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学班主任怎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特点,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系列活动,使其在亲身体验与感悟中提高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品质优化和心理潜能开发的一种新型课程。它强调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积极参与性与活动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设计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贴近生活,目标具体而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应贴近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面对的不同心理问题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小学生的感恩父母,入学新生的环境适应,以及初中生、高中生阶段的人际交往与恋爱问题等。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才能使这门课更有吸引力,更有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具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从而避免大而空的目标和内容。
(二)精心设计活动,使活动形式多样,且具有层次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应避免过多的说教,多以活动为主。但活动内容不宜过多,要做到“精”。活动整个过程及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都要有所考虑。活动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形式过于单一,比如,只是写或是说,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活动失去兴趣。应多种形式相结合,各种形式之间紧密相连,且具有层次性,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从而达到活动目的。活动形式设计应适合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小学生比较适合以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而不适合辩论赛的形式。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过程中既要避免活动的时效性,又要避免活动的单一性。要考虑学生是否做过,以及是否对活动感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年龄特征,在原有活动设计上进行创新,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活动设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活动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同时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设计备用方案。在活动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突发因素的出现,如室外活动的设计则要考虑天气因素的变化,如果下雨则应采用第二套方案,使活动设计方案具有灵活性。如实施一个活动方案时,在发现有不足之处时,则可以用另一个活动方案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整体效果,实现预设目标。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注意事项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和体验是心理健康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做好这两个因素的最大体现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教师应摆正自己的角色,在心理活动中是参与者、引导者与启发者。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活动前参与设计,活动中担任主角,还体现在活动后参与评估。教师积极接受学生在评估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心理活动课程。
(二)合理分配时间,讲好规则,做好示范。教师在控制时间上应灵活把握,不要在某一活动中浪费过多时间,而影响下一个活动,导致整个活动无法完成,无法达到应有的活动效果。在讲解活动规则时,要思路清晰,语言简明易懂。可以自身做示范或请学生示范,这样,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多进行开放式提问,减少封闭式提问。心理活动课注重的是心理体验与自我表达,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感受,而封闭式提问,其答案具有固定性,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表达。在学生不断地表达与倾诉中,可以不断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四)多关爱鼓励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中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甚至自卑,在言语表达中缺乏信心,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与支持。提高其自信心,使其敢于表达自我,不断强化自我意识。在活动中多用表扬与赞美的语言,使学生增强愉悦感与自我效能感。
(五)教师将积极乐观的情绪带进课堂。心理健康活动的活动气氛对于整个活动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将积极乐观的情绪带到课堂之中,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从而避免消极的情绪对活动氛围的影响。同时,教师应注意在活动氛围出现压抑时,及时调整,促进良好活动氛围形成。教师的言语应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使课堂气氛更愉悦。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讲笑话、演小品的方式调节课堂气氛。
(六)适当的自我暴露,增强师生间的信任感与亲切感。根据人际交往的相互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教师适当自我暴露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敢于真诚地表露自我,有利于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方面。第一,不断学习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方法、技巧。注重在日常生活、网络、书刊中积累各类素材。第二,注重对课程效果的追踪评估,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注重实践,如在亲子关系主题中,可以邀请其父母参加活动,并通过电话网络等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第三,不断进行教学总结、教学反思,对每节课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并加以完善。
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级教师资格证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积极的指导意义。
《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课程》系列的出版,是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教育成果的展示,她将对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运行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对推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深入和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扩展阅读:
培训的对象为我省申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岗合格证书的专兼职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则上中学须具备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具备心理学及相关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学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须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非心理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本、专科毕业在中小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五年以上且考核为优秀的,可以申请获得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资格。
除该培训项目外,我省还将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教研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
❸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有哪些
在面对学习压力的时候,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缓解叛逆回的态度,加强答与父母的沟通,增强自信心,加强和进取精神,避免早恋问题,谨防心理变态。
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诚实、自信、坚强和独立。
学习的主题,关系;情绪调节和表达。
青少年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体。
❹ 谁有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以及相对应的PPT课件
心理健康课教案工具箱简介
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三大难题:
缺少有经验师资
教育工作量大
理论与技术薄弱
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
—吴文君(苏州田家炳实验中学心理发展中心主任)
听很多心理教师慨叹: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没有足够的课时,虽然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学校不具备相应的工作条件,自己无施展的余地,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整天萎靡不振、懒散拖沓,牢骚满腹,不干工作。只有抱怨,没有行动。但你若真的肯努力,不断的学习专业技术,不断技能水平,又怎么会做不出成绩,又怎么会没人重视。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勇敢阔步。
联系方式:
电话:13381188278QQ:2110176855联系人:王老师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邮编:100875
❺ 中小学班主任怎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较大的权威性, 是一名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师长,是学科知识的传播者,还负有协调各科任老师商讨本班教育教学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科课业负担的责任。对班集体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谈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 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席执行者。
一、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教师的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 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从另一个角度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因此,班主任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 家长的经济地位、生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上百般迁就;在学习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使之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承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从社会因素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家长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从学生心理因素分析,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相对以前有所提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搞一些恶作剧等。
