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小学生放偷窃教育

小学生放偷窃教育

发布时间:2020-12-14 07:21:33

1. 对于小学生偷窃行为怎样教育有效果

要分析背后的原因。分不同的情况去做教育。

帮助小孩树立正确的观版念。如果因为平权困,告诉他,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同时激励他努力读书,长志气,长本领,改变现状。
如果是养成了坏的习惯,要严厉批评,告诉严重的后果。

2. 防范偷窃侵害安全教育小学

授课时间:2011年 9 月 5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远离“校园暴力”
教学目的:
1、 认识什么叫“校园暴力”。
2、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正确看待“校园暴力”。
2、 不让“校园小霸王”得逞。
3、 受到欺负时应积极告诉老师。
4、 勇敢面对“校园暴力”。
5、 不能自己私自解决,特别是用钱来解决。
三、 全课总结。
四、 作业安排。
授课时间:2011年 9 月 12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日常饮食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1、 教育学生注意平时的饮食安全。
2、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注意饮食卫生。
A. 饭前要洗手。
B. 生吃瓜果要洗干净。
C. 不喝生水及质量低劣的冷水。
2、 预防食物中毒。
3、 运动后切忌过量饮水。
4、 预防饮食意外事故,如果食物进入气管,可用以下方法自救。
A. 背部拍击法。
B. 腹部推压法。
C. 环抱压腹法。
三、 巩固提高。
四、 全课总结。
五、 作业安排。
授课时间:2011年 9 月 19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家务劳动安全、(一)预防烫伤
教学目的要求:
1、 认识烫伤后的后果。
2、 培养学生的正确操作,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烫伤的预防措施。
A. 注意开水壶和热锅。
B. 炒菜时精神要集中。
C. 慎用高压锅。
2、 烫伤的处理办法。
A. 轻微的烫伤,可用冷水反复冲洗。
B. 出现小水泡,要注意不要把小水泡弄破。可用酒精消毒,再用纱布包起来。
C. 严重去医院就诊。
D. 不能乱用药。
三、 巩固练习。
四、 全课总结。
授课时间:2011年 9 月 26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家务劳动安全(二)
教学目的要求:
1、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2、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预防划伤,扎伤。
A. 使用剪子刀具要小心。
B. 注意器皿碎片。
C. 使用改锥、钳子、锤子要注意安全。
三、 预防磕碰、摔伤或滑倒致伤。
A. 登高取物要小心。
B. 清洁地板时,预防滑倒摔伤。
C. 开抽屉时,预防挤伤手指。
四、 巩固提高。
五、 全课总结。
授课时间:2011年 10月10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日常用电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1、 教育学生日常用电的安全常识。
2、 培养学生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二、 新授。
1、 在日常用电过程中,我们应了解如下常识。
A. 检修电路时应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处挂上警示牌。
B. 用电线路的铺设要符合规范,损坏的电线开关等要及时调换。
C. 保护供电线路,不许用锐利物体刺破电线,开关等要及时调换。
D. 湿手不得触摸带电的器具,线路等。
2、 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A. 关掉电源。
B. 人工急救。
三、 巩固提高。
四、 全课总结。
授课时间:2011年 10月17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燃气使用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燃气。
2、 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安全使用燃气。
A. 正确使用液化石油气。
B. 保护燃气管道。
C. 规范使用燃气热水器。
2、 燃气中毒的症状,危害及急救措施。
A. 燃气中毒的症状及危害。
B. 燃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三、 巩固提高。
四、 全课总结。
五、 作业安排。

