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the current or a certain
㈡ 如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心理健康活动
在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上融合信息技术,不但能利用动静结合的图像活跃课堂气氛,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心理教育的知识面,从而优化教学,有效教学。由此可见,只有把信息技术纳入到心理健康的整体课堂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充分显示它构造乐学环境的优势,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走进小学课堂,成为小学生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以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它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要求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出现。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追求新奇刺激的年龄特点,心理健康活动课尤其要注意避免单纯理论的枯燥讲解,这就更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感悟中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枝粉笔、老师的一张嘴”这种教学手段,就像一杯索然无味的白开水,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而富具声音、图片、动画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从视觉、听觉上给予学生最直接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得课堂教学能更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因此,信息技术应与心理健康活动课进行整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制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课件,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把呆板的文字演化成充满趣味性的动画效果,使静变动,使死物变活,在动态中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促使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以利于学生在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下,延长对新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情绪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同的想法,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导入《谁动了我的奶酪——换一种想法,换一种心情》一课时,我就在想,要怎样才能让同学们认识并认同这一个活动主题呢?如果把单纯的理论通过乏味的口头表述,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难免会让他们觉得过于枯燥。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及紧紧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一开始就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上理解“不同的选择,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我结合近年来比较风靡的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内容,把书里的人物和情节以动画图片的形式进行演示播放,并配着轻松而有趣的动态音乐,在播放过程中我用简短的语言解释说明动画图片的内容,从而一步步引出这节课的主题。经过实践,我发现通过这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课堂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但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在趣味的动态画面中体会到情绪ABC理论所反映的深层内涵——“我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看法会引起不一样的情绪体验。”紧紧围绕这个情节,当我结合例子说到情景——情绪辨别时,学生很自然地就被领进了这堂课所要体验的主题当中。
㈢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要考哪个教师证
报考小学信息技术老抄师,笔试不分科目设定。只需要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门笔试。
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察: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所以面试时才需要选择报考科目。
(3)信息技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扩展阅读: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教师司函〔2017〕41号)要求:
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试点省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
上述各类别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一、科目二在笔试报考时选择相应的公共科目(201、202或301、302)。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能力》结合面试一并考核。
㈣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学生的心理教育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被提到重要的地位。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社会的一些问题,以及自身的弱点等原因,造成了各种心理问题,不健康的心理倾向比较严重。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活泼的个性,勤奋好学、面对困难勇于面对并解决等健康心理倾向,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课题。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心理教育,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的发展,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一、信息技术课中,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例如,我在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的学校的多媒体作品,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自己的学校,素材应该怎样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等到任务完成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在 “任务”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教师再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效果会更好。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二、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信息技术学科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网络安全》教学过程中,我增加一些著名的实例、案例,如“14岁德国少年制造震惊世界的‘冲击波’病毒、北京一16岁少年黑掉学校网站”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如心理动机、个性特征等)分析青少年制造病毒、充当黑客、信息犯罪等现象,除进行口头上的大讨论外,师生还在校园网的学生论坛里进行道德、网德的大评论,真正让所有同学、老师都参与进来,论坛的辅助讨论克服了只有几个老面孔在发言,其余学生有感而不能发的问题,这样,学生在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中懂得了要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安全意识提高了,在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初二下学期开设了《因特网基础》这一章节,在对教材的钻研中,我感觉到这是对学生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绝好教育点。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不是处于信息时代的青少年迫切需要的吗?初二学生接触因特网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懂得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结交朋友,开阔视野,也通过网络学到不少知识。可事实上,因特网的网页链接是个无底洞,充斥着大量暴力、黄色、低俗等不健康的东西,处于不成熟期的未成年学生,在接触了这些观点不一和良莠不齐的信息后,思想很容易发生波动,产生困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有些学生会迷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于是在具体地每一小节中,我都精心策划了每节课的情感教育因素。
例如:在《使用搜索引擎》时,教育学生免受虚假信息的迷惑,懂得去伪存真的能力,点滴中渗透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下载文件》这一节中,让学生合法地下载,不去下载“盗版”软件,及时进行保护知识产权的教育,教育学生尊重软件设计者的劳动成果。在《上网体验》这一节时,教育学生网络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模拟的、虚幻的世界,带有一定的虚假性,学生在其中往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时,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失真”的,是与现实世界相脱离的。并列举出现实中一些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引发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配备电脑要求人人动手操作。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
