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禁毒手抄报的内容
禁毒手抄报的内容可以从介绍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历史上的事迹三个角度进行描述。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
根据中国禁毒网权威发布, 毒品分为传统毒品、 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1)小学生禁烟手抄报扩展阅读:
道光十八年,清政府再次下令禁烟,并派湖广总督林则徐到广东查办。次年 3月到达广州的林则徐严厉禁烟,掀起了著名的收缴鸦片、虎门销烟的禁烟行动,但却遭到帝国主义的反对和干涉,禁烟大业就这样前功尽弃。
鸦片战争以后禁令从未实施。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经宣布禁烟禁毒,也没有禁绝。一些官吏保护贩毒活动,供给飞机、轮船和武装,为贩毒犯走私运毒提供方便,以致烟毒泛滥成灾。
❷ 控烟手抄报内容
1、 烟草流行情况?
全世界吸烟人数约有13亿。每年有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占总死亡构成的1/10,是全球死因构成的第一位,预计2030年该数目将升至1000万,其中700万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占总死亡构成的1/6。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消费和受害国,有2.7亿烟民,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为100万,如果目前吸烟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与此相关的死亡2020年将增至200万,50年内将有1亿中国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其中一半将在35-60岁死亡,即损失20-25年的寿命。
我国医务人员的吸烟率超过40%。世界各国控烟的重要经验表明,只有医师的吸烟率先下降,才有全民吸烟率的下降。因此,动员我国更多的医师参与到控烟工作中,对我国烟草消费量降低和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二、世界控烟大事记?
1988年,WHO确定首个世界无烟日,此后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1990年,GLOBALink网站创建,该网站是国际抗癌联盟帮助创建的世界性控烟交流平台。
1990年,中国控烟协会成立。
1993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公布,香烟烟雾属A级致癌物质。
2005年,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
我国于2005年11月正式签署该公约。
2007年,WHO要求《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在公约生效5年后达到公共场所100%室内无烟标准。《公约》是联合国系统第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卫生多边条约。它将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努力减少烟草消费所造成的疾病负担。
三、香烟里面有什么?
烟草燃烧的烟雾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400多种具有毒性,超过50种能致癌
尼古丁:高度成瘾性物质。可以引发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造成血管内膜受损,加重动脉硬化;大量尼古丁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焦油:烟草燃烧后产生的黑色物质。是引起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会加重哮喘和其他肺部疾病的症状。
一氧化碳:跟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还会使胆固醇增多,加速动脉硬化。
放射性物质:通过烟草烟雾进入人体,蓄积在肺内,并经血液循环转移到其他组织,形成内照射源,成为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
其他化学物质:丙酮、杀虫剂、砷、镉、甲醛、氨、氰化氢、萘、氯乙烯。
四、吸烟可导致多种疾病?
癌症(肺、唇、口、鼻、咽、喉、管、胃、肝、肾、膀胱、胰腺和子宫颈)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CHD、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病
呼吸系统: COPD、哮喘、肺炎
生殖系统:功能障碍
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克隆病
造血系统 粒细胞性白血病
其他白内障、髋关节骨折、牙周病
❸ 禁上吸烟喝酒小学生手抄报字小段
嗜酒中毒是一种逐步恶化、足以致命的疾病。这种疾病是由于机体对酒的敏感性,加上在心理上难以摆脱的强制性饮酒欲望引起的。目前,医学界没有药物或心理治疗能“治愈”——我们不能简单的靠住院治疗或者吃药改变我们的特质,从而再回到饮酒初期那种正常的、适度社交饮酒的状态。
成千上万的嗜酒者无法停止饮酒,我们不仅看到许多嗜酒者把自己喝死――死于震颠性谵妄的“戒断”综合症(D.T.’s)或痉挛,或死于由饮酒导致的肝硬化,还有许多没有正式归于酒精中毒而确由喝酒导致的死亡。而且在车祸、溺水、自杀、杀人、心脏病、火灾、肺炎或中风等被列为死亡的直接因素时,事实是嗜酒者的严重饮酒行为导致了致死的条件与直接起因。
