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开设哪些课程
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内容,包括工农业生产、服务性劳动及公益劳动等。有些内容可以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进行。
劳动技术教育课,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人民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从而把劳动看成是光荣的事,养成劳动习惯,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培养他们自觉地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劳动安全。农村中学,还要进行热爱农村、建设家乡和农村政策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课,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各地学校从实际出发,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并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和提高。
(一)城市中学条件比较好的,应逐步做到按不同年级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如各年级可结合有关课程的教学,开设植物栽培(花草、果树、蔬菜、菌藻、药用植物的栽培管理)、动物饲养(家禽家畜、实验动物、观赏动物等的饲养管理)、木工(锯、刨、凿等基本技术)、金工(车、钳等)、电工(简单照明线路安装)、无线电技术、烹饪、缝纫、编织等劳动技术项目,使学生了解基本生产原理和工艺过程,初步学会使用一定的劳动工具。
目前没有条件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利用校办工厂、农场(实验园地)进行一、两项劳动技术教育。
(二)农村中学一般以农业生产技术教育为主,如土壤、肥料、育种、作物及果树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一些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工业或服务性劳动技术教育,如农用机械维修、电机维修、电工、木工、泥瓦工、手工艺劳动、缝纫等。
(三)公益劳动(整修校园、植树造林和为社会服务的劳动等)对于培养学生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计报酬,为集体服务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风格有很好的作用,所有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当前不具备条件进行技术性劳动的学校,可以多安排一些公益劳动。
(四)为了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观或劳动,争取初、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各参加一次。使他们了解现代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受到生动、实际的教育。农村中学要按规定放农忙假,让学生回队参加劳动。还应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
Ⅱ 小学一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怎样植树教案
没看明白你的问题。。。
是写教案还是植树的教案呢?
Ⅲ 简述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的设计理念及基本要求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所谓劳动与技术教育设计,就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创造教学条件,去选择组织和传递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经验的过程。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设计的依据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设计要以国家课改指导纲要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1.综合性。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指定性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计应充分体现综合性。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体现劳动与技术教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发展学生综合学习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实践性。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规律,这是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以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从事实际操作活动为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突出教学实践的设计,注重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学习。要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使整个教学设计以操作训练为主,在操作活动中增强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体悟。以操作训练为主线,这也是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设计区别于其他学科设计的最重要的标志。
3.可行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注意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和基本教学环节(诸如准备器材、导入新课、讲解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总结评价、布置作业、整理器材等)加以具体分析,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身参与和经历劳动过程,进行愉快的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追求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基本程序
依据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学生的特点,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采用诸如参观、故事、实物展示等布置学习任务。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实践范围,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进入探究状态,在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基础上,归纳出问题之所在。
2.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了问题之后,学生就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在开放的情境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点拨,促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沟通,以科学的态度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形成多种形式的“作品”。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3.表达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之后所取得的“作品”(实物或有关材料)进行交流、研讨,与大家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问题。
Ⅳ 什么是劳动技术教育
自己动手去做事。是指教育人们怎样去自己劳动,
Ⅳ 劳动技术教育的原则
①思想教抄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袭
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动技术教育以劳动实践为主,同时也要传授有关的生产劳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尽可能与其他一些学科的教学联系起来。
③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性别差异,高初中应有区别,要照顾个人爱好和个别女生特点。
④生产项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由于城乡差别和学校的劳动条件不同,宜工则工,宜农则农。
⑤实施勤工俭学,同时安排一定的社会公益劳动。
Ⅵ 现代教育出版社内蒙古自治区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版文、备自己权,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Ⅶ 劳动与技术学做菜一课的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根据色彩想象各种菜肴,并用语言说出菜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2、引导幼儿根据菜的不同,撕出不同的形状来,培养幼儿对撕纸的兴趣。
3、通过活动体验到自己劳动的喜悦及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丰富多种菜名、菜的做法、颜色等。
2、将做好的一些花样菜及图片布置于四周环境之中。
3、餐厅门、冰箱模型。
4、彩色挂历纸、一次性盘子、废物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咦,小朋友快来看,这是什么地方呀?(稍作停顿)噢,原来是小熊新开了一家餐厅,小熊非常欢迎我们到他的餐厅来,你们高兴吗?那我们赶快去吧!(幼儿依次从布置的餐厅门走进去坐到位置上)。
2、师:啊,小熊的餐厅里已经来了这么多客人(以手势指向周围的老师)小熊都来不及炒菜了,谁愿意来帮忙当厨师呀?噢,小朋友们真热心帮忙,那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厨师吧!
