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让小学农村音乐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一、创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乐动”。音乐作品是靠音乐语言来表达的,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等。二年级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就是一首音乐语言非常丰富的欣赏教材,虽然加了一些解说词,但小学生单纯听是很难深入理解抽象的音乐语言的。所以上课时,我先挂了一幅大森林的图画出来,力图营造一个与音乐相符合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故事情节,每人扮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随音乐“动起来”。这样一来,大家都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而是音乐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赛跑时,我选出两位动作好表现力强的小朋友扮演龟和兔,其余的还是原来的角色,随着音乐的发展,边欣赏边表演,“龟”和“兔”真的赛跑起来,其他“小动物”一会儿热烈欢呼、乱蹦乱跳;一会儿“加油、加油”喊声连天,在“动”中他们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教室,完全融进了音乐之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不同音乐内容,初步理解了音乐语言,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二、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
1、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
在音乐课中,建立课堂学习小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组的形式组建,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作用。
2、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的成功,促进个性社会化。
在音乐课中,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还可以扮演欣赏作品的不同角色,从而体会合作的成功。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音乐教学,而不是专业性教学和培养极少数音乐专业人才的教学。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鼓励、宽容为主。在评唱形式上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见解复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三、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我在歌曲《大鹿》的教学中,通过小兔急促的敲门声,小兔是如何向大鹿求救的,它的语气、速度要怎样表现呀,而大鹿又是如何帮助小兔的呢?。对旋律也添加了处理,对歌曲的乐段加上了感情,音色、速度的对比处理。这些都让学生顺畅地把情感用文学语言、音乐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创造性教学,学生们体会到了自编、自创、自娱的创造乐趣,获得了成功感,增加了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收到了比常规教学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改编故事来改编歌词,如:森林中小兔除了会被猎人追赶,还会被什么动物追赶呢,或者小兔还可以向什么动物求救呢等等。由于我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作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具备了积极参与意识和良好的创作心境,新改编的歌曲很快出来了。采用了此种教学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后的教学中,我更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去自由发挥,“求异”创新,进行歌词、节奏和旋律的创编,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后,无拘无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小学音乐课中,能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个性化”的培养,同时提高音乐的整体素质。
四、在“自主、合作、创新”中创造美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判趣味是狭窄的。但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点是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等。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训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教学活动……总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他们通过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例如:我在进行《粉刷匠》这一课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玩”的乐趣与意义:《粉刷匠》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绪,而且朗朗上口的儿歌。我在这一课教学中,用 “开心”和“生气” 两个形象各异的小纸偶为线索进行了对歌曲的感受、体现和创作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当进行到歌表演和创作这一环节时,并不是使学生通过肢体做简单的律动,这只是停留在了较为浅薄的层次,而应引导学生在这样浓厚的表演氛围中进行更深的探究,从中得到更深的道理。所以学生学会基本的“粉刷房屋的本领”后,①我扮成“开心”说:“同学们,你们都是勤劳的好学生!下面就让我们分工合作,把房屋彻底地粉刷一遍,让它更漂亮!好吗?”②接着大伙开始分头商量什么干;③这时教师引导:“谁来帮着粉刷窗户?”……“还有地面”……一下子同学们又活跃起来!通过这一次“刷房子”的劳动体验,学生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并懂得了“劳动最光荣”;④最后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学生在这种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表演能力,真正把音乐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活动课。
总之,在“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弹琴、放录音),有利于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并能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个性化”的培养,同时提高音乐的整体素质。让小学农村音乐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㈡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论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国新一轮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开始是在2010年,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2010—2020)》的颁布实施为标属志。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乐教育,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课改下农村音乐教育的挑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1.教学观念十分落后,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并没有完全接纳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侧重点在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完全不适应新课改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非音乐专业教师代教音乐课的现象,可见农村小学对音乐课根本不重视。2.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广大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而对于一直被视为“副科”的音乐课师资就更没有任何
