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研修计划
科学的预习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
❷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课题分工怎么写
【课题研究】《中小学衔接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巩全 王红梅
一、课题研究背景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初中课程门类增多了,而且每一学科的内容也接近科学的体系,因而逻辑性也越来越强;从学习方法态度上来看,初中生比小学生更需要有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不仅要主动地安排学习计划,而且要学会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由小学生的“他律”自然过渡到初中生的“自律”。因此,为了使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得到顺利、快速的衔接过渡,让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迅速顺利地适应初中的学习,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校凭借六年级在初中上课的上课模式进行了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对六七年级进行衔接教育的最佳理论体系、教学规律及基本模式。
2.发展学科间的联系,教会学生把知识作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延伸学科体系,拓展学科面,选择或设计出语文、数学、英语、心理活动课的衔接内容,尝试编写新课程目标下的校本教材。
3.培养多样化能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学科内容的重组和有机整合。找准学科内容上的衔接点,研究知识衔接点的简单渗透层次、整合层次、创新思维层次 ,重视对知识的系统性的研究,拓宽知识的横纵向迁移,在知识内容层面降低过渡的坡度.
2.学习方法的衔接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恰当的学习方法,是衔接研究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学习心理的衔接教育。应把握学生心理的变化,适时进行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目标,确立远大理想。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了解把握学生在青春期前后的特征,结合课堂进行合理疏导和引领,让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并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更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
3.对比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的适应情况进行对比,获得实验效果。
4.采用文献法,收集有关的学习资料,作为借鉴和参考。
5.采用经验总结法,筛选和总结教学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
1.统筹安排,整合优势
我校利用与小学同院,教委统一管理的优势,采取了逐步过渡的办法,把小学六年级搬入初中,这六年级就由小学毕业班变成了初中预科班。这一整合,为我们在教学内容、学习习惯方法等方面要做的衔接工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2.提前介入,多管齐下
首先,选定教师,听课教研
确定了教师人选,学校又制定了相关听课教研制度。衔接教师到小学听课不能少于15节;在此期间,与四、五年级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教研交流。通过听课和教研,提前“立体”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对象,系统地了解掌握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小学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基本内容及要求,掌握好衔接过渡的主动权,给学生搭好过渡的金桥。
其次,沟通家长,家校同向
学校制定了家长看课制度。每月学校有两天是家长开放日。在这两天里,家长可以到任何一个初中的班级进行看课,了解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科目及作息制度,以便妥善调整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其次,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课程和主题家长会的渠道,给家长上好学生小升初的重要一课。
(二)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5年1月)
1.学习理论,制定方案
组织有关教师进行研究理论的学习,研究新课标的要求,找到衔接教育的薄弱点,制定各科的研究计划,为搞好衔接提供切入点。最后组织教师研究队伍,初步制定衔接教育研究方案。
2.转变观念,减少梯度
衔接教师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阶段教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要在六年级“预科班”抓好“双基”的同时,着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听课、学习、复习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不同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的梯度减小,逐步向初中的有效教法过渡,形成“扶—导—放”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让学生变厌学为爱学、变苦学为乐学、变拙学为巧学,以尽快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
3.学科教学,注重衔接
①预科班的课程的整体安排与小学一致,只是相对英语这个薄弱环节,我们除安排三节正课外,又加了三节突出英语特色的活动课。
②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是模块式推进的,而初中的知识点是系统化前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老师了解小学的知识点与初中知识点的衔接,在课堂中,注意引领和指导。教学中渗透主体三维概念,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空间。
③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多注重的是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写字教育、基础知识教育、阅读教育和作文教育,并积极将新课程理念付诸于课堂教学中。
(三)总结验证阶段(2015年1月——2016年1月)
通过研讨、剖析、验证、评估,逐渐完善研究成果。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2)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衔接教育研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通过研究,我们总结了从五个方面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自觉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②独立完成作业;
③打好写字基础,做到字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地写;
④勤于思考,善于提问,课堂上要大胆发言;
⑤在学习上要有你追我赶的竞争精神。习惯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
(二) 衔接教育研究探索出了学生学习的途径
在语文方面,除了字写端正清楚以外,普通话要说得准;多引导学生踊跃发言;鉴于学生作业中错别字较多的现象,应加强默写、听写的训练;要加强朗读训练和课外书的阅读指导;对于作文教学在语文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应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数学学科加强了计算能力的训练。学校多次组织了口算比赛,不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正确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借助教具、多媒体等进行形象的教学,突破学生空间思维的难点,建立形象思维的空间。
英语学科在小学阶段主要追求口语的训练,保证学生能读准每个音。更重要的必须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衔接教育研究探索出了教师的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
(1)教学内容的衔接
第一个衔接点:由“算术数”发展到“有理数”。
第二个衔接点:由“数”到“式”的过度。
第三个衔接点:由列算术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渡。
