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小学价值观教育案例

小学价值观教育案例

发布时间:2020-12-20 21:19:24

⑴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是谁,让小学生写这样的东西?请还孩子一个单纯的童年,拒绝政治灌输。

⑵ 小学应该培养小学生哪些美德与价值观

推荐参考大安法师相关讲述!
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一些知识技能的教育,道德人格的教育已经在现在的大中小学占的比例愈来愈微薄。

所以这一点每个做家长的要清醒地看到,学校的教育可能更多地侧重在知识技能的教育上,有关道德人格的教育,你还不能太放弃,你在自己家庭就得承担起这样的一种教育。

现在的家长就注意自己孩子的成绩:你考得怎么样啊,又考了多少分啊,怎么又低了几分呐。他天天就关心这个。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他的老师关心的。你要关心你的小孩的这种德性、人格。这是学校教育可能不大关注的问题,而这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要把小孩教育好,父母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小孩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你要教小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你作父母的就要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果你作为父母,你对老人一点都不孝,天天对老人呼来唤去,然后自己住好房子,父母却住在很差的房子里。那好了,你的儿女也看在眼里,等你老了的时候,你也住到很差的房间去。

所以这个孝还不是口头上讲,你自己要做出来。

现在家庭教育的糟糕,是很多父母,他自己就没有以身作则,于是他就不知道怎么教育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然后又有望子成龙之心,于是给小孩加了很多很多的负担。给小孩学很多班,又是钢琴班,又是英语班,又是电脑班,又是这个班那个班。现在家教都是知识技能的家教,可没有哪个家长请一个有道德的人教他道德,大概很少了。

我们每个佛教徒,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当中,尽量按照印祖的开示去做,让小孩从小接触圣人的教育:《三字经》、《弟子规》,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让他接触,让他背诵,这样就在他的内心播下了一个圣人做人的标准、做人的种子,他就会一生受用无穷。

⑶ 如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萌芽和形成。

所以父母要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多感悟,特别是注意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提升了,能正确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类问题,能通过一言一行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促进正成长。

2、因材施教

可以说,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每一个都是天才的苗子。“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发现孩子的天赋、天性,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释放出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父母和学校应善于发现天才,培养天才,成就天才,呵护天才。但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违背了这一真理。按照自己的功利想法臆造天才、设计天才,结果事与愿违,扼杀了天才。这个必须防止和纠正。

3、循循善诱

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树立起来的,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这个积累主要是知识的积累。

应从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增加知识,开阔眼界。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系统化是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石。

4、读书悟道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适当时机让孩子读《道德经》“四书五经”等经典,读名人、伟人传记,可以和孩子进行启发式民主式讨论交流。

5、养好习惯

好的习惯象存入银行的一笔巨款,让孩子终身享用取之不尽的丰厚利息。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从每一天、每一言行、每一件事的习惯中得以体现、检验和叠加的。

(3)小学价值观教育案例扩展阅读:

人生价值观是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具体可分为人生观,价值观来讲。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支配和指导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人生观、价值观又反过来制约、影响世界观。

⑷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单

余文森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一文中指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已经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从双基能力走向三维目标到目前的素养教育。

知识、能力、素养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也是可以转化的,知识、能力可以转化为素养,素养也可以生发出知识和能力,这就是三者相互联系的一面。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就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

一、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实际上,任何学科知识就其结构而言,都可以分为表层结构(表层意义)和深层结构(深层意义)。表层意义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直接表述的学科内容(概念、命题、理论)(内涵和意义),深层意义是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和意义之中或背后的精神、价值、方法论、生活意义(文化意义)。表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是显性的、逻辑的(系统的)、主线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则是隐性的、渗透的(分散的)、暗线的。但它是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决定性的东西)。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遗憾的是,在我们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很牢固,解题能力也很强,但是你跟他相处,马上就会感受到他身上缺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就是素养!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二、学校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三大核心素养

我们把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看成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我们也把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先进)的思维方式和优秀(良好)的品格(品性)看成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

价值观是一个人心灵的风向标(管“心”的)。一个人首先应该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好的、对的,什么东西是值得追求的、坚守的、效仿的,有正确的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这是为人之根本(是人的观念系统的“根目录”,其他观念都是“子目录”),学校教育若不在这上面扎根,就会迷失方向,人的素养就会有根本的缺陷。

