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目前全球最受关注的热点。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小学阶段是环保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决定着今后环境状况的好坏。因此,加强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亲身体验,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环保意识比较模糊,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时,只讲道理,无法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要带学生亲身参与,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去参观,感受好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知道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是一种幸福。如在《我们的校园》这一活动中,我先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进行参观,找找美好的感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自己学习的环境状况;然后谈谈参观后的感受;最后带学生在校园周边环境较差的地方去看一看,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变被动为主动。此外,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在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中组织一些活动,如在“植树节”时给学生介绍森林资源及其作用,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及人为破坏森林引起的地震、台风、大气污染等恶果,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在“爱鸟日”则给学生讲述大量捕捉鸟类会出现的恶果;在“世界环境日”则组织学生进行“我最喜欢的环境”美术创作活动等,既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积极参与,形成正确环保行为
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就要形成正确的环保行为,这才是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生喜欢参加活动,教师可将环保教育精心组织设计到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环保行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校多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环保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并开设了环保教育活动课,让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在《垃圾》这一活动中,我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放学途中留意路边的几个垃圾池。然后在课堂中谈谈自己在经过垃圾池时的感受,有的说:垃圾池是个摆设,好多垃圾根本就在池子外面;有的说:池子里面各种各样的垃圾混在一起,臭气冲天;还有的说:垃圾池已经被破坏,完全不能使用……之后,几个同学自发地对垃圾的去向也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垃圾产生得越多,对环境的污染就越大。最后,学生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环保方案,并付诸于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轻松、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受到了良好的环保教育,形成了正确的环保行为。
三、付诸行动,养成良好环保习惯
环保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书面的东西显得较为枯燥,而在实践活动中去贯穿这些知识,学生就能快速地变意识为行为习惯。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废旧物品,做精美的小制作;给校园的小树浇水,给它们挂上警示牌……学生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自然地就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
环保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小学的环保教育要在各门学科里、各种活动中长期进行。教师在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护环境时,也不要忘了自身的行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2. 小学生环保应该做到哪几点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近几年来,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全球气温升高,白色垃圾,水资源被污染。。。。。。这些问题的作始俑者还是我们人类。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在心中问:难道我们就这样坐视不管么?
在中国,我们随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大街小巷,总有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树上,可以清晰可看见有人在上面涂涂画换;甚至,在一些场所,有人还会随地大小便。这些人根本不具备作为一个人所盖有的自制力和道德,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依旧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做这些事情。作为一个小学生,国家的未来,我认为,环保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例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把废纸收集起来等等。我们应该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携手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
具体的:
一、美“话”环境
环境这个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我们通过电教媒体播放优美风景区的景色,向孩子们介绍世界各地的怡人风光,转播中央电视台“地球故事”、“动物世界”等节目,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带领学生去田野参观,去公路上体验,对比讲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产生注意周边环境的兴趣。我们还通过有趣的实验刺激学生的感官。如“种子的生长”这一实验,将种子分别放置在五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中(缺水、缺阳光、缺土壤、缺空气、正确生长环境),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亲眼看看环境对生命的影响,了解环境的主要成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广阔的大气、肥沃的土壤等。在一系列活动后,让孩子们自由地描述自己所见的环境,表达自己对美好环境的向往。美“话”环境只是解决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问题。
二、美“画”环境
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机莫过于受教育者兴趣盎然之际。认识了环境,了解了它的重要性,并在语言上有所描述,这还不够。我们还通过画廊、科普动画片等手段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地球的形成与环境的变化过程:在大约46亿年前的大爆炸产生的气体和尘埃艰难地凝集成地球,随之有了地球环境。那时的地球是炽热的,没有江河湖海,更没有生命,一片寂寞荒凉。随着温度逐步降低,水汽凝成雨水,水流汇成海洋,还有阳光的紫外线、宇宙射线、闪电化合了大气中的无机物,生成了有机物,并最终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进而进化成缤纷的生物界。环境为这些生物提供了氧气、二氧化碳、水,还有生活空间。每一片环境、每一个细节都是充满美感的。所以,我们还让孩子亲笔描画自己所爱的环境,并初步融入自己的设想。
三、美“划”环境
语言是美的,图画是美的。而我们不能回避自己身边的脏、乱、差:路边无尽的垃圾,空中飞扬的“白色旗帜”,花草树木的枝伤叶损,更有那蓝天中乌黑的“烟笔”,河流中酸臭的泡沫……它们就像一个个恶魔,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地球,破坏着我们原本美好的环境。它们一天不消失,地球就一天不能脱离真正的危险。面对如此恶境,孩子们一个个像动画片中的“地球防卫队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谈谈自己的计划设想,进行蓝图规划,并动员他们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去。
四、美化环境
认识和设计的真正意义在于付诸美化环境的行动,尤其是从身边不起眼的琐碎小事做起。习惯的养成是实施环境教育最关键的一步。我们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三个一”:“一滴水、一张纸、一口痰”。配合勤俭节约、动员废物回收等等,使学生能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
