子已经没有脉搏,初步诊断为猝死。
2. 如何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
我小时候
父母是没有跟我谈论过死亡的。
我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在七岁,
那一年爷爷去世了。
我还清晰的记得小宝第一次问我死亡的时刻,
她说:妈妈,你什么时候会死?
孩子问起去世的爷爷/奶奶去了哪里,
你如何回答?
孩子对于死亡充满了巨大的恐惧,
你如何化解Ta的紧张情绪?
中国人很忌讳谈论死亡,
我们对于死亡,总是惧怕、不愿正视,
对挚爱的亲友的死亡难以接受,无法解脱。
怎样给我们的下一代讲述死亡?
从这部影片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电影《寻梦环游记》,英文片名Coco
中文译名很难让人很难记住,
Coco恰好是片中连接生死两界的关键人物,
寓意深刻。
主角是追逐音乐梦想的墨西哥小男孩Miguel,
他在亡灵节之日误入一个五彩斑斓又光怪陆离的亡灵世界,
遇到了他的家族先辈,开始了一段奇遇。
亡灵节和我们的清明节相似,
是关于祭奠死者的节日,
墨西哥人在灵堂逝者的照片下,
插满艳丽的万寿菊,
供奉上逝者喜欢的食物,
晚上还会在墓地里聚会。
彩色剪纸指引着逝者的灵魂归家与家人团聚。
与我们悲痛肃穆的清明节不同,
墨西哥亡灵节的基调却并不悲伤
暗示逝者世界其实也是充满色彩和生机的,
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着。
光怪陆离的亡灵世界
电影中有一个设定:
人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
而是会变成亡灵继续生活;
只有当人间都忘记了这个亡灵,
不再有人摆放逝者照片纪念,
亡灵才会“终极死亡”。
张爱玲说过: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脑死亡,意味着身体死了,
第二次是葬礼,意味着在社会中死了,
第三次是遗忘,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想起你了,
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
说的是一个道理:死后被人遗忘很可怕。
借由这部影片,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些什么道理?
正确的死亡观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终点,我们都会老去,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应该坦然面对,
但死亡不是结束,爱会一直延续;
认识生命的意义
加倍珍惜生命,珍惜当下;
加强家庭价值观
家人就是一切
家是爱的港湾,要有家族传承。
01正确的死亡观
“死亡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
从上世纪80年代起,
美国就在中小学推行“死亡教育”,
老师和家长结合进行正式+非正式的引导。
现如今“死亡教育”逐渐演变成为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
死亡教育其实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日本的生命教育始于1989年,
口号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始于1979年,
旨在培养青少年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
针对5―12岁的学生,
课程包括校内和回家功课,重点是如何“照顾身体”;
英国建立了沿袭澳洲生命教育中心的慈善性机构;
德国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
“死亡的准备教育”和“善良教育”;
瑞典的生命教育有百年历史,
允许瑞典小学生到太平间与遗体接触,
认识一个人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
还会让小朋友摸着孕妇的肚子,
让Ta了解人的出生,认知生命。
给孩子解释“死亡”也是迟早的事,
解释这个概念,可以分年龄段进行: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理解力有限,可以用比较法,“活着”就是可以吃饭、睡觉、呼吸、走路、说话等,“死亡”就是这些都不能做了。还可以用“实施法”,比如,饲养的小动物死了,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安葬的位置、埋葬的方式等。
而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更直接一点,坏消息就是坏消息:死亡,即永远不会回来了,不管我们多么伤痛,也改变不了这件事。死亡是不可逆的、是令人悲伤的。
通过讨论死亡,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
坦诚面对死亡事实,正确认识死亡,
学会悲伤,学会怀念
能在情感管理上成长。
02生命的意义
对孩子恰当地进行“死亡教育”,
一来消除孩子对死亡的误解恐惧,
二来更加认识生命的可贵与价值。
比如带6岁以上的孩子去扫墓时,
可以告诉Ta,
死的人没有知觉,什么都不能做,
但活着的人,要通过扫墓等方式,
知道自己的祖先、来历,要敬畏崇拜祖先。
告诉孩子,
活着的人需要继续好好活下去,
珍爱生命、珍惜当下、多做善事,
才能不辜负自己的生命,
才能给逝去的人一个交代。
通过死亡教育,还应该让孩子懂得感恩,
感恩生命、感谢父母、
感激每个擦肩而过的生命,
在有限的生命里,
追求自己的梦想,
创造无限的价值。
养成孩子的安全意识,
避免自残或残害别人/动物的生命。
03家庭价值观
这部影片其实最想告诉人的是:
Family is everything.
家庭大过天!