授课时间:2011年 10月24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独自在家的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1、 培养学生独自在家的安全知识。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陌生人来电话。
A. 在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时,最好果断地挂断。
B. 要及时将接到陌生人电话的消息通知相熟悉邻居等。
2、 陌生人敲门。
A. 独自在家时,要通过门镜辨认来人。
B. 不管有什么理由也不开门。
C. 留心观察。
3、 坏人入室犯罪。
A. 不要显露家里的钥匙。
B. 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
C. 保证人生安全。
三、 巩固提高。
四、 全课总结。
授课时间:2011年 10月31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交通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1、 认识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现状。
2、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交通现状及事故危害。
A. 交通现状。
B. 事故危害。
2、 出行安全。
A. 行路安全。
B. 乘车安全。
a) 不坐超员车辆。
b) 关好车门,坐稳扶牢,不要追逐打闹。
c) 不大声喧哗。
d) 不向车外投弃物品。
e) 禁止农用车,货车违章载人。
f) 注意下车后,穿越马路安全。
三、 巩固提高。
四、 全课总结。
授课时间:2011年 11月 7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行为安全(远离毒品)
教学目的要求:
1、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增强学生自己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远离毒品。
A. 认识毒品的种类。
B. 了解吸毒的危害。
a) 它危害人体健康。
b) 它损害人的心理健康。
c) 它可以诱发犯罪。
d) 它能破坏家庭,使人道德沦丧,人格扭曲,甚至骨肉相残。
2、 教学拒绝毒品的方法。
A. 提高防范意识。
B. 自觉接受禁毒教育。
C. 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D. 多参与校园活动。
三、 巩固提高。
授课时间:2011年 11月 14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公共场所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1、 认识公共场所安全问题。
2、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公园、博物馆及游乐场所安全。
A. 不乘坐不符合规定的车。
B. 不到沟、渠、塘、池、湖中玩。
C. 不进入防护栏,不靠近凶猛动物。
D. 注意拥挤,防止造成挤伤或踩伤。
2、 商场,集市安全。
A. 人多时不要拥挤,按顺序进出。
B. 不购买不洁,过期食品。
C. 乘坐电梯,不逆行。
D. 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三、 巩固提高。
四、 全课总结。
五、 作业安排。
授课时间:2011年 11月 21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防范侵害
教学目的要求:
1、 培养学生如何防范偷窃不良行为。
2、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防范偷窃。
A. 乘公共汽车防范偷窃。
B. 乘火车防范偷窃。
C. 商场购物防范偷窃。
D. 公园游玩防范偷窃。
E. 饭店用餐防范偷窃。
F. 家庭用餐防范偷窃。
2、 偷窃行为识别。
A. 拎包。(看眼势、看走势、看穿戴)
B. 扒窃。(识别眼神、识别衣着、识别行为)
三、 巩固提高。
四、 全课总结。
授课时间:2011年 11月 28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劳动课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1、 教育学生在劳动课应注意那些问题。
2、 教育学生不做危险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注意在上劳动课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在劳动课时,不许在教室里你追我打的。
2、 不许用劳动工具来相互敲打。
3、 在洗拖帕时不要和别的同学挤。
4、 打桌凳时要小心,不要砸到手脚。
5、 擦窗户和门时要千万小心,不许打闹。
6、 较高的地方同学们应告诉老师,不要自己随便爬上去擦。
三、总结全课。
授课时间:2011年 12月 5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课间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教育学生在课间时应注意的安全。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教育学生在课间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 在课间时不要在楼道上追逐打闹。
2、 不许在教室相互打闹。
3、 在课间不做危险游戏。
4、 不去爬学校周围的围墙。
5、 不去吊学校大铁门。
6、 上厕所时不要拥挤。
三、总结全课。
授课时间:2011年 12月 12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体育课的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1、 教育学生在上体育课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教育学生体育课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上体育课时不要你追我打。
2、做好准备活动。
3、不做危险游戏。
4、不到学校的教学楼后面去玩。
5、在自由活动时间不乱打乱闹。
6、强调集合时不要追赶、拥挤。
7、不准带任何利器在身上上体育课。
三、全课总结。
授课时间:2011年 12月 19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饮食安全
教学目的:
1、 教育学生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2、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课教学。
1、 教育学生乱买零食吃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2、 教育学生零食里含有引起疾病的细菌。
3、 教育学生在家把肚子吃饱,不乱用零花钱,不乱买零食吃。
4、 教育学生零食对身体并没有益处。
三、全课总结。
授课时间:2011年 12月 26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校内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并理解校内的安全常识。
2、 懂得课间时的安全常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校内安全。
1、 不准翻越围栏,围墙、爬吊铁门。
2、 不准玩危险游戏。
3、 不准追逐嬉戏。
4、 不准玩锋利的刀具、玩具。
5、 不准带刀具到校。
6、 课间不准在楼道内追逐、拥挤。
三、总结全课。
授课时间:2011年1月2 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防火安全意识
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学习防火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教学新课。
1、 不到野外烧火,放火。
2、 不完鞭炮等易燃物品。
3、 认识火警电话。
4、 不准学生带火柴、火机等到校玩。
5、 培养学生养成保护大自然好习惯。
三、 问题反馈。
四、 全课总结。
授课时间:2011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体育课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目的要求:
1、 教育学生在上体育课应注意的事项。
2、 增强体育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新授。
1、 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一定要求的海绵垫子。
2、 在进行跳箱、跳马等跨越训练时,器械前面要准备好起跳板,器械后面有海绵垫,同时,老师还要在器械身边站立保护。
3、 跳远时,要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
4、 进行投掷训练时,绝对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不可以有丝毫的大意。
5、 在短跑中也要按规则进行。
三、 课堂练习。
四、 全课总结。
五、 作业安排。
授课时间:2011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校内劳动课安全
教学目的:
1、 认识劳动课的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二、 新授。
1. 介绍劳动内容?
绿化、清洁区、厕所、教师。
3、 如何注意安全。
1) 严格按老师的指令去做。
2) 不擅自行动。
3) 不追逐打闹。
4) 不可乱动工具,设施。
5) 遵守劳动规则,不违规操作。
三、 课堂练习。
四、 全课总结。
五、 作业安排。
授课时间:2011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家用电器使用安全
教学目的要求:
1、 认识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常识。
2、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二、 新授。
1、 正确安装和放置家用电器。
A. 电视机要与墙壁保持一定距离,以利于机身通风散热。
B. 使用电熨斗烫衣服,注意怕烫伤或漏电。
C. 电冰箱应与墙壁及两侧物品保持一定距离,以利通风散热。
D. 白炽灯要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2、 使用家用电器预防触电。
A. 不能用潮湿的手触摸电器开关或插头。
B. 清理电视机内部灰尘时,应先切断电源一至三分钟,然后再进行清理。
C. 出现异味或着火时,立即切断电源。
三、 巩固提高。
四、 全课总结。

3. 11岁小学生偷窃成瘾怎么办

子不教父之过
孩子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找到教育的问题
改正了再教育孩子

4. 求一份给小学生和中学生传达有关偷盗行为的相关知识演讲稿

额。。我也不喜欢偷盗行为。。
但是对他们的教育一定要注意方法啊。。
这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了。。不然如法律意识淡薄地方的小孩儿还不一定能做出什么事情。。

多说一点古今中外的美德故事呗。。树立小孩心中的荣誉感。。
下面是一篇文章。。写的挺好。。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小学生“偷盗”行为教育方法例谈

