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语文教学有何技巧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知识
考试内容: 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面试,总分为100分(其中:笔试成绩占总分40%,面试成绩占总分60%)。即:考试总分数=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 (一)笔试 1、笔试科目:公共科目(教育学、心理学、时事政治、文史知识)和专业科目,笔试总分为100分(其中:公共科目成绩占笔试成绩40%,专业科目成绩占笔试成绩60%)。 2、笔试内容: 报考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考试内容为:公共科目为教育学、心理学、文史知识、时事政治;专业科目为所报考岗位专业要求相关知识(中考范围)。(二)面试 (1)面试按照招聘岗位职数,报考人员以笔试成绩总分1:3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对象。(2)报考小学或初中教师岗位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专业面试形式为说课,按照抽取课题说课13—15分钟,内容为所报专业的课程内容。
Ⅱ 低段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包括哪些
识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信息,而信息的获得又主要依靠阅读来实现.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规律性的认识与做法.
Ⅲ 安徽省小学语文教师考编制,要考哪些科目,我知道要考教育理论,还有什么科目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笔试科目和内容
笔试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科,所有考生均需参加。
希望能够帮到您。
Ⅳ 我想要考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看什么辅导资料呢
这得看你是哪个省的 每个省的考试的倾向都不一样
不过应该都离不开基础理论内综合(教育学、心理容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班主任就是语文和数学)
基础理论综合推荐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山香教育的 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小学的应该是蓝色封皮的(我推荐这个只是觉得用个比较顺手 你可以自己上书店具体看看内容再决定)
专业知识 说实话 就是做些题或是不用准备~
我是今年刚刚考上的小学老师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Ⅳ 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书籍有哪些
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形成多种多样的教学能力。按照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可以分为:(1)教学设计能力。即根据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能力。(2)教学实施能力。即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一定的过程和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3)教学评价能力。即通过适时适当的反馈方式搜集有关信息,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确定有效的矫正措施或发展计划的能力。
Ⅵ 如果考常州小学语文的编制,我看山香教育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学科专业知识除外,还要看什么
要看你当地的政策了,如果你的学历等符合当地初中语文老师的编制考试要求,那你就可以去考考看。不管做什麽老师,都要去考编制的,如果是代课什麽的就要求要有相关的学科资格证。我和你一样是师范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持有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不过我现在在读本科,读完了考编制,我觉得小学英语教师挺好的,呵呵...祝你成功哦~
Ⅶ 有关于儿歌教学的理论(小学语文)
文章摘要: 结合新课程理论,让多元智能走进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具体做法: 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发学生的自省智能;利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交流智能;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动觉智能;利用活泼、节奏感强的儿歌,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语文教学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多元智能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999年中文译本出版发行,又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有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等。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开发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对于孩子们将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让多元智能走进语文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而低年级段是开发语言智能的最佳时期。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因此,要想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就得在具体的环境中,使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让学生有话可说。 1、利用每天吃水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爱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每天吃水果时,孩子们都表现得特别认真!于是,我就利用这个特殊的环境,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如:在吃香蕉时,我让孩子们观察香蕉的形状、颜色并展开想象,说一句话。孩子们在领香蕉时用语言表达了自己对香蕉的认识。有的孩子说:“香蕉弯弯像月牙儿”;有的孩子说:“香蕉弯弯像小船”;还有的孩子说:“香蕉是黄色的,我喜欢吃香蕉”等等。又如吃柚子时,我先对孩子说:“今天我们认识一种水果,它叫柚子。”然后让孩子说说柚子的形状和颜色,有的孩子说:“柚子像个大葫芦!”有的孩子说:“柚子像个黄色的大皮球。”最后让孩子说说吃法。当我把柚子切成两半,给大家看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切开的柚子像个瓢”。当我把柚子发给孩子们的时候,有的孩子一边吃一边说:“老师,看这儿多像棉花,软软的,白白的!”瞧,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有的人说让孩子在玩中学,我觉得让孩子在吃中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2、利用书中情境图编故事,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有很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逼真的情境图。我总是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都发现了什么?然后把这些内容联系到一起试着编个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例如:复习四中的“我会讲”这幅情境图,有的孩子这样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学会了谦让》。一天早晨,小白兔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到小河边,刚要过独木桥,看见了猴妈妈挑着筐,领着小猴也要过独木桥摘桃子。猴妈妈对小猴说:‘我们让小白兔先过桥吧!’可是小猴不听,飞快地跑上桥。小白兔见了,也急忙走上了独木桥。他们谁也不让谁,使劲一撞,都掉河里去了。他们都不会游泳,急坏了猴妈妈。幸亏河水很浅,他们费了好大劲儿,终于爬上岸。这时,猴妈妈说:‘你们要懂得互相谦让,就不会这样了!’小猴和小白兔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们懂得了谦让。” 孩子们凭借这些有趣的情境图和丰富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开发了他们的语言智能。 3、利用教材中的儿歌或课文,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一年级上册中安排了大量活泼有趣的儿歌和琅琅上口的课文。有的时候,学完儿歌或课文,紧接着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创编。例如学完韵文《菜园里》,我引导学生模仿儿歌韵律进行了创编。孩子们的热情很高,也编出一首: 菜园里 蒜台青青细又长, 茄子身穿紫衣裳。 柿子高高像灯笼, 土豆地下捉迷藏。 白菜娃娃地上坐, 黄瓜越老皮越黄。 红绿黄紫真好看, 菜园一片好风光。 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创作过程不仅开发了他们的语言智能,而且启迪了他们的灵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为将来写作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发学生的自省智能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大幅度更新教学内容,不论是插图、儿歌,还是课文,都富有时代精神,富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例如:韵文“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渗透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儿歌《登山》,渗透了培养意志品质的教育;课文《借生日》讲儿童对母亲的关心,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课文《爷爷和小树》和《小熊住山洞》则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课本剧表演以及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产生情感的体验、共鸣,从而促进学生的自省智能的发展。 三、利用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交流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还要提倡积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拼音、识字时,我常常让同桌互相认读拼音卡片或每篇课文的生字,并交流记住它们的办法;在学习课文中,常常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学完课文后,还会让学生合作表演课本剧。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交流智能的发展。 四、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动觉智能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让孩子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用动作表示所学的知识。如:在学拼音时,我让学生将学的拼音用手势表示出来。孩子们纷纷动脑筋想办法,将小手摆来摆去,直到像字母的形状才罢休。再如:学习儿歌《轻轻地》时,我让学生一边朗诵一边加上合适的动作,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我还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找朋友”、“摘苹果”、“送小动物回家”等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动觉智能。 五、利用活泼、节奏感强的儿歌,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新教材中有许多喜闻乐见而且节奏感强的儿歌。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拍手打节奏来朗诵儿歌。例如:学习《小白兔》,我让学生这样打节奏“XX X|XX X | XX X|XX X |XX X | XX X |XX XX |XX X |”配上儿歌内容就是这样:“小白 兔|穿皮 袄,|耳朵 长,|尾巴 小,|三瓣 嘴,|胡子翘,|一动 一动 |总在 笑。|”这样不仅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又在流动的节奏中开发了学生的节奏智能。 以上是我结合新课程理念,让多元智能走进了语文教学。但我深知,要想让每个孩子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还需要对多元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谓是任重道远。