思维方式是一个人脑力劳动(认识活动)的武器(媒介)(管“脑”的)。它是由思维方向、思维品质、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等构成的综合体。科学的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脑力劳动的水平和质量。学校教育教学不能只在知识点和能力点、知识和能力的细节上做文章,而是要在引导和启迪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上下功夫。

品格是一个人的行为(广义)表现和为人形象(管“行”的)。它是一个人素养的直接反映。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内隐的,那么品格则是外显的。一个人言行粗俗、举止不端、品性不良,缺乏基本的礼貌、礼节、涵养、教养,其他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若失品格,一切皆失。”这三大核心素养是学生整体素养的三根支柱,缺失会造成人的素养大厦的坍塌。

学校教育教学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

(一)价值引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引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价值观是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观念、准则、规范,它是一个人信念、信仰、理想的基石(内核),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品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要对价值观有较全面的认识。从价值指向的范围来看,我们可将价值分为:(1)人类基本价值,即为全人类所普遍认可和提倡的价值,如人道关怀、同情感恩、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等,虽然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理念、社会观念上有着较大差异,但在伦理价值、行为价值特别是善恶区分上却有基本的共识,有着一定的同一性,从而形成人类的基本价值。(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积极的、健康的并被全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价值原则,如爱国、孝亲、仁爱、勤奋、礼让谦逊、恪守诚信等。(3)现代社会价值,它是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如个体独立与自主、社会公正与平等、经济市场化等。教师要充分理解各类价值的内涵和意义,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和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解、价值准则,这样才能以鲜明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立场引领学生、启发学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第二,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在价值多元和社会实践日趋复杂的今天,要引领学生做出理性的、正当的、合适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教育教学中如果缺乏理性的观照,缺乏价值判断的基本能力,价值引领可能沦为一种盲从,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非价值”或“反价值”的误区。所以,教师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各种价值并拥有价值判断能力。教师本人对做人、做事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都外显或内隐地传递着价值,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价值引领从“正面”的角度讲,就是价值引导,直接引导学生接受社会认可的主流价值观;从“侧面”的角度讲,就是价值澄清,即对学生不正确、片面的价值观进行澄清。

第三,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进行价值引领。学校里的各门学科知识都是学生建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不同学科中蕴含着具体丰富、不尽相同的价值内容及形态。学科教学内容按照蕴含价值目标的程度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含有显性价值目标的教学内容,即教材通过文字材料直接体现出价值目标,比如高中语文《包身工》一文,该内容直接体现出的是反抗压迫,维护与热爱正义的价值观。二是内隐价值目标的教学内容,这类内容主要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似乎不含价值因素,但在反映客观现实、揭示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同样蕴含着价值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教学内容背后的价值因素,把教学内容中内隐的价值因素挖掘出来,形成价值目标。比如,进行生物学《遗传病》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描述病人患病时生理上的痛苦以及他们心灵上遭受到的折磨,从而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并培养学生的爱心。还有一类教学内容,本身并未隐含价值目标,对这一类内容的教授,如果教师具有价值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可以通过师生交往、教学组织形式等方式,在行动中达成价值目标。”

(二)思维启迪(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可以把思维方式看作人的认识定势和认识运行模式的总和;从个体的角度分析,思维方式是个体思维层次(深度)、结构(类型)、方向(思路)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认知素质的核心。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

生命是一种开放性、生成性的存在,人的思维也应该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这是人的能力不断发展的内在机制。思维一旦模式化、格式化,就不可能有创新,能力发展也就停止了。

学校和教师要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到奠基学生能力基础、关乎学生人生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当前,要从以下两个维度着力:第一,从客观性、科学性的角度讲,要注重科学精神和客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学会用事实、实证、逻辑、推理和论证进行思维的能力。以《论语》中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要求自己。“勿意”是指做事不能凭空猜测主观臆断,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勿必”是指对事物不能绝对肯定或否定,要有辩证思维。“勿固”就是不能拘泥固执。“勿我”就是不要自以为是。第二是从主观性、主体性的角度讲,要注重学生批判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独立、独特、个性、新颖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从教学的角度讲,第一,要积极倡导原生态的教学(学习)。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以知识授受为任务和以“记—练—考”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模式,这种教学几乎把思维都剪辑和阉割了,学生没有多少再思维的意义和含量。要把原生态的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原生态的问题情境和文本本身,从而有更多自己原生态的思维介入。“例如,语文需要直接的读和想,而不是进行语言分析、搞字词句篇的拆零研究,前者才是人的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过程。”

