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小学教育的特点,他们的意志力如何
中国小孩是圈养,美国小孩是放养。因为两个国家的体制不一样,公回民素质也不一样,所以家答长,学校对孩纸的态度就不一样,美国校车的很坚固,质量非常过硬,因为美国校方不知道未来领导人到底在哪架校车上,而中国校车就没这种待遇,因为,中国校方知道未来国家领导人绝对不会坐在校车里。美国小孩通常很自立自强,拥有很高的创造力,因为外国家长不会抹杀孩童年的想像力。中国听到最多的话是:孩纸,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美国听到最多的话是:孩纸,喜欢就去做吧。
『贰』 美国中小学教育有什么特点
【美国教育亮点举隅4:小学包班制、中学跑班制】
美国小学通常开设的基本核心科目有语言、社会、数学、科学、体育和保健、音乐和艺术教育。除了体育、音乐、美术要到固定的场地或教室分别上课,需要排出课表外,其他各科大都是一个班由一个教师来教,大部分学校也没有固定的课表,而是由教师灵活掌握和安排。小学的课程主要是综合性的,一节课可能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有关内容的整合,也可能是单一的。综合课是小学课程的重要形式,往往一门课程就是一个学习领域,没有分化成很具体的科目。语言艺术课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课包含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
美国的包班制只在小学实施,从中学起就只设教学班,而没有行政班的划分。
『叁』 美国人怎样教育小学生
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专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属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肆』 谁能帮忙英语介绍下美国小学教育制度体系
在美国的小学跟中国的有些相同。美国小学跟中国小学一样,他们只要等老师讲回课就行,不用像中答学一样要上什麽课就去什麽教室。通常一个班只有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他要教学生所有的内容,也就是说,不管英语、数学、体育都是那个老师教的。小学通常在课与课中都15分钟的休息时间,3点多就放学。他们的春游或秋游都是免费的,只要那张纸给家长签名就能去。福利很好。
『伍』 美国小学的人文教育
美国小学注重人文教育
春天走进北维州福洛丽丝小学,仿佛走进「迪斯尼乐园」的「小小世界馆」( It’s Small World ),穿著各国服饰的纸娃娃在校园最显眼的墙上排排站,争奇斗艳,引人注目!
充满各国风情的纸娃娃
五年级的集体创作
每个纸娃娃有一个大人的整条手臂那麼长,娃娃的头发是毛线做的,依不同的人种,配上金发、黑发或棕发;身上穿的各国服饰,都是以真实布料裁剪制作,或以类似布料花纹的纸裁成的。
这个叫做「世界娃娃」( Country Dolls )的劳作( project ),每年春天由全体五年级学生通力合作,隆重登场!虽然年年主题一样,因「制作人」不同,做出代表各国的纸娃娃便各有不同风貌!譬如去年的「日本」是个绑头巾、带长刀的武士,今年却是个梳高发髻、穿和服的淑女……
从劳作中认识各国文化
美国典型的「寓教於乐」
劳作开始前,老师先把各国的国名做成纸签给小朋友抽,小朋友抽到国名后,先去图书馆搜集该国资料、寻找人物图片,然后依样画葫芦,做成身穿该国服饰的纸娃娃。小朋友制作时,同时学习该国的国旗、人口、饮食文化、周年大事、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等,并作成书面报告,每个学生轮番上台报告学习心得,老师在台下打分数。
美国的小学教育很少是教条式教导,老师常常利用「动手做劳作」的方式,让小朋友从中学习。譬如小朋友为了做出出色的纸娃娃,从书上查资料、进而学习世界各国文化,这就是美国最典型的「寓教於乐」的教学方式!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笛子
三年级开始学乐器
美国各州的教育补助经费不同,导致各州对小学生的「差别待遇」!譬如有些地方的小学生有校车搭,有些地方则没有!住在北维州费尔费克斯郡(注一)的小朋友很幸运,因为该郡的教育补助经费充裕,平均每个学生一年约有一万两千美元教育补助金,小学生不仅天天搭校车上学,学校还提供选修乐器课程。
以福洛丽丝小学来说,三年级以上的小朋友开始学习乐器——每个小朋友可以拥有一支上面刻著自己姓名的专属笛子!四年级以后学校提供弦乐器(如小提琴、中提琴)的学习课程(琴自备)供选修;五年级以上则可以选修合唱团或乐队(如横笛、竖笛、萨克斯风、喇叭…)等课程。
四年级开始学小提琴
半年后开音乐会
四年级生可以选修小提琴,从没拉过小提琴的学生,老师先教他们「手指拨弦」,以拨弦方式拨出美国小学生耳熟能详的「玛丽有只小绵羊」( Mary had a little lamb )和「热十字面包」( Hot cross buns )等乐曲,小朋友从拨弦中引发兴趣,紧接著便学习拉弓技巧。每周一次的小提琴课程在几个月后,也能有模有样的拉出好听的歌曲,甚至举办音乐演奏!