㈢ 怎样上好农村小学的音乐课
现实的农村音乐教学中,许多音乐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乐感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一味地追求教学歌曲“快而多”,学生学的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唱歌就会经常出现“跑调”“荒腔”现象。面对音乐知识一穷二白的小学生来说,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应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一、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乐理知识几乎是个空白。许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唱教学,甚至认为,音乐课就是教学生唱唱歌。在唱歌的过程中,也不注重声部练习。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与渗透。因此,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音乐老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乐理知识。如了解词曲作者、调式、几几拍子、强弱规律、连音线、增时线、减时线、附点、延音符号等。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旋律节奏快慢的特点,从而运用到实践演唱教学当中。
二、听音练习。
对于音乐刚刚起步的学生来说,听音、辨音方面的能力往往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还应加强学生的听音练习。以C调为例,教师先在风琴(钢琴)的中音区弹出某个音,让学生仔细聆听后说出这是什么音,先让学生感受7个音阶的高低。慢慢地加大难度,可以弹奏本节课要上曲目的调式,让学生体验。久而久之,学生的听音能力就会加强,继而在自学歌曲的能力上也会增强。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三、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演唱一首歌,即使你的嗓音再好,唱的有多动听,但是没有把握住节奏,也等于不会唱歌。除非你是音乐的原创者。许多教师认为,对于非专业班的学生进行节奏练习,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其实不然。初学音乐的人,更要把握住一首歌的节奏。因此,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如四二拍子不带附点的句子。再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练习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拍子的打法,节奏的打法。继而试着练习一手打节拍、一手打节奏。如此反复练习,可锻炼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增强学生的乐感。
四、音乐欣赏能力。
实践证明,对优秀音乐的欣赏是培养学生良好乐感的有效途径之一。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完美的演唱演奏不仅体现着音乐鲜活的生命力,而且所流淌出来的歌声、乐声无不洋溢着动人的乐感。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在这些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过程中,旋律、和声等美感必然潜移默化于学生的心田,随着日积月累,音乐美的“痕迹”会逐渐强化加深,乐感自然会转化为自身的感受与表现能力。当然,在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时,必须启动情感体验心理,避免单纯地形式模仿,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审美情感,捕捉到乐感的本质特征。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音乐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出来的效果也会必然不同。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我们应当因材施教,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之路,为未来的教育事业中添砖加瓦。
㈣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音乐课
当前农村的音乐课,在高举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各种原因受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束缚,课堂教学中还经常是老师教,学生跟着唱,往往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枯燥的教学中逐渐“沉睡”。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上好农村音乐课呢?
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来的学习及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兴趣入手转变原来的唱歌课形式
在我们农村,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 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小胖胖》这一课时,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我们老师可以扮演歌曲中的老奶奶,小学生们分别扮演叔叔、阿姨及小胖胖,大家不分彼此,真情流露,越出了代沟,边唱边演,此情此景不能说不感人。歌声伴着大家的表演,心情是多么的舒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那就是让他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挚爱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因势利导地发挥音乐课本身就有的“愉悦”特性,课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创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相信,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音乐。
二、更新教学方法
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培养要在学生适当年龄开始。因此,低年级的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农村有的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对音高、节奏、节拍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经过听辩、比较等训练,因此在唱歌过程中时常会走音,节拍、节奏也不稳定。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农村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及时培养学生的音高、时值概念,使他们更好的帮助以后的音乐学习。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生听觉的训练。马克思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说明音乐听觉能力需要早期培养。
㈤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水平
