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反映中华儿女来报效祖自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阅读歌颂祖国的诗文,学唱歌颂祖国的歌曲。
访问周围的人,请他们讲讲近年来祖国或家乡发生的变化,还可以请他们谈谈感受。
收听广播或收看影视中有关祖国建设新成就的内容,参观家乡建设新成就。
在活动中要做好记录,并整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为汇报交流做好准备。
这是其中一部分
『贰』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综合版是指什么啊,我今年高一,教材是人教版的。那我应该订高一新课程版还是综合版啊
你好。我今年是高二的学生,由老师推荐订购了这份报纸。
我的订购方式是新回课程高一高二答版以及新课程高三版。
我的订购建议: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有高一版(其实是高一高二版,但是诡异的是你到邮局去查书目,会发现只有高一版这个名称。)还有高三版,综合版。
综合版的“综合”在于有七的八的除了政治之外的文科,比如地理,历史。但是根据我们老师的建议,他说虽然号称是“综合”,但是所有的综合题目都由政治老师出,所以其中的历史地理等题目质量及正确性都有待商榷,曾经我们的地理老师也曾经说过这个报纸的综合版地理问题有问题- -。
恩,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订综合版,扎扎实实地先吃透政治,其他的科目用其他科目专门的参考书。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综合性学习内容是什么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大自然的启示
有一种蛇叫响尾回蛇,它有一种红外线的眼睛答,人类通过这种蛇的眼睛,研制出一种有着响尾蛇一样眼睛的导弹,它的名字叫响尾蛇导弹.飞机,战舰,坦克等这些东西,响尾蛇导弹都能准确无误的命中.
1.根据猪鼻子发明了防毒面具
2.根据鸟发明了飞机
3.根据萤火虫发明了冷光
4.根据狗发明了电子鼻
5.根据青蛙发明了电子蛙眼
6.根据鱼发明了潜水艇
7.根据苍蝇发明了复眼照相机
8.根据蜻蜓发明高性能飞机
9.根据鲸提高轮船速度
『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课杨氏之子的课后的综合性学习资料。
甲:这回相声是对口说呀?
乙:咱们俩人唱一回。
甲:唱一段儿怕你不行吧?
乙: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
甲:怎么唱?拉丝弦是不是?
乙:拿什么随便。
甲:得像机关枪似地紧跟着。
乙:那玩儿完啦!
甲:我唱上句,你唱下句。
乙:对啦。
甲:唱一段什么呀。
乙:唱段什么?
甲:<<排王赞>>。
乙:什么叫<<排王赞>>?
甲:又叫<<古人名>>。
乙:噢,历代帝王图。
甲:打唐,宋,元,明,清直唱到中华民国。
乙: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
甲:对着诸君得唱明白了。
乙:那是啊。
甲:出了我们嘴得入您的贵耳。
乙:一定。
甲:我上句你下句。
乙:对。
甲:可别串辙走板。
乙:那哪儿能够呢!
甲:这诸位听玩意儿都久听。
乙:那是啊!
甲:哪一位古人出在哪一朝不能唱颠倒了。
乙:那是啊,得唱清喽。
甲:来,张嘴。
乙:张嘴。
甲乙:喂!
甲:别一块儿张嘴。
乙:你不是让张嘴吗?
甲:我上句儿你下句儿。
乙:哦,是啦。
甲:(唱)天地元白宇宙昏。
乙:闹了半天你唱,明白了,天地元白宇宙昏啦!
甲:乾者为天,坤者为地,你唱下句儿。
乙:可以。
甲:(唱)天地元白宇宙昏,
乙:(唱)八月十五就打春。
甲:哎,不对。
乙:怎么不对?
甲: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怎么会打春呢?
乙:你准是不懂诗书,不晓得历史故事。
甲:我呀?
乙:这是武大郎做皇上元年。
甲:武大郎还做过皇上?
乙:嗯,那一年尽是稀奇古怪的事。
甲:是啊?
乙:嗯。
甲:(唱)天地元白宇宙昏,
乙:(唱)八月十五就打春。
甲:我老听着别扭。
乙:你听着别扭成吗!
甲:(唱)煤山吊死闯王英明主,
乙:啊?闯王是吊死在煤山上吗?
甲:你查<<钢鉴>>去。
乙:(唱)坐下这杨广有道明君。
甲:(唱)杨八姐骑着一辆火车她推着一匹马,
乙:这句话你明白了吗?骑着火车推着马。
甲:玩意儿么。
乙:(唱)眼望着南唐大营泪纷纷。
甲:(唱)眼望着南唐右眼哭来左眼乐,
乙:(唱)哭声丈夫叫程咬金。
甲:(唱)大破涿州你死得好苦,
乙:(唱)那本是刘伯温害你的命归阴。
甲:(唱)我心中恼恨黄天霸,
乙:(唱)不该拿刀杀了潘巧云。
甲:石秀这会儿去哪儿了?