福洛丽丝小学学年快结束时,四年级以上的小朋友会举办联合音乐演奏会。晚上七点钟在学校的大餐厅裏,从四年级到六年级组成庞大的乐团,为与会家长演奏十几首乐曲,热热闹闹为一年的学习成果拉下闭幕礼。
劳作和音乐,形成美国人文教育的特色,小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又动脑,从小建立灵活的学习模式!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呢?
(8/18/06刊於国语日报原稿)
(注一):Fairfax County 就在美国首都旁边,是美国人民纳税总金额很高的城市(人民很多是从事高科技、律师、医生、政府官员……),再加上涌入大量的华裔、印度裔人口,那些注重教育的家长大大刺激与提升了教育的素质。
『陆』 美国小学的教育
在美国多数小学实行六年制教育,也有实行四年或八年制教育的小学和五年制的小学。四年制或八年制小学通常把小学与初中或高中直接挂通起来。美国小学一般规模较小(每个班级一般不超过25人),每班一名教师,教师必须完成各门课的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美国的小学课程极富弹性;既没有界限明确的学科,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课时。各州小学一般开设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以及体育、美术、音乐、外语等课程。
语文在美国小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美国的小学语文又细分为阅读、文法、写作和会话等,其中阅读为重点。
数学是小学阶段除语文以外美国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科目。从目前美国学校的实际情况看,美国小学数学普遍缺乏严格训练和要求,在课程编排上均尽量放低要求,整个小学对抽象的代数或较难的数学概念涉足较少,主要还是围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做文章。
自然科学课一般包括科学知识和原理、环境教育、科学技术、物理常识等,社会课涉及面极广,一般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资源保护常识等。
社会课常常以生活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社会生活常识,如安排参观、由学生收集与相关课题有关的物品或资料、小组讨论以及录音、录像等现代电化教学设备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接受相关的课程内容。但是很多人认为美国社会课的教育方法不具有学术性,因此80年代以来,要求改革小学社会课,将社会课变为系统的历史、地理或其他传统的社会学科知识的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外语(小学开设的外语课有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中文等,小学的外语课是作为选修或兴趣课,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愿决定学习与否,各校根据当地人文地理的特点进行选择哪门外语。如开设有中文等双语班的小学一般要提前数年进行登记,如果登记学生人数太多,也有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取舍的。)
有的学校还开设保健课、家政课,有的学校开设土著课,教授当地土著民族的语言文化等。
虽然近些年美国小学的课程内容得到扩充和加强,但总体来说,整个小学阶段语文仍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核心,其他科目常常因种种原固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时内容减少,有时甚至取消。
『柒』 美国小学的课程
摘 要:美国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具有较长的时间,其课程设置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特点。佐治亚州立大学、肯尼索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显示了它们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整体上的结构性。通识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既具有广博性,又具有选择性;专业教育课程把学科内容、教育心理理论和教学实习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具有整合性。各大学的课程设置都凸显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美国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
二战之后,综合性大学培养师资成为美国教师教育的主流,许多综合性大学开始设置小学教育专业(elementary ecation programs)。美国的3000多所综合性大学或文理学院中,就有1200多所在其教育学院或教育系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美国小教专业的课程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美国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具有怎样的特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开设哪些课程?教学内容、教育心理理论和教学实践具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这些问题需要以具体的事实材料来加以诠释。笔者以美国东南部三所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为案例,探讨20世纪初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特点,并力图从中获得对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发展有参考价值的思路和对策。
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的国家,各州对教师的要求不同,对教师教育的目标认识不一,小学的学制也不一样。因此各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差异,虽然“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看似没有统一规定,实际上各个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在内容上有许多相通之处”。
一、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整体上的结构性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育实习活动三部分组成。学生在大学的前两年,主要学习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后两年主要学习专业教育课程,同时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有的大学要求学生在前两年内学习少量的专业教育课程,如肯尼索州立大学和佐治亚州立大学,有的大学要求学生在后两年的夏季学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如佐治亚州立大学。本文提及的三所大学都是把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春季学期在元月初和五月底之间,夏季学期在六月底到八月底之间,秋季学期在九月初到十二月中旬之间。绝大多数课程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学期,极少数的课程安排在夏季学期。春秋学期约为15周,3学分的课程意味着在15周内每周上3学时。
三所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总数少于40门,平均每学期不到5门。学分总数不到130学分,除实习课程之外,每门课程一般是3学分。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接近总学分的一半,专业教育课程(含实习)则占总学分的一半以上。实习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0%左右。
表1 美国三所大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分配
