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苏自考心理健康教育本科《认知心理学》考试大纲
28665认知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认知心理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不考英语者的换考课程,是探索人类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的一门学科。认知心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信息加工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两大学术流派,并成为发展最快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认知心理学》共分为12章。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理论、主要实验以及重要成果。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心理现象并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当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前沿课题。与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历史、学术观点和学科基础,特别对于人类认知心理的系统特征和计算机模拟模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描述。
(二)考核知识点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起源
3.信息加工系统
4. 人的信息加工系统
(三)考核要求
1.、识记: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涵义、研究范围、发展历史;信息加工理论、信息装置、信息编码、通道容量。
2、领会:对人认知活动的三种理解;人类认知系统及其特征;符号操作系统的功能;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联结主义范式;通用问题解决程序;记忆程序;联想记忆;适应性控制;联结主义理论模型;信息加工系统。
第二章 认知心理研究方法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针对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特别是新近的认知研究技术也有所涉及。
(二)考核知识点
1、抽象分析方法
2、计算机模拟方法
3、流程图式研究
4、信息加工流程模式
5、口语报告法
6、反应时测量法
7、内隐联想测验方法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口语报告法、内隐联想测验方法、反应时测量法
2、领会:抽象分析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 流程图式研究;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
第三章 感知觉
(一)课程内容
本章将认知的起源和信息敬爱共作为讨论问题的中心,将经典的测验方法和现代的感知信息加工研究技术融合,特别是运用信息加工原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理论,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
1、感觉信息加工
2、感觉测量
3、知觉信息加工
4、知觉信息加工过程
5、模式识别
6、模式识别理论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模板说、数据驱动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感觉信息加工、原型说;特征分析说、整体加工、局部加工、系列加工、并行加工、多次定向选择和抽取特征、结构优势效应。
2、领会:信号检测理论;知觉信息加工过程;模式识别过程;模式识别理论。
第四章 注意
(一)课程内容
本章侧重于研究信息加工的注意理论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注意理论、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以及注意理论的应用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注意的认知理论
4、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5、注意的应用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注意、过滤器模型、衰简器模型、认知资源的有效性。
2、领会: 注意的含义;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3、注意的应用。
第五章 瞬时记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从记忆的信息加工阶段理论出发,介绍了记忆的涵义、记忆的阶段、瞬时记忆的涵义,特别是关于视觉信息登记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
1. 记忆的含义和阶段
2. 瞬时记忆及其特征
3、视觉信息记忆
4、视象记忆
5、视觉信息记忆登记过程
6、声象记忆及其研究
(三)考核要求
1、识记:记忆、瞬时记忆、视觉信息登记、声象记忆。
2、领会:记忆的含义和阶段;瞬时记忆及其特征;视觉信息记忆;视象记忆;视觉信息记忆登记过程;声象记忆及其研究。
第六章 短时记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记忆系统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和理论,将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成整体。
(二)考核知识点
1、记忆的结构
2、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3、短时记忆
4、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5、短时记忆信息的储存
6、复述
7、工作记忆
8、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三)考核要求
1、识记:短时记忆、复述、听觉代码、视觉代码、短视记忆容量、平行扫描、完全系列扫描、工作记忆。
2、领会:记忆的结构;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短时记忆信息的储存;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记忆的双存储器模型。
第七章 长时记忆
(一)课程内容
本章着重介绍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包括长时记忆的涵义、信息编码方式长时记忆的储存以及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组织状态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长时记忆
2、长时记忆的体系
3、长时记忆的双重编码
4、语义编码中的语义代码
5、表象编码中的表象代码
6、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7、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8、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
9、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的组织
(三)考核要求
1、识记:长时记忆、表象编码、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
2、领会:长时记忆的体系;长时记忆的双重编码;语义编码中的语义代码;表象编码中的表象代码;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的组织;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检索。
第八章 知识的建构和表征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从信息加工理论介绍知识的建构和表征,特别是符号—网络模型及其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
1、知识的获得
2、知识的建构过程
3、知识的表征
4、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5、命题表征
6、图式
7、脚本
8、表象
9、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命题、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图式、脚本、表象、心理词典、语义启动、心理旋转。
2、领会:符号-网络模型;层次语义网络模型;原形模型;激活-扩散模型;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表征;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第九章 语言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语言的特征、语言和语言的特征、语言结构分析、人类语言获得、生成—转换语法、言语知觉、词汇理解、句子理解等,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语言和语言的特征
2、语言结构分析
3、人类语言获得
4、生成—转换语法
5、言语知觉
6、词汇理解
7、句子理解
(三)考核要求
1、识记:语言、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言语知觉、。
2、领会:语句加工;语言的特征;语言结构分析;人类语言获得;生成—转换语法;言语知觉;句法建构的原则。