第四个衔接点: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
(2)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次数,严格统一书写格式。对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方法,或放慢进度,或分散难点,或化难为易,或铺路搭桥,因势利导,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3)学习方法的衔接
教师重视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关键。
(4)学习兴趣的衔接
运用恰当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参与状态,防止学生兴趣减退,保证学生参与的持续性,提高参与质量。
语文学科:
研究出了十大衔接:1.注重了阅读、鉴赏的衔接教育。2.注重了学生学会记课堂笔记、整理笔记的衔接教育。3. 注重了学生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衔接教育。4. 注重了学生分模块学习与积累的衔接教育。5.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 6.寻找确定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措施。 7.温故知新,适当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 8.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衔接。 9.展开读写双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衔接。 10.发扬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把写日记当成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根拐杖。
英语学科:
1.教材的衔接。实验教师认真分析小学教材和初中教材特点,找出小升初衔接的一些薄弱知识点,进行梳理,编排,逐渐摸索出一整套系统、合理的衔接教材,有承上启下学生的作用,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初中英语学习。
2.教学方法的衔接。老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外,更要让学生夯实基础,加强读写练习。为此,我们展开多种形式的单词默写大赛,让学生重视背诵,重视听写。
3. 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衔接.小学学生的学习内容简单,大纲要求低,学习方面不注重积累与背诵,课下学习的氛围差。因此,抓好中小学英语教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科: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3.发挥了“父母讲堂”的辐射作用;4.协同班主任与家长,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5.加强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编写出了适合学生学情的小升初衔接教材语文、数学、英语和心理共四本。承担的《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在潍坊市初中“百校十题”的实验与研究中荣获一等奖。心理教案《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在潍城区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中荣获三等奖。《以六年级为衔接点,打好小升初过渡金桥》在潍城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燎原奖中获一等奖;考美花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解决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获山东省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获潍城区教科研培训中心校本课程三等奖;论文《学会方法,养成习惯,搞好小升初衔接教学》获山东省教科所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12.12,《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荣获潍城区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3.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1.学生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是学校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而且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
2.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中发现,我们的研究不能单停留在初一和六年级这两个层面,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
❸ 小学英语如何选择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英语教研课题有:
要继续组织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系统学习一本理论书籍以及杂志上有关教学改革的经验文章,探寻以先进的、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切切实实地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学科教学中。
要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评价机制,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加强课程管理,各校领导要认真对待,积极指导,努力开好各年级的英语课程。同时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积极帮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研究英语学科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一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评价、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等,开展专项研究,注重研究实效,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要加强对英语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定期检查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听说读写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因此要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创建以活动课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认真搞好小学英语教研基地,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❹ 小学英语教研组科研活动记录什么是愉快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组织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技能的问题 , 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不多听 、 多说、多读、多写、多译 , 不五官并用、并以脑为主导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英语这一技能的,它需要我们下较大的功夫。它的提高是缓慢的、长期的、一生不止的事 , 主要依靠大量的实践。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 “ 如何有效组织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 这个话题。从解题开始,谈到小学英语的语言实践活动,我想既包括课内的语言实践活动,也包括课外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重点谈课内的语言实践活动。 其实,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杜威说过, “ 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 。对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活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使小学生能通过用英语,进行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这个活动应该是有效的。这是题目中另一个概念: “ 有效组织 ” ,什么是有效?
