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明是学校电视台的小记者,为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他抓拍了以下“校园镜头”,想以此为素材制作一个
(1)我的责任我承担;我承担,我快乐;我承担,我无悔等。 |
② 道德作文素材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6.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7.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斯宾诺莎
8.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9.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
1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朗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1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克雷洛夫
12.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1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14.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15.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
16.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罗素
17.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18.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19.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21.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22.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2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二)妙语集锦
24.严格意义上说,社会的道德首先应该维护社会的公平。道德是讲“应当的”,社会的公平是最大的“应当”。比方说,市场经济诉诸的是效益手段,多劳多得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但道德要考虑社会的公平问题。那么,我们社会的政策、法律在维护人们正当获得利益、权利的同时,还主张要维护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我们社会所实行的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这样一个基本政策,其中就表达了道德对社会公平的一种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晨虹做客强国论坛接受嘉宾访谈时说。
③ 关于‘道德教育’辩论素材
浅谈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字: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 实践 德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二、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三、感恩教育的实践体验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二)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三)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四)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
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庆祝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学做父母,体验辛劳。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五)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为此,请学生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六)内化“感恩教育”的本质意义
让“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迁移到爱班爱校上,迁移到爱社会上,迁移到爱党爱国上针对性的实践与探索,使“感恩”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内化学生的品质,真正做到“一日学孝,终生行孝”。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④ 如何以德育渗透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教材中抄的德育素材是很多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再结合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伟大精神和物理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挖掘德育素材的内涵,一定能使学生受到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和爱国主义的熏陶。抓住德育教学契机,加速科学态度的形成。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只有思想上有了动力,才能更好的落实有效性的教学。
⑤ 有关德育教育方面的素材收集
美德书(节选)
[美]威廉•贝内特
你知道,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青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难道我们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不到正当的教益,只是听一听道听途说,从而在他们的思想中接受了与我们希望他们长大后具备的截然相反的观念吗?
我们不愿意这样……年轻时形成的观念是很难消除和改变的,因此,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
这样,我们的年轻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长,沐浴着阳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一切美好的东西,辛勤工作的本性,像来自纯净之地的和煦春风,吹进了人们的心扉,不知不觉地,从幼年时候起,孩子的心灵就与一切美好的事物拉近了,对它们有了天然的亲近之感。
没有哪种训练能比这更高贵了。
——柏拉图《理想国》
负责任的人是成熟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他们把握自己的行为,做自我的主宰。我们身体力行,教育孩子增强责任感,就像培养他们其他优良品质一样。如果父母的示范和期望是清晰明了、始终如一的,并与孩子能力的培养是相适应的,那么,家务劳动、课后作业、课外活动、业余工作及志愿活动都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我们想要的男孩
男孩,诚实坦白朴素实在,
热爱劳动值得信赖,
他从不耍滑,也不偷懒,
不会让你丢掉脸面。
我们想要这样的男孩,
诚实可信让你信赖。
他尊敬老人心地善良,
爱护小孩无私奉献。
对待家人体贴周到,
兄弟姐妹融洽相处,
有了不妥就会改正错误,
尽心尽力帮助父母。
这样的男孩是我们的依赖,
寄托了我们未来的期待,
治国安邦天下兴亡,
托付在这样的男孩身上。
礼仪概述
下面所列的礼仪规范源自美国19世纪晚期一本名叫《规范礼仪——完备礼仪手册》的书。这里援引的是一些日常与人相处的行为规范,它们不会过时。
无论经商、社交,一旦有约在先,切莫失约,如果被迫如此,应该立即亲自或书面致歉。
所交往者无论贫寒都要遵守时间,付款准确,交易中须诚实、谨慎。
他人读书时不要越其肩头窥视,未被邀时不要介入他人谈话。
时时处处诚实守信,诚实的美誉胜过对机智、智慧和才华的赞美。
不对他的的衣着、举止、习惯评头论足。在这些方面自身要时时注意,你会发现需做之事很多。
为别人的舒适、愉悦着想,把房间最好座位让与女人、老人和残疾人。
除非朋友征求你的意见,否则莫打听朋友的私事。朋友自然会将他所愿倾吐的告诉你。
名副其实的淑女绅士切勿以言辞或行动诽谤异性。
切记:借他人书籍请勿转借他人。
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面前,提及妻子或丈夫时也应充满敬意。
登门拜客时,准时出席,否则会有怠慢朋友之嫌。
衣着整齐考究,切莫过于招摇,花花公子无异于邋遢之人,让人生厌。
餐桌供酒,请勿强求他人进酒。
雅典人誓言
以下是雅典人17岁时宣誓的誓言
我们永不欺骗或胆怯使城邦蒙羞。
无论个人或集体,我们将为城邦的理想和神圣事业而战斗。
我们将尊重和服从城邦的法律,并尽力使那些力图废止或降低法律威信的人同样尊重和服从这些法律。
我们将努力提高大众的公民意识。
遵照上述誓言,我们将改造城邦,使之日益强大,日益美好。
童子军的职责
这是每个男、女童子军必须遵守的规则,与《圣经》中的摩西十戒律不同,很难想像还有什么道德准则比这更适合青少年的了。
男童子军誓言
以我的名誉宣誓,我将竭尽全力:
恪守职守,报效国家,
遵守童子军法令,
时时处处助人为乐,
体魄强壮,
头脑清醒,
品行端正。
女童子军誓言
以我的名誉宣誓,我将努力:
恪尽职守,报效国家,
时时处处助人为乐,
遵守女童子军法令。
男童子军法
童子军诚实可靠
童子军忠心耿耿
童子军团结友爱
童子军礼貌待人
童子军心地善良
童子军听从指挥
童子军精神振奋
童子军生活俭朴
童子军勇敢顽强
童子军讲究卫生
童子军虔诚谦恭
女童子军法
我将努力做到:
•诚实
•公正
•乐于助人
•精神振奋
•友善体贴
•与其他女童子军亲如姐妹
•尊重权威
•善用智谋
•保护和改善周围环境
•言谈举止尊重他人和自己
楼主意下如何?哈哈,手都酸了!!