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是人类自救的工程。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必须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使学校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基地。我们学校认真奏好“四步曲”,环保教育上台阶。同学们由“要我保护环境”变为“我要保护环境”,积极为地球的绿色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3.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亚市西岛小学 黎公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庆幸的是,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刻不容缓。以下笔者就浅谈在教育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认真抓好显性素材和隐性素材的教学,灵活渗透。 (1)显性素材讲深讲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方面的知识,有的篇目直切环保主题,如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整篇文章讲述了地球大小、自然资源有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三大内容进行阐述爱护地球的必要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小学三年级教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老师可以精心录制两段声音:马路上嘈杂的汽车喇叭声和小商贩叫卖声,及古筝《高山流水》的演奏声,上课时分别播放给学生听,大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一致认为,嘈杂的声音使我们注意力分散,心情烦躁,对人体有害,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拓宽了学生的环保知面。这正如澳大利亚教育家亚瑟·卢卡斯认为的: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 (2)隐性素材挖掘内涵 隐性素材犹如埋在沙里的金子,需要精心的挖掘,需要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供大量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素材,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低年级语文老师指导学生收集描写美丽大自然的词语、句子;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环保为题写一次有趣的活动,一次假日活动,根据学校绿化的变化,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和有关调查报告,指导学生朗读、演讲有关环保的童话故事和儿歌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读算算中认识绿化造林、益虫益鸟的作用,运用几何知识计算栽种花草、果蔬需用的花盆面积和泥土体积,运用比例知识配制栽培营养液、运用小数知识计算水表用水量等。劳技课让学生用废物制作各种小工艺品和日用品,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 (二)利用本地资源,开拓环境教育 孩子们通过学习环保知识,对环境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但这些知识相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还有差异,有的知识相对脱离学生的生活情境,有限的环境知识不可能包括孩子们具体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要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绿色文明行为,必须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环保体验活动应该是个很好的途径。 海内外游人向往的海上蓬莱岛西岛。面积约2.6平方公里,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海底资源,使西岛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岛变成一个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 几年前,西岛群众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急功近利,下海炸鱼,乱采海石花、海铁树等,破坏了海底生态环境其实是慢性自杀。西岛小学教师黎家峰上环境课时,不但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还到市海洋局等单位寻找有关资料、图片、用具体的数字生动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他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旅游景区参加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优美的环境给西岛乃至整个三亚、海南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他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带领他们潜入海中,观察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当学生们看到成群的热带观赏鱼在自由自在在海中游动,色彩斑烂贝壳,形状千姿百态的海石花和海铁树,颜色深绿的水藻,连成一片的珊瑚石礁等海底景象时,不由发出由衷的赞美,心中油然而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增强,人们的观念转变了,过去那种乱采乱捕的现象没有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绿色文明行为 道德是实践哲学,体现为一种实践之知。它是人类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它的实现必须靠人在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自己所信仰的价值才能达到,是促进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想要激发孩子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培养绿色文明行为,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出发,在学校或小学生自我组织中有计划的创造性的开展生动活泼的环保体验活动,促进孩子们在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中,不断加深他们对绿色文明的认识,巩固他们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道德情感与信念,锻炼意志,最终形成良好的绿色文明行为。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养成的,为了能使我对学生进行绿色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学校着手从引导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开始不断激发学生崇尚绿色文明情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并且积极开展绿色环保体验活动,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 (1)指导学生学习环保知识,激发学生崇尚绿色文明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意识; (2)开展环保体验活动; (3)培养自控能力,增强自我形成绿色文明行为的意识。 然而在我为孩子们的绿色文明行为习惯已经逐渐养成而感到有些欣慰的时候,我却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有些孩子在学校明明能够自觉自愿保护学校环境,可回一放学出了校门、回到家里却又经常乱扔垃圾,浪费水电学生这些行为的反复是为什么呢?经过了解我发现,虽然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很长一段的绿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但仍有一些家长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太深刻,对学校的绿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太理解不太支持,家长与学校的教育不同步。而有的学生则是由于所生活的社区大环境影响,行为出现了反复。因此:(四)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学校是无法完成这一责任的,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共同承担,建立一个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开展的工作机制,为少先队员营造良好的家庭、社区环境教育氛围。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总之,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娃娃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来关心与共享吧!
