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生日记我养成了洗脚的好习惯3断100字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逸夫小学四年级(4)班
一、前言: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以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1、什么是习惯?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2、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再培养习惯就难多了。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项目 意义 目标细化要求
1、学会倾听的习惯 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 4、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5、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6、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7、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8、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9、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10、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 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1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1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1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15、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16、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通过评价,引发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反思,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17、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 搜集资料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和习惯。 18、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19、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20、学生能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按时地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 2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项目 意义 目标细化要求
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23、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时自觉肃立。24、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25、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26、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26、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27、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28、不给同学起绰,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29、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30、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31、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2、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33、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34、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5、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36、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37、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38、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39、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40、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41、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2、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
5、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43、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44、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45、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6、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47、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48、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49、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零食、玩具等。50、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51、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2、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 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53、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54、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55、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56、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5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58、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59、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60、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61、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62、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63、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65、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66、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7、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三、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15日-9月30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由校长作报告,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2、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能背诵双十条内容,初步制定各班要达到的目标。
3、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在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初步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每一条都要列出具体可行的内容,目标操作性要强。
4、教办根据各校情况统一制定全街道《圣城街道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下发学校,各校根据教办实施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校的实施细则。师生人人手中一份良好习惯养成标准,
5、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二)分步实施、强化整改阶段(06年10月-07年1月):
时 间 习惯养成教育整改内容 习惯养成教育巩固内容
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
第六周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
第七周 2、善于思考的习惯 2、诚实守信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
第八周 3、敢于提问的习惯 3、尊重他人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
第八周 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
第九周 期中检测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十周 与人合作的习惯 守时惜时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十一周 自主读书的习惯 懂得感恩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
第十二周 认真书写的习惯 勤俭节约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
第十三周 自评互评的习惯 按规则行动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
第十三周 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校及教办召开交流会。
第十四周 搜集资料的习惯 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
第十五周 动手操作的习惯 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
第十六周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9、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第十七周 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3、表彰、奖励。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9、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10、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
第十八周 以上十条内容 以上十条内容
此阶段最为重要,各班要做好:
1、各班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2、注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各班平日:坚持诵读诗文训练、三笔字训练和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阅读笔记。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评价材料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3、针对不足,矫正培养。各班对照《实施细则》,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力争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文明小公民
4、各班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养成。坚持每日每周的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不断通过主题演讲、专项讨论、知识竞赛、我为班级添光彩、争做文明学生、重大节日庆典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标准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遂渐形成良好习惯。
5、组建“侦察队”,指定实施计划。以中队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举止文明、勤俭节约、按规则行动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可采用竞赛、演讲、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双十条内容。
7、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8、表彰、奖励。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评比检查。学期结束,学校对检查评比进行表彰,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
本阶段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主要材料有:(1)班级好习惯集锦。(2)不良习惯的矫正个案。(3)在活动中改正快,表现突出的同学和班级(4)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我改掉了哪些坏习惯。(5)教师的论文和反思(6)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三)巩固养成阶段 (07年1月-07年7月 ):
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个人终生受益,最终形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学校仍将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主任量化考核当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四、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l、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养成良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各任科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五、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方法
建立评估制度。评估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六、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丁荣明 副组长:黄春霞 成员:刁淑敏、魏瑞爱、林凤玲、刘效成。
2、少先队组织学生一天一检查,一周一总结。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红领巾广播站”公布。
