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
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在数学课堂上,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给数学问题具有真实的生活背景
学生平时做的练习题大多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尽管有的问题题材来源于实际生活,但是大部分通过精加工以后都变成了纯粹的“应用题”模型。实际上编题者(老师)代替学生完成了从实际生活中收取信息这一过程,学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复制”到模型中去就能够解决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者只是对现实问题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千万不要“浓缩”成百分之百的纯数学问题。
2.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实际
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是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学生都没有做过生意,自然就不会知道生意之道。如果在讲授这道题前,教师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或熟人中做生意的资源,分小组,联系好以后,开展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然后再与店主进行交流、实地观察、采访一些顾客等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到那时,教师想让他们沉默,他们也都不会愿意。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实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生活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理解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有必要赋予学生一双“数学”慧眼,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和关注自我的意识。
B.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很多的学生对于数学都感到头痛,因为数学的分数每次都不高,并且很多的知识点都不太懂,那么初中数学怎么样学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分数?
初中数学怎么样学可以有效提高分数?
知识框架图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的几点基本上这个科目的分数就会有一些改变,当然在学习当中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复习还是学习都需要制定一个专业的计划来帮助自己学习,在加上以上的几点,数学分数会有相当大的进步,在学习当中如果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及时的像老师或者比自己好的同学求教,以便于自己可以解决难点,不会对以后的学习有影响,以上就是初中数学怎么学的内容,相信你做好这几点,各个科目整体的分数都会出现上涨.
C.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兴趣
一、把握教学契机,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导入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新和求知欲,又比较爱听故事,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满足学生自尊和成功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善于肯定也是人之常情。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于模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的价值需要受到师长和同龄人的肯定方能体现。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内在需要,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后进学生,肯定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其内趋力。
三、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D.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 以开放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课中,我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教学自然水道渠成了。
2 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低。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在练习时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内容时,我在即将下课时设计了一个"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老师说的数正好是你的学号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活动。然后老师说"能被3整除的数、2的倍数、30的约数……"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室为止。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E.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下几点仅供参考:1、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版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权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
2、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3、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设计各种情节有趣、形式新颖的练习形式。
4、创设竞争性情境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常恰当的开展一些有意的比赛活动,尽可能的使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当中来,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用肯定性评价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尽可能的挖掘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适时的给予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F.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供了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新教材增加了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14~115页的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根据教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选出六个学生都喜欢的活动,每个学生喜欢哪个活动就参加哪个,活动完毕,我马上提出问题:“哪个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多,哪个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少?活动人数最多的组比活动人数最少的组多多少人?”立刻,学生的注意力由玩转移到了思考问题上。教室里开始互相争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接着我又问:“能不能想出一个好主意,能清楚、明了地看出结果?”这时候,我就开始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统计,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了基础。
又如,一年级下学期的“位置”这一节课也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教室里排座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票按号就坐,学生在寻找座位时就会思考、观察、理解第几组第几个,坐好座位后会很好奇地看看前后左右都是谁。所以这一节课学生们的兴趣也很浓厚。第7页“布置房间”这一题我根据素材,把这幅图设计成活动画面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意摆放,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怎样布置的房间,在这里既使学生明确了方位,又体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在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中,感受数学的美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打开实验教材,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美丽的童话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的第6、7页小兔盖房子,第14、15页野生动物园,一年级下册第20页热闹的小河边,第41页小熊的一家,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里也包含了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在欣赏这些有趣、美丽的画面的同时,我鼓励学生去创作画,从画中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一年级下学期讲过“找规律”这一单元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画画的任务,要求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画出一幅画,要体现出有规律的美,并且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第二天,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真的是不可低估,《金色的秋天》中向日葵在阳光下有规律地昂首而立,《丰收的果园》中一棵棵苹果树、梨树像哨兵似的排列着,河里的小鱼俏皮地吐着水泡也是那么的有规律……这些都证明孩子已经有了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教材编排了一些数学游戏:如一年级上册第13页的“比长短”,第19页的“猜数”,一年级下册第44页的“估一估,猜一猜”,等等。
一年级上册第13页的“比长短”,通过猜铅笔的长短,使学生明白在比长短时,要注意各种不同的情况。教学第19页的“猜数”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个玻璃球,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材的启发下,我多次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如教学“猜数”,我先在卡片上写上45,然后告诉大家:“我写的数个位上是6前面的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1,猜猜我写的数是几?”这样的游戏丰富多彩,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一年级下册第27页“图形的拼组”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圆形拼组中,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课本就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第13页“谁摸得高,谁摆得高”,第113页“用相同的时间,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一年级下册中第26页“夺红旗”等游戏都适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当然,教师在组织比赛时,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比赛完就了事,那么长才干的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仍得不到提高,易产生自卑感。
我们也可以利用学具来帮助学习。学具袋中的小卡片、小棒棒等都可以在学知识的同时为我们的课堂增添趣味。在一年级下册配套的学具袋中有一副扑克牌。为了发挥这副扑克牌的最大作用,让这副扑克牌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我主要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形式,两人比赛,一人做裁判,一人记录。比赛的学生每人抽两张或三张牌做加、减法或连加、连减,看看谁的数据大。学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做抽牌比大小游戏,我们常常活动一节课,课中,学生不知道做了多少口算题,练了多少比大小,这比让他们单纯做题有趣也有效得多。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天真活泼的学生”,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信念,也是我们教师所要追寻的目标。
G. 家长,老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也是从兴趣开始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我将围绕关爱学生,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差生来实现;并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探讨新知中创设各种情境,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精心设置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此外,我还通过揭示数学之美,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 关爱学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往往是从这一学科的老师开始的。如果学生喜欢该学科的任课老师,那么他也会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所以我们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起这一点,用“爱”来激发和维护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生活上关心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崇拜老师,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学生都会表现的很兴奋,对这一学科也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在生活中无人体贴和照顾的学生,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爱。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一下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动机。
2,学习上帮助差生