□ 柳州市鱼峰山小学 作者:韦佳诚

目前, 由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家庭教育方式
的不当等原因, 小学生出现“偷盗”行为的情况时有发
生。小学生“偷盗”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 与成人的盗窃行为有着根本的区别。对学生这样
的行为, 若教师处理得不当, 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
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甚
至影响其一生。以下通过几个教育案例, 谈谈我个人
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和处理方式。
[ 案例1]
陈某, 女, 六年级学生, 队干。
某日, 我接到学校附近超市打来的电话: 我校一
位六年级学生拿了超市的东西, 出门不交钱想偷偷跑
出去, 被叫到了商场办公室。我赶到超市一看, 心中为
之一震, 她不是学校少先队大队委陈某吗? 一位老师
眼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她见到我, 泪水簌簌往下流,
头埋得很低, 两只小手一直在搓揉着衣角。我让她向
商场主管人员认错后就把她带出了商场。她跟在后
面, 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 我错了, 我是一时糊涂,
我是第一次这样。你会告诉我的爸爸妈妈吗? 老师和
同学知道了, 我该怎么办? ”凭我对她的了解, 相信她
说的是真话。因此, 我没有对她进行严厉的批评, 而是
轻轻地拍了她的肩膀微笑着说:“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知错了, 改了, 就是好孩子。让我们把刚才发生的事忘
了, 把这第一次变成最后的一次! 你还是原来的
你。”⋯⋯
六年以后的教师节, 我收到了这位学生从北京师
范大学寄来的一张贺卡, 上面写着:“老师, 我现在已
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一名新生, 我能有今天, 真得谢
谢您! 是您在我犯错误的时候, 给了我信任和鼓励。我
也要做一位像您一样用宽容对待每位学生的好老
师。”看着这张贺卡, 我欣慰地笑了。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面对生
活中的种种诱惑, 往往会一时把握不住自己, 出现“偷
盗”的行为, 即使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
在处理这类的问题时, 往往采用在大会上点名批评,
或给予纪律处分的教育方法, 想通过“杀一儆百”的方
式来教育本人, 又警示他人, 这样的教育方法有时并
不可取。没有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切身感受, 把他( 她)
当成教育他人的牺牲品, 对其身心发展不利, 给其人
生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社会也可能因此又多了一个
问题青年。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 用一颗宽容
的心来对待偶然犯错的学生, 加以正确的引导, 才是
有效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工
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的教育, 才是成功的教育。
[ 案例2]
李某, 女, 四年级学生, 独生子女。
她多次乘教室没人, 拿班上同学放在书包里的
钱, 最近一次被老师发现交给我处理。
我与她谈话了解到, 她每次发现班上的同学带钱
来, 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情绪: 心慌、紧张、焦虑, 上课
注意力不集中, 有一种非把钱弄到手不可的强烈欲
望。她事后也忏悔过, 但还是不能够控制住自己, 屡次
再犯。她心理非常痛苦, 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 整
天心神不定, 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偶尔还想到去死。
从她的家庭了解到, 她在六、七岁时, 就开始有从
家里大人钱包里拿钱的行为。父母起初不在意, 后来
发现问题严重, 就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她, 不但没
有效果, 还增强了她拿钱的欲望, 见钱就想拿。
从这个小女孩的表现分析, 她的“偷盗”行为是由
于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引起的。在家长和班主任的积
极配合下, 我对她采用了“系统脱敏法”和“厌恶疗法”
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 来矫正她的这种
不良行为,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实施心理治疗的同
时, 我鼓励她每天绘制“个人进步图表”, 每一周写一
则“进步体会”。通过这种方式让她看到自己的进步,
使她增强矫正缺点的信心, 自控能力明显提高。经过
半年的努力, 她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情
绪稳定, 充满自信, 心理症状基本消失, 不良行为得到
有效的纠正, 各科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成
长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这些行为有的缘于环
境的因素, 有的缘于心理的因素, 以上这个例子就是
一个由于心理因素诱发“偷盗”行为的实例。她从“偷
拿钱”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心理满足, 这种心理满
足对她产生极大的诱惑力, 使她逐渐产生心理上的依
赖。父母的痛打, 不仅未能使她这一行为消失, 反而起
到强化的作用, 使之形成强迫思维, 出现严重的心理
问题。
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 不要轻易定性为品德问
题, 要深入调查研究, 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 从学
生心理方面寻找引发问题行为的真实原因, 选择科学
有效的教育方式, 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助方法, 帮助他
们解决成长中出现的烦恼问题。
近年来, 虽然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已被放到了重
要的位置, 但由于本身心理教育理论知识的不完善,
一些老师在处理学生“偷盗”行为时, 没有从学生心理
方面去寻找原因, 把一些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偷盗”
行为定性为学生品德问题, 运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来处
理学生心理问题, 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反而给
学生的心理造成新的伤害, 影响了学生一生的成长。
[ 案例3]
刘某, 男, 五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独生子。
五年级的班主任向我反映: 本班学生刘某一直有
偷钱的恶习, 今天进老师的办公室翻了几位老师的提
包, 老毛病又犯了。
刘某被老师带到我办公室时, 我发现他的情绪非
常激动, 眼睛里滚动着泪珠, 从孩子的眼里, 我似乎看
到了他心理的委屈。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得知, 刘某半年来一直承
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非常痛苦。刘某说:“我曾经拿
过一次同学的钱, 当天就请同学一起花光了。当老师
问我时, 我害怕同学知道后会看不起我, 更害怕妈妈
的责骂, 所以就没敢承认。当老师把妈妈请来学校时,
我才不得不承认。”
“第二次班上又有同学丢了钱, 大家都怀疑是我,
其实不是我拿的。回家妈妈问我, 我没承认, 妈妈就用
锥子扎我的手心, 我受不了就只好违心承认。”
“第三次, 班里的同学又丢了钱。虽然不是我拿
的, 但是老师一问我, 我就承认了, 我怕再一次被妈妈
用锥子扎手。”
我说:“你应该把实情告诉老师, 老师会公正处理
的。”
他说:“他们不会相信我的! ”
我说:“我相信你, 你把今天的真实情况告诉我,
好吗? ”
他开始有些犹豫, 然后还是坚定地说:“今天我根
本没那想法! 只是想进办公室看看老师把数学试卷改
了没有, 结果却引起了老师的怀疑。”
事后, 我向老师去了解, 老师们都肯定自己没丢
钱。于是我向他的班主任说明了情况; 班主任非常惊
讶, 也为误会了刘某而感到不安。我提议给刘某一个
机会。班主任在班会上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学生们,
同时向刘某公开道歉, 并就这件事组织同学进行了相
关的讨论。经过讨论, 同学们改变了对刘某的看法, 纷
纷向他伸出友谊的手, 刘某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此后, 欢乐和自信回到了刘某的脸上。第二年, 他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一所重点中学。
刘某是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父母在他三
岁的时候就离异了, 他随母亲生活。母亲对他们的期
望很高, 他在校的“不佳表现”使母亲非常失望, 气愤
之极, 采用了过激的教育方式, 给他心理造成极大的
伤害。刘某由于自己的一次犯错, 而在班集体里失去
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有人丢钱就怀疑是他所为, 他
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自己的评价出现了认知上
的偏差, 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信
任, 用教育者的爱心, 抚平他心灵的创伤, 给他创造一
个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 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人成长的过程, 是从不断地犯错误和不断地改正
错误中走向成熟的过程。学生犯了错误, 教师不应用
固定眼光看待他们, 给他们贴上“坏学生”的标签, 这
样非但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 还会把他们推到继续犯
错的泥坑里。一些问题少年的出现, 除其自身原因以
外, 社会、家庭和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而言之, 小学生“偷盗”行为在学校教育中是一
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因为
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关系到一个学生的成长, 也关系到
社会的稳定, 所以我们要谨慎对待, 在实施教育时, 以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在给犯错学生以关爱的同
时, 认真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 选择科学有
效的教育方式,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实现自我转变,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5. 小学学生在学校偷窃,欺负同学,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在教室大小便,怎么处理