如何教育孩子弄清楚“家”的意义?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很多。
比如家人就是无条件的爱,
曾曾祖母最终理解Miguel的音乐梦想。
她手拿花瓣对曾曾孙说,
“你永远别忘了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多么爱你。”
家人给了我们不计回报的付出,
对于家人的爱,我们理应感恩,永久铭记。
比如家庭要有传承,
比如供奉先辈照片的灵堂,
以及禁止族人碰音乐的规矩,
以及做鞋手艺的传授,
一个家庭,要有家族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承。
比如家人就是陪伴和包容,
曾曾祖父背井离乡追逐音乐梦想,
留下妻子一手撑起整个家,
妻子对丈夫缺席子女的成长又恨又恼,
但后来在亡灵世界两人却能和好。
小男孩Miguel来到曾祖母膝边,
唱起儿时她父亲对她唱过的Remember me,
竟然唤起她的儿时记忆,
父母的陪伴对子女很重要,
子女或晚辈对长辈的培养同样重要。
一部电影无法成为死亡教育的教科书,
但总可以引起家长们的思索,
我们应该怎样跟孩子讨论死亡?
我们应该怎么样引导孩子不惧怕,
更珍惜生命,更懂得感恩?
希望我们未来都能学会因事施教、积极引导,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家庭观!
3. 为什么我的命就这么苦 我还是小学生呢。该怎么办 家长还说要死去死我又没说要死
气话,
一定是你气坏他们了。
家长哪能真让孩子死去。 少惹父母生气,勤快点,少玩手机电脑。给父母和好形象。
谢谢,望采纳。
4. 如果有人说我就是小学生,比你死的晚,应该怎样反驳
你是学生不,如果不是就说那又怎么样,起码我不用读书考试,可以放假的时候出去玩,你放假的时候还要写作业。
如果是就说,我比你大,我可以早点脱离读书的苦海,死的晚煎熬就多,懂不懂。
就怎么回答他(她)
5. 小学生在上课时休克死亡,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都是想让孩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孩子在学校发生了意外,已不在少数。有新闻报道,有一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突然休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体罚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存在的,老师体罚学生在对孩子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教育,但体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话,那就有可能是犯罪了。所以老师任何时候都不能采取体罚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在此我们只能希望这种现象不会再发生,同时也希望警方能够尽早的查出原因,给家属们一个交代。
6. 小学生在校发生意外的真实事件
9月26日下午2点多钟,云南昆明北京路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目前伤亡人数为31人,其中6人死亡……2014年9月27日《人民网》
校园踩踏事故,昆明不是第一起,2013年02月27日湖北襄阳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故;2013年03月28日西安发生小学生踩踏事件致16人受伤;2013年04月17日深圳发生小学生踩踏事故 8名儿童受伤4人伤势严重;2012年11月28日长沙育英二小发生踩踏事故 33人受伤3人留院;2010年11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第五小学课间操期间学生下楼时,由于前面一名学生摔倒,造成踩踏事故,致使41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7人,轻伤34人;2009年12月07日湖南湘潭一中学发生踩踏事故 8死26伤……校园踩踏事故一二再再二三地发生,而且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让我们带着悲重的心情再回顾一下这次昆明小学生的踩踏事故:事发时刚上完午休,时间也就是14点左右,起因是有几名学生在海绵垫子上玩,听到上课声后,“很多人都往下面跑,但是午休楼的出口有点窄,不好出去。”在自己身前也陆续有学生倒下,后面不清楚情况的学生又跑下楼,人群拥堵至五六楼都无法动弹。哭声和喊声在午休楼的楼道里此起彼伏。王嘉说,在自己身前也陆续有学生倒下,后面不清楚情况的学生又跑下楼,人群拥堵至五六楼都无法动弹。哭声和喊声在午休楼的楼道里此起彼伏。摔倒被几名同学压住后,王嘉也挤在人堆里,她使劲挣扎后才从人堆里钻出来。她看到有学生被压得透不过气,显得很痛苦,’现场很混乱,有的学生鞋子也被挤掉了,有的学生腰和腿受伤了。’听到学生大声哭喊,很快几名老师也跑了过来,开始疏导学生并报警,民警和120急救人员随后赶到。’楼上有老师也在喊让学生往后面退不要挤,但是有些学生很惊慌没有听到。’王嘉说,从午休楼房间走出来的老师现场疏导持续了将近一小时……”