一、对 “ 有效教学 ” 的理解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是 20 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所谓 “ 有效教学 ” ,就是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包含教师有效的 “ 教 ” ,学生有效 “ 学 ” ,师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单纯看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简明地说:有效教学是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
二、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与有效组织
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以情景为环境,以活动为载体,以交际为主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
1 .课堂用语与有效组织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1 )课堂用语主要包括:
教学用语 :词汇学习、语法学习、讲解课文、布置作业等
教学组织用语 :交代教学计划、课堂活动安排、课堂指令、请求帮助等
沟通用语 :打招呼、询问考勤情况、评价学生表现、讨论和交换观点或看法等
2) 英语课堂用语的作用:
教师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叙述、讲解知识,组织教学活动;开发智力、感染情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语输入来源。它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方式。
3) 英语课堂用语的特点
1 . 规范性 2 .简洁性 3 .可接受性
4 .启发性 5 .激励性 6 .生动性
4) 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原则
1 .准确性原则 2 .循序渐进原则 3.交际性原则
4 . 灵活性与针对性原则 5 .尽量使用英语原则
使用课堂用语时还要注意:
1 .必须以学生能听懂为标准。
2 .教师可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简笔画、板书、多媒体等以帮助学生理解。
3 .力戒将英语课堂用语译成汉语。
4 .注意语速和音量。
5 .控制教师的话语量。少解释,多示范。
6 . 课堂用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2.小学英语 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类型
(1) 歌曲和歌谣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悦耳的音乐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同时学唱歌曲有利于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而诗歌和歌谣的韵律能帮助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体会英语语感,并提高学习信心。音乐和节奏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能提高学习兴趣,巩固与扩大词汇外,还能帮助学生学习语音、语调,增强节奏感,由于汉语与英语差别比较大,掌握英语节奏历来是我们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此,从小学就应该注意加强训练。教师可在一节课开始时、结束时或一节课进行到一定阶段转向更重要的内容时让学生唱歌,也可以把英语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还可以利用动作表演歌曲,让学生们边听音乐边唱歌,同时添加动作。动作与歌词必须合拍,这样可以增强节奏感。另外,利用一首歌曲可以展开不同的活动,如:找单词、听歌修改图画、听歌排列图画、填歌词、歌词排序号等,这些活动可以用来进行听力训练,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歌曲,以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听歌曲做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所选用的歌曲要符合年龄特点,难易程度要适当。
( 2 )简笔画。
简笔画由于在课堂教学中简便易行且实用性强而深受师生欢迎,它形象、生动、逼真、简洁、吸引注意力。同时可减轻教师准备实物、模型、照片等的难度,也更容易突出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是激发兴趣、创设情景、语境和语义解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如看图猜物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游戏。教师用简笔画先画出几个抽象的圆形,让学生去猜。 T:What'sthisinEnglish? 学生使尽浑身解数把所有学过的英语单词尽可能的用上,试图猜中。学生有的猜是一个球、一个苹果、钟 ……“ 方形 ” 猜成一张照片、一幅地图 …… 学生可以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猜。这 时老师又加上几笔,图形发生了变化。有的同学猜对了,有的没猜对。有的还可以留给学生再想象的余地,如图形是个孩子的脸,那么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呢?还可以继续猜。这样的游戏学生喜欢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3) 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让小学生以各种游戏和其它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了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化难为易。如把枯燥的机械模仿训练兴趣化,还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游戏中体验相互合作的乐趣,培养了竞争意识。小学生常常为获胜而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分析、思维猜测、想象等,发展了智力。而合理的游戏规则,适当的奖惩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失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游戏还有助于陶冶情趣,因为每种游戏活动都蕴藏着美,如音乐、颜色、动作、图像及创设的情景等都是美的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使小学生在好奇、好胜的心理驱使下,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掌握语言。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一遍遍地机械模仿操练。对于游戏,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操练了新内容而并不感觉枯燥,而其他同学为公正评价而认真、细心听辨。大家通过活动全部收益,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 4 )指令性活动
( 5 )表演
( 6 ) 做调查
做调查的形式是课堂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交往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习得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 7 ) 编故事
这种任务与传统的机械操练的不同之处在与活动的过程中涉及意义的表达和信息的交换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图片、信息或话题,学生每人一句共同参与,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句型的用法。
( 8 ) 采访
采访是一种信息差任务,即通过活动了解对方未知的信息,实现沟通和交流。这类活动一般建立在结对子活动的基础上,采访者要清楚采访的目的,通过采访要达成什么效果。教师只能预设开始和结果,至于中间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成。
( 9 ) 描述和设计制作
通过设计卡片、图画和描述信息等任务,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务是生活实践的再现。
( 10 ) 辩论
这种任务比较常见,属于任务难度较大的一种。通过小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反应能力和思辩能力,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教师只能给出一个话题,其他的生成就看学生的发挥了。
3 、 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哪些特点 ?