这种情况一定要告诉家长,共同教育,这样无法无天肯定跟家庭有关,有什么样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小孩,特别是母亲影响最大。

6. 有没有对小学生进行盗窃犯罪教育的故事,案例等

小学生有偷窃行为,后果严重。如果我们的教育者不能把这种行为消灭在内萌芽状态的容话,将直接影响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对周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很大的阴影。

一、小学生产生偷窃行为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人的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

7. 如何处理小学生偷盗事件

一、前言
青少年学生的偷窃行为往往是班级经营中一项恼人而棘手的工作,它甚至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而其棘手之处乃在于若班级中有同学遭窃,却因无法抓出行窃的同学时,恐将造成同学相互猜忌、互不信任,严重打击班级秩序,即便查获偷窃同学,老师亦需适当处理应变,并协助同学改过。有道是:「细汉偷摘瓜,大汉偷牵牛」,所以积极预防的工作更是不容忽视。以下我们将就偷窃行为类型、成因、预防与辅导方法等方面加以探讨。
二、偷窃行为的类型
在探究青少年偷窃行为成因前,我们可先参照台北市士林地方法院和青少年辅导委会(民74)根据青少年偷窃事件的性质,将青系年偷窃行为分为十种类型:因情绪冲动受物质引诱而不能克制的冲动型;因家贫且父母疏于管教,急需物品而偷窃的经济型;为反抗社会不公平而报复的反抗型;为减轻内心紧张的强迫型;在意识模糊状态下不能克制冲动产生的癫痫型;自我堕落的堕落型;受英雄主义支配而为团体做事的集体型;缺乏法律常识及物权观念的无知型;以及物质欲望过高的占有型。
三、偷窃行为的成因
根据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出,青少年偷窃行为的产生有几个原因,大致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可分为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自动神经系统不平衡,内分泌的失调以及体型上的畸形或官能上的缺陷。这些生理因素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或自我概念,进而产生适应困难的现象,有些青少年因而走上偷窃之路。心理因素则包括:(一)占有欲的需求:当青少年不能拥有同侪或其它人所拥有的东西时,就会使用「不告而取」的方式,设法取得他想拥有的东西。(二)爱的需求:当青少年得不到父母师长的爱,经常遭到拒绝,就可能以偷窃,企图补偿因得不到爱而受到的伤害。(三)被承认的需求:青少年为了得到同侪的承认,或反应同侪的压力,会以偷窃方式取得财物与同侪分享。这种不当行为,说明了青少年在群体中有强烈不适应的感觉。此外,青少年有时会为了加入帮派而被要求偷窃,因为偷窃是加入帮派的一种仪式。(四)好逸恶劳:行为受享乐原则的支配,凡事都想不劳而获,容易受物质的引诱,如果加上侥幸的心理,就会采取偷窃的方式,以供自己的享乐。(五)不正常的情绪发泄:偷窃不是因为个人所需或金钱价值,也非表达忿怒或报复,而是一种强迫性行为,从偷窃中获得快感。
除了上述个人因素外,环境因素亦助长了偷窃行为的发生,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在家庭因素方面,例如:(一)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子女,促使子女向同侪负向次文化认同,形成反社会行为。(二)父母过于放任,对子女偷窃行为纵容,使子女逐渐养成从事偏差行为而觉得无所谓的态度。(三)父母过于严苛,过度管制零用钱,使子女无法满足物质欲望而起盗心,或者子女遗失财物时,为了免受责罚,而去偷窃他人财物顶替。(四)父母本身即从事偷窃等不正当行业,子女从小耳濡目染,根本不觉得偷窃是不正当的行为。
在学校方面,则可能因为(一)学校道德教育偏重教条的灌输,忽视行为的实践。(二)课程设计不当,学生在学业上缺乏成就感,以致课业适应不良。(三)学校忽略法律常识教育。(四)学校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器材,或没有足以吸引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精力无法宣泄。(五)同侪朋友引诱,相互认同模仿。
在社会因素方面,因为(一)社会急功近利,政治生态畸形发展,社会风气不良,误导了青少年的道德价值判断。(二)大众传播媒体过于详实描写窃盗行为,无形中传授了偷窃技巧。(三)传统守望相助精神荡然,给予偷窃可行机会。(四)正当休闲场所太少,而不正当场所的诱惑太多,或意志不坚的青少年沈沦其中而步上偷盗犯罪之途。(五)青少年处于都市之较贫穷低下地区,受到低社会阶层青少年次文化的熏染,养成强悍、粗鲁、聪明、狡猾、宿命的性格,反抗法律规章,藉偷窃追求刺激。
四、预防与辅导方法
面对青少年偷窃行为,在预防方面,各校辅导室可根据现有人力与物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加强亲职教育。二、增加学生法律常识,使学生了解普通窃盗、加重窃盗或常业窃盗之法律刑责。三、利用价值澄清法讨论偷窃等偏差行为,导正学生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四、加强青少年之自我观念、自我控制力、发展健全之超我、以及愿望不能满足或遭遇挫折时,应如何转化寻求其它合法之替代。五、关心与接纳学生。六、从观察、晤谈、测验及作文等方面收集资料以了解学生是否有偷窃等偏差行为。另外对于被偷窃之学生应教导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务。七、建议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注意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上能获得成就感。