美国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一般要求集中精力学习多学科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abroad—based liberal arts curriculum)。面对可供选择的繁多课程门类,大学生可以找课程顾问咨询,课程顾问的职责是指导学生选课。
从整体上看,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多层次的结构性。第一层次的结构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合理关系,参见表1美国三所大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分配;第二层次的结构为通识教育内部各学科领域之间的合理关系,规定各学科领域的学分数。参见表2三所大学前两年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的比较;第三层次是某个领域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佐治亚州立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人文学科领域,需修4门课程,并取得12学分,规定从3个学科组中选修2组,每组学科中选2门课程。又如,这所大学的科学技术领域,分设了天文、地理、气象、生物、化学、物理共6个自然学科领域,每个领域都开设2门课程,要求学生从6个领域中选2个学科,其中一个学科选2门课程,另一学科选1门课程。肯尼索州立大学相应地还要求选择1门试验课程。课程体系的这一结构性对于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课程显得多而不杂,繁而不乱,使得未来的小学教师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具备广博的学科视野。
二、以通识教育为主的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一般涉及五个以上的学科领域,如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通识教育涉及数学、英语写作、历史与社会学、人文与艺术、自然科学五个领域。佐治亚州立大学和肯尼索州立大学的核心课程涉及6个领域,第六个领域的课程有的具有通识教育性质,有的却具有专业教育性质(参见表2)。
表2 三所大学前两年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的比较
美国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有如下的特点。第一,通识教育中的核心课程重视基础学术训练,有严格的教学要求,没有一门课程可以随便混学分。第二,主讲教师多是大学的优秀学者,同时有博士研究生作助教,通常采用小班教学形式,有时也有上百甚至上千人的大课,但是讨论时还是采用小班形式。第三,通识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但是都以人文社会学科为重心,课程内容重视经典名著的阅读和讨论。第四,各大学的核心课程各有特色,如这三所大学地处美国东南部,黑人较多,关于非洲文化的核心课程相对北方的大学来说要多。第五,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门类较多,以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为例,历史领域可供选修的课程有12门,社会科学领域有 29门课程,人文与艺术领域则多达105门课程,自然科学领域也有49门。第六,大学或州的高等教育系统设置相应的考试,以考查学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如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设定大学水平学术能力考试(college level academic skills test)。要求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结束时参加这个考试。只有那些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申请攻读小学教育专业。佐治亚大学系统(university system of georgia)要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价考试(regent test)。学生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可能获得学位。第七,通识教育的课程目标以人为本,重视思考与交流、创新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如肯尼索州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脑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有效的交流技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伦理和审美的价值判断力。
三、以专业教育为主的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主要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后两年的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活动,它不像通识教育课程那样给学生提供了选择余地,这部分课程大多是必修的。佐治亚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几乎都是必修的(详见表3)。专业教育课程注重的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性,并注意提供较多的教育实习时间,为他们将来能承担小学各年级的教学而积累足够的教育经验。
专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以儿童发展的阶段为主要线索来设计整个课程体系。如佐治亚州立大学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而定,即学前阶段、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课程的设置结合每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的学习内容而定。第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育实习相结合。佐治亚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具有相似的特点,即前三个学期的实习依据儿童发展的阶段而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大学生要接触每个年级的教学活动。最后一个学期则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习中。第三,课程突出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重视研究并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重视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评价。第四,四门主要课程各有重点,数学突出思维方法;科学突出探究;语言突出阅读和写作;社会学突出联系社会实际生活。第五,专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结合。如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自动获得小学教师资格证书,他们在教育学院学习的各学期还需要参加教师证书的相应考试。
表3 两所大学的专业教育课程
四、各大学设置的课程方案凸显自己的特色