乙:拉洋车去啦。
『伍』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简介
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作一简要介绍,并就如何凭借教材改进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在教参中加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教材的主要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使用过前几册教材的老师,对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下面从四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 “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是教材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由于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四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要凭借这些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二、阅读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适当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再读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背。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再如感谢和安慰,这次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几种选择,除了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讨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教材中安排的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四年级的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种选择,而且有的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可以先写再说。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四年级上册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例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示台中:“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一读。”“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提示,让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再如, “语文园地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编写的中年级习作教材,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作了引导。
当然,在中年级,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什么叫“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习作教材的这几个特点,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改革习作教学的精神。教师可以凭借教材,安排习作教学的过程。进行作文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习作后的讲评主要应突出习作的展示交流和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有的组的习作给学生多种选择,作后讲评时,要兼顾到供选择的几个方面。例如,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有的写真实的成长故事,有的写“从《乌塔》想起的”,有的是针对来信写回信。讲评时,既要兼顾这几个方面,还要适当突出一下对写信的评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写信,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写,但要通过作后的交流与评改,使每个学生在怎样写信方面有所收获。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时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引导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流展示。与三年级的教材相比,去掉了“综合性学习提示”这一步。这体现了逐步放手的思想。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流的形式。展示台中提到的只是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创造,例如,“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的录音,拍的照片等。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
『陆』 人教版五年级上综合实践《吃什么好》课件
活动主题:吃什么好
设计者单位及姓名:瑞金市河背街小学 毛莉萍
学生年级:适用五年级
活动背景: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饮食与健康密不可分,从而建立起健康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才选择了这一个活动主题。
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个主题的完成要经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完成一个主题的研究至少要三个课时。
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
2、开展实践调查,了解合理的饮食搭配,培养正确科学的饮食习惯。
3、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团结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课标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其中特别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
(一) 活动准备阶段
开展活动前,布置学生记录自己一周的食谱,然后引入到这一主题活动中去。
我以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洋快餐为例引出研究主题。课件出示一组画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喜欢吃这里的食品吗?”孩子们畅所欲言。然后于“如果经常吃洋快餐会不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呢?”这一个问题引出“专家对洋快餐危害的说明”在学生极高的兴趣中,老师小结说“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可究竟吃什么才能保障我们身体的健康呢。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来开展研究活动。板书课题——吃什么好。
生活中还有很多食品像洋快餐一样是不能经常吃的?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引导学生积极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那我们就以“生活中哪些食品不能经常食用”确定为我们今天第一个研究的小主题。板书:生活中哪些食品不能经常食用。
老师经常听到同学们说:“我家餐桌上每天都是满满的,不用愁!”“我就喜欢吃肉,不要吃蔬菜。”那你认为这样的饮食习惯好不好?引导学生以自己记录的一周食谱为例进行比较,得出第二个研究小主题:一日三餐怎样合理搭配才是健康的饮食呢?板书出来。
关于“饮食与健康”,除了我们刚才已经确定的两个研究主题以外,同学们还想研究哪些饮食与健康的知识呢?或者你最想提出哪些问题?在小组内先研究讨论交流,然后确定活动主题。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研究主题呈现在黑板上。
选择研究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我们选择了一个最想研究的主题,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制订我们的方案,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制定的具体详细,大家分工明确,可操作性强。现在就集思广益,开始制定方案吧!发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开始制订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制订,在方案汇报交流中,对方案的可行性给予必要的补充和指导。
我们制定好了活动的方案,希望各个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老师祝同学们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二) 活动实施阶段
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
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按照制订的方案,在课外采用调查走访,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方法,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需要及时跟进,对学生的活动实施进行必要的点拨,提醒监督甚至参与合作。
(三) 总结交流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经过同学们一段时间的活动实施,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天我们就分小组来汇报交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①以口头形式自全班同学汇报小主题的实施,小组长汇报为主,其他组员补充。②以小品表演的方式。③以绘画的方式。④以编小报或健康小册子的方式。⑤写实验报告方式。⑥写活动的个人心得体会。
学生汇报完毕,老师总结。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不仅要追究吃得饱,更要讲究吃得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愿每一位同学都成为家庭的“营养师,健康专家”!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吃什么好》这一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五年级的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个主题的完成要以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个主题的研究至少要在一个月的时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的创新能力。
纵观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生动的情境创设为整节课的学习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课标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其中特别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本节课以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洋快餐的为例引出研究主题,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研究兴趣,为下面开展的研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生自主性
