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如何看待小学规则教育

如何看待小学规则教育

发布时间:2020-12-15 13:25:53

⑴ 小学六大教育规则是哪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回的必备品格和关答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⑵ 怎么看待现在的小学教育

我国目前的小学生在校教育都差不多是一种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育,专偏重于对教材的学习属,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一切,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教育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计划经济时代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强调竞争,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一是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而对过程的合理性,合法性置若渺茫,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二是该模式过分强调共性和纪律性,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培养;三是由于偏重知识型教学,而轻视了对学生其它各方面,比如心理、美学、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学生,因为它即使成绩优异,用客观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畸形的次品。

⑶ 在小学教育学中,如何看待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 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专教育的根本价值属,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和养育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而教育又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加在一起对孩子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

  2.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天堂;好家长就是孩子的好榜样;好家长就是改变和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一本改变六千万家长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教科书,一本为解决家长教育孩子苦恼的读物,一本家长最实用的工具书。

  3. 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最久的,当你到八十岁了,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学校却没有如此的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4. 父母的知识有限,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能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与引导,必须要有更专业更多的人来共同教育孩子,学校是最好的选择。

⑷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正确看待小学生的地位

孩子不论大小都是真正的人类,所以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

⑸ 如何看待小学教育

小学是孩子学习生涯的第二节课,第一节课是家庭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个体差异较回大,受家庭因素的答影响,可是从步入小学开始,孩子就要开始接受正规化的系统化的教育,学习知识文化,培养能力。小学是非常关键的基础,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小学阶段没有必要让孩子那么累,只要快乐的成长就好了,学好学坏都无所谓,反正只是都很简单,可是大家不要忽略了知识的连贯性,现在的教材不断地改革,小学的知识渐渐地不会再出现在初中课本中,所以小学阶段是不可忽视的基石。家长应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并不单独指书本方面的知识,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学习,培养其兴趣,而且根据其兴趣爱好扩展知识面,此阶段的孩子记忆力非常好,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帮助孩子丰富他们的学识。

⑹ 如何看待教育部给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近日网络上议论纷纷的关于教育部给小学生减负的十条规定,很多家长和老师对这些规定的细则存在担忧,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减负,应该如何减负,这恐怕不是十条规定就解决得了的问题,其根本还是要找到小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给小学生减负,小编带大家看看这十条规定的具体内容:

1,阳光入学
各地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实行信息公开,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和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积极推行统一的网上报名招生。
【小编短评】所谓阳光入学,是针对现在的小升初、初升高存在的潜规则而言,学校为揽生源不择手段,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才渐渐的演变到小学生入学选拔也存在潜规则。

2,均衡编班
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加,接受各方监督。
【小编短评】这也是当前应试教育产生的后果,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老师和家长的目光就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茶前饭后讨论的都是“你家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啊?”就这造成了当前的后果。学校为抓升级率,为制造考试状元,为突出业绩,分快慢班,把资质聪明的学生和教学有经验的老师编排到一个班。

“零起点”教学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小编短评】社会在进步,教学水平也在进步,现在有很多学校蓄意培养学生提前学习下一年级的课程,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初中的知识了,今年的高考新闻中,有13岁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不知道这种新闻被大肆报道之后,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眼里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都提倡孩子跨级入学,提前进入社会吗?

不留作业
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
【小编短评】这条规定小编也深有体会,小学生放学后老师都会布置家庭作业,一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书包开始写作业,有的甚至要写到半夜才能写完,这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现在要取消家庭作业了,老师和家长又开始担忧,不留作业孩子怎么巩固学过的知识?怎么参加考试?看来应试教育不改革,这样的规定也只能是空谈。

规范考试
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小编短评】这个规定简直有点不合理,一至三年级取消考试,这等于完全抹杀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试教育的今天,学到最后不考一考怎么知道结果如何呢?给小学生减负却给学校给家长施压了。

等级评价
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小编短评】在小编的印象中优秀为85分以上,良好为75分以上,合格为60分以上,待合格为60分以下,这项规定只是换汤不换药。

一科一辅
教辅材料购买遵循“一科一辅”和家长自愿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
【小编短评】原则是应该这样的,但是实际中很难实现,看着别的学生都有练习教材,唯独自己没有。这些必须从意识上改变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才能实现。

严禁违规补课
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
【小编短评】学校为变相赚取钱财会开设各类实习班、提速班、奥赛班等,这类现象应该也必须取消。家长也应该还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觉得比大人上班挣钱还累。

保持体育锻炼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小编短评】很多小学几乎不重视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因为这些基本上不用参加升学考试,说来说去还是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希望这样的规定能改变现在的教育制度。

强化督查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
【小编短评】教育部的规定制定下来了,能不能落实就看各地的教育行行政部门如何执行和监督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需要各个部门,包括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这次给教育部颁发的十条给小学生减负规定,实则给我们当下的应试教育制度敲响了警钟,什么时候上学不再是唯分为命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给中国的孩子们减负。