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强调以美国小学教师教育标准为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接受两年的通识教育之后必须首先了解美国小学教师的十条标准,并切实在大学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达成这些标准。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标准的时间分四个学期依次进行。这十条标准贯穿于本专业的各门课程及教学实习活动。学生在教育学院的前三个学期中,每个学期需要达到三个标准,并在学期即将结束时向两位大学教师详细报告自己的达标情况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答辩时学生要提供其在小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多种资料,包括教案、教学用的实物、各种教学活动的照片以及小学生的作业等等。同时,每个学生还要反思自己在教学实习中的长处和短处以及下学期努力的方向。针对学生的特定情况,主持答辩的教师要给予评价和指导。在教育学院的第四学期,学生还必须参加综合答辩。上述做法的好处是学生在进入教育学院后的每个学期始终有明确的专业目标,此外,通过教学实习和与教师的交流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综合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把课程学习与教师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育学院学习期间需要参加州里的教师证书考试(FTCE,即Florida Teacher Certificate Exam)。该考试分为三次进行:普通知识分测试(General Knowledge Sub-test of the FTCE),幼儿园到小学6年级的学科知识分测试(K—6 Subject Area Knowledge Sub-test of the FTCE)和专业知识分测试 (Profession Knowledge Sub-test of the FTCE)。这三个测试需要在毕业前的两年内完成,学生达到预定的标准,才可以学习相应的课程,并最终获得教师证书。
五、启示与思考
探讨美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我国新建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美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合理结构表现在三个层面,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克服了课程门类繁多的杂乱感,使得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好一些核心课程,也同时减轻了教务和学籍管理负担。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过多、过杂、过乱的课程门类迷乱了师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课程体系的整合与重组势在必行。其次,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最值得参考借鉴的确实是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制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对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具有“天然的”文化优势。在综合性大学里设置小学教育专业,能够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来设置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拓展了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学术视野,他们一般能够在小学同时承担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四个主要学科的教学。第三,专业教育课程以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中心,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直面教育实际问题为基础,以研究教学方法为主线,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条件,整合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做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这些都是美国专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折射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此外,教学实习时间长,学生有机会接触小学各年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实习工作具有全程性。第四,反思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在大学前两年的通识教育中,学生选择的范围比较大,特别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几乎可以从十几门、甚至几十门课程中加以选择,语言与数学领域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小,而专业教育课程选择的范围就更小了。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几乎还没有什么理性的规则。第五,结合国情社情校情,合理地学习和借鉴美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经验。美国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特点与美国多元文化、地方分权制度等相适应,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自己特定的“气候和土壤”。美国大学生不需要在大学前两年花200多学时去学习外语,也没有开设体育课程,高中学生没有文理分科,大学的学科渗透也比较明显。我国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则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捌』 美国是什么教育
"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题又是什么呢?答案为:“创造”就是其主题。本文——“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将对当代美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所裨益。
一、“分散”导致音乐教育的多种模式
美国是一个教育行政权高度分散的国家。它有50个州,州以下为县。从教育体制上讲,州以下设学区。全国共有600多个大学区(中小学生万人以上),3000多个中等学区(中小学生2500至10000 人), 12000多个小学区(中小学生2500人以下),学区的教育权利机关是教育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含各科教学大纲)。
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州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州可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但这种计划与大纲是非粗略的,对各个学区只具有指导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学区才是真正的教育实体。哈佛大学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其《中美艺术教育的区别》一文中这样写到: “美国教育的高度分散与此(中国)形成鲜明对照,50个州的方针各不相同,有时16000个学区也各行其事,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权。差异不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励,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为教育行政权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背景,因而,导致中小学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音乐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模式中,如下几种占有主导地位:即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既各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们交相辉映,使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园地呈现出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景象。上述几种音乐教育模式虽多系外来的,但由于与美国的实际结合紧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为美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当把它们看作是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