乐于实施行动
乐于外在表现
对难易程度特别敏感
情绪波动很大
喜听说读 , 厌写
强于形象思维 , 弱于抽象思维
擅长整体接受 , 不擅长分析接受
4 、 怎样衡量一次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实效 ?
看学生情绪是否高涨
看学生是否获得感知、体验、实践语言要点
看大部分学生是否有所收益
看大部分学生是否行动起来了
看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行动
看学生是否改进了课堂话语
看师生行动是否协调和均衡
看此活动是否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5 . 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
Warming—up 环节设计目的有三: ① 激活思维; ② 激活行为; ③ 激活已有知识 ( 即复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重点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 。
例如:在准备阶段,头脑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技巧。它常以图片或话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并通过小组讨论、主题汇报的形式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他们热身,学习新词汇,并预测课文的内容结构。
Presentation 设计目的: 突出语言重点 设置具体情景 形式多样有效
Practice 操练巩固活动 —— 是指以在教学操练巩固环节中建构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组织学生在完成 “ 任务 ” 中操练和运用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的迁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 :
1 .要合理安排活动的序
英语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解层次、操练与巩同层次以及交际层次。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深化。学生学习英语是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迈进的过程。
2 .要合理安排活动的量
科学地设计活动层次不仅要考虑活动安排的序,也要考虑活动安排的量。即便活动的序得到了合理安排,但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活动的量,在需要扎实操练之处匆匆而过,同样会导致活动的低效。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人文性。教师要按照学生 “ 学 ” 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
6 . 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小学英语实践活动与前几年相比可以说无论在数量上,形式上,还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都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
1) 关注学生需求不够
表现为: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教师示范和要求不到位;
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
评价的合理性
2 )有效利用教材高效设计与实施不够
表现为:
小组合作活动时间的安排问题;
课堂结构安排的不合理性(如往往前松后紧,引课生动,结果潦草)
过多注重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内容的实用性。 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课堂教学活动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缺乏有效性。
单纯追求活动新奇,而非考虑它的实用性。
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理解得不够透彻 。
拿来主义,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取舍,照本宣科。
3 )准确的目标定位与表述不够
表现为
从思想上反映出教师的意识体现学生主体不够, 学生更多是跟着教师跑
目标维度过大,欠具体,不具可操作性或可观察
有的没有体现三维的落实
情感态度目标有的牵强, 不是依据教材适当渗透
学科特点体现不够
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缺乏对阶段目标的检测与落实;
如:猜词游戏活动,每当有学生说对时,授课教师或口头表扬,或奖励小奖品,或记录优胜情况。教师与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但是过多的停顿使活动节奏变慢;单一的个体参与形式使活动密度降低,故此活动效率低下。如果改为让学生接连快速猜说单词,而暂时忽略猜测的正确与否,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练习,学生参与活动时,个体交替的快节奏、个体与集体共同参与的高密度使得活动效率大幅度提高
教学的战略是必须学会选择,在一节课内,什么都想教,可能都什么教不好,这当然要处理好教学重点与教学密度、教学容量的关系,不是说强调重点,就不讲教学密度和容量,搞无所谓的重复和消磨,而是调动多种手段,利用多种途径围绕重点,设计有梯度大容量的训练,当然以可接受为度真正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选择教学重点时,一要根据教学大纲,二要有整体观念,三是根据学生实际情,以利于培养素质,提高效率为目标。
因此,提高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成为每个教师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7 .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应把握的几点 :
( 1 )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他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 , 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 , 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 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 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 2 )全员性
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的面是否广,是否大多数学生有事可干,而不应让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表演秀。
(3) 趣味性
通过英语实践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乐趣和兴趣;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并且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校热情,这中热情恰好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长久的内在的动力必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定期地进行调查问卷,以掌握学生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看法和建议,以便随时调整。
在实践过程中, 还要注意不能把 “ 兴趣 ” 与 “ 娱乐 ” 混淆,不能用肤浅的笑话或者对感官的直接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应该从他们的特点以及他们思维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只有这样的兴趣才能保持长久。
(4) 层次性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活动训练引向以生活为中心的实际应用。
(5) 实用性
通过英语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小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与表达,更能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发展一定的能力。通过英语实践活动更能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中英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英语文化的特点;
(6) 真实性
教师应设计既围绕教学内容又能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的活动,将学生引入生动的学习环境,这种真实的语言材料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课堂活动把课本语言学习与生活语言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7 )鼓励性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激励性是评价的要素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或是通过口头表扬,或是肯定的眼神或动作;对其不足之处则应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议。 评价是学生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评价要适时的给出符合学生心理的评价,科学的评价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实施新课标,我们采用了四位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在评价过 程中老师还要注意集体激励性与个体激励性评价,评价内容、方法的多样化还包括:适时评价、形成评价、终结评价。三者的有机结合将给学生做出个性的评价,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8 ) 多样性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 9 )关注生成