在辅导方面,要先了解青少年的偷窃行为是偶发性的还是习惯性的,其次要了解偷窃的动机及背景,在矫正青少年的偷窃偏差行为时,「行为改变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例如使用增强原理施予行窃者嫌恶刺激,要求行窃者送回窃取物外,再加一样价值相当的东西的过度矫正法、大量提供行窃者需求以造成其身心上不舒服的饱足策略法、减轻压力的松弛训练法、以及模仿抑制与角色扮演法等。
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矫正偷窃行为时,「自我管理方案」是可使用的技术,首先要协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偷窃动机是什么?有什么不能满足的需要?其次协助青少年找出最易导致其偷窃行为产生的情境,最后再帮助青少年找出克服偷窃行为的方法,例如,请老师经常提醒,请父母随时检查。利用自我核查、自我酬赏、自我契约及刺激控制等自我管理的策略来改变偷窃行为。
对于如何改变造成青少年偷窃的偏差观念,Meichenbaum(1986)的「自我指导治疗」是可行的方法。透过认知重建,青少年要改变其自我内在语言,以新的观点看自己的问题,观察造成自己偷窃行为的内在语言是什么?然后学习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适当的、符合社会规范的内在语言,再学习更有效的因应技巧,并在现实生活情境里加以练习。在使用上述技巧时,可利用现实治疗法的技术,鼓励青少年注意其「现实」责任以及对与错的问题。
五、参考现实治疗法老师可采用的因应措施
现实治疗法最主要的需求就是爱与自尊的需求,强调个体如果接受爱或给予爱,则会产生适度的成功,由爱会使个体产生成功的动机和自我价值。在爱与自我价值的交互作用下形成自我认同,而且将走向成功的途径。注重「现在」和「行为」,老师引导学生,使其能对自己有正确的了解,且面对现实,实现自己的需求,而不侵犯到别人。强调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依据现实治疗法,我们认为老师应强调的辅导特质有:
1. 重视现在行为,而非情感与态度:
不依赖领悟法去改变态度,而是认为行为与态度两者是相对的。行为改变,态度亦随之改变。
2. 强调现在,不重视过去:
着重学生的实力、潜能、成功与积极特质,不赞成就学生过去之历史提出讨论。
3.强调价值判断:
强调学生须对目前的行为性质做价值上的判断,并且决定什么是造成生活中失败的因素。
4.不重视转移:
认为转移乃是老师用作自庇的一个方法,此种转移方式无法与学生产生积极的人际关系。
5.强调意识,排斥潜意识:
强调潜意识即是避开学生不负责的核心问题,并且给他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就负责而言,潜意识是不富意义的。
6.排除惩罚:
反对采取惩罚,而以经验代替惩罚,使学生去经验行为的自然结果。
7.强调责任的观念:
使学生知道他们可以使用能力去满足一己的需要,但不能陷他人于不义」。即为所谓的责任观念。
◎对于偏差行为(如偷窃),老师可采用的具体处理方法:
1. 教导 ( Teaching)
教导学生能接受责任的观念,使其能从日常生活中采取较佳途径,期能满足需要,必要时应给予直接的说明。
2. 示范 (Modeling)
老师提供自己给学生作为模仿的对象,鼓励他们学习有关责任的问题及需求的满足等事项,并应用到学生处理问题的情境。
3. 涉入 (Involvement)
老师以拟情、尊重、温暖、灵犀相通等方法尽力与学生产生心理的融合,学生投入辅导的过程中。
4. 设限 (Setting)
设限,是指限制辅导的时间以及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限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效率。
5. 对质 (Confrontation)
使学生用负责及睿智的方式,表达出不同的见解,以建构自我观念。对质的目的即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一致,而能独立采取行动,并向自我挑战。
6. 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使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反应或观感,并习得适当行为。
7. 建立契约 (Planning)
老师须与学生共同制定,明白指出哪些工作或行为需在何时完成也指明奖赏。
8. 经验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老师提供本身相似经验或其它真人案例,向学生描述并解释。使学生对其目前的情况有更深的了解,并提供他们一个参考架构,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9. 具体目标实现的监督 (Pinning Down)
计划中各阶段所提出行为目标的细节明确,促使学生实践力行。
10. 鼓励 (Encourage)
强调个人有爱与被爱的需求、自我价值感的需求,老师的鼓励对于学生该两种需求的满足不无影响。可使用代币制。
11. 团体方式 (Grouping)
有偏差行为的学生在团体中,经由相互的讨论而了解责任,并将责任的涉入分享给成员,使成员学习解决问题。藉对过去事情或罪恶的判断,将可于此时此刻确认其过去失败而产生另一新的做法。如此,犯罪者参加团体后,归属的需求会获得满足,使犯罪者产生一致性的责任行为,而达到适应的需求,进而获得快乐与成功。
六、结语
因此,我们发现学生偷窃行为的形成背景与动机实在是包罗万象,而其中许多预防与辅导的工作,更需仰赖老师与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无间,才得以施行。唯有如此,方能彻底维护班级的整体秩序与良好互动。
希望能帮带你。

8. 小学生偷窃行为班主任该主任怎么处理

应该耐心教育他,告诉他其中的道理,偷盗是一种错误的行为,给他讲例子,这样比较内容易接受容

有些老师会采取批评,处罚,些悔过书,这些做饭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希望你也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说一下比较能使他们接受的话

不要忘了你最初想成为一个老师时的心态——教好孩子!