Ⅷ (急) 求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 方法/讲解 一篇 谢谢好心人了.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开题报告“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作为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然而针对城乡结合的我们学校,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学生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建构知识体系;(2)“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总是把目光盯着几本教科书和试卷上,认为“阅读”只能作为学生的一种消遣,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多数学校图书室只是成为一种“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走进去阅读,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图书室的图书很少有更新和补充,这些都很难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4)学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大搞“习题战”,家中父母也认为孩子只要读好语、数、外,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5)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课外教育。从古今中外看,重视学生课外学习可谓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课内外相结合,藏息相辅的教育思想。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
在国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了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中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提高语文能力。
四、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
2、“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延伸,就会事半功倍。
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
五、课题的意义与目的
(一)课题的意义
开展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我校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我校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二)课题的目的
1、语文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多读书是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能力在各种能力中显得尤为重要。主题性阅读课题的研究首先创设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主题性阅读旨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略读、精读、浏览等各种阅读方法,提供范例,课外有计划组织读书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3、通过主题性阅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使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阅读积累优美的词语、精彩的语段,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5、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探索一些拓展阅读的操作策略,积累一定篇目的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的拓展阅读教材,培养致力于拓展阅读研究的师资队伍。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阅读的原生性动力,感受阅读乐趣;
2、用好教材这一“例子”,促使课内外有效衔接。如:
1)根据单元具体学习要求确定单元阅读主题,推荐课外阅读的范围,篇目。
2)明确课外阅读练习的具体要求。
3)不同年级、不同主题单元,教师推荐阅读的时机选择。
3、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适时地开展读书活动,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模式。
5、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及课题开展前后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主题性课外阅读的信息和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实践行动法。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及时对课题开展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的编写等。
七、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1、课外阅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开展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展学生阅读面、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知识。如何获取?阅读便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因此,本课题的开展是时代的要求。
2、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是课题开展的前提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学生学语文首先要学好这些范文。再者,教师由教材作迁移,由点及面,要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纵向延伸,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后阅读,既可以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所学,巩固学法,更好地阅读。
3、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利于课题的开展。
现行的语文教材,以“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为编写思想,即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这就有利于在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更好地成为课内阅读有力的凭借和依托,扩展和补充。
4、开设语文活动课,创设阅读氛围。
我们的学校本学期针对主题性阅读课题在每周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用于学生朗诵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华以及优秀的文学作品,组织读书会、朗诵比赛、课外阅读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没有目标压力前提下轻松地接受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给每一个学生自由发挥才智的门户。
6、具有科研能力的课题组教师是开展课题的有力保证。
主题性阅读课题的研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语文知识储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及举一反三的阅读篇目推荐。因此,我校重视对语文教师培训进修,在教育教学同时,研读各类教学杂志、网上学习,每学期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教育学习笔记等,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此外,我校语文教师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其中有多数从事过课题研究,有着较强的科研和改革意识,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校内实施,使课题能顺利地开展。
八、研究对象及实验步骤
(一)研究对象
3——6年级所有班级的学生
(二)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研究、现状调查、论证课题方案并制定课题方案,各年级制定好课内外整合阅读计划。
2、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3年5月
1)各年级根据研究的内容,选择好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做好课内外阅读的链接,开好阅读篇目。
2)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定时组织交流。
3)把拓展阅读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各年级上好课内外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研究课。 5)开展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
6)每学期做好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优秀课外阅读教学案例集、教案集、相关论文集及整理。
九、预期成果形式及人员分工
(一)预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
2、相关论文;
3、编写同步主题阅读操作手册(包括单元主题目录;推荐目录;操作建议)
4、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韩生燕
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扎西旺姆
本校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培训:韩生燕
具体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次仁央京
本课题研究资料搜集整理:雷云兵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扎西拉措
中年级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杰美
高年级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扎西拉措