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生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互依存、互相吸引的一面,也有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一面。当相互依存占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吸引,当相互分离占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排斥。人际排斥对人际关系是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对人际交往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搞好人际交往呢?首先应排除妨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人际交往的不良因素主要有:
(1) 相处距离,首先是空间距离。在同一办公室、同一场合、同一活动圈内,都容易因经常相遇、接触、沟通、互相帮助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友谊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于交往双方相互吸引产生的相互接纳,发现对方的思想、态度、兴趣、为人处事等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地方,于是继续交往与沟通,在继续交往与沟通中达到进一步的相知,从而结为知交。
(2) 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人们都羡慕优良、能力出众的人。真诚、坦率、乐于助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对人有吸引力;能力较强的人,容易引起他人的敬佩感,自愿与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产生安全感。
(3) 由交往而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重要的条件是交往双方的相互吸引。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热情、羡慕,而另一方却表现冷漠、蔑视,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引起交往双方相互吸引的因素是双方的相似与互补。
除了相似与互补能够导致交往双方相互吸引外,还有仪表也是一个因素。一个相貌举止端庄大方、谈吐优雅不俗的人,给人形成的第一印象总是良好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量,使人愿意与之继续交往,并对其言行多从好的方面设想、解释。这就有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它包括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识知和对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人际知觉所认知的对象是人际关系。人际知觉的良好印象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相反,人际知觉印象的不良,则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起阻碍破坏作用。
其次应注意人际交往中的艺术。
(1) 在人际交往中寻找共同点,求大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必须是建立在关系双方共同的利益与需要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清醒地意识到彼此需求的共振是吸引双方的粘合剂。当然,共同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人的经历、使命和情绪各不相同,不能抱着求全的幻想。要有大将风度,切忌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 知彼知己,因势利导。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交际过程 ,要充分估计自己与对方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了解对方的目的、要求、长项和弱点,估计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对方的态度,根据对方的情况设计交际方案,行动时便成竹在胸。
不过,计划难以预测变化。现代社会气象万千,变化无常,领导者在交际场上要适应这种节奏,另外面对突发性事件,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迅速理顺各种利益,调整原定方案,淡化紧张气氛。可以用转移视线的方法,或顺水推舟,抓住时机,广交朋友,联谊四方。当己方处于不利地位时,要临危不乱,失意不失礼。对失败者更要周到,不能势利。
(3) 了解心态,把握情感,重在交流。人们常用对牛弹琴来讽刺不辨对象、不合时宜、盲目行动的荒唐做法。在交际场上,应杜绝这种愚蠢之举。
交际是情感的交流,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使人在结交时悲喜交织,苦乐参半。一次交际中引起的苦恼,会影响另一次交际的情绪,造成情感表达的不适当,使预期目标流产。要避免这种状况,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地进行心境转换,同时摆脱对方情绪的影响,以一个玩笑或一句妙语去掉感觉上的不快。
相互交流是理解的桥梁。直接交往是交流,特别是建立感的最有效的形式,即使宿怨较深,通过直接见面交往,也可消除误会,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在面对面面俱到的接触中,双方使用口语,没有中介物,可以更直接、方便和集中地表达各自的感情,使相互之间影响力加大。
当然,在人际交往中,也应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①有礼貌地寒暄,表现出谦恭有礼的态度。与人首次见面,一定要礼貌地寒暄一番,表现出谦恭有礼的态度。随时说声“你好”,或适时招呼“早安”、“午安”、“晚安”等等。②经常面带微笑。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显示出一种力量、涵养和暗示。微笑对于树立形象能发挥极大的效果。③穿着得体,表现个性。对一个人的印象往往来自于他的服装。穿着可以直接表现人的个性。为了使衣着一目了然,服装上力求整洁、庄重和协调,使人第一眼就留下美好的印象。④记住对方的姓名。无论身处何种场合,当他人将对方介绍给你时,必须马上记住并能叫出对方的姓名,惟有如此才能显示出和他的亲切感。⑤注意倾听,与人交往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谈话,使对方感觉到你们的尊重与兴趣,否则是很不礼貌的。⑥保持谦恭的态度。随时随地区使用谦恭的语气与人交谈,这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条众所公认的不成文的法则。一个言词谦恭的领导者,在待人处世方面,将会得到好处和方便。⑦谈一些任何人都能了解的话题。第一次与客人会面,应以人所共知的话题做开端,这样容易得到对方的共鸣和回响。⑧说话要有分寸,避免使用口头禅际交往,这样才能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事业的发展服务
❷ 怎样对待小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
对孩子与某些异性伙伴的个别接触,家长首先应取尊重态度。横加干涉,断然内禁止,甚至斥责孩子“不好学”容的作法,只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极大反感。同时,家长还要从旁尽力给以关注,鼓励孩子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读几本好书,在各个方面加强互相帮助,等等。
应当承认,确实有个别高年级学生与异性的交往中出了些问题的。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家长应该更注意自己家庭气氛的和蔼、亲切,使孩子感到温暖,热爱自己的家庭,心里话能跟父母倾诉。同时,家长也应该更检点自己的言行,在各个方面给孩子树立榜样。面对孩子,家长应该更加关切,当他们神情有些异常,或者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者经常读爱情小说的时候,家长要及时了解情况,与之亲切谈心,并与老师配合,抓紧对孩子的教育。
