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何中小学校园里容易发生欺凌事件
针对校园暴力事件日前有媒体发表评论称,小学校园里容易发生欺凌事件是因为现在,学校、社会、家长把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和精力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人性的教育和人格的培养,实际上,教育本质是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最不应被忽视。
目前,许多学校和家庭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业率,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学校忽视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学生认为法制教育可有可无。法律法规落实缺位。
青少年的不正常行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父母、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他们的需求。当孩子得不到来自父母的温暖,过分地关注自我,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选择将心中的怨恨发泄到别人身上。
在关注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相对于学业本身,过硬的思想品德是根本,不能舍本逐末。否则,培养出来的只是残次品。
② 小学防欺凌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在学中感受活动的乐趣,掌握安全知识。
③ 如何制定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应急预案
制定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应急预案:
一是加强各方面教育。各校要集中内对学生开展以校容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二是建章立制。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三是完善体系。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四是及时处置。一旦发生欺凌事件,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④ 小学生校园欺凌怎么处理
这个的话就应该踊跃的去反抗,然后的话还有一个的话就是跟家长和老师沟通,然后最好跟老头老师沟通,然后跟老师说清楚这种情况让老师和家长去解决
⑤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
2018年7月5日北京为解决校园欺凌,教育部首先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欺凌治理方案公布:发生校园欺凌须限时上报。
对受害者影响:
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身心影响: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可能是校园枪击案的原因之一。
其他影响:常常缺席、对老师不恭敬。
(5)小学防欺凌教育扩展阅读:
欺凌行为: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4.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5.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6.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7.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8.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9.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0.画侮辱画,写侮辱性的文字。
11.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⑥ 小学班会主题防止校园欺凌
1.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班会重点: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班会过程:
活动一:走进校园暴力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暴力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之后引出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净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