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小学阶段这个问题可能是不太严格,因为涉及到物理知识.
分析:速度的定义是通过一段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时间的比值.
距离的单位是米,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所以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
生活中我们还用到千米每小时.
『贰』 给小学生该讲什么物理知识
问题有很多: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天空中为什么会有彩虹?船为什么能在水中浮起来?空调 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的上面?糖放到水里面为什么会不见了?小铁钉为什么会生锈?乘车为什么要系上安全带?
浮力、惯性、磁性、电路连接、磁性、地球磁场、各种力(如重力、弹力)、杠杆、摩擦、热传递、平衡和重心、光与影 、热胀冷缩 、滑轮、颜色与吸热
『叁』 给小学生该讲什么物理知识
给小学生主要讲一些科技知识,科技人物经历,最好从活动中讲一些。
『肆』 小学科学知识中有哪些物理知识
我们任选了一套小学科学教材,当然小学的科学课程涉及到了物理、专化学、生物等等各方面的知属识,我们仅研究物理部分,不难发现,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已经相当全面了,那么我们分着来看一下,力与生活俨然在小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了推力和拉力、浮力、摩擦力以及我们身边的力;在声与生活中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变化以及燥声与防止;机械与工具中介绍了杠杆、滑轮、轮轴以及斜面;热与生活中介绍了物体的热胀冷缩,勺柄是怎么热的,暖和的房间,以及介绍了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保温和散热的相关问题;在光与生活中介绍了光和色、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以及透镜;在电与生活中介绍了正电和负电、电池、点亮的小电珠、导体和绝缘体;磁与生活中介绍了磁铁的性质、指南针、电磁铁,以及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个磁控玩具;在能源与生活中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能源同时介绍了太阳能和风能;在飞行与空间技术一章中,介绍了降落伞、飞机、人造潜艇;在设计与制作中,专门就自行车的问题,介绍了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究竟涉及到了哪些相关的物理知识,应该说很好的把物理与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尽管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行车,其中涵盖的物理知识就已经很多了。
『伍』 搜集分析一套小学数学教材或中学物理教材的结构
中学物理教材的结构
教材结构主要是教材的知识结构。一般情况下,这种知识结构还可以按层次不同分为主结构、亚结构和微结构。主结构是指由教材自成体系的或相对独立的“知识群”(如力、热、电等)在教材中的排列顺序构成。“知识群”的不同排列,就构成了不同风格的教材体系。一般情况下,“知识群”排列分以下四种情况:
A.知识群由易到难排列;
B.知识群由物理学科本身结构排列;
C.知识群按学生心理发展顺序进行排列;
D.知识群按社会需要进行排列。
如我国1978年的初中物理教材体系为:“力—热—电—磁—光”的顺序排列。当然,如果两本初中物理教材的主结构相同,但其知识群内的亚结构排列不一定相同,这样仍能形成不同风格的物理教材。而实际教材的体系一方面反映了知识群或知识群内的各知识点的排列关系,另一方面却又反映了编教材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1952年的初中物理教材的主结构为“力—声—热—声—光—电—磁”,这就反映了当时学习苏联的政治风气,教材结构几乎照搬苏联物理教材的格式。
总的来说,不同知识群的排列构成教材的主结构,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其与教育目的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知识块(如章)的排列形成亚结构,不同知识点(节或节以下的具体材料)的排列生成微结构。本节内容仅从主结构上做一些粗浅的讨论。
1.中学物理教材主结构概貌
(1)初中物理教材主结构概貌。
建国以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七套初中物理教材,其主结构如下:
表2-19 中学物理(初中)教材主结构统计表
序号
出版时间
书名
主结构
1
1950年
实用物理
力—热—声—光—磁—电
2
1952年
初中物理
力—声—热—声—光—电—磁
3
1956年
初中物理
力—声—热—力—热—电—磁—光
4
1961年
初中物理
力—声—热—光—电—磁
5
1963年
初中物理
力—声—光—热—电—磁
6
1978年
初中物理
力—热—电—磁—光
7
1987年
初中物理
力—光—热—电—磁
(2)高中物理教材主结构概貌。
高中物理教材的主结构变化不像初中物理教材那么频繁。建国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七套全国统编教材,其主结构全部采用“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说明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反映了这种结构的科学性及其发展的趋势。
从我国不同时期的高中物理教材的主结构看,建国前主要以“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磁学—电学”为主。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迫切需要对物理教材充实新的物理知识,因而在建国后,自然地增加“原子物理学”内容。从建国前后的高中物理教材的主结构发现,虽然结构上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力学—热学”不但相对位置不变,而且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被一直保留下来,表现出教材主结构的继承性。
2.高中物理教材的亚结构
七套高中物理教材的亚结构情况是:
(1)力学部分:其亚结构形式多种多样,还未形成一定的、比较稳固的体系。1950年版、1956年版和1963年版是以“运动”开始,到了1980年版以后,逐渐转向以“力”的概念开始,说明这部分内容是以力的概念为基础展开,同时也表明这种趋势是力学部分的亚结构经过多次变动后的一种稳定。
(2)热学部分:本部分是以“热学—内能、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物体的性质—物态变化”形式为其主流。
(3)电磁部分:除1950年版外,其亚结构都为“电学—稳恒电流—物质的导电性—磁学—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表现出稳定的结构体系。40年代之前高中物理教材多数把电学和磁学分开。随着物理学本身的发展,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电学和磁学被归结为同一“知识群”,其结构也由原来的“磁学—电学”变为“电学—磁学—电磁感应”。