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素质教育同时,毋庸置疑,相当多的学校还是抱着考分这个饭碗不放.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分数竞争激烈,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力,常处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心理状态下。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象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运用心理输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危机等方面的引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班主任,应以人文主义的思想进行班级管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果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为人处事通情达理、性格开朗、学识渊博……,那么,学生一定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道德生命健康成长。
1. 尊重是前提。
教育首先从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开始,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我们老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我们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首先要摸清班情,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然后聆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实行民主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充分享受到人的尊严。尊重学生的选择,对学生在业余爱好和理想追求上的多元选择,教师应在尊重的基础上加以适度而恰当的引导;尊重学生的差异,意味着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而且还要把这些差异看成是丰富的资源,在因材施教和班级管理中加以充分利用,尽可能创造一个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空间,使学生在班级中有归属感。
2. 爱心是关键。法国教育艺术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是的,教师的阳光就是热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才会对学生多赞扬、多激励,少训斥、无讥笑,才会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才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智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如果,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敢于展示,那么就会真正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3. 宽容是保证。斯宾塞在《快乐教育》里说:“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宽容,还需要自我克制的耐心。”的确,教育是爱的艺术,宽容是爱的体现。当学生偶尔犯错时,我们应用发自内心的宽容取代严厉的训斥。这样,当我们给学生以宽容时,学生的心中便会燃起希望的火花、宽容的力量,将在期待与尊重中,成为儿童成长的内驱力,一种实实在在的属于激励成长的力量。我想,这样的教育才属于理想中的主体性德育,才能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中成长。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积极的心育环境。
营造积极的心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特色学校的特色为特征,这种环境是人文化和自然化的有机结合。健康的心理教育模式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要进入教学的主渠道——课堂,为学生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心理气氛。我校在本学期搞的五小活动---“进门读书、见人问好、如楼轻声、低头拣物、集结有序”,如果在教室、走廊里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等名人佳句, 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在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心灵绎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这小小的板块中闪现。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与家庭、社会联手,为学生营造一个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系统、大氛围的心理健康教育,毕竟学生的很多的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和社会,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
活动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要见缝插针,用一切时机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纯真的心灵在活动的摇篮中受到陶冶,使心理更健康地发展。
1. 故事法。单凭空洞的说教对小学生来讲太枯燥乏味,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而讲故事寓教于乐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对学生进行自律、耐挫教育时,可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举行故事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还可以请先进人物来做报告,真实生动的例子都会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打下深刻的烙印,激发他们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2. 游戏法。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时可采用游戏法,可结合所学课文做游戏,教师可精心设计合作式游戏项目,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合群、合作、交往的重要性,克服妒忌、自傲、孤独心理。可设想小朋友野外探险,遇到危险,只有一个出口,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离开,怎么办?都去争抢先出去行不行?让学生参与游戏,找到出路,学会镇静,与同伴合作,共同获取成功。
3. 表演法。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提供广泛参与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我校在大语文周、英语周组织的演讲、课本剧等,要求每班至少十人以上的参与者,这对学生进行自理教育是很好的素材,学生自己编排小话剧、课本剧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将孩子在家的表现搬到小舞台上,让学生自己评判对与错,找出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
4. 行为指导法。行为指导是心理咨询矫正中较为常用的方法。针对目前小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大多较自私,缺少爱心,心理承受能力低,禁不住半点的委屈等特点,班主任可设计相应的行为指导课。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1. 娱乐法。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然而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了许多的心理负担,有的教师也推波助澜,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面孔,从不露一丝笑容,使课堂里“弥漫着防卫型气氛”,致使孩子们小小年纪心理负担加重,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不高。聪明的教师要学会让学生放松,使学生的心境进入愉悦状态,以淡化直至去掉不良的情绪。在课间休息时可让学生听听音乐,看动画,讲讲笑话,这些都有助于缓和神经紧张,使学生变得乐观、积极。
2. 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这一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集体性,即通过集体活动来教育每一个人。主题班会的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应不拘一格,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如对学生进行自理教育时可举行“我是小主人”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乐学、会学教育时,可举行“竞赛式”、“趣味答题”主题班会;进行自信、上进等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举行“演讲式”主题班会;进行成长教育时可举行“烛光生日”主题班会等等。
3. 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法。学校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和郊游是集体活动,不能替代学生个体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弄一身泥,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三、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班主任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上所述 ,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离开心理问题。不成功的班主任往往是警察式的或保姆式的,对学生的问题缺乏预见和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成功的班主任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学生的对立面,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呵斥和禁止,而是能透过看本质,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输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心理导师,是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的必要条件,也是班主任师德提高的必经途径,因为要做到这种角色转换,就要求班主任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位置.只有悦纳学生,才能教会学生悦纳自己,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才能做到悦纳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标。
(二)班主任的自我心理健康知识亟待提高 。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职业的牲殊性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 很大部分受教育的程度还是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因此,教师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家长了解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善于动用心理战术,以心育心,以人为本。努力使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56例.pdf电子书
学心理学这门课本有没有例56例骗子这样的什么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她必须要遵循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