⑺ 如何看待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品德课的重要性

作者:唐银帆

多年来都把语文数学看成所谓的主课,思想品德科学叫做副科。有句俗语还这样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小学生只要语数好,能写能算就行了,品德与社会课学不学没关系。这种想法不但学校老师有,社会家长也常见。但从如今的校园投毒案件和马加爵杀室友案件中给我们教育者一种启示。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缺,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行为。因为纵使一个人有渊博的知识、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品德是一种潜藏于人的内心思想教育,他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品社科对小学生非常重要。

一、能培养个人能力

1.再认和再现能力。再认和再现能力是在品设课的学习过程中再认和再现有关知识的确切含义和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它是记忆力的具体表现,是发展和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

2.理解能力。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于理解教材。理解教材也就在于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体系。理解能力也就是指准确理解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知识体系的能力。理解包括言语的理解、内涵的理解、关系的理解和意义的理解。

3.比较能力。它是指对相关知识或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以求弄清事物异同的能力。既可以是横向比较,又可以是纵向比较;既可以是相似比较,又可以是对立比较。

4.分析和解释能力。它是指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释有关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历史现象,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分析和解释的关键就在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

5.判断和批判能力。

它是指用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的能力。

6.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它是指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认识和评价的能力。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

7.表述能力。它是指学生恰当地使用品设课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既包括书面表述能力,又包括口头表述能力。

二、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要把学生束缚于课堂上,只知道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储藏库)。社会实践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投身于自然、社会生活,初步了解某些事物的形成过程,增强感性认识,对事物的表象有所认识。

2.投身社会实践,初步了解某些事务的实践过程,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3.投身社会实践,初步形成组织社会活动的能力,如组织小型的参观、访问的能力等等。

三、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它是指学生通过品设课的学习,自觉地将一些思想、社会道德原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并自觉地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形成思想品质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表现为:

1.自我认识能力。即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行为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能力。课堂上,通过品社课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来克服和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认识,在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纯洁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

2.自我调节能力。即通过自身的情绪、思想、行为的调节,使自己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不对社会造成危害。

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品社课与当前的热点相结合,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例如围绕热点时事新闻,进行专题讨论。在这项专题讨论活动中,我选择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钓鱼岛问题”和“反腐倡廉”两个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果然,由于这两个话题是当前社会生活的焦点,学生谈兴高涨,各抒己见。我又将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辩论,允许不同看法的存在,增强了学生分析时事的能力。而作业则是就这两个问题与父母展开讨论,是课堂得到了延伸。

五、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年级品社课第六章和第七章介绍了我国的历史,通过此两章的学习能更好的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自尊心,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品社课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小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它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学生要“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中作出正确选择”;“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正确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磨砺意志,陶冶情操”;“自尊、自信、自强”;“体会生命价值,珍爱生命”;“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宽容、诚实、友爱”………总之,品德课对小学生非常重要。

⑻ 大家怎么看待小学数学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师和家长对教学评价方面也越来越关注。应该说,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知识技能评价为主要内容、以书面评价为主要方式。这种评价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没有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而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导致在现实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学生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说什么都有道理”的现象,看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际是因为教师引领作用的缺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使他们的认知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最终导致评价的低效或无效。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教育评价呢?
一、重视数学课堂评价的实效性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如在评价内容上,陈述性知识评价、程序性知识评价比较多,主要评价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是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
在课堂上评价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分层加以鼓励。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要千方百计抓住其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受。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应重激励他们创新,而不能满足于一般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褒奖要与他们实际付出的一致,使他们感到不愧于接受这些表扬。如果对他们解决一些容易的问题大加赞扬,不但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反而使他们缺少征服难题的勇气。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提高或有创新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这就如同摘一棵树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能够到,有的跳脚才能够到,有的需要踩矮凳子,有的则需要踩高凳子。教师分层鼓励就是在教给学生跳脚、搬矮凳子、换高凳子。坚持每个学生都有得分、获得小红花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的新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还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自由解答的习题。如“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在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问对与否”,应该对思维有深度的提问予以充分的肯定。用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进行质量较高的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重视数学作业评价的实效性
数学作业评价已经逐渐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其目的主要是淡化甄别的功能和分数的意识。但从具体评价的功能上进行考察,这种变化没有引起质的改变。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如对学习努力,由于其他原因(如转学,知识有缺漏)作业完成情况不够好的,教师也要不吝对其表扬鼓励。教师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赋予适当评语,指出他的优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学生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教师尤其要对思维质量高的解题方法给予特别的嘉奖并在全班推荐。
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规定的标准。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做出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或作业不满意,可以提出申请,重新学习后再解答。教师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第二次评价。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给学生提供二次评价或延迟判断是保护学生学习信心和热情的有效手段。教师必须有这样一种意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等于放弃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总之,从作业中发掘学生不同领域的长处,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好品质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使作业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促进作用。此外,教师尤其要重视通过评价从学生作业中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分析他们作业中错误的成因,并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帮助他们弥补解决问题策略上的不足。
三、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多主体参与的过程,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发言权,只听从教师的评价。因此,在评价时要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家长也成为共同参与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中,教师、学生、家长应有所侧重,知识组成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学生完成,情感与态度、学习方式由学生、同学、家长、教师共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充分利用家长的智力资源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孩子进行提醒和指导。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正如斯塔弗尔比姆强调的那样:“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只有让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内容改革真正走向多元和深层次,才能使教学评价真正获得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教育价值。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小学规则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