二、“创造”成为多种模式的主题思想
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甚多,从表面上看,会觉得五花八门,甚至会感到杂乱无章。如前所述,16000多个学区的音乐教学大纲都不一样,教材也是多种多样,甚至学校与学校,乃至同一学校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材、教法也不尽一致。然而,我们从这表面的混乱中却不难看出它内在的秩序,在这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主题——创造。
我们认为,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励儿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的模式,而决不是要儿童只作被动地模仿的模式。以下,笔者就几种当代美国的音乐教育模式与创造主题作一简析。
1.奥尔夫教学法与创造
卡尔·奥尔夫(Car Orff)的儿童音乐教育方法是一种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方法。其实质是通过节奏让儿童以此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儿童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来掌握一些音乐的词汇:谈话、运动、唱歌、演奏和玩耍。该教学法并不要求很快就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奥尔夫认为如果学生能唱得好、奏得好,首先要使他们喜爱音乐,要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到音乐中去。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
一堂成功的奥尔夫课往往会给人以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受。参与者(学生)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孩子们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过程中能够经历着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有的合奏感。简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活动、用元素性的音乐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这一教学法从德国传入美国后,受到美国音乐教育界欢迎。他们将此教学法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在固有的奥尔夫乐器中又加入了一些美洲和非洲的民间乐器,在教学中既坚持了奥尔夫教学法的精神原则,同时也使这一教学法本土化,使之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柯达伊教学法与创造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是一种民族的、全民的音乐教育思想,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匈牙利的民族素质,主张通过音乐让孩子们形成创造性并丰富其生活。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1)培养音乐文化水平——用传统音乐语言思考、读写和创作的能力。
(2)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祖国的民间音乐遗产给予他们一种文化认同感,通过本民族的民间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和文化。
(3)提高所有学生的表演能力——在班里、在合唱队里演唱、参加重奏团与管弦乐队——把参加集体音乐活动作为丰富生活的一种方法。
(4)让全世界伟大的音乐作品成为学生的财富。
为达到上述目的,柯达伊强调每课时必须集中于若干不同的音乐目标,如:齐唱和分声部唱;乐谱的读写;练耳、内心听觉、记忆技能;识别、使用曲式;随音乐运动;听赏音乐;即兴创作。显然,作为最高阶段的创作是该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柯达伊教学法传到美国后,得到了美国的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采纳,其中包括T·巴赫曼,L·乔克西,M·H·理查兹和D·培根。
巴赫曼博士把柯达伊教学法与美国的音乐教育实际相结合,在向儿童介绍记谱法时用一线谱的方法进行,其余几条线待必要时再导入。他把节奏从旋律中分离出来,通过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节奏而进一步强调节奏(正是这导致人们将柯达伊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结合运用)。他很重视用听写发展儿童的音乐记忆,尤其是重视音乐创作的教学。他认为,“如果儿童熟悉音乐写作,他们就能更好地掌握照谱演唱音乐。使儿童在初期就意识到他们所学的音乐能由他们自己或其他人表演。”
在使用柯达伊教学法的唱歌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美国人在实践中还非常重视使用黑人灵歌这一带有很强的即兴性的演唱形式,使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与奥尔夫教学法一样,柯达伊教学法已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方法。美国人还将二者结合使用,形成了以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的柯达伊——奥尔夫教学法。正如迈克尔·L·马克所说“两种方法彼此强化,使儿童更富有创造性,更理智地学习音乐。
3.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与创造
爱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Emile Jaques- Dalcroze)所创立的教学法传人美国已久,现在该教学法在美国仍非常流行。这是一种以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及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法。虽然人们常常以为体态律动就是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但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其三大内容之一。该教学法的另外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
在体态律动的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教师(有时是学生)用钢琴即兴演奏。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视唱练耳课上,要求学生用唱名演唱音程和歌曲,尤其重要的是要进行声乐的即兴演唱,这种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视唱练耳”课与传统的专业视唱练耳课是有极大的差别的。
即兴演奏多在大钢琴上进行,也可在其他乐器上进行,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形成与对音乐进行体态反应的自由,学生进行任意速度的即兴表演练习。
达尔克罗斯甚至在理论课上也采用了这种即兴演奏的方法,他让学生即兴演奏旋律或旋律片断,作为发展他们对音程的理解的一部分,并帮助他们熟悉和声。
凡此种种,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目的非常明确。因此,自1915年前后此方法从瑞士传到美国以后,至今仍盛行于美国各地中小学,并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衍,形成为一种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