9. 如何对小学生的偷盗行为进行教育

一、前言
青少年学生的偷窃行为往往是班级经营中一项恼人而棘手的工作,它甚至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而其棘手之处乃在于若班级中有同学遭窃,却因无法抓出行窃的同学时,恐将造成同学相互猜忌、互不信任,严重打击班级秩序,即便查获偷窃同学,老师亦需适当处理应变,并协助同学改过。有道是:「细汉偷摘瓜,大汉偷牵牛」,所以积极预防的工作更是不容忽视。以下我们将就偷窃行为类型、成因、预防与辅导方法等方面加以探讨。
二、偷窃行为的类型
在探究青少年偷窃行为成因前,我们可先参照台北市士林地方法院和青少年辅导委会(民74)根据青少年偷窃事件的性质,将青系年偷窃行为分为十种类型:因情绪冲动受物质引诱而不能克制的冲动型;因家贫且父母疏于管教,急需物品而偷窃的经济型;为反抗社会不公平而报复的反抗型;为减轻内心紧张的强迫型;在意识模糊状态下不能克制冲动产生的癫痫型;自我堕落的堕落型;受英雄主义支配而为团体做事的集体型;缺乏法律常识及物权观念的无知型;以及物质欲望过高的占有型。
三、偷窃行为的成因
根据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出,青少年偷窃行为的产生有几个原因,大致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可分为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自动神经系统不平衡,内分泌的失调以及体型上的畸形或官能上的缺陷。这些生理因素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或自我概念,进而产生适应困难的现象,有些青少年因而走上偷窃之路。心理因素则包括:(一)占有欲的需求:当青少年不能拥有同侪或其它人所拥有的东西时,就会使用「不告而取」的方式,设法取得他想拥有的东西。(二)爱的需求:当青少年得不到父母师长的爱,经常遭到拒绝,就可能以偷窃,企图补偿因得不到爱而受到的伤害。(三)被承认的需求:青少年为了得到同侪的承认,或反应同侪的压力,会以偷窃方式取得财物与同侪分享。这种不当行为,说明了青少年在群体中有强烈不适应的感觉。此外,青少年有时会为了加入帮派而被要求偷窃,因为偷窃是加入帮派的一种仪式。(四)好逸恶劳:行为受享乐原则的支配,凡事都想不劳而获,容易受物质的引诱,如果加上侥幸的心理,就会采取偷窃的方式,以供自己的享乐。(五)不正常的情绪发泄:偷窃不是因为个人所需或金钱价值,也非表达忿怒或报复,而是一种强迫性行为,从偷窃中获得快感。
除了上述个人因素外,环境因素亦助长了偷窃行为的发生,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在家庭因素方面,例如:(一)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子女,促使子女向同侪负向次文化认同,形成反社会行为。(二)父母过于放任,对子女偷窃行为纵容,使子女逐渐养成从事偏差行为而觉得无所谓的态度。(三)父母过于严苛,过度管制零用钱,使子女无法满足物质欲望而起盗心,或者子女遗失财物时,为了免受责罚,而去偷窃他人财物顶替。(四)父母本身即从事偷窃等不正当行业,子女从小耳濡目染,根本不觉得偷窃是不正当的行为。
在学校方面,则可能因为(一)学校道德教育偏重教条的灌输,忽视行为的实践。(二)课程设计不当,学生在学业上缺乏成就感,以致课业适应不良。(三)学校忽略法律常识教育。(四)学校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器材,或没有足以吸引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精力无法宣泄。(五)同侪朋友引诱,相互认同模仿。
在社会因素方面,因为(一)社会急功近利,政治生态畸形发展,社会风气不良,误导了青少年的道德价值判断。(二)大众传播媒体过于详实描写窃盗行为,无形中传授了偷窃技巧。(三)传统守望相助精神荡然,给予偷窃可行机会。(四)正当休闲场所太少,而不正当场所的诱惑太多,或意志不坚的青少年沈沦其中而步上偷盗犯罪之途。(五)青少年处于都市之较贫穷低下地区,受到低社会阶层青少年次文化的熏染,养成强悍、粗鲁、聪明、狡猾、宿命的性格,反抗法律规章,藉偷窃追求刺激。
四、预防与辅导方法
面对青少年偷窃行为,在预防方面,各校辅导室可根据现有人力与物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加强亲职教育。二、增加学生法律常识,使学生了解普通窃盗、加重窃盗或常业窃盗之法律刑责。三、利用价值澄清法讨论偷窃等偏差行为,导正学生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四、加强青少年之自我观念、自我控制力、发展健全之超我、以及愿望不能满足或遭遇挫折时,应如何转化寻求其它合法之替代。五、关心与接纳学生。六、从观察、晤谈、测验及作文等方面收集资料以了解学生是否有偷窃等偏差行为。另外对于被偷窃之学生应教导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务。七、建议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注意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上能获得成就感。
在辅导方面,要先了解青少年的偷窃行为是偶发性的还是习惯性的,其次要了解偷窃的动机及背景,在矫正青少年的偷窃偏差行为时,「行为改变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例如使用增强原理施予行窃者嫌恶刺激,要求行窃者送回窃取物外,再加一样价值相当的东西的过度矫正法、大量提供行窃者需求以造成其身心上不舒服的饱足策略法、减轻压力的松弛训练法、以及模仿抑制与角色扮演法等。
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矫正偷窃行为时,「自我管理方案」是可使用的技术,首先要协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偷窃动机是什么?有什么不能满足的需要?其次协助青少年找出最易导致其偷窃行为产生的情境,最后再帮助青少年找出克服偷窃行为的方法,例如,请老师经常提醒,请父母随时检查。利用自我核查、自我酬赏、自我契约及刺激控制等自我管理的策略来改变偷窃行为。
对于如何改变造成青少年偷窃的偏差观念,Meichenbaum(1986)的「自我指导治疗」是可行的方法。透过认知重建,青少年要改变其自我内在语言,以新的观点看自己的问题,观察造成自己偷窃行为的内在语言是什么?然后学习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适当的、符合社会规范的内在语言,再学习更有效的因应技巧,并在现实生活情境里加以练习。在使用上述技巧时,可利用现实治疗法的技术,鼓励青少年注意其「现实」责任以及对与错的问题。
五、参考现实治疗法老师可采用的因应措施
现实治疗法最主要的需求就是爱与自尊的需求,强调个体如果接受爱或给予爱,则会产生适度的成功,由爱会使个体产生成功的动机和自我价值。在爱与自我价值的交互作用下形成自我认同,而且将走向成功的途径。注重「现在」和「行为」,老师引导学生,使其能对自己有正确的了解,且面对现实,实现自己的需求,而不侵犯到别人。强调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依据现实治疗法,我们认为老师应强调的辅导特质有:
1. 重视现在行为,而非情感与态度:
不依赖领悟法去改变态度,而是认为行为与态度两者是相对的。行为改变,态度亦随之改变。
2. 强调现在,不重视过去:
着重学生的实力、潜能、成功与积极特质,不赞成就学生过去之历史提出讨论。
3.强调价值判断:
强调学生须对目前的行为性质做价值上的判断,并且决定什么是造成生活中失败的因素。
4.不重视转移:
认为转移乃是老师用作自庇的一个方法,此种转移方式无法与学生产生积极的人际关系。
5.强调意识,排斥潜意识:
强调潜意识即是避开学生不负责的核心问题,并且给他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就负责而言,潜意识是不富意义的。
6.排除惩罚:
反对采取惩罚,而以经验代替惩罚,使学生去经验行为的自然结果。
7.强调责任的观念:
使学生知道他们可以使用能力去满足一己的需要,但不能陷他人于不义」。即为所谓的责任观念。
◎对于偏差行为(如偷窃),老师可采用的具体处理方法:
1. 教导 ( Teaching)
教导学生能接受责任的观念,使其能从日常生活中采取较佳途径,期能满足需要,必要时应给予直接的说明。
2. 示范 (Modeling)
老师提供自己给学生作为模仿的对象,鼓励他们学习有关责任的问题及需求的满足等事项,并应用到学生处理问题的情境。
3. 涉入 (Involvement)
老师以拟情、尊重、温暖、灵犀相通等方法尽力与学生产生心理的融合,学生投入辅导的过程中。
4. 设限 (Setting)
设限,是指限制辅导的时间以及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限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效率。
5. 对质 (Confrontation)
使学生用负责及睿智的方式,表达出不同的见解,以建构自我观念。对质的目的即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一致,而能独立采取行动,并向自我挑战。
6. 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使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反应或观感,并习得适当行为。
7. 建立契约 (Planning)
老师须与学生共同制定,明白指出哪些工作或行为需在何时完成也指明奖赏。
8. 经验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老师提供本身相似经验或其它真人案例,向学生描述并解释。使学生对其目前的情况有更深的了解,并提供他们一个参考架构,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9. 具体目标实现的监督 (Pinning Down)
计划中各阶段所提出行为目标的细节明确,促使学生实践力行。
10. 鼓励 (Encourage)
强调个人有爱与被爱的需求、自我价值感的需求,老师的鼓励对于学生该两种需求的满足不无影响。可使用代币制。
11. 团体方式 (Grouping)
有偏差行为的学生在团体中,经由相互的讨论而了解责任,并将责任的涉入分享给成员,使成员学习解决问题。藉对过去事情或罪恶的判断,将可于此时此刻确认其过去失败而产生另一新的做法。如此,犯罪者参加团体后,归属的需求会获得满足,使犯罪者产生一致性的责任行为,而达到适应的需求,进而获得快乐与成功。
六、结语
因此,我们发现学生偷窃行为的形成背景与动机实在是包罗万象,而其中许多预防与辅导的工作,更需仰赖老师与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无间,才得以施行。唯有如此,方能彻底维护班级的整体秩序与良好互动。