第二,要积极倡导有高阶思维的深度教学。没有高水平的思维参与和投入,知识学习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符号知识(表层结构)的学习上,而不能深入知识内涵(深层结构),获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使知识和思维能力获得良性循环的发展。思维水平的发展主要包括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品质的提升和科学思维态度的养成。实施深度教学,是实现知识教学的丰富价值、使学生知识学习与思维能力实现同步发展的必经之路。深度教学是指“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由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的符号知识学习,进入知识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将符号学习提升为深层意义的获得,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做人。

第三,要注重原生态的问题。一是根据提问概念的性质不同,提问可以分为“生活提问”和“逻辑提问”。前者主要是以现实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后者则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要方式。我们知道,教科书知识本身和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根本区别的。教科书的编写主要遵循学科知识体系逻辑,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并加以概括的,更多偏向于“逻辑提问”。从学生的知识学习任务来看,需要将学科知识还原并运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而不是仅仅学习孤立、静止的学科知识内容。二是原始问题与课本习题。原始问题是指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能够反映科学概念、规律本质且未被加工的科学现象和事实的描述。而课本习题则是把科学现象和事实经过一定程度抽象后加工出来的练习作业。

(三)品格塑造(优秀、良好品格的培养)

有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记者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的。”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答记者问告诉我们:一是良好的品行和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二是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作用非常大。我认为,这两点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特别要重视的问题。孩子品格形成的关键期在少儿时期,少儿时期忽视甚至放弃对孩子的品格教育,必然给孩子留下隐患甚至危险。

有专家指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受过教育的人”的根本标准,不在知识,而在美德,除了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那些更具有道德意味的品德,如仁慈、公正、诚实、宽容、讲信用等。

从广义的角度讲,品格可分为:行为习惯、个性修养、道德品质(风范)三大组成部分。品格突出一个“品”字,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品质、有品位的人,这才是“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应该成为每个学生常说的话语;“诚信、宽容、感恩”应该成为每个学生常怀的意识。

多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张扬个性的必要性,但决不能忽略对孩子的公德教育,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礼让仁和、合作共进的为人智慧。值得强调的是,品格只能由品格来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培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教师的劳动有特殊性,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自己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成分(活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到学生的认识过程之中。这是因为教学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的思想、品德、风貌、学识、才能、作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学生有向师性,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倾向。所以,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谈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在国内尚属首创。《指导意见》将八大素养的提升列为主要任务:覆盖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个方面;具体提出了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建立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体系、建设新型育人队伍、发挥家庭教育积极作用,以及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五大主要路径和保障措施。《指导意见》秉承“儿童优先”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旨在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具备国际视野、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区新一代青少年。深圳小学校长王海林表示,“八大素养”的准确定位和深刻阐述,表明了深圳基础教育的三个回归: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回归审美,并最终指向幸福。

“八大素养”和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的语文素养是相互通融的,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那么,该怎么寻求一种合适的方式进行融入我们的语文课程呢?

其一,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于漪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口头语、书面语等),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灵魂。语文教学应当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这里的先进文化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这一点跟“八大素养”中的“品德”、“身心”、“国际”素养不谋而合。

其二,语文教学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语文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会)进行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发展加速,人们的职业、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点与“八大素养”的“学习”、“信息”素养培养密切融合。

其三,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倡启发式教学、会话式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允许每个学生朝不同方向发展,要求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评价。

其四,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实践性。一些新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文化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先进理论在语文教学界得到广泛认同,语文教学要重视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体现汉语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体现在,阅读教学要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强综合,突出重点;要重视诵读、感悟和积累,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淡化语言知识教学要求,减少单项的、机械重复的练习,避免繁琐分析和形式主义。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淡化文体,强化体验,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点与“八大素养”当中的“生活”、“创新”密切联系着。其五,高雅的言谈举止。“八大素养”将品德素养提升排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传承深圳精神”的任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品德素养的培养才是第一位的。一个人道德不行,才能再高也枉然!而品德素养的提升我个人认为,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语文学科,责无旁贷,任重道远。综上所述,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原先限于认知领域的“语文能力”已不能全面概括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功……

总之,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积极的生命情态,是心地善良、有情有爱、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对社会肩担道义,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生活乐观向上,对困难愈挫愈勇,对他人团结合作,对自我勤奋进取。其次要具有强烈的育人情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途径、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

我们以“八大素养”为行动坐标,原本枯燥的语文课一样可以上的色彩缤纷。以上就是我对“八大素养”如何融入语文课程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当之处,还请在座的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望采纳谢谢!!!