4.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与创造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真正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种教学法。它是根据著名的《曼哈顿维尔音乐教学大纲》中的“螺旋形上升素质培养大纲”而开设的课程,最初是作为专业音乐学习的一门课程(包括七个方面的素质培养:乐音、节奏、旋律、和声、曲式、调性、结构。音高、音色、力度都包括在乐音内).后来推广到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领域,而且发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使用该教学效果更好。由于该教学法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人又直接称之为“发掘创造力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条:(1)教学思想。彻底改变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法,通过自觉乐感的培养,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新的工业革命浪潮。(2)教学内容。综合音乐史与音乐理论知识进行素质训练(五方面素质,十六个周期)。(3)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实现创造的结果。(4)课堂结构。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即兴创作,巩固概念(五个环节)。(5)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飞迪论文网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为六个方面:(1)听觉——素质训练的基础,探索的工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探索的意义和乐趣。(2)演出——发挥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艺术创造,不强求最后的统一。(3)指挥——各种素质的综合反应,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指挥的机会。只要能表现音乐,不追求指挥技巧。(4)创造——即兴创作和有计划的即兴创作。作品不受任何程式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创新。(5)与(6)为分析和评论估价——对学生的发现、创作、演出随时作好的记录并录音,及时放给学生听,组织分析和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使已获得的知识得到延伸、归纳和综合。
上述活动、能鼓励学生自己就音乐的综合理解和知识作出判断,并积极参与音乐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音乐分析与创作的能力及经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已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为培养和提高美国国民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以上教学法以外,在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所使用的还有卡拉博——科恩教学法;铃木的天才教育方法;流行音乐的教学法(主要为爵土乐教学)等教学模式。无论何种模式的音乐教学法,均贯穿着“创造”这一主题。在此,还应一提的是爵士乐的教学法。
爵士乐是美国对世界音乐文化做出的杰出的贡献,应该称为真正的美国民族音乐。从40年代起,爵士乐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它由普通的娱乐音乐转向智力音乐,即演奏者更追求主观化的即兴演奏。这种新型的爵士乐所采用的旋律、节奏以及和声同流行音乐非常不一样,这标志着爵土乐已脱胎换骨,开始告别流行音乐,同时,它也告别了原有的大部分普通听众。 内容来自飞迪论文网
就在爵士乐由俗入雅而曲高和寡、其演出走人不景气的低谷之时,教育家们却正好看中了其即兴演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这一大优点,渐渐将它纳入音乐课程,爵士乐得以在校园复兴。
1968年,全美爵土乐教育工作者协会宣告成立,这被认为是对著名的国民音乐教育会议——唐哥伍德会议精神(创造性教育的精神)的贯彻。该协会在所制定的目标中写到:“促进爵士乐原则在各种教材和教学方法中的应用;培养并鼓励建议和采纳开设当代作曲、改编和即兴演奏的课程。”由此可见,虽然爵土乐的教学尚不能构成一种完整的模式,但它的原则已被鼓励应用在所有音乐教学中,而这一原则正是创造性原则。
三、音乐学科中创造性教育思想的由来
1.西部拓荒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美国人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源自先辈的西部拓荒精神。当哥仑布1492年初抵美洲新大陆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土地,而五百多年后的美国却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其核弹爆炸、卫星上天、飞船登月、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络遍布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看到这些,不得不使人想到他们的精神国宝—— 开拓与创造。多少年来,移民的开拓精神,尤其是西部开拓精神在美国被视为历史的骄傲和美国人进取的象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创造精神逐渐形成为美国的传统,也可以说成为美利坚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他们的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音乐学科自然会受到这样的影响。
2.“斯巴达尼克一号”上天所引起的震撼
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学校教育进入了一定的误区,其教育的目的从根大程度上停留在为提高生活水平这一较低的层面上。当时,整个基础教育水准下降,艺术教育更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巴达尼克一号,它使美国朝野受到了一场不小的震惊。美国人意识到:苏联在空间技术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因此,改进教育的需要不再仅仅是基于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而是基于民族生存的斗争。”他们研究认为:“俄国大唱片时代建立了一个教育系统,为其统治者训育了一批达到技术高峰所需要的男女人士……”。他们更看到,苏联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而且很重视那些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如音乐学科。这样,美国人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到了教育系统,并深入到艺术教育领域。他们领悟到:“要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培养大量的先进人才,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于是,联邦政府开始对基础教育予以重视,尤其是对艺术教育予以重视。1959年,在科学院、联邦教育总署、空军和兰德公司的支持下,由国家科家院教育委员会主持,在马萨诸塞州召开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会议,这是美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讨论科学教育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其中包括重视艺术教育的建议。
同年,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AASA)针对艺术教育所受的冷遇而发表声明:“我们主张课程均衡,在这种课程中的音乐、表演、绘画、诗歌、雕塑、建筑应该与其他重要的学科、如数学、历史和科学并驾齐驱……”
由美国科学家们组成的教育研究与发展专门小组是联邦政府的专家顾问团,他们提出如下看法:科学成绩的优秀与个体人类经验的广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最好的科学家并不一定是那些仅仅潜心于本专业的