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五年级的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已有了两年的基础,对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完成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进行这个环节。课堂上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自主选择研究小组,自己选择研究的方式、内容、结果的呈现形式,自主选择指导老师,而我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不包揽学生的活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孩子们才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3、关注活动过程,发挥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我还重视了对活动主题确定的指导、研究方式、方法的指导,为下一阶段主题的顺利实施指明了方向。
注意事项:
1、活动准备阶段应该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主,注意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做到有效点拨引导。
2、注意指导学生制订好活动方案,并且能按照活动方案依计划进行(确保活动进行的安全)
3、在活动总结交流,展示活动成果阶段应该鼓励学生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展示。
『柒』 高效全卷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能力评估测试卷求答案
解决
三角形ABE区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ABE面积=底×高/ 2 = 2 *寻求距离/ 2 =距离
平行四边形抚区= 3 * SIN30 * 5 = 15/2
所以,距离= 15/4的需求
『捌』 小学语文教学可否从单篇到"群文"的教学新思考
可以。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三者不可替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有时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让教材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主题是“父母之爱”,课文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别样的父母之爱,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习得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策略,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也可以先分课教学,再利用“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上好单元总结课,把单篇课文教学时获得的散乱的知识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基于略读课文拓展的群文阅读课,让略读课文教学简略而丰厚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选编了一篇略读课文,到了五、六年级每个单元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刷子李》,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泛读《俗人奇事》一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基于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课,让阅读材料成为探究学习资源
为了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与课文不一样,不能一篇一篇地教。我们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充分感受诗歌魅力,为学生接下去开展确定主题、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玖』 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能力形成同步测试卷 六年级下学期(综合一)答案! 急!!
我能行!
人生,是一场战斗的过程,时而平稳顺利,时而坎坷残酷,谁也不能卜知自己的命运,要想前进,要想成功,自信是必备的。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人生又像一座险峻的山峰,只有自信地向上攀登,才能无限风光尽览眼底。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参透了自信的真谛,就算是已定的事实也有翻身的希望。
自信是一种力量。一种潜在的、可贵的、强大的力量,有了它,就可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来。
自信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历经多少失败,都要努力去战胜困难,要像那无所畏惧的苍松一样,傲然挺立。
自信是一种拥有,一股勇气。就是凭借着这股激情,我们才能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尽情描绘明日的七彩世界。
没有自信,越王勾践怎能砍断吴王的金戈?没有自信,区区西秦如何东出函谷而一统天下?没有自信,百二秦关怎能更换上刘汉的旗号?没有自信,成吉思汗的铁骑又如何能踏上多瑙河的土地?
啊!自信是失败的支柱,是成功的基奠。自信,它给我以勇气与力量,有了它,失败不再追随我,胜利不再躲避我;有了它,生活更充实有趣,学习更富有生机。自信,是一颗火热的太阳,使我享受了它的温暖;自信,是心底的一颗宝珠,什么时候用它,什么时候就会发光;自信,是征途的导航灯,指引我跨过一道道艰险的门槛。
我要大声地告诉全世界:“我自信,我能行!”这就是我------一个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铿锵宣告!
『拾』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重点是什么
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作一简要介绍,并就如何凭借教材改进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在教参中加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教材的主要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使用过前几册教材的老师,对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下面从四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 “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是教材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由于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四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要凭借这些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二、阅读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适当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再读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背。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再如感谢和安慰,这次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几种选择,除了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讨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教材中安排的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四年级的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种选择,而且有的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可以先写再说。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四年级上册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例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示台中:“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一读。”“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提示,让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再如, “语文园地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编写的中年级习作教材,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作了引导。
当然,在中年级,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什么叫“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习作教材的这几个特点,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改革习作教学的精神。教师可以凭借教材,安排习作教学的过程。进行作文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习作后的讲评主要应突出习作的展示交流和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有的组的习作给学生多种选择,作后讲评时,要兼顾到供选择的几个方面。例如,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有的写真实的成长故事,有的写“从《乌塔》想起的”,有的是针对来信写回信。讲评时,既要兼顾这几个方面,还要适当突出一下对写信的评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写信,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写,但要通过作后的交流与评改,使每个学生在怎样写信方面有所收获。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时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引导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流展示。与三年级的教材相比,去掉了“综合性学习提示”这一步。这体现了逐步放手的思想。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流的形式。展示台中提到的只是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创造,例如,“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的录音,拍的照片等。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