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成绩好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表现的很强烈。而对于那些学习很吃力的差生,则会对数学的兴趣表现的越来越消极。所以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差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我们不仅要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内的辅导,提供给他们较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对这部分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堂练习及时的检查讲解,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补救;对学生存在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表扬、鼓励。这样差生就会逐步转变,渐渐喜欢上数学,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除了要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学习上帮助差生等方式之外,能好好的把握住这短短的课堂40分钟也是至关重要的。那如何才能充分的利用好这堂课呢?那就需要我们把握住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上精彩了,才会使整个课堂发挥出整体的教学效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作用。
1,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在使用情境导入、实验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时,给学生创设一个悬念。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烈,它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小学生兴趣的重要来源。强烈的好奇心会紧紧的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从而牵引着小学生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原因。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导入中,教师应巧设问题,制造悬念,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铺垫。
2,在探讨新知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生活实际和数学充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实现,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竞争情境等,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数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手段。是学生对所学新知的巩固,也是教师对学生新知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同时它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新知。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那如何才能使所设计的练习既使掌握快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又不至于使掌握慢的同学感到吃力呢?那就需要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做到多层次、多样化,使其难度逐步提高,同时尽量设计到班里的每一个人。
H.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措施和方法
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这就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重大课题。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如果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希望知道数学的魅力在何处,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和措施:1、课堂教学创设各种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条性、经典性的内容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不仅要在流畅幽默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工整清洁的板书、合理恰当的教学顺序的安排等各个方面上下功夫,更需要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问题解决来优化学生的知识功能,优化教育功能。 波利亚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创设各种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现成的知识,也不应满足于简单地解决一些问题,而应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题,促使他们不能单靠已有知识和习惯就可解决,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当学生跃跃欲试,处于愤悱境地时,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反映在课上,教师要多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产生思维热点,不断使你的课产生高潮。设疑时要在“巧”字上设疑,设疑贵在巧,时机要巧、地点要巧、方法要巧。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学习;
2、创设情景→自学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点拔→反馈评价;
3、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展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分组交流讨论→自我总结以完成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求原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没有直接将教材的知识“奉献”给学生,而是首先让学生任意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0),并求出它的两个根,然后让学生说出两个根,由我来猜方程,结果我全部猜中,“真奇怪,老师是怎么知道我的原方程的?”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奇妙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最后我说:“只要大家认真听了老师这节课的内容,大家也会如老师一样可以猜出方程。”结果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2、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利用插图和引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意识。 数学课本的插图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创造动机和创新欲望。强化引言教学,有助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知识引入时,能否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一章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每章的引言就为我们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如:初中代数第十一章,通过引例的讲、析得到两个二次根式,并提出这两个二次根式能不能简化?如何简化?这里不仅提出了问题,同时揭示了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这样把学生注意力引到所学的新知识上来,不仅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当然,这样产生的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也是不会持久。因而强化引言教学时必须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如趣味性、激励性、目的性、导向性等,这样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启发学生去寻求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进一步稳定、持久。 2.利用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核心,思维的深刻性和发散性又是创新思维品质的基础。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数学谜语,巧设悬念。如讲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年龄之谜的故事,黄金分割,高斯的故事等等。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一开始我就设下悬念,你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一个五分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种悬念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学生能积极思考,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3.利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 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创造便是很好的素材,组织学生数学小组进行探索性研究,实地考察、收集材料,开设数学史讲座。3、组织各种活动。(1).开展主题班会: 经常从班上找一些对数学有兴趣,并且成绩较好的学生,开展“怎样学好数学”主题班会,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经验,从而带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很多同学都积极参与,如吴启超、王大鹏、杨媛媛、曾浩然、何文川等,并且形成了文章张贴在墙上,介绍了很多好的经验。 中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最易受不良习气的侵蚀,如果不从正途引导,很易滑入歧途,所以可经常开展“人生话题”的主题班会,确立他们的人生目标,挖掘他们的人生价值。(2).多媒体和幻灯片的教学 在几何教学中,我一般是遵循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一切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既新颖又自然。屏幕上生动有趣的画图,特别是动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直观、形象和动态的图象的演示过程,则给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插上了形象和想象的翅膀。我还和周小波老师合作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参加县的教学比赛,获得了奖励和肯定。 (3).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时间长了,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要适当的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外活动除了在校内开展外,还可以走向社会,让他们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无处不在。为此,我写了一篇《数学无处不在》的教学论文,并且获了奖。4、分层教学。 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要改变那种只重视少数尖子生,不重视大多数差生的应试教育的倾向,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按梯度目标接受数学知识,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老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编排保持一定梯度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练习题、作业题,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着手学习、解答,使他们能够获得解答问题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把握五个环节,(1)学生编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他们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2)分层备课,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3)分层辅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4)分类指导,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等。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应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困难。(5)分层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给他们订下各自的学习目标,让每位同学都有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并且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使每位同学在任何时候都能鼓起勇气,不会丧失信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基础的不同只能代表昨天,今天的奋斗更加重要。5、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象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的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5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适当调整。 为了唤起和发展优等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发展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科普读物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我班决定在数学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可向这些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较难的习题,以加深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主要每周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以数学思考题的形式出现。
二、可对学生作一些适合他们兴趣的通俗报告,如有关中外数学史的专题报告,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某些现代数学理论的通俗介绍,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三、给学生订阅课外报刊杂志,例如《中学生学习报》数学周刊,《少年文摘》,从而多开阔他们的视野,多见题型。 通过以上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经过一定的时间,我终于使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