4. 目前,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 现状
深圳每个学期都会做环保相关活动,比如让小学生参加一些义工活动等
5.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农村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侯子敬
在当代,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森林滥伐、水土流失、地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也遭到了污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农村地区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那么,针对环保意识培养这个问题,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要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从小就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习惯。
一、学校教育应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地进行学科渗透教育。
要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和生态遭到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二、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喂养小动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对小动物保护的本能。
要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繁衍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如通过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地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习惯。
四、多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
五、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地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既参加了活动,又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助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中要利用教材,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与、观察、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成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者、监督者。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结合农村现状,及时地对农村小学进行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地成长,共同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6. 关于环保,小学生能做什么
环保是一个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的事业,作为小学生,可以从以下的行动为环保做贡献:
1、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顺手关水龙头。
2、 马桶的水箱里放一个可乐瓶,如放一个1.25升的可乐瓶,那么这一小小的行动就能每次节约1.25升水。
3、不要让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待机指的是,只用遥控关闭,实际并没有完全切断电源.每台彩电待机状态耗电约12瓦/小时。
4、 使用充电电池。
5、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6、 少用一次性餐具。外出就餐时,自备筷子和勺子。
7、少用木杆铅笔.多用自动铅笔.
8、充分利用白纸,尽量使用再生纸。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再生纸是用回收的废纸生产的,一吨废纸=800千克再生纸=17棵大树。
9、 领养一棵树,或做一天环保志愿者。
10、尽量反复利用塑料带等无法分解的产品。
11、发现公共场所如水龙头坏掉了,水箱漏水等现象,及时报告维修部门。
12、在家里,只开最需要的灯,其它灯可关掉,避免浪费电。
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创新研发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其内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中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7.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小学可以充分结合少先队的组织优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对孩子进行环境意识的启蒙,训练孩子的环保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创设绿色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环保情感 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无声无息地教育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的局限,又天生好奇、好学,少年儿童很容易受生活氛围的影响。重视良好教育氛围的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发他们潜在的环保情感。1、利用少先队活动走进大自然,激发队员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孩子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和形成概念的。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对队员进行环保教育的自然课堂,而队员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所以在环保教育中要注意激发队员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借春游、秋游以及假日活动之机带领队员走进大自然,在队员游玩的时候同时给他们讲解,让队员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认识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唤起队员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动物、花草树木的爱心。2、设立环保标识,营造校园生态文化。 校园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摇篮。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益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我们力争让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都赋有环保教育的语言。使学生时时处于无言的环保教育氛围之中。校园内草坪青青,花草树木品种繁多,绿树成荫,各中队的教室里都摆放着漂亮的盆景。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争创生态绿色学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争创生态学校的目标标语。草坪的各处制作了“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小草在睡觉,请您别打扰”“做平凡小事,塑美好心灵”……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向大家传送爱护校园的信息。旨在让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情感。 二、畅通多种渠道,进行系统的环保知识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板块,它既融于课堂教学中,又融于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它还与家庭熏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1、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每学期初,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联合少先队拟定切实可行的“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由任课教师对相关学科中适于进行环境教育的课文、章节罗列成表,并由教导处制成学科环境教育综合规划表,便于学期中对教师备课、授课的督促与检查,构成课堂实施环境教育的网络。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良好的环保意志 情感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形成人的品德意志。