二、出示蔬菜图片,引起联想。
1、师:啊,这有一个大冰箱,我们看看小熊的冰箱里都有些什么菜。引导幼儿说出所知道的菜名及菜的颜色。
2、启发幼儿说出多一些同颜色的菜。师:冰箱里有这么多绿色(或黄色、红色……)的菜,你还知道有什么菜也是绿色(红色、黄色……)的吗?
3、小结:小厨师们真能干,知道这么多菜,绿色的菜有菠菜……红色的菜有西红柿……黄色的菜……(同时举起相同的色纸)
三、说出菜名、做法。
1、师:小厨师们,你们今天想给客人炒什么菜?你炒的菜是什么颜色的?
2、师:你打算怎样炒呢?是切成丝呢还是切成块,还是做一个美味的大拼盘?
3、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要炒的菜的(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菜名、做法说出来。
四、幼儿动手炒菜。
1、师:噢,小朋友说得真好,我想做出来的菜也一定美味可口。你们看客人们都等急了。我们赶快动手做菜吧。
2、幼儿在一次性小盘子内进行自由、大胆地创作。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
五、评价。
1、请做好菜的小厨师把用不着的材料收拾整齐,放入废物筐里。
2、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菜。
师:哪位小厨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做的美味可口的菜呀!
3、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小厨师们把自己做的菜介绍给客人,请他们品尝吧!
4、结束。
Ⅷ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①使学抄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
②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某种职业技术的基础知识。
③使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实践,学会使用一些生产劳动工具的技能。
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Ⅸ 劳动与技术教育记实表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起开设.它的开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已有的劳技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课程综合化趋势、与时俱进的一种改革尝试.“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有一段时间把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当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只关注它的德育功能和对人的改造作用,忽视了劳动教育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国家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下简称《指南》)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强调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本,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实现和劳动教育的多途径实施与多学科渗透.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所内含的技术教育,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专科院校所开办的高度专门化的技术教育,它是指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技术教育.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深刻和迅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教育是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它是区别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教育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支柱.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一项完美的技术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科学、道德、审美,也就是真善美的统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因此,技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有着广泛而又独到的教育价值. 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过去,小学的劳动课、初中的劳动技术课是独立设置的一门课程.新课程计划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这是课程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具有内在的综合特征.它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艺术、社会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方面的教育视野.对学生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识与新的能力的综合学习.在目前国际性的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形态的推出,无疑是顺应潮流的改革尝试,它必将使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综合性能和实践品质得到展示.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还会有一些理念的碰撞,这有待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最具开发潜力、最易受科技发展影响、最应该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性学习领域.在国际上,作为诸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之一的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一个包括劳作、手工、设计、家政、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商业、职业准备等科目在内的庞大学科群.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指南》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结构上确立了劳动、家政、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有一定独立性又有一定渗透性的内容结构.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课程内容的学段定位,如在技术方面,小学确立为“技术初步”,初中确立为“技术基础”;在职业准备方面,小学确定为“职业了解”,初中设计为“职业引导”.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现代性和开放性. (三)建构了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指南》提出了目标与内容分成基础性和拓展性两部分.基础性内容是完成各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体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结构性,对不同地区也具有条件上的普适性.而拓展性目标和内容是供各地选择的,实施条件相对较高,有些内容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方向性.不同取向的教育目标的提出,使得各地方、各学校以及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择主体成为可能. (四)拓展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空间.《指南》首次将简易的技术设计、技术产品说明书的阅读、简单的技术作品评价,正式引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内容,农业技术的学习内容也从传统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技术试验、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调研与营销等方面扩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内容在范围上的拓展,必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考核与评价一直是课程实施中的难题.《指南》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指南》指出,在初中实行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合格证书”制度(在农村初中,应与“绿色证书”结合起来). (六)注重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功能区分.由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家庭和社区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过程中不仅是潜在的教育资源,而且也是负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体,但我们往往忽视它们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区分,以至形成了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学校教育功能的扩大化甚至泛化.《指南》注重了这种不同主体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设施和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必要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