我们大部分人还没有濒临可怕的酒精中毒的最后阶段,因此现在喝酒时以为离那种命运很遥远。但如果我们继续喝下去的话,无疑,只有死路一条。
很多戒不了酒的嗜酒者会将嗜酒过度归咎于自己道德观念薄弱,或认为是由于自己心态不平衡所致。然而嗜酒在道德上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这是一种疾病。在这个阶段,单靠自身的意志力量是无法将其克服的,因为嗜酒过度者在酒面前已经丧失了自由选择的能力。
因此我们无需为我们的疾病感到难堪,这没什么不光彩。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并不想成为嗜酒者,我们也没有试图去得这种病就像没有人愿意得肺炎一样。经验表明,只要你有戒酒的强烈愿望,并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能以脱离酒精、充满幸福的方法来照料自己,那么你依然可以幸福、健康并且有价值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远离第一杯酒
“如果你不喝第一杯酒,就不会醉。”“一杯太多了,但二十杯也不够。”
当我们从一般性喝的多发展为嗜酒时,经常的醉酒严重干扰了生活和工作,于是我们减少饮酒次数,或试图把酒量控制在一到两杯,或从高度酒换成啤酒或葡萄酒,好让自己不要醉得太厉害。也许我们可以保持一段时间滴酒不沾,然后遇到机会(一些特别庆典、个人困惑或根本没有特别的事),我们又会开始喝酒,开始我们想只喝一杯吧,由于一杯酒并未导致什么严重后果,我们觉得再喝一杯也是安全的。但事实证明那只是个陷阱——当我们喝了两三杯,感觉不错,然后觉得以我们的酒量再喝一两杯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我们控制不住的喝得太多,回到了原来烂醉如泥的状况。
专门研究酒依赖问题的医生告诉我们——正是第一杯酒触发了潜在的饮酒欲望,进而使我们失控。这种重复的经历使我们得出结论:试图控制酒量计划如何不喝醉是不可能的,而避免那关键的一杯酒——“永远不端第一杯”才能使我们保持长期清醒。
酒依赖是一种对于酒精的成瘾行为。酒精作为一种软性毒品与任何其它成瘾物质一样,我们如果想保持康复状态,只有远离第一剂导致我们所成瘾的那种麻醉剂。
记住最后一次喝醉的经验
一如字面上所示,我们指的是“喝醉”酒而非“喝酒”。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长久以来“喝一杯酒”意味着三五好友把盏言笑的欢乐时光。基于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年龄以及第一次喝酒时周围的环境,我们都有过各种回忆和期待(有时是焦虑) 使我们可能回想起一杯沁凉的啤酒、一杯鸡尾酒、杜松子酒加奎宁水、威士忌加啤酒、一口红酒或诸如此类的事物等等。
周而复始,在多数人早期喝酒的过程中,对于酒精的期待总是能够符合实际需要喝下的酒量。
如果刚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们自然认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经验,不仅满足自己的需求,也不会逾越宗教习俗的规范。同时满足渴望、迎合社交场合的礼仪,并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情、振奋精神,达到我们各种不同的追求目标。例如以一位55岁的芬兰人而言,当有人找他喝一杯时,不禁立即使他联想到年轻时,在寒冷的天气下喝下一两杯白兰地或伏特加烈酒后,所带来的阵阵暖意。
若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她脑海里可能立即浮现,华丽水晶杯装着香槟、衣香鬓影、耳鬓厮磨、情意绵绵罗曼蒂克的气氛,或是摇滚音乐会中蓄胡、长发牛仔装装扮的年轻人,从满袋瓶装酒中取出一瓶豪饮,闪光灯不停闪烁,四处烟雾迷漫,每个人都尖声狂叫,令人兴奋不已的景象。有一位A.A.会员说:“喝一杯”几乎等于是吃比萨、喝啤酒的代名词。
还有一位78岁的寡妇说,她时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疗养院时,很喜欢在就寝时来杯雪利酒的习惯。虽说我们脑海中这种对于喝酒的印象极为自然,然而就我们现在的情况而言,却是一种误导,这也是我们有些人开始喝酒的方式。
如果我们喝酒的过程仅仅是这样,那么我们后来就不太可能会恶化成为嗜酒的问题。然而如果我们毫无畏惧的检视从前喝酒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在我们最后几年或几个月的嗜酒期间,不论我们再如何努力的尝试,未曾再出现如此完美、神奇的时光。
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一再的发现自己的实际的酒量远大于此,最后总是导致某种程度的麻烦。也许我们对自己饮酒过度单单只有私下感到些许内疚。
但有时却会演变为剧烈的争吵,影响本身工作,甚至导致严重的疾病、意外,或法律和财务问题。所以,当一个“喝一杯”的建议出现时,现在我们尝试着回想从开始喝酒到最后一次可怜的醉酒和宿醉的整个过程。
一般朋友对我们提议喝一杯酒的邀约,一般而言纯粹指的是社交应酬、一两杯浅尝即止的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仔细的回想上次喝醉所给我们带来的痛苦的全部细节,我们就不会再被长久以来盘据在我们心头对“喝一杯酒”的印象所蒙蔽。
如今我们可以坦白地承认,就我们生理上的真实反应而言,我们相当确定一杯黄汤下肚,意味着我们迟早又会再喝醉酒,而带来一连串的麻烦。
喝酒对我们来说已不再意味着音乐、欢乐,而是病痛和悔恨的记忆。有位A.A.会员曾经如此表示:“我知道现在如果去酒吧喝一杯酒,将绝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用一点时间、花一些金钱而已。
这一杯酒将会耗尽我的银行账户、我的家庭、我的房屋、汽车、工作、我的理智,甚至于我的人生。这实在是太大的代价太高的风险。”
他记住了他最后一次喝醉的情况,而不是第一次喝酒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