10. 对于小学生偷窃行为怎样教育有效果

我们应该首先分析孩子的这种行为因为什么出现的 要从根去摸索 一味的暴力作用甚微 希望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下面是我找的到一篇文章 希望对你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

另外真的很想说 现在的孩子确实很难管教 学童教育 任重道远

孩子“偷窃”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正

文章来源:互联网.

“老师,妈妈给我买的新钢笔不见了。” “老师,我放在书包里的零用钱不见了。” 诸如此类的报告在小学生中屡见不鲜,也常令老师们感到头疼,因为这类物品的丢失多半跟学生的“偷窃”行为有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破案”。当然,这里的“偷窃”与法律意义上的偷窃有所不同,有专家研究表明,三年级以下的孩子自我意识还不够明确,他们的“偷窃”只能算是一种不诚实的占有行为。然而,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偷窃”,都是不良品质的表现。卢梭说过:“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那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乃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小学生的“偷窃”行为,及时地进行矫正。

然而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个性,有情感,有思想,光靠严厉的批评是不够的,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只有了解了他们“偷窃”的真正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通过长期的观察与谈心,我对孩子的“偷窃”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分析几种典型的心理状态。

1、“我喜欢,我就要!”

小华的行为让很多老师失望:贴纸、玩具车、玻璃弹子等等,只要他看上眼了,就要想方设法居为己有。在家翻父母的口袋,在办公室翻老师的抽屉,在教室里翻同学的书包…….。在与家长的联系中得知,他们的家境虽不富裕,但“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他们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孩子变得任性而娇纵,见到好玩的就要买,在一次次得到满足后,他更加不能约束自己,不管是谁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就要“拿”到手。

2、“怎么,你的钢笔比我的还漂亮?”