七、良好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懈的努力。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校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 “诚信回归,学做真人”、“告别零食,告别游戏机”、“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6、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要各校要采用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手册,百名教师访千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家庭诚信教育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掘教材,吃透教材,理解其中的感恩文化内涵,再在内实际教学容过程穿插感恩内容,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亲人、老师、朋友、同学等身边的人,然后学会感谢生活,感谢社会等,最后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感恩教育,重点是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⑶ 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政策及现行的措施
1、赋予传统文化特殊权利
利用我国的著作权法开展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种权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乏一定的传统文化形象被侵害的实例。
例如:六小龄童起诉网游侵害孙悟空肖像权案,利用《著作权法》保护作品完整性的相关法条来保护这类具有标志性的角色一定的权利,这样在我国传统文化形象受到侵害时,即能够运用相应法律法规予以处罚,保护传统文化的权益。
另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样应该包含其他的权利,例如:改编权、摄制权、翻译权等,所以,在立法完善对传统文化著作权保护后,也能够起到对于传统文化一定的保护作用。
2、设立相关传统文化保护的职能部门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我国现今是由多部门协作管理的,但是,从更好、更有效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展工作的方面来看,设立一个专职的国家传统文化保护主管部门仍然是必要的。“音著协”,是专门维护作曲者、作词者和其他音乐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非营利性机构。
同样,为了应对传统文化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开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需要一定的职能部门的,建立一个长期、全面、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用系统的观点提出一整套现实有效的措施,用于维护我国传统文化的合法权益,防止其被不法侵害。
3、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进行系统性的文化教育
这里的教育既包括由国家组织的小学、中学、大学及以上的国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备基础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上述两种教育形式无论哪一种,都有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针对这一状况,制定相关教育制度,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阶段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通过进行系统性教育,让人民群众将仁爱、敬业、孝顺和诚信等价值理念内化于心,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还要借助实际的文化形式来引导受教育者。如在传统文化课程中,适当的引入文学或哲学的经典名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循序渐进,让人自然地产生兴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传承。同时,也要注重对文化自信的培养,通过培养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中来。
4、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知识产权”、“著作权”是近年来,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新名词。因而,为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与引导,宣传传统文化具有著作权,引导以民族艺术家为代表的相关人员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营造传统文化流传的良好氛围。
主要有以下几种建议:第一,针对人们对于知识产权了解薄弱的情况,在学校、社区、公司开设普及班,加大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了解。
第二,派遣专家、学者前往偏远地区、民族民风丰富之地,开设省、村学习班,普及知识产权,并收集传统文化,汇编成册,同时,鼓励相关的权利机构或组织,运用一定的法律知识保护自身权益。
5、建设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
保护我国传统文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部门,更需要的是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用以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权益。一个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作为保障。
通过制定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法律法规,可以用国家的意志强制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相应的法律地位、确认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体系内各项制度的普遍法律效力、信息的权威性和指导作用。
⑷ 如何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它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其法制教育资源广泛,尤其是在学科教材中编入了全面系统的法制素材,如何将这些法制教育素材按课标要求充分挖掘,教育好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教师的教育责任重大。现结合本人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
一、紧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充分发挥学科教材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安排了相当多的法制教育内容,按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现状、认知规律等等进行编排,其内容贴近学生,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操作性较强。教师一定要遵循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充分挖掘、开发教材中的法制素材,以点带面,全方位拓展,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根基。如:在《我和规则交朋友》一课中,联系学生实实在在的事例,学生排队打饭、走斑马线、上下楼梯靠右走、主动让座,车辆按道行驶等实例交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规则,规则具有法律性。学生会深深地感悟到法可以方便、规范人们的行为,有利于正常的生活秩序,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义和有效性,从小必须遵守规则。并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定规则,并相互交流规则,如:上课不迟到、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听课、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等,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得到有机结合。恰当的把握尺寸,深化法制教育内容,创设教育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科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法制内容,激发学生学法的兴趣
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创造,在创造中生活。“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关注身边的新鲜事,直面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时代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收集法制教育素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回归现实,活用教材。这样直面各种社会信息,立足社会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材适应生活,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如:教学《诚信是金》一课,要求学生课前收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诚信(诚信名言、诚信事例、诚信活动、诚信学习、诚信考试、诚信故事、信得过的人等)资源,并要求学生想象生活在“人人讲诚信的社会”会是什么样;怎样才是讲诚信;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讲诚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和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回忆、体验、观察等,来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同时还注意通过学生对具体事例的感受和认识,提高道德荣辱观,树立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道德观念,唤起学生对诚信的需求和愿望。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的人。在学科教学中较好地渗透了诚信观念,达到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终身受益。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问题学生品行,创设富有情趣、形式多样、内容真实丰富的活动。从最接近、最常见的事入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法,在快乐中知法。教师可以把学校活动、社会的某一法制教育场景、问题学生的案例搬到法制教育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所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从而知道什么可做,什么是不可做,应该怎样做。如:学生通过学习《我们的民主生活》单元后。贴近本班“班干部选举、优秀学生选举”的生活实际,通过参与、讨论、比较等,懂得选举是学生的神圣权利,学会民主选举方法,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体会民主选举的意义,增强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民主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针对当今社会假冒伪劣商品,我组织开展主题为“从我做起,远离假劣”的少队活动,通过富有意义的真实活动,树立了保护产权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学习,在活动中不断进步;针对学生间相互取“绰号”的不道德行为,我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抛出思考问题,学生相互交流,在活动中懂得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同时,使学生逐步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的品德到遵纪守法、做合格的公民,逐渐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焦点问题,使学生从小树立爱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中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近期焦点访谈内容,要合理引导学生多收看中央电视台法律频道的法律讲堂、议案说法等节目,组织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纪守法。新闻上连续报道坍塌、爆炸事故、车灾、打架斗殴等,血淋淋的场景、教训令人触目惊心,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组织学生谈谈灾难的源头,并说说各自预防的措施,学生想出了许多好的策略,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探究活动,进一步教育学生一定要清正廉洁,廉洁奉公,自觉主动遵守,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避免悲剧重演,通过学生对现实事件的讨论和发言,使学生明辨是非,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书育人,育人优先。作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学科学习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走进课堂,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活动,对其今后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我们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共撑起一片蓝天。
⑸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诚信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只有严于律己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自己讲的学生才容易接受,才能照着去做。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致,即使说的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心悦诚服,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不会踏踏实实的做。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教育有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容易纸上谈兵,而且当今社会影响日益增大,市场、社会价值取向与学校诚信教育产生反差,学生容易产生困惑,接触社会少,学生不了解民情、国情,适应能力差;所以让学生动手各处搜集诚信名言、格言,寻找有关实物图片,举办专题展览会,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布置学生观看有关电视节目,看前做准备性谈话,看后组织讨论,谈观后感。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使他们知、行有机的统一。
教师课堂上,要克服单纯传授的陈旧观念,积极挖掘教材中道德因素,引导到位。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教师告诉学生“做人要诚实,不隐瞒错误。”文中的大文学家司马光年老时让人卖一匹病马,他反复叮嘱卖马人,一定要如实告诉别人马有病。司马光一生坚持说真话,成为受人尊敬的政治家。学生要学做正直人,养成良好品质,树立诚信观念,明辨是非。明白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错误,人为掩盖错误,是一种坏习惯,沾染上这种毛病,不仅影响个人进步,还会酿成大错。教师必须对学生引导到位,因为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同在,丑恶与善良并存。可谓“真理是太阳,歪曲理沦是黑云,教师要吹掉黑云,那真理就自然给学生看见了。”
总之,诚信思想是为人准则,在平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践行诚信思想,让我们这个世界充满可靠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融入更多的诚信思想,这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只要在教学中融入诚信思想,才能把学生们培养成一个具有爱心、讲诚信的人。