⑥ 怎样教育孩子帮助别人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父母应先改变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帮助别人,让孩子学习帮助别人。
1、怎么教育不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爱要有方,严要有度。不要替代孩子选择。对多元智力的认识。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学会夸奖孩子。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
2、培养孩子的精神品质的重要性
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合理的管束,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
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尽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爱说话、敢说话的性格。家庭大小事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讨论,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应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做好宝宝的第一任朋友。父母在宝宝逐渐建立真正的友谊的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友谊意味着关心他人、对社会信息的理解和反应,而父母是最早与孩子打交道的人。
教会孩子具体的社交方法。社交能力是在孩子与他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想要让孩子获得社交能力,家长要教给孩子具体的社交方法。尤其是让孩子学会以他人能接受的方法获得想要的东西。比如,帮助别人。
教孩子用文明语言与他人交流。教孩子用文明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行吗”、“你先玩,我后玩”等语言,使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推荐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
关心和爱抚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
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
要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教导孩子帮助别人是件好事,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⑦ 如何挖掘和梳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课题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黄进任 摘要:当前的教育并没有因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发生大的转变,还是主要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智力培养上。虽然学校总是不断地教育孩子要具备一些基本美德,但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强大的支撑,中国的德育只会是无根之水,落入枯燥说教的窠臼。从长远看,一个民族一旦丢掉了自己固有的精神,也就失去了维系自身完整、统一的生命线,最终将危及到该民族的生存。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德育;教育 一、初中生德育现状及问题 (一)少年道德精神之现状 据全国性的数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未成年人的犯罪数量占同龄人口的比例已经翻了一番。2005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显示,目前青少年犯罪的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近年来,像这样的少年犯罪现象层出不穷、令人触目惊心。当代的一些青少年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模糊,自私自利,不尊重父母、老师,满口脏话,模仿电视、电影中黑社会人物的那些凶杀打斗行为,以强凌弱、以暴制暴,有的甚至还盗窃、抢劫、杀人、吸毒等等。 (二)改革开放对少年思想的冲击 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的大门,中国加入WTO也使得我们的经济与世界接轨。青少年因为年纪小,自我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差,他们在琳琅满目的世界品牌和各式各样的外来文化、思想面前,更加容易迷失方向,忘记了自己的真正需要。现在有很多的青少年集体患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贫血症,他们几乎不知中国传统文化为何物,或许他们能清楚的说出某某外国明星的生日、身高、体重、爱好,甚至最新的新闻动态,却不知道孔子、孟子是何许人也。 (三)应试教育对少年道德教育的忽视 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仍然偏重应试教育。只要高考制度不变,教育的现状就很难改观。大部分教育部门仍然以分取人,过分强调智,而忽视德,录取学生时只看成绩,几乎不管其它方面。在学校,思想品德课普遍不受重视,大部分任课老师照本宣科,带孩子读读书就算完事,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宁愿在课上悄悄地做语、数家庭作业,课堂根本达不到教育孩子思想的目的。 二、初中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地位,这也为我们的德育管理提供丰富的素材,不论是代代传诵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历史,极具特色的歌曲和绘画作品,还是优良的精神……,都是中国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国的孩子们最好的德育教材来源,其教育意义是无可比拟的。我们的邻邦日本、韩国、新加坡,重视在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其中主要组成就是中国的儒家文化。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国民的创造力举世公认,而社会的稳定也足为各国楷模。究其原因,儒家文化的励志、贵和、诚信等思想无疑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这充分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国家,塑造国民自强不息精神和高尚情操方面的作用。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就应从初中起就在德育中渗透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其现实意义的体现。 三、初中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前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初中德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德育工作者也遇到一些新问题,旧的传授传统文化的方式出现瓶颈,为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如何在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做一些前瞻性的构想。 (一)面向城市发展,把握时代脉搏 从城市发展的方向来看,德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要具有当代的特征,体现时代的要求。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教育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必然和传统文化相连接,另外,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并不是教育的西化,它是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教育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要实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和城乡一体,从物质上说,就是鼓励大家过简约、节俭、环保的低碳生活,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从精神上来讲,就是要人与人之间更加的和谐和包容,让未来的成都成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中国传统美德处处可见的大同世界。这一切的一切,不仅要靠我们,更主要的是靠下一代来完成。因此,学校德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从现在起就应该向现代田园城市的理念看齐。 二、家校社三维合力,推动文化渗透 从德育的主体而言,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也不可小觑。问卷调查中就可以看出,学生年龄越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越大;学生越大,受社会的影响越大。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德育教育光靠学校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家庭、甚至社会的力量,形成三方之力,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家庭和社会氛围,让学生周围的环境总是积极和健康的。像这样,通过三维空间,对孩子们进行引导和熏陶,这一定会是未来德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搭载网络平台,推广传统文化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来看,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孩子们完全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从网络中获自己需要的信息。学校的德育管理将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从事教学的课堂与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浩瀚的网络,自主的收集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电脑交流平台中与同学、甚至别人一起研究和探讨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怎样在信息平台中,科学而有效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怎样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的使用网络学习有益的传统文化,都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