谁也不会想到,琦琦会去“偷”两位同学的新文具,因为,她自己拥有的文具比谁都多。她的父母在上海做生意,孩子平时的学习、生活都由亲友照顾,她的父母每次回来都会给她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让她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于是,她的书包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小首饰,小玩艺,还经常送人。她的慷慨在班级里是出了名的。可是现在……通过谈心,我发现问题就出在她父母在金钱上对她的放任态度。父母只知道给孩子钱,却不去指导她如何用钱,因为有钱,看到喜欢的就买,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优越感,自己的东西一定得超过别人,而当她看到别人的文具更新颖,而自己一时又无法买到时,便很生气,在嫉妒心的驱使下,“偷”走了别人的新文具。这种“偷”是一种心理偏差的表现。

3、“打游戏机实在是太好玩了!”

小伟旷课了,根据同学们提供的线索,我在游戏房里找到了他。他不敢回家,怕父母打。因为父母早就知道他迷上了游戏机而没收了他所有的零花钱,可是他实在抵挡不住那魔盘的诱 惑,无奈中,他把手伸进了同学的钱包。这种同学的“偷窃”是不良嗜好所致。

4、“没人关心我!”

小玉是个弃儿,养父母在她六岁的时候离异了,又各自组成了家庭并各有亲生,无暇顾及她。在缺少关怀和爱抚的家庭中,她选择了“偷”,“偷”家里的,“偷”同学的,用“偷”来的钱买玩具,买零食,逛公园,寻找着同龄人应有的快乐。这种“偷”是一种对家庭不满的发泄。

5、“都来跟我做朋友吧!”

一个很内向很乖巧的女孩,居然在一个星期里陆续从父母的钱柜里“偷”走了三百多块钱,这些钱是怎么花的呢?一了解才知道,这些钱都用来买了礼品送给同学们了,有的还干脆送钱。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多次谈心后,她终于吐出了心里话:她心里很孤独,渴望有好朋友相伴,可是平时不善于交际的她不知如何赢得大家的友谊,于是想出了这样的办法。这样的“偷”是孩子思维不成熟,考虑问题片面造成的。

孩子的心灵纯洁而脆弱,任何过激的言辞、举措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矫正他们的“偷窃”行为时,必须讲究方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取得家长的配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综观孩子的“偷窃”行为,与家庭的不良影响密切相关。许多孩子的心理偏差都是家庭教育的失当造成的。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放纵,当孩子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没有严加管教,客观上纵容了孩子的“偷窃”行为;而有些家长粗暴***打骂孩子,或不关心子女,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抗情绪,以至于在错误中越陷越深。因此,我经常耐心的和家长一起分析问题,找出原因,统一看法,改变不良的家庭教育,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也要尊重、信任他们,保护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愿意袒露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真切地了解他们,有效的做好转化工作。

二、细心观察,防微杜渐

“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孩子的自制力不强,思考问题又比较肤浅片面,很容易受到物质的引诱,出现一些小偷小拿,对此,教师千万不可忽视,因为一次得逞,便会使他们心存侥幸,逐步形成习惯。我是这样做的:平时,我要求孩子们学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和零花钱,不丢三落四,养成细心品质。一旦发现有钱物丢失,应立即查找,或报告老师。在调查这类事上,时间是一个关键,越及时越有效。在排查过程中,应多运用心理战术,如:换位思考法,顺水推舟法,个别谈心法,反面教育法等。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动之以情,使他(她)自己露出破绽,承认错误,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果事态的发展允许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进行保密,那么,我一定会坚守诺言。否则就失去了再一次教育他们的机会,他们再也不会相信我。

教师平时也应该多和孩子们接触,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行,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旦发现他们存在不良行为,就能及时指出,及时纠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创设情境,提高抵抗诱 惑的能力

孩子的意志力薄弱,抗诱 惑能力低,因此,在矫正初期,加强管理,切断不良因素的影响是必要的。如让孩子避开某些诱因(游戏房、社会、朋友等)。但这只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因为人们很难完全避开不良影响,即使避开了也很难保证不在新的诱因下再犯错误。因此,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孩子在难以避免的环境和诱因下,具有抗拒诱 惑、坚持正确行为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从思想上耐心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创设新的情境,锻炼其意志力,在锻炼过程中形成和巩固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对小玉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她参与中队活动的准备工作,管理一部分活动经费,当好采购员。同学和老师对她的信任使她工作起来非常负责,也促使她抵*制了金钱的诱 惑,向诚实迈进了一步。

2 L2 e9 |% g+ L' n. |6 z# C
四、重视环境的熏陶

) e+ c, N) u8 ~- K# f5 ]
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高尚的班风、校风对孩子的身心起着重要作用。在家里,我要求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形象,如:不贪小便宜,借东西及时归还等;在学校,我经常组织学生们开展集体活动,如:“读书会友”、“辩论擂台”、“好搭档”、“名人名言大聚餐”、“故事会”等,有意识地渗透诚实、健康的心理教育,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使他们在活动中懂得互相尊重,互相信赖,增进友谊。再加上教师自身诚实的言行,高尚的品德,正派的作风,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全身心热爱孩子的真情,使犯过错误的孩子沐浴在真、善、美的道德观念中,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步纠正心理偏差,清除不良的品行,培养高尚的情操。

, P7 P, A5 S& y" `
五、正确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

! H8 X$ N# U" t' J- l1 c
当我们尽了全力教育,学生在改正了一段时间后,**病又犯时,我们该怎么办?事实证明,要从孩子头脑里清除一种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观念,这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决不能当孩子出现反复就认为他是一段不可雕塑的朽木,更不要翻老帐,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自暴自弃。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静下心来,总结一下前一阶段教育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再次审视眼前的学生,寻找更有效的办法,给他们转变的时间和持久的信任。

孩子产生“偷窃”行为的心理原因是极其复杂多样的,矫正措施远不止这几条,我的分析与探究也不会到此为止。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和我一起来研究这个课题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放偷窃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