人,在某种程度上,对艺术和人文学科的熟悉会使一个好的科学家的观察力更为敏锐。爱因斯坦的成功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位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和牛顿”的科学巨匠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家,他自认为自己在科学上的成功与音乐密不可分。他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的音乐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由此,音乐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观点在美国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1963年6月17日至28日在耶鲁大学举办的耶鲁音乐教育研讨会的与会者一致认为:在音乐教育中,有必要刺激个体的音乐创造性和独立性。并强调创造性是发展音乐能力的一种方法。由此,在音乐教育中要注意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观点也进一步得到确认。
于1967年7月23日至8月2日在马萨诸塞州召开的唐哥伍德会议是美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次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讨论和明确在社会面临迅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在当代美国的作用,同时,与会者也提出了提高音乐教育效率的建议。
他们认为:音乐的教学和体验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如果要成功地进行音乐的创造性教育,那么,从教学设施到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教育的具体要求,而不应该受到局限。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想象力并愿使教学常新。会议还强调:“在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中都应强调创造性。”这就再次强调了音乐教育中的创造主题,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不拘一格。“斯巴达尼克一号”的上天竟使美国人如此清醒地认识到了音乐教育与科技兴国的关系,从而重视起音乐教育,并形成音乐教育中的创造主题
四、美国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具有创造主题的多种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提高美国国民的素质,充分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适应于象美国这样一个多种族大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同时,它对我国的国民音乐教育也不无启示。
启示一:要明确超音乐的音乐教育目的
在美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这是建设跨世纪的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卡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玖』 美国中小学是如何进行历史教育的
习惯了中国的历史教育后再来看美国的历史教育,从教到学会发现很多区别,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本身理解的不同。
中国的历史教育强调的是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和有用性,即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获得有助于现实需要的那个过去。这种对历史的定义重结论和实用性,有意无意地鼓励了历史教育中的权威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所以,在学生的下意识中,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重要的和有用的,实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必然会发生的;而对老师来说,“教”就是怎样通过灌输这些知识把“学”引导到那个既定的结论上去。
这样的历史教育很难容纳没有统一结论的探讨(尽管这种探讨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的多重侧面)和无实际效用的历史知识(尽管这些知识可能增进对人性之复杂的认识),受教育者常常表现出对历史认识强烈的自信和确定感。
而美国的历史教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强调的是探索和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达到的常常不是一个结论,而更多的是对历史认识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强调的是历史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对历史认识和历史阐释中主观性的承认,从而是对任何权威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质疑和批判。它并不以了解“真相”自夸,更不以达到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评判为终点,而是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对历史事件的多重解释,保持开放的视野,以加深对人性的理解。
从根本上说,这样的历史教育拒绝“历史必然性”这样的观念,受教育者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真相和历史阐释的困惑,但正是这种困惑激发起他们对历史更多的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朝开放的、多样性的方向,而不是朝着某个单一的和既定的结论进行思考。如果一个老师蓄意“引导”学生去达到某个结论,学生会在教学评估中提出尖锐的意见,甚至认为自己的知识人格(智力)受到了侮辱~
『拾』 美国人如何教育小学生
美国小学教育的目标
即使是在美国的华人,都不是太清楚美国小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这里只有一个粗略的标准可以参考:
1.幼儿园毕业
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认识26个英文字母,区别元音和辅音;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从地球仪、拼图上学习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国家,不同的肤色;懂得人要住在房子里,孩子要上学,成年人要上班。
2.一年级
能够从1数到100,能数双数或者5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会简单的加减法;学会观察,对不同的事物和物品分门别类;能例证生命的演变过程,了解自然界动植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学习使用图片和照片来表达文字以外的意思;懂得衣、食、住之于一个家庭的必要性;明白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
3.二年级
会读、写三位数的数字,从随意取的五个数中,能够从小数到大或从大数到小;熟练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英寸或厘米等度量单位测量长度,看懂钟表上的时间;坚持写读书笔记或日记,学会写总结,懂得区别诗、散文、小说、传记等不同的文学形式,了解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之间的区别;开始学习独立研究动物,诸如昆虫生态等问题。
4.三年级
学会如何把资料做成曲线图;会比较10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及加法,熟练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法;能够从周围的环境就地取材,搜集、组织材料,了解人如何保持健康,明白青蛙、蝴蝶、小鸡、小白鼠等小动物的生命演变过程;懂得如何使用字典;能够明白自己所喜爱的作家、书画家透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善于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
5.四年级