⑸ 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教育教学中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创新载体、活跃形式、丰富内涵,并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对班主任工作的推动作用,对各类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学校,在课堂形成一种体系教育。
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至关重要,它是学校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标杆,办什么样的学校,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最终要实现的办学目标是什么,这些都由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所决定,教学活动是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具体体现。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办学理念中去,充分发挥其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形成共识,让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每一位教师的灵魂,使之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和约束。这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会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德无识,不算人才;有才无德,也不是人才;唯有德才兼备,方可为人才。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办学理念中,充分发挥其对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引领学校工作的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班主任工作的推动作用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十分重要。班主任要把班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细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机。无论是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情;无论是面对全体,还是针对个体都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关爱、理解、引导、教育,注重心理疏导,并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应在每一天的细节中体现育人。特别注重搞好早晨迎接学生进校、课间十分钟休息和课间操的引导及与学生交流、课后活动、放学扫除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有利时机,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应在每一学期的细节中体现育人。特别注重搞好开学第一次讲话、安排座位、制定班规、推选干部、布置教室、班队会、集体活动、评选先进,填写学生成长手册、与任课教师沟通、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等班主任常规工作时机,结合具体的班级管理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应在每一次接送一个班的细节中体现育人。特别注重搞好第一次与学生见面、记住每一个学生名字、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形成班级的舆论氛围、入队、离别赠言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时机,结合具体的教育场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教材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搞好教材的选用十分重要。学校每一门学科教材的选用,对于学生而言,都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还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都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课堂教育是很重要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深挖教材,适时实施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一味的说教只是空讲,教育效果不会理想。我们只有在课堂之余深挖教材,以例为材,让学生知荣辱,树新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会产生好的效果。如《落花生》一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以此为主线来贯穿文章,合理组织教学,就会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起到润物有声的积极效果。
四、充分发挥各类实践活动的社会实践作用
学校教育中,教学方法方式很重要。简单地把一些思想和道理强加给学生,不但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类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与做”中创新实践,感受知识,铸造人生,有效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一是让学生在听、看、写、讲中深受核心价值观教育。听,就是组织学生听传统故事,讲革命故事。看,就是组织学生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指导学生写观后感。写,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等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讲,就是抓好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让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二是在《学生守则》的“学与做”中开展践行活动。学校要把《学生守则》“学与做”活动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守则内容张贴于每个教室,要求学生处处以《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并结合《守则》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学生行为规范知识竞赛。三是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参与扶老助残、帮困解难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广大学生在更加广阔背景下成长、成才和成功。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善于挖掘,注意创新,搞好融入,这样,才能使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规范学生行为,造就有用新人。

⑹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程

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作为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许现在的我们翅膀还是稚嫩的,谈不上为国贡献,谈不上敬业奉献,但作为中小学生我们能做的还很多很多。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司机”吴斌,城市的美丽不再局限于山水风景,更在这一批批道德模范的身上彰显。一个瘦弱的女性用双手托住高空坠落的孩兹,一个坚强的司机用危难时刻的冷静拯救一车的乘客,普通人身体里迸发出的惊人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惊人的力量。