细细梳理,事故前并并无危险成分的存在,真正的起因就是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急着上课,所以使楼道口变得“狭窄”起来,前面同学摔倒,后面同学相拥,于是一场悲剧便发生了……
而实际上,这场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试想,如果我们的同学讲文明、懂礼貌,讲秩序,守规矩,相互谦让、相互照顾,顺序下楼,事故就不可能出现;如果我们的学生有防范意识,懂得出现意外如何应急,前面学生摔倒,后面学生就应该及时的停止、救助,那么,事故也就可能避免;事故发生的时间是下午14点左右,此时,正是光天化日,光线充足,前面出现意外,后面应该完全看得见,而且前面出现事故,肯定也会有同学呼喊,后面的同学也应该完全能够听得见,可是为什么后面的同学还是拥挤地那么欢?这不仅仅是物理学上的惯性问题,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调皮、“恶作剧”,而是说明,我们的学生不讲秩序,不守规矩,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甚至暴露了我们某些同学低下的道德素质……
此类事故出现后,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学校,第一反应就是强强校园的各项安全措施,对相关重点部位进行加固,对楼梯出口进行加宽,增加值班教师的人数,强化值班教师的责任等,对于校完安全来说,所有这些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笔者以为,这些措施只是安全的外在形式,是标不是本,要想真正保障学生的安全,要标本兼治。那么校园安全的本在哪里?那就是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甚至还包括了我们孩子的文明意识和道德素质。把安全写进每个学生心里,才是安全工作的根本。
记得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动物园里的猴子从围栏里子逃了出去,管理员于是将围栏加高,但猴子还是能够逃走;管理员再将围栏加高,可还是未能阻止猴子的出逃;在管理员第三次加高围栏的时候,小猴子不无担心地对老猴子说:“人们又在加高围栏了!”老猴子笑笑说:“不用担心,围栏再高也没用,你没看见,他们忘了给围栏的大门上锁!”
7. 我是小学生,我想死。不要劝我。
嗯,我也是小学生,五年级的。
我家人从我差不多5岁时,就因为各种原因骂我专,打我,罚我 把我属按在地上踩。我哭,我想大吼。有手机的时候,我想报警。但手机(手机是我最好的姥爷送的,当然他不在了)会被收走 。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惹来一阵痛骂。
那时,我很想死。我试着跳楼,但我的个子太矮。就感觉,自己身上有那么很多伤口,全在流血。我也会拿刀啊,但会被家人拦下来。
平时考试总是吓得要命,尽管每次出成绩都不错。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老师失望了。我感觉我对不起任何人。语文老师说,我的作文写得像个活死人,没有朝气。
寒假最可怕,那时,每天晚上,眼前都会有幻觉,是黑色人影,耳边有幻听。我总是在流泪,饭也没怎么吃,蓬头垢面像个疯子。我只对家人说过一次:“好压抑啊。”他们冷笑:“怎么可能。”
总之,今天我又哭了,心脏也疼。同样是小学生,说不定你和我一样。
就当发泄一下吧,明天还得继续。加油,积极废人们。
8. 小学生该不该死
你是玩lol吧,我理解你抄的心情。只能说楼主保重。星期五和节假日第一天,千万别玩…避风头啊。还有以后看到小学生你也别骂了,你要这样想,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要呵护,一定要说服自己。实在不行,你就和他玩你送一个我送一个的有趣游戏,娱乐局也精彩!
9. 官方回应小学生被红领巾勒死,说了什么
从达州市达川区委宣传部获悉,目前警方已初步排除刑事案件。11月10日,四川达州市达川区景市小学五年级男生小付被红领巾勒脖致窒息死亡。11月16日,有记者从一名镇卫生院医生获悉,当日7时许他接到通知到校出诊,发现小付在寝室内牙关紧闭,无脉搏、心跳等体征。
该事件知情人士称,当天小付母亲到场后看到,小付脖子上有勒痕,身旁放着红领巾,手脚冰冷。事发寝室设有双层床,住着12名学生,小付是寝室长,性格老实。警方已通过谈话,从寝室内其他学生了解事发情况。
(9)小学生说死扩展阅读
避免红领巾勒人的方法
对于少先队员来说,胸前飘扬的红领巾代表着荣誉和自豪感,而且还可以激励少先队员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红领巾虽然意义重大,如果没有掌握系红领巾的方法,是很容易导致意外情况出现的,如果红领巾系得过紧,小学生又不会及时解开,还有就是同学之间相互打闹的时候,拉扯对方的红领巾,想将对方制服,也很容易出现窒息事件。
学校一定要大力宣传关于红领巾的安全知识,在教会少先队员正确佩戴红领巾的同时,一定要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打闹,避免相互之间拉扯红领巾,学校最好每周开展一次系红领巾的评比活动,让少先队员们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红领巾意外事件出现。
10. 小学生总说死什么的是有什么病
可能是对与死亡相关的事物产生恐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