用计算机运算很大的数字,比较100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学习小数和分数,画图表;能通过地图、照片、图表来解释世界上各地区气候的不同;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文学形式,譬如科幻作品、传记等。
6.五年级
会列、读各种表格,熟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利用图书馆的系统和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做笔记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和综合;开始撰写非虚拟的报告和五段体式的短文;学会写正式、非正式,以及朋友间的书信;懂得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门别类,能掌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其构思、背景、人物塑造、表达方式、语言艺术进行评论。
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也许国内的读者会觉得,一个已经读到五年级、马上就要毕业的美国小学生,对其数学能力的要求,仅仅限于加、减、乘、除运算,未免水平太低了。
我婆婆退休前是搞幼儿教育的,她看到美国小学生整天“都在玩”不免叹气,她对我说,施嘉特今年五年级,马上就小学毕业了,要是在中国,学生的压力已经很大,整天埋头做功课。可是你看这孩子,每天放学就出去和一群野孩子打美式橄榄球、踢足球……疯玩,做作业、弹钢琴的时间那么少,你做母亲的要抓紧啊!我说,施嘉特在学校成绩几乎全A,除了偶尔失手,有时候连着拿几个100分回来。对美国小学生来说,我觉得够了。小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更注重他运动、课外活动、交友联谊等的全面发展。
当然,婆婆还是不满意,她说美国的功课太松、作业太浅,估计考试也很容易。她强调,我们中国人讲究打基础——扎实的基础。其实,美国人也讲究打基础。只是中国的所谓的“基础”,和美国人的不同罢了。美国人讲究做人的底线,这种观念就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美国小学生要打的基础是做人的自信、诚实、善良、公正、包容,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就是说,他们从小就学会了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为这个核心价值服务的知识。
然而,与我婆婆持相同观点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把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贬为“一塌糊涂”,其中措辞最激烈、情绪最激动的多是从中国来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得意的是,每年国际数学竞赛名列前茅的都是中国学生,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简直无法和中国的相比。有时候,美国中文报纸上还有大标题:“数学比一比,美国只能算发展中国家”。
有一次华人聚会,孩子们的父母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在场的女士坦白,当年找丈夫的标准几乎都是要“学习好”,也就是“成绩好”的,外形、性情、修养都在其次。女生们的眼睛都盯着班上的学习尖子,成绩排名在班上第一名的就是好,全年级第一的更好……而眼下自己的下一代,如果你问她们班上男生谁的学习成绩最好,她们很茫然,但学校里哪个男生运动最出色,绝对了如指掌。如果你恭维某个漂亮的女生,说她可以嫁给一个学习状元,她多会很不屑,甚至觉得受污辱,“什么呀,谁要那些书虫?”学习尖子(如果只会学习,没有其他爱好、专长的话)多被同学孤立。为了避免失去友谊,保持原有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拒绝去荣誉班,怕的就是失去原来普通班的旧朋友,甚至一些学生故意在考试中失手,变得和大家一样普通。在孩子们眼里,朋友、友情、快乐,比成绩重要多了。
美国小学生作业的“难度”
一位带着9岁儿子来美国的父亲感叹,把儿子交给美国学校真是忧心忡忡,那是什么样的学校呀!课堂上随意得像自由讨论,可以放声大笑;老师和学生常常坐在地上没大没小;上学就像在玩游戏;每天下午3点就放学;还居然没有统一的教科书。
他给老师看儿子在中国读的四年级的小学课本,老师告诉他,到六年级他的儿子都不用再学数学了。他当时就后悔了,把儿子带到美国耽误了学业。在中国,小学生的书包都是沉甸甸的透着知识的分量,再看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还高高兴兴地上学放学,一个学期眨眼就过去了,他不免心虚,问儿子,来美国上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儿子回答:“自由。”
再过一阵子,孩子放学后直奔图书馆,倒是常常背满满一袋书回来,可是没两天就还了。他又问,借这么多书干吗?儿子回答:“做作业。”然后,看到儿子在电脑上打出作业的题目《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他惊得差点跌地,这都是什么题目?试问哪位在读博士生敢去做这么大的课题?他责问儿子这是谁的主意,儿子正色道:“老师说,美国是个移民的国家,每个同学都要写一篇关于自己祖先生活国度的文章,还要根据地理、历史、人文,分析与美国的不同,并闸述自已的观点和看法。”这位父亲没有做声。
过几天,他看到儿子的作业出来了,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整篇文章气势磅礴,有理有据,分章断节,特别是最后列出的一串参考书目,做父亲的大气不敢出,这种博士论文的气派,他是30岁过后才开始学到的。等到孩子六年级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更是瞠目结舌,老师留给学生一连串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简直像是国会议员候选人的前期训练:
“你认为谁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
“你是否认为,当时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只有投原子弹?”
“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美国历史只有区区200年,却足以开启学生们的智慧大门。
技工和总裁的区别
这位父亲还记得,他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很熟练地利用图书馆的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询所需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有一次,父子俩因为对狮子和豹的觅食性发生争议,第二天儿子从图书馆借回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有关动物的录像片,父子俩一边看一边讨论。美国小学生这时候已经学会了有疑问去哪里找答案的方法。
除了图书馆,美国中小学生做作业和一些研究报告,很多时候是靠查询有关网站。
中国留学生来美读博士,从入学到毕业,拿下博士学位需要5年。在研究生院,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触,凭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留学生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的课题,中国人往往不如美国人机灵,没有他们那么富有创造性。等到大家手里都捏着博士毕业证书找工作时,在写简历上中国人又落后了一大步,不会“吹”。这里我说的不会“吹”,不是指没有吹的本钱,而是没有吹的本事。当然,这和整个基础教育体系和训练不同有关。中国人只习惯于在一个规定的框架里去施展本领,一旦没有了规矩,失去了指导,不见了原有的常规参照系统,对美国人来说是获得了自由,而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丧失方向感、无所适从的恐慌与茫然。
再后来,等到了工作岗位,工作个五年十年就更见分晓了。中国人都只能做技术,最多升到技术部门的总管,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大公司的总裁。这些让中国人瞧不起、不服气,具体技术不过硬的总裁们,他们的本事到底在哪里?他们的本事是,了解公司里员工们的特长,并让他们把各种特长发挥到极致;员工和部门之间谐调配合;把自己公司的价值所在,展示给投资商和客户,不断地拿到投资,不断地销售产品……要知道,这是典型总裁的活儿,而不是技工的。
此文章内容由“益学宝”信息中心修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