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作品一共有5部,分别为:
1、《母鸡》,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课
2、《猫》,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课
3、《草原》,是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课
4、《北京的春节》,是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课
5、《养花》,是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
《母鸡》是满人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猫》是老舍创作的一篇状物散文,发表于《新观察》1959年第16期。该文描述的是老舍的家猫,其形象在老舍的笔下栩栩如生,挚情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爱猫至深是有缘由的。该篇文章已选入人教版小学课本四年级。
《草原》是现代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1)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本五年级扩展阅读: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解放后,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他有了一个小花园。1950年,老舍搬进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从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养起了菊花,一共养了100多种,300多棵。每到秋天花朵争奇斗艳,真可以举办个小菊展了。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养花》一文提到的情景。
B. 谁能提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02年版本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目录
第十册
看图学文
1、《燕子》
2*、《阿里山的云雾》
课文
3、《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5、《白杨》
6、《桃花心木》
7*、《乌塔》
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8、《跳水》
9*、《“诺曼底”号遇难记》
10、《月光曲》
11*、《金色的脚印》
12、《古诗三首》(《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养花》
14*、《理想的风筝》
15、《田忌赛马》
16*、《晏子使楚》
17、《赤壁之战》
18*、《冀中的地道战》
读写例话《按一定顺序写》
19、《黄河象》
20、《琥珀》
21*、《最后的辉煌》
22、《丰碑》
23*、《毛主席在花山》
24、《飞夺泸定桥》
25*、《夜莺的歌声》
26、《放弃射门》
27*、《鲁本的秘密》
28、《小音乐家扬科》
C. 五年级小学人教版语文(一定要看)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谐 音 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谐 音 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1. 士兵问连长:作战时踩到地雷咋办?连长大为恼火:靠,能咋办?踩坏了照价赔偿呗。
2.女:“只要有钱,我嫁给谁都行。”男:“银行的保险柜你嫁吗?”
3..病人:“医生,你把剪刀留在我肚子里了。”“没关系,我还有一把。”
4.有两个造假钞的不小心造出面值15元的假钞,两人决定拿到偏远山区花掉,当他们拿一张15元买了1元的糖葫芦好,他们哭了,农民找了他们两张7块的。
D. 在现在的小学课本中,五年级的语文课本有哪些古诗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的古诗文有:《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1、《牧童》 作者: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 《全唐诗》中。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2、《舟过安仁》 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3、《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宋代诗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中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qīng píng yuè),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拓展资料:
本套丛书包括小学一至六年经语文、数学各12册。概括起来,丛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实用性。本套丛书与教材同步既有课内知识的强化训练,又有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它既可以作为学生的自学资料,又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家长的辅导资料。
二、科学性。丛书严格遵照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着眼提高能力,能于探究学习、创新教育,依次编写了基顾篇、应试篇、课外篇,通过同步滚动式训练,实现了能力层次递进的目标。
三、灵活性。丛书的编写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课堂与生活的接轨,摒弃了过去那种“学生动笔做练习”的单一模式,解放了学生的脑、眼、口、手,构建了“让学生动脑思考,用嘴来说,用眼来观察,用手来操作”这样一种全新的模式,实现了学习、课本、生活、练习册之间的有效对话。同时还完善了考评办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促进老师、学生与家长三者之间的相互沟通。
四、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丛书从儿童心理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设置了“趣味学”、“趣味阅读”等栏目,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E.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书 电子课本哪里有下载
师库网
里面有电子教材,去这个地址下载吧:
http://www.chinaschool.net/ebook-view-categoryId-1323.html
。
上搜搜
www.soso.com
搜索一下,应该也可也找到的。
F. 谁能提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06年10月出版的版本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目录
草原
前言
第一单元
1.《草原》
2.《丝绸之路》
3.《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
6.《冬阳·童年·骆驼队》
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单元
10.《杨氏父子》
11.《晏子使楚》
12.《半截蜡烛》
13.《打电话》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劝说》
《习作·发言稿》
《回顾·拓展三》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15.《金色的鱼钩》
16.《桥》
17.《梦想的力量》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
19.《草船借箭》
20.《景阳岗》
21.《猴王出世》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单元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
23.《刷子李》
24.《金钱的魔力》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中的《长相思》是谁写的
长相思
(唐)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里的是这首,不是李白的。
H.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部分课文
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的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学习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通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一件事。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读名著的兴趣。
二、说目标
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能力的培养)
2.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这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3.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读名著的兴趣。
三、说课前准备:
1. 课前布置学生读青少版的《三国演义》。
2.让学生提前预习。
四、说学法、教法
学法:以读为主,采用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五、说教学流程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文析疑,初步感知全文内容,自学生字,自主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草船借箭的准备。第二课时,重点探究草船借箭的经过,也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解疑,弄清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本课时,我安排了三大环节:
联系旧知,复习导入;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总结升华,课外延伸。现在我具体说说各环节的实施: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呢?这样的导入,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渴望学”,从而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二)合作交流,理解课文
因为在上节的学习和刚才的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我并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此时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6~9自然段,读完后再小组合作,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有的同学说:我觉的这个句子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时,我给他投去了赞许的眼神,示意他接着说,“为什么你认为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有时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位同学信心十足的说:“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而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的妙计才得以实施。”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碰巧遇上大雾天气呢?我请同学们结合上文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观的渗透。诸葛亮不是神,不是能掐会算,而是凭着对事物的观察,进行推理预测。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其实是价值观的培养。我让同学们试着读,比赛读,全班齐读这几句话,因为文章的内容是由语言表情达意的,其意境是读出来的,学生能在读中悟情,悟义,悟理,在反复的朗读,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当同学们说到“诸葛亮把船一字排开,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时,教师及时充当质疑者,以谦逊的口气说:“诸葛亮怎么敢这样呢?他不担心曹操向他进攻吗?他应该有自己的原因吧?”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这个问题,犹如向学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更主动,更细致地研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诸葛亮这样安排的巧妙之处。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
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诸葛亮到底算得准不准呢?此时,我并没有让学生急于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带着学生一起去江边看看(播放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然后再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同学们通过看画面,读课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会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他们已经有了“不吐不快”的欲望,此时,我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从而使他们对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他们还说出了很多词语来形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最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当周瑜知道诸葛亮借箭的全过程时,周瑜以后还会妒忌诸葛亮吗?那周瑜以后又会怎样做?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本意是进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适时的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小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没有发挥“导”的功能,学生想象出周瑜会变得如何如何好,结果违背了历史,老师此时稍加引导,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六、说效果
总之,我以本课篇教材为例,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在阅读中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