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2月21日红领巾广播稿
红领巾广播稿
甲: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新一期的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丙:我是主持人
甲: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听近期要事。
乙:在2010年12月21日,发生了月食在各国部分地区,是可以观测的到月食的。
丙: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甲:当然,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也就产生了种种神话和传说。
下面请大家听一首歌!(放圣诞歌)
刚刚的歌曲真耳熟啊!
乙:刚过完了圣诞,相信大家都在圣诞节的时候,送出了最真挚的祝福。
丙: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了一个节日,1月1日元旦节。
甲:“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乙:可是老百姓更喜欢过农历春节,各地有许多不同的春节习俗。人们欢天喜地,互相拜年。
丙:而现在的公历1月1日的元旦,我国好像没什么习俗,只是个公共假日,机关、学校可能会开个茶话会、联欢会,仅此而已。老外可能会有些,恐怕也不如圣诞热闹,还是民族的东西好。
甲: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国元旦的习俗。
甲: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乙: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丙: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甲: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甲:同学们,正逢学校的英语节,让我们来学习一些有关于英语的知识吧!
乙:我们在祝福家人朋友新年快乐时,就可以说
A happy New Year to you. 恭贺新年!
May I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祝你新年快乐!
最后,希望大家能做到礼貌的向他人打招呼,如:hello! Good morning! Good buy!
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是我们本学期的最后一期红领巾广播了,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寒假中要合理安排饮食。
甲: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健康饮食的知识吧!
乙:每天,要少吃油,盐,糖,每日两至三份奶品类类食物,2至3份蛋,肉类和豆类,3至5份蔬菜,2至4份生果,6至11份五谷类食物,一定不能够多吃零食和喝饮料。愿同学们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寒假。
❷ 求一篇画展宣传的广播稿。时间为12月20日下午3点,地点在食堂对面展厅,主办方为数字艺术系。
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于贫农家庭,1946年1月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本县区武装部工作。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河南尉氏县工作。1953年到1962年,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担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他上任之后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同志生前在
田间劳动的情形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区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40周年
2004年 5月14日,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逝世40周年纪念日。40多年前,焦裕禄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里装着群众,惟独没有自己;他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他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焦裕禄精神的影响,已远远跨过了兰考,跨过了河南,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❸ 求广播稿,十二月,请你不要让我失望
这是什么啊,十二月?
❹ 闽南文化进校园的广播稿
泉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弘扬闽南文化,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是连接海峡两岸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2007年6月9日文化部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方案,全面实施。各学校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建立活动机制,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有关闽南文化知识,明确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意义,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全面部署,保证"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是保护和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各地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校园信息网络、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简报、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加强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宣传力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闽南文化展示馆、闽南文化知识走廊,发动学生家长、社区老人会和关工委、民间艺术团体和民间艺人传授和宣传闽南文化知识,努力营造社会、学校、家庭都来关心重视闽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开发课程,传承教育
1、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要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在幼儿园开设闽南童谣和闽南游艺教学;在小学开设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等课程;在初、高中扩大开设闽南民俗、乡土文化等课程。各地要根据当地闽南文化资源,从闽南民系与文化、闽南方言、闽南民俗、闽南名胜、闽南建筑、闽南先贤、闽南民间戏曲、闽南民间信仰等方面,邀请相关人员编写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教材要力求思想积极健康,语言简明平实、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市教科所可根据实际情况,统一编印《泉州闽南文化校本系列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丰富多彩的闽南传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闽南的情感。
2、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各地学校要提倡课堂讲普通话,课外讲闽南话;组织学生开展闽南语互帮互学活动,帮助外来学生学习闽南语,让他们尽快融入闽南,融入泉州。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机渗透闽南文化的传承,结合语文课让学生适当了解、学习闽南方言;艺术课让学生了解、欣赏南音、南戏;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对当地闽南名胜、建筑、民间信仰等的调查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课指导学生从"中华·闽南文化网"等网站获取闽南文化知识;通过体育课让学生适当了解、学习南拳。
四、开展活动,弘扬文化
闽南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各地民间中蕴藏着丰富的闽南文化资源,各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校要结合少先队活动或主题班会,举行闽南童谣说唱会、闽南文化知识竞赛、闽南语演讲比赛、闽南文化学习心得交流会等活动;也可以聘请社会上对南音、南戏、南拳等闽南文化知识有一定研究的人士作为校外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与当地群众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活动,领略闽南传统文化艺术的风采和价值。
各县(市、区)教育局可根据活动开展情况,每学年或每两年举办一次"闽南文化进校园" 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从中了解各校开展活动的情况,也为各校提供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市教育局将于今年五月份举行泉州市首届"闽南文化进校园"成果展示活动,今后各县(市、区)可以积极申报承办这项活动。
总之,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各地要定期组织检查,落实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为弘扬和传承闽南文化,构建和谐泉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❺ 12月大事广播稿200字
放飞理想
我们每个人都从幼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就像沿着一条河流逆勇而上。 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
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
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
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金色的童年,沉淀着儿时的快乐、沉淀着淡淡的稻香。就像陈年的女儿红,愈久愈香,愈久愈让人不满足于回味。
小时侯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爸爸妈妈能多给我
买些玩具和好吃的。现在看来,才觉得儿时的我多么的天真。 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理想,不在于一朵
娇嫩的鲜花,需要我们渴望的目光去滋润,更需要我们用真挚的心灵去呵护。” 的确,每个人都有理想,但
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
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理想是石,敲
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当然,
理想也是一股动力,推动着我们前进用不气馁。 让我们为理想插上翅膀,让我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