1、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微机室电脑数量有限,学生上机两人一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自动结组,采取合作式学习,在一台电脑上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网络的出现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人的心理和心理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处理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要求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中我们把学生制作的优秀电子板报用彩色喷墨打印出来,供学生们互相欣赏,交流经验。作品被选中的同学自信心大大增加,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作品没被选中的同学他会受到激励,用功学习,争取自己的作品也能被张贴在教室墙报中。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创造思维。在美的熏陶下,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得到了培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每位信息技术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只要我们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㈤ 报考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是要什么科目的教师资格证
报考小学信息技术老师,笔试不分科目设定。只需要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内力两门笔试。
自2017年下容半年开始,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所以面试时才需要选择报考科目。
(5)信息技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分(自上而下兼容):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
(二)小学教师资格;
(三)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七)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八)成人/大学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
㈥ 2017下半年起,教师资格证新增学科是怎么回事
1、自来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试点省源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
2、上述各类别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一、科目二与已开考学科一致,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结合面试一并考核。
3、也就是说,教师资格证类别增多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增加了!所以现在,教师资格证的学科类别有这么多种。
①幼儿园不分学科
②小学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新增)。
③初中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新增)。
④高中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新增)。
㈦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一些德育教育的问题常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呈现出来,怎么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好地让学生的思想健康稳步发展,这是我们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从教10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研究与解决,我觉得可以从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出发,在平时的上机训练和知识的传授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德育教育。 一、注重常规,在课堂上教学中落实德育的教育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在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很多德育的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如有的学生进入学校机房时追逐打闹,跑、跳、趴、摸;有的学生一开机就打开网络,下载游戏;有的学生会乱敲键盘、摔拍鼠标,甚至拆走鼠标的滚轮;有的学生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有的学生在网络中粗言乱语,等等。我坚持执行:一定要在课堂上教学中落实德育的教育。我是这样解决的: 首先是设备、信息安全问题。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速度要快,一旦发现学生报告问题,即发现即止。明确地告诉学生,机房是大家的公共财物,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和保管。机器上我设计了编号座位,各班学生对号入座,专人专桌,并且要求学生每人创建一个自己的文件夹,把自己的所有的文件及资料都放在里面,做到责任到人,专机专用,互相监督和共同维护。 其次是游戏问题。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禁,他们也会天天在想着怎么样去玩;纵,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对此,在高年级备课的策略上我采取了兴趣激励法,还多采取了任务驱动法+奖励激励法,禁纵结合:上一节课,可以分任务驱动,布置好当节课要完成学习的内容及布置的练习,如果你能完成,可以给时间学生自由去练习,当然包括他们可以玩游戏。在这过程中,老师要多留意学生玩的是什么游戏,并且学生对此游戏的痴迷的程度,加强引导,对此多提示游戏对学习对人的利弊:游戏只是游戏,游戏是用来给人放松心情,打发闲散时间的东西;游戏是虚幻的,不能代替我们的学生和生活。要教育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与计算机游戏,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 再次是网络道德问题。引导他们安全健康文明上网,远离网吧、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在技术上我们也尽量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尽可能阻断学生与不健康内容的接触机会,如学校装教育网并购买了防火墙设备进行网址过滤,安装美萍安全卫士,网络爸爸等防护软件。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常见于应用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多媒体教学;与其它学科内容相整合进行教学;应用于家庭生活中。如利用教学光碟学生可以互相自学、自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自己、为家人设计个人名片、电子贺卡、写日记;利用Excel表格可以为老师、家长进行一些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交流、文件收发等等,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性、文化性和综合性,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他们信息的价值观和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在竞赛活动中加强道德的教育。 除上完信息技术课外,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涉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竞赛活动有很多,如有: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程序设计比赛活动,现场打字比赛活动、现场贺卡比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也在无形中在激励学生,在信息技术内容上学无止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在选拔赛和竞赛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创作作品时,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一般,看到比自己的更美观更漂亮,于是起了“窃作品”的现象;机器人竞赛活动中,看到别人设计的程序比自己要好要完善,于是便放弃自己的开发理念,直接采用别人的方案;打字比赛中故意干扰对手或裁判,或者低讽对方,等等。 总之,虽然信息课每周只有一节,但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我们的学科教学工作中去,学生就能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
㈧ 2019云南教师资格证面试分科目报名吗
教师资格证面试:
注1: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版:语文、数学、英语、物权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面试科目需要与科目三一致。
注2: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面试科目需要与科目三一致。
注3: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不分科目。
注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科目分为: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社会、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音乐、小学体育、小学美术、*小学信息技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
注5: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职文化课类别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科目,与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相同。报考“*日语”、“*俄语”、“*心理健康教育”3科考生,该类别笔试科目一、科目二合格即可进行面试报名。
*科目部分省份为开考,以本省的实际情况为准。
㈨ 小学教师资格证现在有信息技术这一科目吗
小学教师资格证是有信息技术这一科目的。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是不分科专目的,面试时分属科目,面试的时候选择信息技术就可以了。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教师司函〔2017〕41号)要求:
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试点省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
㈩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每位信息技术教师去探索专创新。但在教属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只要我们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