从教7年来,我一直在一所农村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多年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让我感觉回到在这种学校中答开展艺术课似乎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学生家庭的原因。在农村家长一般都比较在乎主科的成绩,而对于音乐之类的学科,他们是认为可有可无,就更别说会像城里的家长那样,大投资地给小孩报这个那个的艺术班了。二则是由于学生的原因,他们是因为家长的不重视,所以也认为音乐科的学习并不重要。所以,如果我不想让自己付出的劳动换来“竹篮打水”的后果,那就一定得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于是我通过努力地学习、了解,听课和与相关同行、专家之间的相互交流,最终,采用了卡尔·奥尔夫的节奏教学法来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奥尔夫同时强调节奏,并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做声势。因为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所以我觉得,奥尔夫先生的这一观点非常地适合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就本着卡尔·奥尔夫先生的这一观点,把节奏作为音乐的第一要素对学生进行教学。
㈥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中心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小学科的教学,所以我有幸一直担任专职音乐教学。但是据了解,其他好多村小根本就没有音乐专职教师 。大部分农村小学因为条件差,教师严重缺编,只能先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课排好,其他的课就算安排了,也没有老师能胜任,会识谱、弹琴的老师少之甚少。音乐课上要是唱歌就唱流行歌曲,更多的被老师用来上语文、数学课。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的生活需要音乐,我们的教育需要音乐,我们的学生更不能没有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容质疑,根据我校的教学经验经验和长期摸索我总结了几点方法。
一、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面对农村小学专职音乐教师紧缺的现状如果只靠分配一两个专职音乐教师那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对此就要付出对音乐一无所知的沉痛代价。这次有幸参加暑期小学音乐教师在线培训,真的是受益匪浅,我觉得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培训就是个很好的办法。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基本上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代,不少学校在排课表的时候也考虑到将音乐课排给在这方面有兴趣爱好和基础的教师,这个做法就很实在,更重要的还要对这些教师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培训。如果每个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这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并且想办法去提高教师的素质,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教师中就会涌现不少优秀的专、兼职的音乐教师。
二、重视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以教唱几首简单歌曲为目标,更应该严格按照课本进行,因为它是一套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美育教材,其中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智力、兴趣和知识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除此之外,新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抒情歌曲和影视插曲,只要是适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和小学课堂的,也未尝不可,教师可以有所选择。主要应以课本为核心,紧抓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部分的教学,其中唱歌和欣赏是主要内容;唱游教学和器乐教学也是今后音乐教学中逐渐充实和完善的内容。唱歌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唱歌的基本技能,即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结合歌曲采用导入新课、范唱、简短讨论、学习歌词、学习歌曲,巩固新歌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形象思维。适当向学生介绍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知识,使他们不至于乱喊乱叫,掌握唱歌的基本技能。课堂力争运用电子琴或手风琴为学生伴奏,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选用适当的节奏乐器为学生敲出节奏,让学生一边听节奏,一边看谱唱曲填词。引导学生用手划拍子或击掌拍出节奏,或按课本中的图示要求用手势做出2/4、3/4、4/4等拍子,课堂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体与个别、小组与小组争夺小红旗(或小红花),男生与女生、上台表演与评论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在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音乐,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师利用琴法中的刮奏奏出C大调音阶1 2 3 4 5 6 7 i,这时学生即作伏桌休息状态,此时让学生仔细听两遍音乐,听完又用刮奏i 7 6 5 4 3 2 1,学生立即恢复成听讲状态,这样就比直接让学生听音乐印象更深,课堂也活跃得多。
三、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不可轻视
培养学生听唱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表现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音乐知识。常用的直观教具有:①卡片;②挂图(音乐家肖像、唱歌时各韵母口形图等);③运用录音机、录像机、VCD、简单多媒体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知、提高感性认识。此外,还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在教学中制做更多的直观教具(如人物、动物头饰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乐理部分也可以采取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学生得以掌握和巩固。
四、把握欣赏教学的内容
许多老师对这方面的内容认为是无足轻重的,其实它也是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它的基本组织形式可分为课内欣赏和课外欣赏。课内欣赏的方法有:教师演唱、演奏或听录音和唱片,或观看录像。教师通过有表情的演唱或演奏,可以为学生创造直接模仿的条件,还可以即兴设计一些舞蹈动作,师生共同表演,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歌、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运用唱片或录音、录像进行欣赏,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经常欣赏音乐。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听说好多比较发达的国家现在都把课外活动视为正课,记入工作量,称之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摇篮。好多农村小学在课外活动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成为一个整体,美育教育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的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同志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