在学校里,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要把文明礼仪意识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我们的校园。我们不仅要争做道德高尚的学生,而且也要做有教养的人,个人独处则超脱自我,能管好自己的心;和人相处则与人为善,能管好自己的口。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品德修养,埋头读书,抬头做人,争做品德高尚、富有教养的文明学生。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我要争取做最美的中小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学好各门功课,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将来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⑺ 如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是贯穿于教育发展的一条红线,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经过几千年来的社会洗礼,人们的思想意识、人生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要重视小学教育,从少年儿童的思想意识成长抓起,从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呢?我个人认为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创新载体、活跃形式、丰富内涵,并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班主任工作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各类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学校,在课堂形成一种体系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至关重要,它是学校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标杆,办什么样的学校,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最终要实现的办学目标是什么,这些都由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所决定,教学活动是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具体体现。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办学理念中去,充分发挥其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形成共识,让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每一位教师的灵魂,使之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和约束。这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会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德无识,不算人才;有才无德,也不是人才;唯有德才兼备,方可为人才。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办学理念中,充分发挥其对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引领学校工作的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班主任工作的推动作用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十分重要。班主任要把班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细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机。无论是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情;无论是面对全体,还是针对个体都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关爱、理解、引导、教育,注重心理疏导,并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应在每一天的细节中体现育人。特别注重搞好早晨迎接学生进校、课间十分钟休息和课间操的引导及与学生交流、课后活动、放学扫除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有利时机,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应在每一学期的细节中体现育人。特别注重搞好开学第一次讲话、安排座位、制定班规、推选干部、布置教室、班队会、集体活动、评选先进,填写学生成长手册、与任课教师沟通、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等班主任常规工作时机,结合具体的班级管理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应在每一次接送一个班的细节中体现育人。特别注重搞好第一次与学生见面、记住每一个学生名字、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形成班级的舆论氛围、入队、离别赠言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时机,结合具体的教育场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教材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搞好教材的选用十分重要。学校每一门学科教材的选用,对于学生而言,都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还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都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课堂教育是很重要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深挖教材,适时实施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一味的说教只是空讲,教育效果不会理想。我们只有在课堂之余深挖教材,以例为材,让学生知荣辱,树新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会产生好的效果。如《落花生》一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以此为主线来贯穿文章,合理组织教学,就会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起到润物有声的积极效果。
四、充分发挥各类实践活动的社会实践作用
学校教育中,教学方法方式很重要。简单地把一些思想和道理强加给学生,不但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类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与做”中创新实践,感受知识,铸造人生,有效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一是让学生在听、看、写、讲中深受核心价值观教育。听,就是组织学生听传统故事,讲革命故事。看,就是组织学生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指导学生写观后感。写,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等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讲,就是抓好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让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二是在《学生守则》的“学与做”中开展践行活动。学校要把《学生守则》“学与做”活动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守则内容张贴于每个教室,要求学生处处以《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并结合《守则》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学生行为规范知识竞赛。三是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参与扶老助残、帮困解难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广大学生在更加广阔背景下成长、成才和成功。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善于挖掘,注意创新,搞好融入,这样,才能使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规范学生行为,造就有用新人。

⑻ 小学怎样把二十四字价值观融入教学

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自《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主要内回容答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第一层面、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层面、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层面、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⑼ 小学生的价值观

第一,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保留了儿童心理的特点,他们希望得到长辈,家长和老师的内认同和赞赏。容总是认为,家长,老师认同的就是对的,不认同的就是错的。
第二,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开始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他们总是认为,同伴认同的就是对的,同伴不认同的,就是不对的。
第三,儿童进入小学后,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朋友,产生了做一个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所以在他们心理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优秀小学生的评价标准。比如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听课等。但是这种自我约束力的表现是不稳定的。所以教师要帮且他们,指导他们,使这种内驱力变成推动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稳定因素。

⑽ 小学人生价值观作文

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价值,就看你能否将其释放出来,能否让它为你的人生增添光芒,为世界增添一束光环。这样,你的人生的价值也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达到了生命的巅峰。
山草的人生价值是为世界带来一片绿色的生机,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来临。太阳的人生价值是绽放最多的光彩与阳光,为每一个角落的人们带来温暖与希望。生命的价值在于绽放自己的光彩,给世界增添一份精彩,为世界带去一片曙光,给世界送去一片祥云。这就是人生的价值生命的高度。
虽然你不能使一切都如意,但你能尽自己的所能将一切做到最好。虽然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能掌握生命的高度。虽然你不能拭去一切痛苦,但你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毛泽东,我们多么伟大的领袖啊!他虽不能掌握别人的命运,但他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在经过多年的苦难生活后,终于将自己的人生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起创造美好的幸福,他引领广大群众摆脱贫苦的生活,他将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究出来。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他掌握了自己生命的高度,他使自己生命的高度达到了顶峰。
陶渊明,一个多么高尚的人啊!他虽改变不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但他改变了自身的思想。他虽不能改变那些贪官污吏,但他能使自己不与之同流合污。他生活在黑暗的官场中时,他没有与那些黑暗之风同流合污,他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他毅然决定离开的官场后才有了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价值,才有了生命的高度的巅峰。
你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你能把握生命的高度。你不能掌握他人的价值,但你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只要你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你就决定了生命的高度。
大地的价值是容纳世间万物,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的人生价值就是绽放出我们最耀眼的光芒。

阅读全文

与小学价值观教育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