⑹ 小学生低年级养成教育目标内容是什么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逸夫小学四年级(4)班一、前言: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以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1、什么是习惯?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2、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再培养习惯就难多了。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项目意义目标细化要求
1、学会倾听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4、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5、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6、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7、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8、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9、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10、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1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1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1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15、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16、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通过评价,引发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反思,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17、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搜集资料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和习惯。18、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19、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20、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2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项目意义目标细化要求
1、举止文明的习惯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23、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4、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25、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26、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26、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27、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28、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2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30、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31、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2、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33、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34、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5、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36、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37、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38、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39、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40、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41、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2、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43、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44、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45、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6、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47、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48、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49、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50、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51、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2、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53、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54、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55、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56、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5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58、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还能磨炼人的意志。59、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60、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61、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62、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63、饭前便后洗手。64、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65、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66、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7、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三、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15日-9月30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由校长作报告,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2、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能背诵双十条内容,初步制定各班要达到的目标。
3、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在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初步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每一条都要列出具体可行的内容,目标操作性要强。
4、教办根据各校情况统一制定全街道《圣城街道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下发学校,各校根据教办实施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校的实施细则。师生人人手中一份良好习惯养成标准,
5、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二)分步实施、强化整改阶段(06年10月-07年1月):
时间习惯养成教育整改内容习惯养成教育巩固内容
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第六周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
第七周2、善于思考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
第八周3、敢于提问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
第八周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
第九周期中检测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十周与人合作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十一周自主读书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
第十二周认真书写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
第十三周自评互评的习惯按规则行动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
第十三周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校及教办召开交流会。
第十四周搜集资料的习惯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
第十五周动手操作的习惯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
第十六周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9、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第十七周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3、表彰、奖励。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9、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10、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
第十八周以上十条内容以上十条内容此阶段最为重要,各班要做好:
1、各班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2、注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各班平日:坚持诵读诗文训练、三笔字训练和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阅读笔记。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评价材料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3、针对不足,矫正培养。各班对照《实施细则》,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力争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文明小公民
4、各班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养成。坚持每日每周的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不断通过主题演讲、专项讨论、知识竞赛、我为班级添光彩、争做文明学生、重大节日庆典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标准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遂渐形成良好习惯。
5、组建“侦察队”,指定实施计划。以中队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举止文明、勤俭节约、按规则行动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可采用竞赛、演讲、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双十条内容。
7、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8、表彰、奖励。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评比检查。学期结束,学校对检查评比进行表彰,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
本阶段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主要材料有:(1)班级好习惯集锦。(2)不良习惯的矫正个案。(3)在活动中改正快,表现突出的同学和班级(4)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我改掉了哪些坏习惯。(5)教师的论文和反思(6)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三)巩固养成阶段(07年1月-07年7月):
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个人终生受益,最终形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学校仍将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主任量化考核当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四、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l、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养成良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各任科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五、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方法
建立评估制度。评估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六、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丁荣明副组长:黄春霞成员:刁淑敏、魏瑞爱、林凤玲、刘效成。
2、少先队组织学生一天一检查,一周一总结。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红领巾广播站”公布。
七、良好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校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诚信回归,学做真人”、“告别零食,告别游戏机”、“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6、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各校要采用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百名教师访千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⑺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逸夫小学四年级(4)班