实践体验活动有利于学生意志情感的形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身临其境去看一看,在广阔天地中去体验大自然。建立活动基地,如“蔬菜园艺”素质教育活动基地,“花木园艺”素质教育活动基地,消防基地,敬老基地,拥军基地,护绿基地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环保实践中,锻炼了队员们的实践能力,通过环保实践活动,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环保教育的内化1、校园绿色小卫士在行动 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这一教育阵地,组织“红领巾绿色小卫士”把校园的绿化带和易被人忽视卫生保洁的地方,监督、检查、教育学生保持校园的环境整洁,“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 。激发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和培养保护绿色,爱我校园的情感。2、开展主题少先队活动以深化环保教育 少先队活动是少年儿童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一个成功的主题少先队活动会在少年儿童成长的道路上留下闪光的轨迹,对他们一生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少先队组织一至两次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大、中队少先队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排自演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总之,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是我们少先队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教育的蓬勃发展,又促进了少先队工作的发展,丰富少先队活动内容,给少先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少先队工作的新领域。
8. 小学生环保知识有哪些
1、不乱丢垃圾。
2、学会节约用水。
3、废旧电池不乱放。
4、节约用纸,保护森林。
5、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6、废水不乱倒。
7、去景区游玩时不破坏花花草草。
8、不践踏草坪。
9、低碳环保,出行尽量不选择乘坐小轿车。
10、节约用电,外出时关掉电源。
11、不使用塑料袋,提倡用家用布袋。
12、作业纸双面写满再丢。避免浪费。
13、尽量选择购买绿色食品。
14、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15、多参加义务劳动,美化环境。
9. 如何让小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小学可以充分结合少先队的组织优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对孩子进行环境意识的启蒙,训练孩子的环保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创设绿色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环保情感
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无声无息地教育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的局限,又天生好奇、好学,少年儿童很容易受生活氛围的影响。重视良好教育氛围的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发他们潜在的环保情感。1、利用少先队活动走进大自然,激发队员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孩子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和形成概念的。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对队员进行环保教育的自然课堂,而队员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所以在环保教育中要注意激发队员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借春游、秋游以及假日活动之机带领队员走进大自然,在队员游玩的时候同时给他们讲解,让队员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认识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唤起队员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动物、花草树木的爱心。2、设立环保标识,营造校园生态文化。
校园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摇篮。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益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我们力争让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都赋有环保教育的语言。使学生时时处于无言的环保教育氛围之中。校园内草坪青青,花草树木品种繁多,绿树成荫,各中队的教室里都摆放着漂亮的盆景。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争创生态绿色学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争创生态学校的目标标语。草坪的各处制作了“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小草在睡觉,请您别打扰”“做平凡小事,塑美好心灵”……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向大家传送爱护校园的信息。旨在让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情感。
二、畅通多种渠道,进行系统的环保知识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板块,它既融于课堂教学中,又融于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它还与家庭熏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1、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每学期初,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联合少先队拟定切实可行的“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由任课教师对相关学科中适于进行环境教育的课文、章节罗列成表,并由教导处制成学科环境教育综合规划表,便于学期中对教师备课、授课的督促与检查,构成课堂实施环境教育的网络。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良好的环保意志
情感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形成人的品德意志。实践体验活动有利于学生意志情感的形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身临其境去看一看,在广阔天地中去体验大自然。建立活动基地,如“蔬菜园艺”素质教育活动基地,“花木园艺”素质教育活动基地,消防基地,敬老基地,拥军基地,护绿基地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环保实践中,锻炼了队员们的实践能力,通过环保实践活动,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环保教育的内化1、校园绿色小卫士在行动
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这一教育阵地,组织“红领巾绿色小卫士”把校园的绿化带和易被人忽视卫生保洁的地方,监督、检查、教育学生保持校园的环境整洁,“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
。激发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和培养保护绿色,爱我校园的情感。2、开展主题少先队活动以深化环保教育
少先队活动是少年儿童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一个成功的主题少先队活动会在少年儿童成长的道路上留下闪光的轨迹,对他们一生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少先队组织一至两次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大、中队少先队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排自演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总之,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是我们少先队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教育的蓬勃发展,又促进了少先队工作的发展,丰富少先队活动内容,给少先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少先队工作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