❸ 小学生社会性交往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表现形式:
①自我认识,先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然后知道自己的名字。对“我”字的掌握;。
②自我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价值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等等,比如3岁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自信,常要求自己独立干一些事情。
③自我控制与调节 。
④自我管理 。
2、社会认知的发展
表现形式:
对自我的认知,对社会关系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环境和现象的认知,对性别角色、行为方式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3、社会行为的发展
表现形式:
亲社会行为,包括帮助、合作、共享、谦让等行为。
攻击性行为,包括言语和身体侵犯。
社会退缩行为,撒谎行为,嬉戏行为,告状行为等等 。
这些社会行为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4、 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表现形式:
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独立克服困难、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等 。
5、 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
表现形式:
依恋感,同情心,责任感,羞愧感以及各种情绪的表达和控制。各种情绪包括高兴、生气、伤心等。
6、 道德品质的发展
表现形式:
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
❹ 小学生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不就是小学生吗?你后面在于是同性还是异性的呀,就算是异性就把他当做同性恋交往就可以了,没必要去区分什么意思嘛。有些人还没有这种意识呢。
❺ 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表现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
1.与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等。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近的人做朋友;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2.与父母交往的特点。 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3.与老师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其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与幼儿园的老师相比,小学老师更为严格,既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与社会技能,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品行。与中学老师相比,小学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更加具体而细致,也更具有权威性。
❻ 小学生如何与同学相处
1 开展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让学生交往不仅是学生学习求知的需要,还是友谊社交的需。
2开展独立自由活动和从事创造的需要,以及对美的享受和娱乐的需要活动可以激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与他人之间相处,学会善待他人。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朋友观。我国心理学家李伯曾经对儿童友谊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的友谊观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很大,利用这一点,有意识的针对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安排学生座位。同桌、相近范围内的学生有很大的互补性,促进他们的交往,提供了广泛的朋友缘,给学生交往提供了基础条件,增加沟通机会,培养集体精神。
4往教育使他们对人际交往这一行为具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激发他们乐于交往的情感,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交
5注意几个交往的要点:一要态度大方。二要尊重对方。进行交往言行的操练,规范交往用语,从小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6同学间交流自己的交往心得,取长补短,彼此帮助,互相促进,使学生明白交往的本领包括:1.学会调节自己的角色,会在不同的岗位上交往。2.学会主动与别人交谈,产生共同的语言,增进相互间的理解。3.学会与人交往,求同存异,尊重别人的爱好。
7树立交往的自信心。例如暗示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不过分在意别人。另外,学会倾听和自我表露
8能够真诚关心同学,学会宽容待人,正确的消除自己的怨恨情绪。经常进行“角色互换”,能够很好的做到自我调适,与同学间有一个良好的沟通。
9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宽容心、同情心、友善心和爱心。学会别人的优点,有吃亏、受委屈的心理品质和抗挫折的能力。与人相处要学会商量,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识与争强好胜的不良习惯。
10对于处于交往不利地位的学生,首先要从正面和侧面了解原因,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欣赏他们。或为交往孤独者找一两个小伙伴,授以交往的手段。组织交往活动中有意识调动他的积极性等。端正交往得心态,帮助交往不利者走出低谷。
希望对你有用
❼ 小学生男生女生正确交往方式
小学生男生女生正确的交往方式。应该彼此尊重对方,相互的玩耍学习。
❽ 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交往
1、从小圈子到集体
不要封闭自己,多和同学,老师交流,如果自己不去表达,别人又怎么会知道你的想法呢?
上学时候,班里很多人,有了好吃的,都会拿出来和同学分享,遇到困难了,大家一起解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找优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应了那句古话“酒逢知己千杯少”。找优点可以对对方产生好的印象,进一步确立朋友关系。
3、倾听和真诚的赞美
我们要学会理解别人的烦恼,倾听别人的抱怨,大家都是从不认识到成为好朋友。要学会珍惜这段感情,有时候一句赞美可以拉进我们的关系。
4、家长的帮助
当孩子进入学校时,可以邀请他的好朋友到家里做客,一起玩耍,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在同伴团体中,有些同学往往是受大家欢迎的,其他孩子都喜欢和他一起玩,大家都尊重他;有的同学则通常是为大家所不喜欢的,没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还有一些同学在同伴中不惹人注意,大家对他既说不上喜欢,也没有什么讨厌之感,他是否介入到同伴活动中来,大家并不在意。
一个小学生能否和其他小学生友好相处,外部因素(相貌、姓名等)固然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更为主要的是小学生的内在因素,即小学生的社会能力。善于交往、恰当地使用交往策略的小学生往往容易得到同伴的认可,受到同伴的欢迎。相反则易遭到同伴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