一、前言: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以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1、什么是习惯?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2、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再培养习惯就难多了。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项目 意义 目标细化要求
1、学会倾听的习惯 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 4、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5、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6、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7、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8、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9、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10、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 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1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1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1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15、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16、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通过评价,引发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反思,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17、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 搜集资料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和习惯。 18、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19、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20、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 2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项目 意义 目标细化要求
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23、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4、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25、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26、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26、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27、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28、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2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30、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31、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2、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33、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34、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5、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36、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37、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38、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39、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40、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41、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2、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
5、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43、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44、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45、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6、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47、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48、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49、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50、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51、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2、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 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53、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54、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55、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56、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5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58、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59、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60、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61、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62、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63、饭前便后洗手。64、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65、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66、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7、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三、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15日-9月30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由校长作报告,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2、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能背诵双十条内容,初步制定各班要达到的目标。
3、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在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初步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每一条都要列出具体可行的内容,目标操作性要强。
4、教办根据各校情况统一制定全街道《圣城街道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下发学校,各校根据教办实施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校的实施细则。师生人人手中一份良好习惯养成标准,
5、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二)分步实施、强化整改阶段(06年10月-07年1月):
时 间 习惯养成教育整改内容 习惯养成教育巩固内容
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
第六周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
第七周 2、善于思考的习惯 2、诚实守信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
第八周 3、敢于提问的习惯 3、尊重他人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
第八周 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
第九周 期中检测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十周 与人合作的习惯 守时惜时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十一周 自主读书的习惯 懂得感恩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
第十二周 认真书写的习惯 勤俭节约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
第十三周 自评互评的习惯 按规则行动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
第十三周 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校及教办召开交流会。
第十四周 搜集资料的习惯 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
第十五周 动手操作的习惯 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
第十六周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9、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第十七周 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3、表彰、奖励。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9、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10、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
第十八周 以上十条内容 以上十条内容
此阶段最为重要,各班要做好:
1、各班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2、注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各班平日:坚持诵读诗文训练、三笔字训练和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阅读笔记。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评价材料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3、针对不足,矫正培养。各班对照《实施细则》,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力争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文明小公民
4、各班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养成。坚持每日每周的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不断通过主题演讲、专项讨论、知识竞赛、我为班级添光彩、争做文明学生、重大节日庆典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标准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遂渐形成良好习惯。
5、组建“侦察队”,指定实施计划。以中队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举止文明、勤俭节约、按规则行动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可采用竞赛、演讲、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双十条内容。
7、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8、表彰、奖励。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评比检查。学期结束,学校对检查评比进行表彰,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
本阶段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主要材料有:(1)班级好习惯集锦。(2)不良习惯的矫正个案。(3)在活动中改正快,表现突出的同学和班级(4)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我改掉了哪些坏习惯。(5)教师的论文和反思(6)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三)巩固养成阶段 (07年1月-07年7月 ):
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个人终生受益,最终形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学校仍将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主任量化考核当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四、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l、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养成良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各任科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五、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方法
建立评估制度。评估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六、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丁荣明 副组长:黄春霞 成员:刁淑敏、魏瑞爱、林凤玲、刘效成。
2、少先队组织学生一天一检查,一周一总结。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红领巾广播站”公布。
七、良好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校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 “诚信回归,学做真人”、“告别零食,告别游戏机”、“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6、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要各校要采用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百名教师访千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