教学活动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 满堂问 ” 并不等同于启发式教学,或是误把实施众多的任务是看作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有必要对活动进行预设。但不能完全依赖预设,否则就会造成只有预设的精彩而没有生成的精彩。
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语言活动与学生的语言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 是学生英语语言发展的基础。英语语言实践活动试图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多样而全面地活动 , 达到提升学生英语语言意识与能力 ,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提高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才能有序,高效率进行,才能逐步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目标的和谐统一。
三、 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与有效组织
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英语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不再满足于课堂内或在校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的英语教师往往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设计好课堂里的实践活动,而忽视或无视英语课外的实践活动。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在充分向课堂四十分要效率的同时更应设计好学生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从而让我们在有限的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谈粗浅的想法,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应增强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内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得到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建议第七条说: “…… 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课外过程中得到激发和保护,从而培养其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课后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得到和谐的巩固。
1 、模仿、录音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 , 而 “ 说 ” 则是最直接的交际手段。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而语音语调的培养是从不断的朗读中潜移默化而来的,更少不了反复地听录音。但反复机械地听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如果让学生听课文磁带积极地模仿录音最后把自己最满意的朗读录下来到同学 和老师面前来秀一秀,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听和练,效果出奇的好
2 、互动、表演
新课程倡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由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语言实践活动,所以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应该是朋友关系。如,在孩子学习了 “A telephone call” 一文以后,掌握了电话用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英语给老师打一次电话,并鼓励他们经常用这种形式和他进行交流。这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
除了与教师互动外,学生还要与同伴、与父母互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自愿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对学过的课文或对话内容进行扩充、改编并表演。开始时,有的学生不够大胆,说的英语断断续续,这时教师可以反复鼓励他们要勇敢地说下去。几个星期下来,学生演讲的内容渐渐丰富了,过去那种在讲台上紧张、胆小的现象也会变得少见。相反,他们还期望着自己能够多上几次台,多展示自己的英语才华。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督促学生学习英语,鼓励学生用英语与家长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饶有兴趣地充当 Little teacher 的角色,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果有机会还要鼓励他们能大胆地与外国友人交谈。在这样的交流中,成功的喜悦自然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 、采访、调查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任务型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会用英语做事,体验学习语言的过程。
4 、 观看电视节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 而 “ 听 ” 又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要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 光靠英语课堂中的语言输入是远远不够的 , 教师必须布置适量的英语听力作业来予以加强。但是传统听力作业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 , 形式又比较简单 ,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 , 布置一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视听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媒体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 组织他们在家收听少儿英语广播、收看少儿英语节目或英语教学片 , 尤其是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 , 如 Go go 学英语等 ,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 , 多者并用 , 使学生们既快乐地欣赏了画面 , 又学到了新的英语知识 , 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言听觉感知能力。
5 、 游戏竞赛
6 、英语角、英语节、英语周
总之,小学英语实践活动应体现学生为主角,兴趣为动力,语言运用为目的思想。活动中做到知识与实践的衔接,掌握知识与趣味的结合,多种感官参与,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与知识的交叉。小学英语实践活动提供了师生,生生交往的舞台,课堂内教学显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课外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得到了持续和进一步的高涨。
“ 有效 ” 关系的是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情的理想效果追求。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词汇,但 “ 有效 ” 的程度空间却是无限,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标,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进一步实现有效教学,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赞同5| 评论
❺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课题研究中期计划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他们英语成绩的提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的抄写作业,甚至是惩罚性的作业,使英语成为死记硬背的学科,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仇恨英语学习,将使英语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
❻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1、课题从哪里来?