第十章 思维和推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思维的含义、思维语表象、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语表象
3、概念形成
4、概念掌握
5、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思维、概念、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推理、。
2、领会:思维的含义;思维与表象;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推理研究。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问题解决及其类型、问题解决的策略、专家知识的获得、 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问题解决及其类型
2、问题解决的策略
3、专家知识的获得
4、专家与新手的比较
(三)考核要求
1、识记:问题、问题解决、算法、启发式、逆向搜索。
2、领会:问题解决及其类型;问题解决的策略;专家知识的获得;专家与新手的比较。
第十二章 元认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元认知的基本涵义、元认知的实质、元认知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认知发展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元认知的基本涵义
2、元认知的实质
3、元认知的成分
4、元认知知识
5、元认知体验
6、元认知技能
7、认知发展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元认知、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认知发展。
2、领会:元认知的基本涵义;元认知的实质;元认知的成分;元认知知识。
三、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程序性知识包括了:
a、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 b、思维技能和学习技能 c、发散技能和集合技能 d、特殊技能和一般技能
(2)模式识别中的衰减模型是
a、知觉选择模型 b、“全”或“无”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中枢能量分配模型
(二)填空题
(1)图式是内化了的有关__________的一种知识结构。
(2)原型是对某一类客观事物所具有的____________内部表征。
(三)名词解释
(1)符号—网络模型
(2)概念驱动加工
(四)简答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哪些方面的因素有关?
(2)结构优势描述理论是什么?
(五)实验分析题
(1)分析格林沃尔德在1998年进行的内隐联想测验的设计和结果。
(2)分析斯卑林在1960年进行的部分报告法实验的设计和结果
(六)论述题
(1)信息加工理论在研究人的认知时强调哪些方面?
(2)人的短时记忆是怎样编码的?
四、考试须知
1、本课程考试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分析题、论述题。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得携带教材和笔记,不需携带计算器。
3、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当代认知心理学》,梁宁建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❷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的论文提纲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摘要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小学生 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多种价值观念多变的复杂社会背景中,“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学修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应,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下面笔者来谈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 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 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 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 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 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 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 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 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 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 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 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三、家庭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虽然承担了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执行机构之一,家庭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 T.帕金斯所说的那样,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有学者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
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 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的或宽容的;(2)权威的 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 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 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 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 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 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 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 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 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 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四、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正是这种倾听。许多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他们认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知心姐姐在她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母子间的交谈,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人的尊严。父母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2、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聋了?听见没有?”“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殊不知你的这些言行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什么。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3、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
如果家长不转变原来那种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观念,孩子的压力只会越来越重,“徐力杀母”事件还可能会发生。因此,笔者认为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以自身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让孩子在家里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健康的、积极的情绪。
4、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对别人成绩的嫉妒。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这是一位聋童父亲在为改变女儿命运的坎坷途中发现的一个奥秘。