(4)光学:除1979年版外,其余各版的亚结构都为“光学—光的波动性—光的粒子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5)原子物理学:除1950年版外,其余都为“原子结构—原子核”,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由上分析可知,建国以来,中学物理教材体系高中物理基本上是稳的,而初中的变化就比较明显,尤其是1986年以后,初中物理教材出现了“一纲多本”的趋势,仔细分析这“一纲多本”的教材,实际上各种体系变化只是稍有不同,内容基本上符合九年义务制教育物理课程。物理教材结构基本上还是以知识结构为主。如“力—热—电—光—原”;“光—力—热—电—原”;“电—力—热—光—原”;或先从各种物理现象再讲物理概念,然后逐步加深等体系。当然,关于教材结构的安排,先讲哪些知识,后讲哪些知识,这并不是关键。要防止为变体系而变体系。对教材体系的确定,应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总结出符合教材体系编排规律,知识发展内在逻辑,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体系,关于如何确定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总结。
3.影响中学物理教材的结构分析
为什么教材的结构会如此的丰富?分析其原因,其中主要的有:
(1)格致学:据《清会典》记载,格致学分为力学、水学、声学、气学、火学、光学、电学七部分,这对后来的初中物理教材形成力、热、声、光、电等结构有直接的影响,后来物理教材的力学包括格致学中的“力学、水学、气学”。
可见《清会典》关于格致学的划分(力、水、声、气、光、电等),是导致了早年物理教材“力—热—声—光—磁—电”这种结构之原因。
(2)继承性:教材结构一旦被确立,定会对将来的教材产生影响。一方面说明教材体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材体系的继承性。
纵观建国以来的教材体系,从1952年版到1963年版,教材开始都以“力—声”为体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物理学和科学的发展:物理教材的结构受物理学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如物理学在17世纪时,经典力学已有很大发展,力学在17、18世纪一直为带头学科,因而反映在教材之中的体系,力学内容被列为首席,这是相当自然的事情。到19世纪,物理学的带头学科发展为电学、热学,因而电学、热学成了继力学以后又十分重要的知识群。在教材中反映出来的是“力—磁电—热学……”。我国的早期初中教材基本上是这一模式。
在经典物理学建立和发展的年代,物理科学是以“实验型”为主,反映在教材结构方面为“归纳型”。到了20世纪以后,物理学已由“实验型”转向“理论型”。物理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也由“归纳型”逐渐向探索性的“演绎法”转化。由此,在教材中的结构也由“归纳型”逐渐过渡到“演绎型”结构。我国在60年代自编的物理教材大多属于此类。可以说,演绎型结构是物理学研究方法及其科学思维在教材结构上的体现。
(4)课程论:教材结构的确定,通常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而课程论恰是指导教材结构形成的基本理论,对教材结构有着直接的作用。如初中课本的体系以“力、热、电、光”等来安排教材结构,这明显是受知识中心课程论(也叫科目中心论,教材中心论)的影响。它强调的是知识的类别性,其次才是学科内部的逻辑性。受此影响,物理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按力、热、电等知识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教材结构。因此,力学是基础,一直被排在教材的榜首。
(5)S—O—R理论:现代心理学的“刺激—有机体的内部变化(中间变量)—反映”理论揭示出,给出一个刺激(S),经过有机体内部变化(O),就有一个反映(R)。教师讲解教材,给学生一个刺激,学生对听课内容进行消化,然后通过做作业或回答问题的形式反映对刺激的接收程度。受此理论影响,几乎所有教材都采用了“正文(刺激)—习题(反映)”这种结构。
4.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存在的问题
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的教学手段将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密切联系,而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很难适应这一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的高中物理课本仍然是以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观设计的。过分强调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问逻辑,造成专业化与经院式的倾向,忽视学生对实用知识的获得和一般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教材中只重视学生的升学,很少顾及学生的就业问题;只强调知识的继承性、结论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现行的高中“二、一分段,高三分流”体制,使得普通高中1、2年级,理科和文科学生使用同一教材,使得文科生感到物理太难,而产生重文轻理的思想,到了高三又不再学物理学。因此,这样更不利于文科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的建立。待走上工作岗位时,对大量新的科技知识一筹莫展,而理科生又感到教材偏浅,难以在物理学方面有所发展。
(3)现行教材注重学科的逻辑结构,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结构,忽视社会需要,也忽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不利于对学生的整体自然观、价值观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陆』 有针对小学生的物理化学知识的书籍吗
你好,有最基础的理工知识介绍。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Orders)、对称性(Symmetry)和对称破缺(Symmetry-breaking)、守恒定律(Conservation laws)或不变性(Invariance)。
由来
物理实验仪器
中文里的“物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鹖冠子·王鈇》一文中最早出现:“庞子云:‘愿闻其人情物理’,意思是事物的道理,之后被广泛运用,在《淮南子》,《庄子》,《荀子》等中国典籍中都有运用。
而外语中的“物理”(physics)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
希望能帮到你。
『柒』 哪些物理书值得小学生看
《物理世界奇遇记》
作者
乔治·伽莫夫、罗素·斯坦纳德
『捌』 总结一下小学科学书上有关物理的知识
小学科学书上的物理知识包括:空气的反冲力、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水的三态变化、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摆的快慢、增大、减小摩擦、直线和旋转运动、滑动和滚动、物体的沉浮、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静电现象、简单电路、导体绝缘体、影子的长短、小孔、凸透镜成像、反射、折射、散射、磁铁、电磁铁、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组的省力原理、动力的传动方式、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圆柱形、半球形承受力很大、三角形具有稳定、稳固性、所用材料最少、能量的转换、天文物理学等。
『玖』 小学的物理主要学哪些知识
物理是从初中开始学的,但是小学的自然课上会以图片的形式告诉学生一些物理现象
『拾』 小学的物理主要学哪些知识
小学没有物理课啊,只有自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