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之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我比较主张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等。
2、选题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如,小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
(2)科学性原则: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可行吗?对于一线教师显然不适宜研究。
(4)价值性原则:看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一是理论价值(学述价值):指课题对检验、修证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
二是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如,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5)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
(6)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
3、选题注意事项
(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
(2)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
(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4)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两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的研究,将回归经验总结法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前苏联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这样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学,不在高校。这句话的确意味深长。
(二)选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1、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关系的研究
2、选择应用研究型课题
与应用研究相对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主要是增加科学知识的组织体系,并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实际价值的结果。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主要是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增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选择带有典型性教育实践经验为题,在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实践性环节比较研究》、《现代汉语网络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研究》。一线教师应当以应用研究为主。这是因为学校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它时刻产生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实用性、操作性强,可以推广开来,并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师运用这些成果。
3、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
量力而行。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如,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氛围的研究
4、选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
理论条件 资料信息 设备工具 氛围环境
5、选择大小较适宜的中观、微观课题
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具到,点到为止,没有深度难成佳作,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对教材、教法、教学对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
❼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课题有哪些可以研究
“小学英语情趣的课堂教学”是指从学生的现状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课堂中选择、调整、补充更符合学生实际的题材,注重知识学习与生活积累的联系,开拓其趣味性,使其儿童化、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实践,乐于参与,敢于开口,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将英语教学从应试化、程式化向交际化、生活化转变,体现英语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的功能。
❽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课题研修计划
小学英语的学习是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个第二语言,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我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学生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毋容置疑。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英语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个兴趣应该是具有持久性的、积极向上的特点的。而物质刺激的方法对任何人都适用,甚至是宠物,其所产生的兴趣只是短暂的,比较低级的。因此,老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法,把英语课与活动课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快快乐乐学英语。同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适当的竞争性游戏,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采取加减分数、抢得红五星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竞争活动中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而且,这类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 “好不表面热闹,价值不大,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3、提问要难易适度。有效备课中有个环节就是“备学生”, 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所以我们说要因材施教。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以日常交流语言为主,带有很强的情境性。而由于孩子随意注意稳定性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实际生活,将课堂教学活化为交流情境。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英语教学的情境化中介,是优化英语课堂的关键,是教师了解实际的策略,更是教与学的中介。英语教学活动化,教师应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做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参谋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各种新鲜的活动,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对学生的差异要心中有数,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要使学生乐于参与,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全面发展,使他们喜欢英语,喜欢上英语课。
四、及时的给与多种形式的积极评价
教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的活动过程,需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决定,由此产生相应的教育评价。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人文性,往往使很多学生一旦失败几次,从此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课堂上再也见不到往日的微笑和高举的小手。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个力量。”每个儿童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哪怕只是一次微笑。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形成性评价,注意发现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自主地参与活动,完成学习。
另外,还要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口头表扬,体态语言,奖励制度,师生评,小组评。通过评价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充满自信。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①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 ②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③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④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⑤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 ⑥多一些设问,少一些直述。⑦多一些为什么,少一些是什么。 ⑧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⑨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五、及时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人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
总之,我们只要在教学中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追求的小学英语课堂高效就会慢慢实现。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