五、结束语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应该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充分的情感内化及熏陶。传统的文化家园模塑了各民族青年的深层气质,时代不断塑造着青年的共时个性。正是深层气质引导着个性,才使民族文化在各个特定时代各呈异彩。
参考文献
[1]高玉祥.个性心理学,第317-318页
[2]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3]李国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体性.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P37
[4]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 2000年2月21日
[5]李洪曾.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模.中国家庭教育,2003年4月P38
[6]曹亚中.学习型家庭创建和推进.百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
[7]赵忠心.开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
❸ 请问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可以做哪些工作如果自主考了教师资格证,可以去小学或者初中当心理老师么
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如果考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师资格证,可专以去应聘小学或者属初中心理教师岗位的工作;如果考的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师资格证,只能应聘小学心理教师岗位的工作。报考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笔试科目不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都是在面试环节才涉及学科知识。
❹ 教师资格证考什么阶段的最好
一、教师资格证的等级
目前教师资格证共7个等级,分别为:
幼儿园教师资版格权证
小学教师资格证
初中教师资格证
高中教师资格证
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证
中职专业课教师资格证
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
二、报考条件:
1.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2.申请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3.申请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考什么阶段,首先要根据自身学历情况判断能报考的阶段有哪些,在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阶段。
一般涞水教师资格证当然是考取的学段越高越好。
❺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这篇论文的题目拟定怎么样如果以此为题,如何拟定论文大纲
师之授业解惑者也,何为解惑,分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科学知识,内心动态和身体变化。不求全面提高和论述,只求某项透析。
❻ 考研!关于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 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40203 本专业招生23人
研究方向 01心理咨询
02健康心理学
03临床心理学
04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05管理心理学
06企业经营管理心理学
07心理诊断与治疗
08组织和人事心理学
09跨文化沟通与适应
10人力资源管理
11积极心理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一,方向01可选202俄语,方向07可选203日语
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 1.心理学专业综合(笔试)
2.考察考生掌握所报考专业基础知识的程度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相应的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试)。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包括能听懂外语问题,阅读相关的专业文献,用外语阐述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参考书目 复试参考书目:
(1)《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临床心理学》王登峰,北京大学出版社;
(3)《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社会心理学》崔丽娟、才源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初试科目
政治(满分100分) 英语(满分100分) 数学/专业课一(满分150分) 专业课二(满分150分)
初试指定参考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试建议参考书目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3.《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师大出版社 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心理测量学》戴海琦 高等教育出版社 6.《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 7.《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另外可以参照俞国良或者乐国安的社会心理学
复试指定参考书
无
复试推荐参考书
梁宁建 主编 《心理学导论》 2007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厚粲,徐建平 编著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2004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邵志芳 编著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2004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现找的,查到的有点多哈,最后建议去找学长学姐(有认识的更好,不认识去贴吧里找)确定下来。祝考研顺利!
❼ 考教师资格证需要看一些什么书呀好迷茫……
考教师资格证需要看什么书?这个需要根据你报考哪个类别的教师资格证来推荐。
如果你是考幼儿的,建议买《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即可;
如果考小学的,建议买《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本书就可以了;
如果是考中学的,就买《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这三本书。注意,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要选择对应的科目。
小编建议你在选教材的时候仔细看下书的目录内容,并跟考试大纲进行对比,以免造成盲目复习,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教材哟~
❽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要考哪几本书
小学考两门就是《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两本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光出版社为明日报出版社;《综合素质》出版社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师资格考试分统考和非统考,统考是教师资格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到2014年上半年就只有河 北、山 东、湖 北、上 海、广 西、浙 江、海 南、安 徽、贵 州这9个省份是统考省份,其他的省份都不属于统考省份。统考省份必考科目是:《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和高中还要加考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非统考省份一般都是考《教育学》和《心理学》。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部分地区是实行全国统考,还有新疆、西藏、内蒙古是实行省考,两者考试科目不一样,所用的参考书也不同。
2012年之前,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各省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主要针对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师范专业学校直接颁发教师资格证)
2012年后,教师资格考试纳入统考试点和省考相结合的模式。到2018年除了新 疆,内蒙古,西藏三个地区外其他省份全部纳入了教师资格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地方教育考试院主考。主要针对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